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ine 《忏悔录(the Confessions)》摘要 - 图书- 豆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这种解释把《忏悔录》说成了“延安整风”中的自白作品。

但是对于O'Donnell的研究也自可保持距离,颇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品质。

中文 ...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6.0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豆瓣书店 2021年度榜单 2021书影音报告 购物车 Augustine《忏悔录(theConfessions)》摘要 【按语:“忏悔(Confession)”的含义是“一种宗教上具权威性的言说:赞美上帝、责备自我、认信信仰”(邓绍光为石敏敏译的奥古斯丁的《论灵魂及其起源》撰写的导言第12页);本书大约著于公元400年左右,语言极度优美;记述了信仰的历程,包括一个个智识疑惑的克服和意志脆弱的考验,直到完全皈依和洁净后才接受洗礼。

这种每一步都严谨究问的信仰之路体现了奥古斯丁仍维系了理性主义的品质。

在忏悔中,逐渐将个人经历与一种普遍的信仰思考完美地糅合起来,通过心灵的反思最具严谨地确立了信仰如何可能之路。

当然,基石仍然不在反思,而是信仰。

如奥古斯丁曾说:“信仰,尔后才理解(crede,utintelligas);这为后来的Anselmus的名言“信仰寻求理解(Fidesquaerensintellectum)”最完美地继承。

Image等概念表现出极强的柏拉图主义色彩。

《忏悔录》给出了基本理解的理论议题和观念包括:恶的起源和本质;时间的理解;神从虚无创世(Creatioexnihilo),基于充盈的善(theplentitudeofgoodness)的创造;三位一体的类比;自由意志的分裂;记忆(memory)。

依据邓韶光介绍的当代奥古斯丁研究专家J.O’Donnell的“AugustineofHippo”一文的研究:《忏悔录》的自述不能当真,起码有两点出入:1、奥古斯丁在米兰的世俗事业的失败强化了其宗教虔诚感,而不是《忏悔录》中那样纯然的精神主线;2.写作《忏悔录》时奥氏刚刚担任Hippo主教,其早年的摩尼教徒经历和多纳图派异端的攻击导致奥古斯丁遭遇诚信危机,因此《忏悔录》意在辩白。

这种解释把《忏悔录》说成了“延安整风”中的自白作品。

但是对于O’Donnell的研究也自可保持距离,颇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品质。

中文阅读的是周士良先生译本,极为典雅优美;英文参考了古旧但注解精详的PhilipSchaff版】 卷一【始于祈求上主的光照后,讲述了其生命起始到15岁之事。

】 “请允许我说话,因为我是向你的慈爱,不是向讥嘲我的人说话。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页,下同】“主,在你,存在与生命是二而一的,因为最高的存在亦即是最高的生命。

你是至高无上的,永恒不变的(withwhombeingandlifeareone,becauseThouThyselfartbeingandlifeinthehighest?Thouartthehighest,“Thouchangestnot)。

