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 图书- 豆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从1874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 ...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6.0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豆瓣书店
2021年度榜单
2021书影音报告
购物车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原作名:Tolstoy'sLastDiary/ПоследнийдневникТолстого
译者:
任钧
出版年:2020-7
页数:288
定价:49.80
ISBN:9787201159508
豆瓣评分
8.2
936人评价
5星
33.1%
4星
51.3%
3星
14.5%
2星
0.7%
1星
0.3%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已在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托尔斯泰在1910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从1910年1月2日写起,到11月3日结束,共计266篇。
82岁的托尔斯泰,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者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外"。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
路途中生病,11月7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编辑推荐】★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和记录,展现了像你我一样的生活。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从1874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也记述了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的始末,以及人生最后一篇日记。
这些日记呈现了托翁跟我们每个人差不多的生活...(展开全部)
这是托尔斯泰在1910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从1910年1月2日写起,到11月3日结束,共计266篇。
82岁的托尔斯泰,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者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外"。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
路途中生病,11月7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编辑推荐】★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和记录,展现了像你我一样的生活。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从1874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也记述了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的始末,以及人生最后一篇日记。
这些日记呈现了托翁跟我们每个人差不多的生活:每天散步、玩牌、骑马兜圈子的日常,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情绪,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是像你我一样的日常,让人非常有代入感。
除却这些,他每天还在亲力亲为,校对、修改自己的书稿,回复全世界各地的来信,帮助民众解决问题,进行很多关于宗教、人类、创作等的思考……一位82岁的老人,还能有这样旺盛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会让人由衷地升腾起一种敬意。
★文风亲切好读,如同吐槽,呈现了一个可爱有趣的82岁文豪,是了解托尔斯泰的轻便入门书。
如果说他的作品都是严肃而写实的,他给人的形象是肃穆而庄重的,那么这本小书,是可以打破大家对他的这种印象,无论是谁都可以捧之一读的,因为日记里的托尔斯泰文风亲切幽默,金句频出,丧气而坦然,十分可爱:“多么奇怪呵,我爱着自己,但谁也不爱我。
”“理解自己的渺小,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但我跟他们玩牌,一直玩到十一点钟。
真可耻。
打算要戒绝一切的赌博。
”“忍耐吧,列夫·托尔斯泰!努力吧。
夜里,不想玩牌,然而我还是围在桌边看旁人玩。
”“我完全没有力气了。
是应该休息的时候了吧。
”
在线试读
:
豆瓣阅读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国文学三巨头"被列宁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1828年出生于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尔纳一个贵族家庭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于1847年退学1847年回到故乡为农民子弟创办学校1852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一部《童年》1854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二部《少年》1856年起草方案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57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三部《青年》1862年与18岁的索菲亚·安特列维娜结婚,婚后育有13个孩子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创作了经典爱情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79-1880年创作了《忏悔录》,...