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時間線- BBC News 中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21年:中共創立 · 1923年:國共合作 · 1927年4月:「四一二」事件 · 1927年8月:建立武裝 · 1931年:第一次嘗試建政 · 1934年-1936年:「長征」 · 1937年-1945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時間線2021年6月29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1921年,十餘名年輕的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在上海法租界的一處洋房內,秘密召開了他們的首次全國代表會議,中國共產黨由此創立。

當時,中共在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但不到30年後,其在與國民黨的內戰中取得勝利,建立政權,成為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唯一的執政黨。

在經歷了激進的毛澤東時代和隨之而來的「改革開放」後,中國從一個貧窮動蕩的國家轉變為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共黨員人數已超過9000萬。

但在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國力富強的同時,中共仍堅持其威權主義路線,不允許政治反對派的產生,對異議聲音嚴厲鎮壓,並實施嚴格的社會管控。

中共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裏如何發展壯大,又經歷了哪些權力鞏固的時刻?BBC中文通過圖文帶你回顧。

1921年:中共創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共產主義思潮傳入中國,並在莫斯科的共產國際(CommunistInternational)的支持下影響力不斷擴大。

主要支持者包括參與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李大釗等人。

1921年7月23日,50多名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推選的十餘名代表在上海召開中共首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一大」。

為了躲避警方搜捕,會議後來轉至浙江嘉興的一艘遊船上閉幕結束,中共正式成立。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雖然中共一大於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但中共將7月1日設為建黨節。

1923年:國共合作1923年的中共「三大」決議與中國國民黨進行合作,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試圖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次年,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黨員李大釗、毛澤東等十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

1927年4月:「四一二」事件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927年,蔣介石勢力在上海對共產黨員進行清剿。

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逝世後,隨著中共勢力在國民黨內不斷擴大,國民黨因是否繼續容納中共產生內部分化。

1927年4月12日,掌握軍權的蔣介石派在上海發動「清黨」運動,處決和抓捕大量中共黨員。

1927年8月:建立武裝「四一二」事件後,由汪兆銘領導的武漢國民政府也宣佈與中共決裂。

中共於8月1日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暴動,但在國民政府軍隊的包圍下潰敗。

中共隨後在多個省份組建直接控制的反叛武裝。

中共將南昌事件表述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並將該日期定為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四一二」事件後,中共與國民黨展開了第一次內戰。

1931年:第一次嘗試建政1927年後,中共開始通過培養割據武裝,頻繁發起暴動,挑戰國民黨的統治。

當時,國民黨領導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並加大了對中共的打擊力度,將其稱為「剿匪」。

中共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中國南部和西部的廣大農村依靠工人和農民建立根據地,並在1931年11月首次嘗試建立割據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定都江西瑞金。

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中共在下轄地區推進土地改革,對地主進行嚴厲打擊,對被沒收土地進行統一分配,規定民眾強制勞動。

中共還號召青壯年民眾加入紅軍。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中共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聯合底層階級和在農村支持農民反抗地主的政策,得到大量農民的支持。

1934年-1936年:「長征」193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開始對中共根據地發動大規模圍剿。

中共領導的紅軍主力從中國中南部撤離,穿越大面積的高原和高寒地區,輾轉從四川到達中國西部的陝西。

這一過程被中共稱為「長征」。

在「長征」途中,中共於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確立毛澤東在軍事上的領導地位。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長征」期間,中共軍隊躲過了國民黨當局多次圍剿。

1937年-1945年:與國民黨合作抗日隨著日本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1936年12月,國民黨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同意停止「剿共」,聯合中共抗日。

1937年9月,中共取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號。

中共軍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

在隨後的八年裏,中共與國民政府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共存。

中共多次在後方發起對日本軍隊的反抗,同時也積極擴大根據地範圍。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時任中華民國領導人的蔣介石與國軍將領張學良。

1946年-1949年:展開內戰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蔣介石與毛澤東進行和談,但隨後和談破裂。

日本投降後,中共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展開和談,但以失敗告終。

雙方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開始內戰。

據估計,有數百萬人在內戰中傷亡。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軍隊與國民黨軍隊一連進行三次關鍵性戰役——位於中國東北的遼沈戰役、華東的淮海戰役與華北的平津戰役。

