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中》,我们能读到什么?_索菲亚· - 搜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年是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随着《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一书的重新出版,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和记录,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 ...
从《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中》,我们能读到什么?
2020-12-1209:04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从《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中》,我们能读到什么?
“对正在来临的死亡,我将不做任何抵抗。
生活的一切都被集中于现在的一瞬间”,这是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在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
今年是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随着《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一书的重新出版,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和记录,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包括他在世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
据悉,托尔斯泰从1874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10年。
这266篇日记,记录下托尔斯泰的生活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也记述了他计划了40年之久的离家出走始末。
同时,该书收入了托翁好友、名画家列宾所绘的托尔斯泰肖像画。
列宾所画的托尔斯泰肖像
展开全文
托尔斯泰与列宾
“已经不能够躺下来,我突然下了离家的最后决心”
关于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后世众说纷纭。
最常见的说法是,他试图以此与崇尚贵族生活及不肯放弃这种生活的夫人决裂,走向自食其力的生活。
也有种说法广为流传,那就是早在他新婚燕尔时就曾让他不安过的原因:日记。
如果说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块心病,那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就是托尔斯泰夫人的一块心病。
夫妇俩围绕日记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托尔斯泰晚年,这场战争达到了高潮。
有段时间,这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竟把日记藏在靴筒里,可最后还是被夫人翻了出来。
索菲亚·安得列维娜要求看他其余的日记,他坚决不允,并把最后十年的日记都存进一家银行。
索菲亚为此不断哭闹,她想不通做妻子的为什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
在她又一次哭闹时,托尔斯泰喊了起来:“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
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就出走,我就出走!”这是来自索菲亚日记中的记载,这位从不说自己坏话的女士,不可能捏造对她不利的证据。
托尔斯泰与夫人
所以,“出走的真相”自然成为了《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最引人关注的部分。
而我们也确实在书中辨识出关于这一段的蛛丝马迹。
托尔斯泰在“最后的日记”中,留下这样的文字:
十一月三日在亚斯达勃沃
痛苦的一夜。
发热,睡了两天。
二日,柴尔特科夫来了。
说是索菲亚·安得列维娜也要来。
三日,达尼亚来。
夜里塞略且来,使我大为感动。
今天,即三日,尼基丁、达尼亚,还有戈尔登维则尔、帕沙朵夫都来了。
这是我的计划——Faiscequedoit,adv(完成义务)……而一切都是为着别人的幸福,同时,特别是为着我的幸福……
这是1910年11月3日,托尔斯泰留下的人生最后一则日记,四天后,11月7日上午6时5分,他逝世于亚斯达勃沃车站,即现在的“列夫·托尔斯泰车站”。
此前几天,托尔斯泰终于下定决心秘密出走,为此他亦写下一篇详细的日记,提到一个夜晚,夫人索菲亚又偷偷找寻托尔斯泰写下的文字,此举终使托翁把出走的决心付诸行动。
托尔斯泰夫妇与他们的13个孩子
十月二十八日在欧普齐那修道院
十二时半就寝。
一直睡到三点钟。
我忽然醒过来了。
这时候,正跟前天晚上和大前天晚上一般地,我又听到了开门的声音和脚步声。
到现在为止的好几天夜晚,我都没有从门里去张望,今天我倒望了一下。
从缝隙间望过去,只见我的书房里灯光明亮,还可以听见衣裙的窸窣声。
原来索菲亚·安得列维娜正在找寻什么,大概正在阅读什么。