(展开全部)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国文学三巨头"被列宁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1828年出生于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尔纳一个贵族家庭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于1847年退学1847年回到故乡为农民子弟创办学校1852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一部《童年》1854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二部《少年》1856年起草方案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57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三部《青年》1862年与18岁的索菲亚·安特列维娜结婚,婚后育有13个孩子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创作了经典爱情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79-1880年创作了《忏悔录》,思想上的巨变过程也体现于其中1886年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9-1899年创作了人生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1902年致函沙皇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3年创作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4年依然关心世界,撰文反对日俄战争1910年秘密出走,于途中患肺炎,逝世于车站【译者】任钧(1909-2003):著名翻译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大学教授著作《冷热集》《任钧诗选》《新诗话》译作《艺术方法论》《俄国文学思潮》《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目录
· · · · · ·
一月/1
二月/29
三月/47
四月/73
五月/99
六月/127
······
(更多)
一月/1
二月/29
三月/47
四月/73
五月/99
六月/127
七月/160
八月/186
九月/214
十月/243
十一月/279
······(收起)
原文摘录
······
(全部)
(二)意识使我们从梦中清醒来。
同样地,也只有“所谓我是什么东西这种意识,使得我们从虚伪的肉体生命当中清醒过来。
这种意识,可以认为实在是个微小的东西。
人生实在很复杂,充满着活生生的实感;但意识却不过是个极其微小,好容易总能看得出来的东西。
是的,那不过是微小,微小到好容易总能看得见的东西。
但这就是全体。
(查看原文)
lexie
8赞
2020-07-0423:08:19
——引自章节:四月/73
(一)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与其留意于对方是否注意到你所具有着的好意,还不如留意于自己对他是否抱有真实的爱。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查看原文)
lexie
8赞
2020-07-0423:08:19
——引自章节:四月/73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Web、iPhone、iPad、Android阅读器
给青年诗人的信
4.99元
地下室手记
9.99元
博尔赫斯谈话录
9.90元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5.99元
契诃夫书信集
29.99元
喜欢读"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夫卡传
我生于美洲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T.S.艾略特传
毛姆传
伊凡·伊里奇之死
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寻找《局外人》
群星灿烂的年代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444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2
有用
没什蘑夫鲁
2021-06-2808:39:34
醒了,还活着,我的妻子又歇斯底里了。
0
有用
某四
2020-08-2811:21:44
【2020068】1、这晚景,鸡飞狗跳,真是又喧嚣又凄凉。
一个整日被道德焦虑绑着、被崇拜者架着、连第二天还能不能活着都不确定的老作家,为了作品版权放弃与否不断与家人发生争执、遭受无休止的抱怨。
哈罗德•布鲁姆曾不无刻薄地说,“托尔斯泰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李尔王”,也是大差不离了……2、托翁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价如下:好像过于啰嗦而夹杂太多的没有意思的戏谑,但描写得很出色。
会话好像安...
【2020068】1、这晚景,鸡飞狗跳,真是又喧嚣又凄凉。
一个整日被道德焦虑绑着、被崇拜者架着、连第二天还能不能活着都不确定的老作家,为了作品版权放弃与否不断与家人发生争执、遭受无休止的抱怨。
哈罗德•布鲁姆曾不无刻薄地说,“托尔斯泰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李尔王”,也是大差不离了……2、托翁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价如下:好像过于啰嗦而夹杂太多的没有意思的戏谑,但描写得很出色。
会话好像安上去的,完全不自然。
(考虑到托翁是那种会把日记藏在靴子里的人,这想必是全无矫饰的大实话了)3、说教很多,灼见亦不少,写得都漂亮。
奇的是也有一些石川啄木体“短歌”,比如“散布到很远的地方去。
思索。
看到了各种的花,闻了闻,采了一些。
心里很是愉快。
有如独自跟上帝相对一般。
”想了想他的大胡子,啊,甚是可爱。
(展开)
9
有用
Cathy
2020-08-1111:13:29
1.“人应当像月亮一样生活,边生边死,边死边生。
”2.明显感觉到,托尔斯泰擅长的是以“形象”表达观点,而非“说理”。
用木心的话来讲大概就是,“他的小说里处处是艺术,但写的《艺术论》却不知所云。
”读此书的时候我常常被他的描写(而非议论)营造出来的那种感觉(真挚、深刻、博大)而打动,如1。
3.看他的日记也点醒了我:那些未曾被记录下来的日子多么可惜!遂又开始写日记,并期望能早日买到字帖,练练字。
...