最後均以中共的勝利告終,國民黨精銳力量被消滅。

1949年4月,中共軍隊渡過長江,攻下中華民國首都南京。

在5月攻佔經濟中心上海。

圖像加註文字,中共軍隊佔領南京總統府。

1949年10月: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戰中打敗國民黨的中共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更名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共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

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來擔任政務院總理。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逃往台灣,其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束。

10月2日,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

1950年:土地改革和鎮反運動1950年6月,中共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土地改革運動,加強對農村地區的控制力。

當局以「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為由,對農村人口劃定階級成分,沒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財產,大批地主被迫害和處決。

中共宣佈土改在1953年完成。

圖像加註文字,在土改運動中,「斗地主」成為農民「翻身做主」的象徵。

同年10月10日,中共發出《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在中國全境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對所謂「特務、土匪、惡霸、反動黨團骨幹」等大批反革命分子進行判刑和處決。

鎮反運動到1951年10月基本結束。

據中共官方說法,共有71萬人在運動中被處決,129萬人被關押。

1950年10月19日:參與朝鮮戰爭1950年10月19日,司令員彭德懷率領中共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跨過鴨綠江,前往朝鮮,參加朝鮮戰爭(韓戰)。

中共將其稱為「抗美援朝」。

圖像來源,xinhua圖像加註文字,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10月中國軍隊進入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

中國軍隊奮力援助朝鮮金日成政權,與韓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交戰,重新將戰線推進至三八線附近。

1957年:開展反右運動1957年,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人髮起黨內整風運動,隨後演變成反右派運動。

中共在同年10月發佈《劃分右派分子的標凖》的通知。

官方數據稱,在波及全國的運動中,有超過55萬人被劃分為「右派」(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政策的人)。

數十萬知識分子被下放到農村或工廠中進行勞動改造,產生諸多冤假錯案,很多人被迫害致死。

大部分右派分子後來逐漸被平反。

中共亦承認,反右鬥爭「被嚴重地擴大化了」,造成了「不幸的後果」。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在毛澤東時代,資產階級被認為是廣大無產階級的敵人,因此需要通過階級鬥爭批鬥甚至處決。

1958年:開展「大躍進」運動1958年5月,中共召開八大二次會議,制定「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中國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進行「大躍進」運動,試圖在工業和農業上快速增產。

運動開展後,中國掀起全民煉鋼潮,並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實行「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政策。

圖像加註文字,大躍進期間,北京郊區大煉鋼鐵的景象。

但「大躍進」生產的鋼鐵合格率低下,反而導致資源浪費。

此外,農村虛報糧食產量,「大放衛星」的現象愈發嚴重,最終導致糧食短缺。

據信,有數千萬人死於1959年至1961年發生的全國性饑荒。

1959年:廢除噶廈政府達賴喇嘛出走1959年3月,由於藏族民眾抗議中共統治,解放軍和藏族軍民發生嚴重武裝衝突。

在武裝行動被鎮壓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噶廈政府高官流亡印度。

中共將衝突定性為「叛亂」,並宣佈廢除噶廈政府,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委會。

中央政府自此在西藏推行土地改革,廢除農奴制,摧毀寺院,推行土地公有制。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西部新疆的羅布泊試爆成功。

圖像來源,XINHUA圖像加註文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外號「邱小姐」。

三年後,中國再次成功試爆氫彈,邁入有核國家序列。

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1966年發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該運動以「反蘇修、反美帝」為口號,以革命為名義打倒黨內的「走資派」,實則試圖全面強化個人權力,打擊異己。

主要由學生組成的紅衛兵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階級鬥爭,批鬥知識分子、民主人士和官員,並伴隨著大規模抄家、砸物和迫害。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中國進入瘋狂的文革時期後,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達到頂峰。

更加激進的造反派組織在多地進行大規模奪權,建立「革命委員會」以取代各級黨委和政府。

不同的造反派組織、紅衛兵還開展了大規模「武鬥」。

在文革中,包括時任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軍隊元帥朱德、賀龍、彭德懷在內的大批中共幹部、將領、科學家和普通民眾被迫害致死;孔子墓等大量文物古蹟被搗毀;經濟活動和教育停滯。