前天晚上,她曾关照过我不要闩门。
不,与其说关照过还不如说是要求过。
那间屋子两边的门都是开着的,因此无论我的怎样微末的动作她都清楚。
这样,不分昼夜,我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她都心头雪亮,都不能不在她的监视之下。
又听见脚步声,悄悄地小心谨慎地把门打开,她就跑过去了。
为什么这事情竟在我的胸中激起了这种难忍的憎恶和愤慨?——我不知道。
我想要睡眠,却睡不着。
翻来覆去地过了一个钟头左右,就点燃蜡烛坐了起来。
开开门,她跑进来了,问我:“你的身体好吗?”说是因为看见我的屋子里亮着光,很觉惊奇。
这加强了我的憎恶和愤慨。
我气喘吁吁的,数数脉搏是九十七次。
已经不能够躺下来,我突然下了离家的最后决心。
写信给她,并开始准备必要的东西。
然后就只剩下走出去这件事情了。
把朵香和沙夏喊了起来,他们两人帮我收拾行李。
我想:她一听到,就会跑了出来,歇斯底里地吵闹一场,那就再也不能够悄悄地离家了。
这么一想,我战栗起来了。
快到六点钟的时候,总算把行李收拾好了。
我跑到马厩去,叫他们驾马。
朵香、沙夏、瓦利亚也准备好了。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我迷失了到旁屋去的路,走进了树丛里面,身体被刺伤了,碰在树上,跌倒了,丢失了帽子,再也找不着。
好容易从那儿跑出来,回到正屋里,重新拿着帽子,点着蜡烛,才走到马厩里,吩咐他们驾马。
沙夏、朵香、瓦利亚也来了。
我期待着追踪的人,发着抖。
但终于出发了。
在希柴其诺等了一个钟头。
这期间,我不断期待着她出现。
但我们终于坐进了车子里。
火车开始动起来了。
这时,我的恐怖忽然消失了,而生起对她的怜悯之情。
可是,自己是否做了该做的事情,我却一点儿也没有发生过疑问。
也许是错了,在替自己辩护也未可知。
但我觉得好像被救了出来的并非列夫·托尔斯泰,而是那种虽然很轻微但却时时昭示我的内心的存在的东西。
到了欧普齐那。
我没有睡,也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但很健康……
托尔斯泰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
如果说那个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的文学泰斗是肃穆庄重的,那么这本小书定能打破世人对他的印象。
“最后的日记”文风亲切好读,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一样。
如“多么奇怪呵,我爱着自己,但谁也不爱我”“理解自己的渺小,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啊”等金句频出。
从大师在世最后一年的日记来看,以一个82岁老人的衰弱体力,思维尚能保持如此活跃而深入的思考,实在难得。
四月三日
两天没有写日记了。
身体越来越衰弱了。
六点钟起床。
回了好几封信。
从早上起,就想要写下关于自己的葬仪的事情,还有关于要在那时诵读的东西。
可惜没有写下来。
越发频繁地感到死亡的来临。
无疑地,我的生活,而且恐怕所有的人的生活,都跟着年龄的增加,而越发变成精神的东西。
所有的人的全部生活的意义及本质也都在里面。
在散步时,好像从来没有这么清楚地感知到这件事情。
现在是衰弱不堪。
眼睛睁不开,连动一动也觉得累。
四月十六日
已经是该起床的钟点了。
我还活着,还活着。
起来得很迟。
还想写下一点儿什么。
但不了解是什么,也没有必要。
四月十九日
昨天也还活着,但什么也没有写。
从现在起,开始写日记。
昨天,心情多少好了一些。
午前修改分册《思想》和《生命》。
不坏。
到欧夫夏尼科沃去。
夜里,看校样。
今天,人很爽快。
……
昨天,关于爱,我说过有兴趣的话。
世人都将把他的独占的爱看成至高无上,而把真正的爱露骨地称作伪善。
今天早上,来了两个日本人。
这两个野蛮人,对于西欧文明,表示惊叹和感动。
反之,一个印度人(甘地)寄来了书和信,表示他理解到西欧文明的一切缺陷和不中用。
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剧照
四月二十日
依旧还活着。
起来得不很早。
在嫩枞树下散步。
蚂蚁在忙碌地劳动着。
校正分册四种:《罪》《恶的诱惑》《迷信》和《虚荣》。
不坏。
和布尔科夫一同骑马散心。
引得起兴趣的来信并不多。
夜里,读甘地的《文明论》。
非常好。
要写下来的是——
真正进步的活动,是要经过好几个世纪的。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
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五月二十四日
昨天,五月二十三日。
没有写日记,但实在是很有趣味的一天。
要记下来的是——
世人喜欢访问那由于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
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里啰嗦地说个不停。
散步到很远的地方去。
思索。
看到了各种的花,闻了闻,采了一些。
心里很是愉快。
有如独自跟上帝相对一般。
回到家里,跟伊利亚华希里维齐大笑了一场。
下午,修改分册《上帝》《献身舍己》《谦让》各篇。
剧本还是不行,要拿出去请人家看一次。
和朵香在树林子里面骑马散心。
夜里,秋克、斯奇·彼得洛夫、亚略夏·塞尔更科、戈尔登维则尔来。
在凉台上愉快地谈话。
已经十二点钟了。
睡吧。
托尔斯泰和儿童
“所谓爱,就是在一切现象当中去认识自己”
身体的衰弱,家庭不和,夫妻情感冲突尖锐化就像是1910年的秋暮。
托翁与夫人经常日夜辩论,互相干扰并为此痛苦。
他写“索菲亚·安得列维娜非常兴奋而苦恼。