1.“人应当像月亮一样生活,边生边死,边死边生。
”2.明显感觉到,托尔斯泰擅长的是以“形象”表达观点,而非“说理”。
用木心的话来讲大概就是,“他的小说里处处是艺术,但写的《艺术论》却不知所云。
”读此书的时候我常常被他的描写(而非议论)营造出来的那种感觉(真挚、深刻、博大)而打动,如1。
3.看他的日记也点醒了我:那些未曾被记录下来的日子多么可惜!遂又开始写日记,并期望能早日买到字帖,练练字。
4.“无聊”“郁闷”“痛苦”“忍耐吧”是常态,但也能看到他一直一直地努力反思怎样才能克服这些,让自己专注于纯粹的精神成长。
5.看到1910年11月3日的日记绝笔,还是忍不住哭了…但好希望我死前能有和他一样的状态啊,“不但不感到忧惧,反倒感到轻松愉悦。
”6.要找时间读他的大部头著作。
(展开)
2
有用
FaustShu
2020-09-0500:00:03
4.6文豪之日常📒
5
有用
叶左
2020-08-0509:52:56
【藏书阁打卡】不知道是我老了还是托尔斯泰一直年轻,读起来竟像读我自己的日记。
日记里大多没有好事情,每天大多数都是无聊,悲哀,忧郁。
八十二岁了每天还想的是我和世界的关系。
最后出走意料之中,生活已经够苦闷的了。
所以我觉得托尔斯泰其实还是没完善自己的哲学体系,这样也很好。
0
有用
新读书900
2022-08-2711:22:40
北京
完结:大文豪也会不想写,没写,写了不满意!果然人生各个阶段都会有挑战,差别只是在于对挑战的应对。
就像作者一边写着“还活着”,一边懊恼对自己的进度或写作不满,但也持续地在读、在写、在整理、再改。
着实令人敬佩!又,很好奇多香是谁?
起始:麻鸭,刚开始读就快笑哭了……有共鸣有惊诧有顿悟!同时也在想:是不是胡适之、朱自清也看过这本书,所以他们三人的日记才会有“打牌”或啥也没干的懊悔或其他自黑自嘲?抑或...
完结:大文豪也会不想写,没写,写了不满意!果然人生各个阶段都会有挑战,差别只是在于对挑战的应对。
就像作者一边写着“还活着”,一边懊恼对自己的进度或写作不满,但也持续地在读、在写、在整理、再改。
着实令人敬佩!又,很好奇多香是谁?
起始:麻鸭,刚开始读就快笑哭了……有共鸣有惊诧有顿悟!同时也在想:是不是胡适之、朱自清也看过这本书,所以他们三人的日记才会有“打牌”或啥也没干的懊悔或其他自黑自嘲?抑或是芸芸众生,本身就有很多相似的经历与感受?以及正是由于这份相似,人与人之间,才能跨越时间、空间、文化、语言、民族、种族、年龄、性别等要素而对同一个点产生共鸣?
(展开)
0
有用
holly2007
2022-08-2418:51:20
20世紀初代世界主義者之最終年日記,範圍從個體意義到虛無黨,鋒刃直白,無所避忌,坦誠相對。
誰又能想到,百多年前全球思想策源地之一居然在俄國鄉下,所以精神性真能超克時空絕非虛言。
文中與Tolstoy通信印度人為Gandhi,不知日本人是哪位?還望豆友先進明示。
借閱於大眾書局之江北虹悅城店。
0
有用
Echo-C
2022-08-2216:24:50
日本
一代文豪,普通的一天又一天。
0
有用
小北°
2022-08-1820:15:57
托翁最后一年的日常:
骑马散心,接待来要饭/请托的人,接待朋友,谈话,苦恼于自己优裕的生活环境,常感觉身体衰弱死神即将来临,回信,写作,读书,玩牌,总是十二点睡觉,常想离家出走,争吵,写日记,思考,
常常在日记里写(第二天)“要是还活着的话”,和第二天第一句就是“还活着”。
0
有用
白汁
2022-08-1417:55:37
要不是小伙伴赠书,近期都不太可能读这类日记随笔。
在生命的最后的十一个月里,这位文学家哲学家想的是什么呢?太多句「要是还活着的话」,知道了不久之后离开人世,却依旧坚持记录下自己断断续续的想法。
啊有些伤感:(
>更多短评444条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唯有死亡无法准备
近日时不时随手翻翻托翁最后的日记,读上几页。
特别有意思。
这个伟大的作家、大师,他到死都在不停思索,每天都在挣扎、纠结,内心各种冲突、懊丧,自我审视,怀疑…….为人际关系烦恼。
跟我们比,一样不少。
“痛苦”“可怕”“衰弱”这些字眼也是随处可见。
他对“上帝“的态...