文革導致的包括打死、逼死、自殺在內的非正常死亡人數至今沒有正式統計數字。

綜合一些專業學者的研究結果,從兩百萬到兩千萬不等。

中國官方後來將其定性為「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民間亦稱其為「十年浩劫」。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971年的上海1976年10月:文革結束毛澤東在1976年9月9日去世。

10月6日,葉劍英,華國鋒和汪東興等中共軍方核心人物採取行動,將毛澤東遺孀江青、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中央政治局常委張春橋、中央政治局委員姚文元逮捕,他們被指在文革中煽動造反,奪取權力。

事後,華國鋒出任中共中央主席,文化大革命結束,在文革中一度被邊緣化的鄧小平復出。

圖像來源,AFP圖像加註文字,「四人幫」被逮捕後,毛澤東的夫人江青被指為"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首犯被判終身監禁。

1978年:改革開放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鄧小平(左)和胡耀邦(右)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的推動下,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改革開放後,中共開始改革計劃經濟,推進國有企業的私有化,並大舉放寬對民營經濟的限制,允許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在意識形態上放鬆管制,淡化階級鬥爭。

1979年1月1日,中國和曾經的宿敵美國宣佈建交。

美國宣佈斷絶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關係。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迅速發展。

1979年:開始推行一孩政策隨著中國當時人口逼近10億,1979年,中共領導人召開多次會議後,決定推行一孩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

1980年,中共發佈針對黨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計劃生育定為中國的基本國策,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一胎化在中國城鄉全面推行。

然而,很多地方的計生官員對違反該政策的婦女粗暴地進行強制流產、絶育,甚至導致殺嬰事件。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982年,計劃生育被定為中國的基本國策。

1989年:「六四」鎮壓改革開放後,中國年輕人的思想日益開放,要求中共加快民主改革、促進法治的呼聲也愈來愈多。

1989年4月,被視為是開明派的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去世,引發大規模學潮,後演化成全國性的民主示威運動。

示威學生長期佔領北京天安門廣場,併發起絶食運動。

5月20日,中共宣佈在北京戒嚴,但軍隊被抗議學生和大批北京市民攔阻。

6月3日至6月4日,解放軍對天安門廣場上的示威者進行強行武力清場。

軍隊動用真槍實彈,並出動坦克和裝甲車鎮壓學生和市民。

「六四」鎮壓中的死亡人數有很多不同版本,從數百人至上萬人的說法都有。

該事件導致同情學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下台並被軟禁,大批抗議學生流亡海外或遭到處罰。

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歐洲多國均對中國政府表示譴責,美國與歐盟都決定針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政策。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989年的「六四事件」以中共的武力鎮壓而結束。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在「六四」後,中國面臨國際社會空前的批評和孤立,鄧小平決定弱化政治和意識形態爭論,將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鼓勵全國人民「向錢看」。

他同時選擇退居幕後,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92年1月至2月,名義上已無任何公職的鄧小平到中國南方的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視察,再次強調堅持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路線,推動中共在「六四」後,重新堅持改革開放方向。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江澤民在1989年後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根據1984年中國和英國達成的《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英國移交香港主權予中國,結束對香港長達156年的統治,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音頻加註文字,香港主權移交20年:當時BBC如何報道?與香港類似,1999年,中國從葡萄牙手上收回了澳門的治權。

2002年:胡錦濤出任總書記2002年11月,中共召開十六屆一中全會。

胡錦濤接替江澤民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並在次年接任中國國家主席職位,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

溫家寶接任國務院總理。

胡錦濤執政的十年間,中國繼續堅持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戰略,經濟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因素的助推下繼續穩步增長,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08年舉行的北京奧運會讓中國國際形象有所提升。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間迅速騰飛。

作為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還在2005年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會晤。

這是國共領導人在1945年之後的首次會面。

2008年,中國大陸和台灣實現海運直航、空中直航和直接通郵。

胡錦濤任內,中共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開始注重文化建設和環境保護。

但在「和諧社會」的口號下,中共對於異議人士和抗議者仍採取嚴厲的維穩措施,在民主化改革上止步不前。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會見中國領導人胡錦濤。