展开在她面前的事情,我认为极其简单,即不妨碍丈夫的工作和生活,跟丈夫在爱与和睦当中去消磨老年的余生。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她所企求着的——不懂得她企求什么——却是使得自己受苦。
这明明是有病。
不能不觉得她可怜。
”
但纵使衰弱与痛苦,他也不曾停止过阅读、思考与写作。
八月十日
非常衰弱。
起来得很早,但连走路也困难。
总算好好地写了东西。
还写了几封信。
跟朵香骑马外出,很愉快。
索菲亚·安得列维娜跌倒了。
她整晚没有睡,但很安静。
(一)要原谅因悔悟而变得谦虚的人,是多么容易呵。
对那侮辱自己的、自信自满的人,该多么困难呵。
但学习原谅这样的人们,正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所谓爱,就是在一切现象当中去认识自己。
(三)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
九月十五日在卡柴特维
(一)在起初的时候,我觉得世界好像在时间里面动着,而自己也跟着它一块儿在动。
但,你越生活得长久,尤其是精神生活过得越多,你就会越发明白地懂得:世界是动着的,而你却是站着的。
你还会理解:不但世界在动,你站着,而且跟它一块儿动着的,乃是你的肉体。
不久,你的头发会变白,牙齿会脱落,人会衰老,会生病。
但这一切,都发生于肉体,当越来越多地把自己的生命转移到自己之外,这使你更相信你对于时间的独立性。
另外,还存在着一种更巩固的意识——这就是对于我,即对于形成我之“自我”这东西,时常从时间中独立起来……意识的解放,也进行于时间里面。
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存在。
(二)我们果真能把大部分精神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意识和检讨上面吗?
(三)名誉心——企求世俗荣誉的心情,是以把自己移转于他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为基础的。
倘使人们只是过着肉体的利己生活的话,那么,这种能力,就会为人们利用来察知他人的思想和感情,而在他人的内心唤起对于自己的赞美和爱。
可是,对于过着精神生活的人,这种能力,只会唤醒跟他人的苦恼发生同感的心情,唤醒要怎样做才能服务于他人的知识,唤醒他人心胸中的爱。
难得的是:我正体验着这种心境。
(四)虽然还只是一点点,但现在我正在努力于只为灵魂而生活着,而我还从未体验到这种苦痛到流泪的、跟他人的苦痛切实有同感的心情——的百分之一。
(五)今天是一九一〇年九月十五日。
我明白地理解物体、空间、运动(时间)的意义。
空间是物体的尺度,时间是运动的尺度。
因此,真正存在着的,只有一种超肉体的东西——超空间的、不动的,即超时间的东西。
而这唯一,正是我之意识到自己的那种东西。
(说法不高明,但这很好。
)
(六)对于女性,做母亲绝不是最高的天职。
(七)最愚蠢的人,乃是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
这是糊涂虫的特殊典型。
托尔斯泰
十月十八日
依旧很衰弱。
天气也不好。
难得的是:我感到了没有任何欲望地对于死亡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稍微散了一会儿步。
午觉起来非常衰弱。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很惊异于他的不干净、不自然和虚构。
作者:雷阵小雪
编辑:陆纾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文汇报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延伸文章資訊
- 1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十七卷/日记 - Google Books
本卷收录了列夫·托尔斯泰1847年至1910年间所写的日记。从中可以了解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文艺思想以及他同他那个时代的俄国和其他国家著名作家、艺术家、学者的关系。
- 2读书笔记-《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 知乎专栏
文学泰斗列夫· 托尔斯泰从1847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 ...
- 3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 ...
这是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在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共计266篇。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也记述了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的始末,以及人生最后一篇日记。
- 4托爾斯泰夫人日記_百度百科
托爾斯泰夫人日記(全譯本)(上下)》是世界文豪托爾斯泰夫人C.A.托爾斯泰婭1862-1910年間的日記。托爾斯泰夫人不僅智慧過人、個性獨特、精力旺盛、勤奮,而有修養, ...
- 5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 图书- 豆瓣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从1874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