(展开)
4
2回应
收起
致永远的列夫•托尔斯泰
第五本列夫•托尔斯泰。
“读别人的日记,是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来与自己的内心比较,从而提升自己。
”(我说的。
)以上这句话,可以算是我读名家个人日记的根本原则。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所以读比自己优秀得多的人的日记,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本书,记录的是托尔斯泰人生中最...
(展开)
2
0回应
收起
人之将死,怼天怼地怼空气
◆一月>>自己依然感到自己可厌,这是好事情。
◆一月二十九日>>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当中,重要的是:停留在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的前面,不要以不知为知。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宗教的分野、信仰的分野,要从这种假想的知识当中去克制自己。
宗教上的妄信或迷信的一切狂妄...
(展开)
2
0回应
收起
当黑暗逼近,却更见星光
前段时间在同时阅读两本日记,一本是英国天才导演德里克·贾曼的《慢慢微笑》,一本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两本日记的共同点是,每一页都可能是作者的绝笔。
因为缠绵病榻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顺利活到第二天。
他们在和死神抢时间。
“当黑暗...
(展开)
1
0回应
收起
应该把余生过得更好些
这本书从一月到十一月,他断断续续地写着,有时候身体不好,很虚弱,没办法写,但是他还是在说,明天“要是还活着的话。
”就继续多写一些。
想起读《悉达多》的时候,他不停地在重生。
有时候在想,对于这些人来说,人最大的遗憾,就是关乎生命的遗憾。
人就是这样的有限。
当精神...
(展开)
1
1回应
收起
9/19和9/20的日记?
大家有读到这句话吗1858年9月19日:很愉快。
决定了,应当爱、应当劳动!就这样。
1858年9月20日:很累。
不想爱了,也不想劳动了。
看到网上很多人在发,想知道这句话真的是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吗还是只是段子?有好心人可以帮忙看看嘛,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展开)
1
3回应
收起
三言两语
诚然,因为托翁和书名被吸引,粗略看来,日常,不过是会客、写信、骑马散心;消遣,不外乎阅读著作、玩牌、观影。
寻常的日记大抵如此,甚至于人人都可以出一本×××的日记;然而他带给读者的又怎会如此?可以说他的晚年是很痛苦的,除了常态化的昏昏欲睡、衰弱、精神虚脱以外...
(展开)
1
0回应
收起
个人评分75.比较真实地展现了托翁最后一年的日常记录和“心路历程”。
伟大如托翁,依然没有摆脱世间的烦恼,甚至很多思维还是比较负面的。
比较真实地展现了托翁最后一年的日常记录和“心路历程”。
伟大如托翁,依然没有摆脱世间的烦恼,甚至很多思维还是比较负面的。
看到不合自己三观的东西,也没必要不快吧,可以无视我可以莞尔一笑,甚至可以为这个我觉得不正常的人联想一个有趣的故事。
“看到不合自己三观的东...
(展开)
0回应
收起
个人评分:78.比较真实地展现了托翁最后一年的日常记录和“心路历程”。
伟大如托翁,依然没有摆脱世间的烦恼,甚至很多思维还是比较负面的。
比较真实地展现了托翁最后一年的日常记录和“心路历程”。
伟大如托翁,依然没有摆脱世间的烦恼,甚至很多思维还是比较负面的。
看到不合自己三观的东西,也没必要不快吧,可以无视我可以莞尔一笑,甚至可以为这个我觉得不正常的人联想一个有趣的故事。
“看到不合自己三观的东...
(展开)
0回应
收起
>
更多书评
17篇
读书笔记
······
(共144篇)
我来写笔记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展开
收起
日记
lexie
(在生活的路上)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老是想着结果,对完成天职,是有害处的。
生活,即我们的努力,只有现在才会有。
而且现在乃是精神的存在。
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不过是存在于现在的向导工具罢了。
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但还活着,真是值得感谢。
只要在自...