2012年:強力反腐2012年,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

他掌權後隨即開始大規模的反腐運動。

官方數據顯示,僅2013年,就有18.2萬官員受黨紀政紀處分。

在反腐運動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國體制中屬於正國級官員的周永康在2014年被立案審查。

他隨後被判處無期徒刑。

這是中共1949年建政以來被判貪腐罪的最高級別領導人。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

2017年:興建新疆「再教育營」中國西北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2009年「七五」事件以來,頻繁發生暴力和恐怖襲擊事件。

自2017年起,習近平領導的中共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在新疆普遍設立大型拘留設施,將大批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在沒有經過正式審判的情況下,送入拘留。

中國當局稱這些設施是用於「反恐」和「去極端化」的教育培訓中心,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稱該政策是「種族滅絶」。

多國因此對中國進行制裁。

圖像來源,Reuters圖像加註文字,據估計,高峰時有至多達百萬名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被送入「再教育」營。

2018年:習近平修憲習近平上台後,不斷集中個人權力。

2017年中共召開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中共《黨章》,他成為自鄧小平以來最強勢的中共領導人。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廢除了鄧小平時代提出的國家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任期限制。

外界普遍將這一舉動視為習近平在為2022年中共二十大後繼續長期掌權鋪路。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18年3月,中國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

2020年:重塑香港由於很多香港市民對中國大陸司法系統和非民主體制的不信任,2019年,香港開始爆發大規模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

據組織者數據,抗議高潮時有近200萬人走上街頭,約佔當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當局並未理會民眾的訴求後,一些激進的示威者採用暴力手段進行抗議。

中央和香港政府遂加大鎮壓力度。

香港警方在幾個月內拘捕超過一萬人,有超過2500人被起訴。

該運動被視為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音頻加註文字,逃犯條例遊行紀錄:香港市民在擔心甚麼?中共在2020年6月30日從北京直接通過香港《國安法》,懲治被認為具有分裂國家、顛覆政權、勾結境外勢力言行的人,並在香港設立國安機構。

官方數據顯示,近一年裏,有107人因涉嫌違反《國安法》被捕。

相關主題內容美國中國政治更多相關內容中共建黨百年紀念日將至當局加強宣傳造勢捍衛「中國模式」2021年6月22日中共建黨百年:習近平是否是21世紀的毛澤東2021年6月28日中共建黨百年:「虛無主義」陰影下剪不斷、理還亂的中共歷史2021年6月28日頭條新聞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我們已經知道些什麼?2021年11月26日視頻,「這麼近,那麼遠」——疫情下的中港通關之困45分钟前中國與非洲:中非合作論壇的歷史、現狀和未來2021年11月27日特別推薦氣候變化:全球富人的生活消費模式加劇地球暖化2021年11月14日周冠宇:中國首位一級方程式賽車正式車手2021年11月18日3:50視頻,維吾爾人在英國倫敦傳承民族文化,節目全長3,502021年11月17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與3500萬美元拍賣高價的傳世作品2021年11月18日COP26峰會協議「縮水」中國與印度所扮演角色受質疑2021年11月17日中國防疫人員入民宅「無害化處置」寵物狗,引發眾怒2021年11月16日中國與斯里蘭卡因有機肥料質量問題爆發罕見外交風波2021年11月14日拜登和習近平舉行視像會晤: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2021年11月16日中國官媒CGTN發佈彭帥「報平安」電郵添疑雲2021年11月18日熱讀1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我們已經知道些什麼?2對自己的發明追悔莫及四個科學家的故事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人類在太空尋找宜居新家的好幫手4振蕩天星:地球共軌小行星的神秘身世5彭帥事件後續、立陶宛外交風波、迪奧「辱華」爭議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6中國與非洲:中非合作論壇的歷史、現狀和未來7迪奧展出「瞇瞇眼」女性照片陷入「辱華」風波,攝影師致歉8中國懲處台灣遠東集團背後的政治和經濟考量9美國議員月內第二次訪台北京再批台灣挾洋自重「死路一條」10新冠肺炎:「清零」是否可能?有無先例可循?最近更新:2021年8月22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