2020-07-0423:08:19
8人喜欢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老是想着结果,对完成天职,是有害处的。
生活,即我们的努力,只有现在才会有。
而且现在乃是精神的存在。
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不过是存在于现在的向导工具罢了。
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但还活着,真是值得感谢。
只要在自己信仰的外表裱了一张纸,要想以此责难他人,那是怎样的脆弱和没有根基的东西。
所谓信仰就是人类全部生活都建立在上面的精神立脚点。
那是给人类以据点,因而有着活动的可能性的东西。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你惦念人们的事情,而上帝却惦念你的事情。
对于肉体是满足,对于灵魂是幸福。
满足和幸福互相一致的事情是不多的。
理解自己的渺小,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生活,只能是其中的一种,不能贯通全部。
生活,只有在精神本源客服了物质本源时,才会成为生活。
只有在这种胜利当中,才会有生活。
唯一的意义,就是:你是个劳动者。
被指定的工作写在你的理性和灵魂当中。
虚荣的恶魔竟老奸巨猾到了这种程度,即:当你完全地开始批判自己、反省自身一切丑恶的时候,那恶魔就向你悄悄地说话了:喂,看吧,你实在是个好人呵。
你完全跟旁的人们不相同呵。
你很谦虚,你在责难自己。
你实在是个好人呵。
对于别人的事情,你纵然不晓得那些人,也要加以批判。
但关于自身,虽然知道许许多多的丑恶,却立刻就被忘记了。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
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
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二)意识使我们从梦中清醒来。
同样地,也只有“所谓我是什么东西这种意识,使得我们从虚伪的肉体生命当中清醒过来。
这种意识,可以认为实在是个微小的东西。
人生实在很复杂,充满着活生生的实感;但意识却不过是个极其微小,好容易总能看得出来的东西。
是的,那不过是微小,微小到好容易总能看得见的东西。
但这就是全体。
引自四月/73人类每月都得像月亮般地生活。
走到能够看见自己的地方去。
因此,一切人生问题都是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并抗拒那妨碍人生的事物。
将已完成的事物转变成习惯的努力,乃是人生最重要的,唯一的问题。
想要从现代的不幸当中得救,只有一条出路。
那就是认识现代的完全疯狂,然后完全离弃它。
(一)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与其留意于对方是否注意到你所具有着的好意,还不如留意于自己对他是否抱有真实的爱。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引自四月/73世人的信仰,除开迷信乃至妄信以外就没有什么东西,世间的大部分人,信仰都优于认识。
(三)人把自己认作神,是对的,因为上帝存在于他内心。
把自己认作猪也是对的,因为猪存在于他内心。
但当他把自己的猪认作上帝的时候,他却犯着可怕的错误……引自七月/160所谓爱,就是在一切现象当中去认识自己。
(十二)所有的人都时常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因而不能把任何人加以否定。
可是,有些人,他们在现在的境地,过于隔绝和无识,我们只好完全像对待孩子般地去对待他们。
即,我们虽然爱、尊敬、庇护他们,但不能够跟他们站在同一水平,也不能够向他们要求对于他们所缺少的东西的理解。
但有一件事情使得这样地对待这些人更加困难。
那就是:孩子们具有知识欲和真实性,而这些成了人的“孩子们”却缺乏这些东西;反之,他们保有着冷淡,以及对自己所不理解的东西的否定,而最重要的点,就是自信太过。
引自七月/160所谓上帝,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我”,而能在一切有生之物里面去加以认识的,无限精神本源的自身。
推荐
回应
2020-07-0423:08:19
展开
收起
清醒自察、勤奋反思的托翁
连木木
(镜子与爱丽丝)
一位已经如此著作等身的作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保持如此的清醒自察、还在能力范围内勤奋着(尽管他觉得还不够),他不间断地在日记中,总结生活、反思工作方法、留下思考的备忘。
而与此同时,那些始终紧紧缠绕、折磨他的痛苦、无聊、烦闷、羞耻,也被他如实地记录在日记中。
心中不断地以自己的生活为可耻。
在控制不良情感的意义上,很少进步。
什么也没有写。
不断地感到羞耻,心里烦闷。
跟昨天相比较,越发来得厉害。
我非常...
2021-09-2414:37:49
2人喜欢
一位已经如此著作等身的作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保持如此的清醒自察、还在能力范围内勤奋着(尽管他觉得还不够),他不间断地在日记中,总结生活、反思工作方法、留下思考的备忘。
而与此同时,那些始终紧紧缠绕、折磨他的痛苦、无聊、烦闷、羞耻,也被他如实地记录在日记中。
心中不断地以自己的生活为可耻。
在控制不良情感的意义上,很少进步。
引自一月/1什么也没有写。
不断地感到羞耻,心里烦闷。
跟昨天相比较,越发来得厉害。
引自一月/1我非常清楚地感到: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但还活着,真是值得感谢。
引自二月/29依旧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很满足。
对分类方法不满意。
想要努力避免。
仍然没有空间时间把心里所想的事情写下来。
引自三月/47心情依旧非常不好。
不能考虑任何独立的工作。
引自四月/73还活着——虽然精神并不好。
引自四月/73又是昏昏欲睡。
思索力衰弱。
没有写什么,没有做什么。
引自五月/99又是昏昏欲睡和感到衰弱。
几乎没有动过,也不想写什么东西。
引自五月/99整天卧病在床,焦躁,衰弱。
什么也没有做,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到外边去。
引自五月/99睡得很迟。
非常痛苦。
一种异样的精神状态。
头脑里面好像给什么东西塞满了似的。
而且感到疲劳。
依然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情。
这很不好。
引自六月/127什么事也没有做。
接到的信都是无聊的。
翻阅无聊的东西。
怀着一种不健康的、没有着落的心情就寝。
引自七月/160白天和平地过去了。
来了许多无聊的客人。
身体衰弱,心情也不好。
完全不好。
引自八月/186大概是由于衰老而来的虚脱吧,早上起来时完全像病人。
引自九月/214还活着。
但健康不行,衰弱。
引自九月/214托翁的脆弱和无助,与他的不朽和象征意义,在他生命的最后,成为一反一正的支撑物,一边联结着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边又撕裂蚕食着他的现实。
我所说的,一切都不对,都是主观的;我们所需要的,乃是站在“进化”的基础上面的客观的东西。
引自一月/1所谓结果,都是时间性的,而精神活动,却是超时间性的。
引自一月/1把那由肉体所构成的人认作真实的东西,这是最普遍的迷信。
人,不过是感受印象的意识中心罢了。
引自一月/1真正地醒觉的时候,也就是死的时候。
我已经常常以真正醒觉的心情,感到了另一个更加现实的现实。
引自三月/47有些人为自己而思索。
后来,觉得那思想很新鲜,而且有必要,就把它传授给别人。
别人又为要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别人而思索。
而且,当那些人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别人的时候,尤其是当人们加以赞扬的时候,就以为自己的思想是真理。
引自三月/47革命在我们俄国民众中间招来了一种结果,那就是使得民众突然地知道了自己的处境的不合理。
这是穿新衣服的国王的童话。
革命乃是个告知了实在的事情,即皆知国王并没有穿衣服的那个孩子。
在民众当中,表现出了自己所忍受的不合理的自觉,并且民众还用各种不同的姿态来对付这种不合理(可惜的是:他们大部分都用敌意来对付)。
而所有的民众都已经理解了这一点。
要压抑这种意识,已经不可能。
而我们的政府越是努力想要压抑这种对于极端不合理的不可抹杀的意识,越是会扩大这种不合理,并且越发会煽起对于它的敌意。
引自三月/4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引自三月/47生活,只有在精神本源克服了物质本源时,才成为生活。
只有在这种胜利当中,才会有生活。
引自四月/73在我的生活上最苦痛的条件之一,就是我正生活在奢侈当中。
所有的人,都为我的奢侈而继续浪费,给我以不必要的东西,我要是退还他们,他们就要生气。
然而,各方面又向我乞求各种物品。
我不能不体味着不愉快的情感,加以拒绝。
引自四月/73信仰之所以成为虚妄,乃是因为信徒古老却又想要维持新的生活方式的缘故。
引自四月/73真正进步的活动,是要经过好几世纪的。
为要前进一步,整个世纪的死亡是必要的。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
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引自四月/73将已完成的事物转变成习惯的努力,乃是人生最重要的,唯一的问题。
没有努力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而是动物的生活。
引自五月/99想要从现代的不幸当中得救,只有一条出路。
那就是认识现代的完全疯狂,然后完全离弃它……引自五月/99在我的内心,存在着一切生命的本源。
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并非由于我研究过这世界,而是由于我感到了这世界的一切。
是由于自己是依靠这世界的一切而生活,意识到自己在时间空间里面的界限性,而感觉到这世界的结果。
引自五月/99世人喜欢访问那由于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
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里啰唆地说个不停。
引自五月/99无论如何我还不能习惯这种状态,那就是:只是为着自己而生活于上帝跟前,而不介意于旁人的意见。
之所以不习惯,乃是由于:在上帝跟前的灵魂的要求和那想要博得他人称赞的欲望(在许多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纠缠得很厉害,无论如何也不能加以区分。
可是,介意旁人的意见的时候,将招来怎样的软弱、焦虑、不确定?只是为自己而生活在上帝跟前的时候,将生出怎样的自由、平安、全能?——知道这些,乃是非常必要的!引自六月/127只有当我注意到:名为人类的自己被给予了不相称的、不敢当的幸福的时候,马上一切也就可喜地变成幸福。
引自六月/127思想是有尊严的——思想产生了甲或乙的决断。
引自六月/127我们过着疯狂的生活。
虽然在心之深处知道那是疯狂的生活,但由于习惯,由于惰性,还是继续着。
或是由于不想改变那种生活,或是由于想改而不可能,或是由于两方面合并起来的原因,就依旧紧抱住那种疯狂的生活不放。
引自七月/160用言语乃至行为来报复实在很容易,要加以原谅则真难。
可是,反之,当你克服了那种报复心情的时候,就很可以感到大大的喜悦。
应该获得这种喜悦。
引自七月/160在言语上我们常常说:不要跟人谈及他所难于理解的事物。
可是,在实际上,我们往往不能自制,完全无益地浪费唇舌,而且感情激动地对那不能理解的人谈着他所不理解的事情。
引自八月/186我们时常追赶着时间。
这就是:时间是我们的知觉形式,我们想要从束缚我们的这一形式里面解放出来的意思。
引自九月/214
推荐
回应
2021-09-2414:37:49
展开
收起
七月和八月
白汁
学问——乃是为着在知性及到的方面最是鲁钝的人们而开设的养育院,也是在大众当中最先获得成功的场所。
从事于学问的人,或则调查甲虫,或则数数书籍的页数,或则从其中摘录下什么好的题目,或则专门在探究一种非生活的、对于谁也没有什么必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置信的理论,还不得不认为自己正在干着世上最重要的工作。
人们不去过爱的生活,却在学飞翔。
人们都以恶劣的姿态飞翔着。
一学会了飞翔,就停止去学习爱的生活。
这正完...
2022-08-1418:08:14
学问——乃是为着在知性及到的方面最是鲁钝的人们而开设的养育院,也是在大众当中最先获得成功的场所。
从事于学问的人,或则调查甲虫,或则数数书籍的页数,或则从其中摘录下什么好的题目,或则专门在探究一种非生活的、对于谁也没有什么必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置信的理论,还不得不认为自己正在干着世上最重要的工作。
人们不去过爱的生活,却在学飞翔。
人们都以恶劣的姿态飞翔着。
一学会了飞翔,就停止去学习爱的生活。
这正完全跟鸟儿停止飞翔,去学走路,或是去学制造脚踏车来骑一样。
推荐
回应
2022-08-1418:08:14
展开
收起
五月
白汁
世人喜欢访问那忧郁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
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哩啰嗦地说个不停。
2022-08-1418:01:23
世人喜欢访问那忧郁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
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哩啰嗦地说个不停。
推荐
回应
2022-08-1418:01:23
展开
收起
四月
白汁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
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2022-08-1417:59:22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
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推荐
回应
2022-08-1417:59:22
展开
收起
一月
白汁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美无缺”时,才是理想。
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2022-08-1417:57:53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美无缺”时,才是理想。
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推荐
回应
2022-08-1417:57:53
展开
收起
七月和八月
白汁
学问——乃是为着在知性及到的方面最是鲁钝的人们而开设的养育院,也是在大众当中最先获得成功的场所。
从事于学问的人,或则调查甲虫,或则数数书籍的页数,或则从其中摘录下什么好的题目,或则专门在探究一种非生活的、对于谁也没有什么必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置信的理论,还不得不认为自己正在干着世上最重要的工作。
人们不去过爱的生活,却在学飞翔。
人们都以恶劣的姿态飞翔着。
一学会了飞翔,就停止去学习爱的生活。
这正完...
2022-08-1418:08:14
学问——乃是为着在知性及到的方面最是鲁钝的人们而开设的养育院,也是在大众当中最先获得成功的场所。
从事于学问的人,或则调查甲虫,或则数数书籍的页数,或则从其中摘录下什么好的题目,或则专门在探究一种非生活的、对于谁也没有什么必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置信的理论,还不得不认为自己正在干着世上最重要的工作。
人们不去过爱的生活,却在学飞翔。
人们都以恶劣的姿态飞翔着。
一学会了飞翔,就停止去学习爱的生活。
这正完全跟鸟儿停止飞翔,去学走路,或是去学制造脚踏车来骑一样。
推荐
回应
2022-08-1418:08:14
展开
收起
五月
白汁
世人喜欢访问那忧郁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
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哩啰嗦地说个不停。
2022-08-1418:01:23
世人喜欢访问那忧郁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
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哩啰嗦地说个不停。
推荐
回应
2022-08-1418:01:23
展开
收起
四月
白汁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
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2022-08-1417:59:22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
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推荐
回应
2022-08-1417:59:22
展开
收起
一月
白汁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美无缺”时,才是理想。
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2022-08-1417:57:53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美无缺”时,才是理想。
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推荐
回应
2022-08-1417:57:53
>更多读书笔记(共144篇)
论坛
· · · · · ·
托翁的文论《关于社会主义》
来自[已注销]
2020-11-0918:40:26
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纸质版
39.90元
49.80元
满48元包邮
去购买
加入购物车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豆瓣阅读
24.00元
购买电子书
中图网
21.40元
购买纸质书
当当网
23.20元
购买纸质书
限时抢
咪咕云书店
48.00元
购买纸质书
孔网
13.20元起
购买纸质书
+加入购书单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
暂无评分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在kindleunlimited里借过的&能借到的好书
(墨梓)
果麦文化2020年的书
(果麦文化)
普通劳动者如何打破资源垄断?
(新京报书评周刊)
谁读这本书?
🌻
1小时前想读
小黄豆
2小时前想读
玖肆
今天上午想读
寸木
昨天想读
>218人在读
>1069人读过
>4793人想读
二手市场
在豆瓣转让
有479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孔网上门收书
转让给其他二手平台?
订阅关于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评论:
feed:rss2.0
©2005-2022douban.com,allrightsreserved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图书馆合作
·移动应用
·豆瓣广告
延伸文章資訊
- 1【現貨正版】托爾斯泰最后的日記列夫- 文學 - 露天拍賣
你在找的【現貨正版】托爾斯泰最后的日記列夫·托爾斯泰文學散文簡體字書籍海外發貨就在露天拍賣,立即購買商品搶免運及優惠,還有許多相關商品提供瀏覽.
- 2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 ...
这是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在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共计266篇。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也记述了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的始末,以及人生最后一篇日记。
- 3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十七卷/日记 - Google Books
本卷收录了列夫·托尔斯泰1847年至1910年间所写的日记。从中可以了解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文艺思想以及他同他那个时代的俄国和其他国家著名作家、艺术家、学者的关系。
- 4托爾斯泰夫人日記_百度百科
托爾斯泰夫人日記(全譯本)(上下)》是世界文豪托爾斯泰夫人C.A.托爾斯泰婭1862-1910年間的日記。托爾斯泰夫人不僅智慧過人、個性獨特、精力旺盛、勤奮,而有修養, ...
- 5读书笔记-《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 知乎专栏
文学泰斗列夫· 托尔斯泰从1847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