”【7】上主造了人,但没有造人身上的罪恶。

“天主,自然万有的管理者与创造者,但对于罪恶,你仅仅是管理者(disposer)。

”【12】奥古斯丁的母亲是虔诚的公教徒。

童年时候,Augustine有一次发热频于死亡,其慈母急忙筹备其洗礼,但病却霍然而愈,因此洗礼中止。

憎恨读希腊文,酷爱拉丁文,“读外国文学真是非常艰苦,甜蜜的希腊神话故事上面好像撒上了一层苦胆。

”【17】人间习俗可怕,“荷马编造这些故事,把神写成无恶不作的人,使罪恶不成为罪恶,使人犯罪作恶,不意味仿效恶人,而自以为取法与天上神灵。

”【19】奥古斯丁沉迷于文学,而他人则称赞其前途无量。

“感谢你。

因为这时我存在,我有生命,我有感受,我知道保持自身的完整,这是我来自你的深沉神秘的纯一性的迹象。

…我欣然等得到真理,我不愿受欺骗。

…这一切都是良好的,这一切就是我。

造我者本身原是美善…我的犯罪是由于不从他那里,而独在他所造的事物中,在我本身和其他一切中,追求快乐,追求超脱,追求其理,因此我便陷入痛苦、羞耻和错谬之中。

”【24】 卷二【进入青春期,16岁时暂中断学业;纵情享乐,与同伴偷窃梨子的事】“我青年时一度狂热地渴求以地狱的快乐为满足,滋长着各式各样的黑暗恋爱,我的美丽凋谢了(ForIevenlongedinmyyouthformerlytobesatisfiedwithworldlythings,andIdaredtogrowwildagainwithvariousandshadowyloves;myformconsumedaway)。

…不以精神与精神之间的联系为满足…从我粪土般的肉欲中,从我勃发的青春中,吹起阵阵浓雾,笼罩并蒙蔽了我的心,以至分不清什么是晴朗的爱,什么是阴沉的情欲(unholydesire)。

”【25】16岁时停学,家人为送其到Carthage留学做准备。

闲在家中,“情欲的荆棘便长得高出我头颅。

”【28】伙伴们彼此以吹嘘坏事为乐。

与伙伴们偷窃梨树上的果子。

“我作恶毫无目的,为作恶而作恶的时候,究竟在想什么。

…我爱堕落,我爱我的缺点,不是爱缺点的根源,而是爱缺点本身。

”【30】反思:“美好的东西都有动人之处…为了获致这一切,不应该脱离你,违反你的法律。

…假如漫无节制地想往追求这些次要的美好而抛弃了更美好的,抛弃了至善,抛弃了你,我们的主,天主,抛弃了你的真理和你的律法,便犯下了罪。

”【31】这是犯罪的第一个原因,痴迷于次要之善;另一个原因就是骄傲,“人们远离了你,妄自尊大地反对你,便是倒行逆施地模仿你。

”【33】 卷三【17-19岁在迦太基,完成学业;沉溺于放纵的激情,陷入摩尼教(Manichean)的错误】卷三开头的一些话颇为含混,让人以为Augustine陷入某种男女爱欲中:“我周围沸腾着,震响着罪恶恋爱的鼎镬…我的心灵患着病,满身创伤,向外流注,可怜地渴求物质的刺激…我把肉欲的垢秽玷污了友谊的清泉…我得到了爱,我神秘地戴上了享受的桎梏,高兴地戴上了苦难的枷锁,为了担受猜忌、怀疑、忧惧、争吵等烧红的铁鞭的鞭打(ForIwasbothbeloved,andsecretlyarrivedatthebondofenjoying;andwasjoyfullyboundwithtroublesometies,thatImightbescourgedwiththeburningironrodsofjealousy,suspicion,fear,anger,andstrife.)。

”【37】但有点出乎意外的是,奥古斯丁指的却是沉溺于戏剧。

他指出戏剧时对别人苦难的同情与天主怜悯世人的区别,“你(天主)不受任何悲痛的侵袭。

”【39】虽然自己流连于转瞬即逝的自由,但天主的“慈爱始终遥遥覆庇着我。

”【40】在修辞学校中成绩前茅,也具有羞恶之心。

19岁时读到西塞罗的Hortensius一书,志向转变,“怀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向往着不朽的智慧,我开始起身归向你。

…这本书吸引我,已是由于内容,而不是为了辞藻了。

…爱好智慧,在希腊语名为哲学,这本书引起我对哲学的兴趣。

”【41】同时自幼的基督教教育印象仍存。

比较阅读《圣经》,瞠目于西塞罗的典雅文笔,因为“傲气藐视圣经的质朴,我的目光看不透它的深文奥义。

”【42】这时入了摩尼教。

不能认识到“你(天主)也不是使物体具有生命的灵魂,你是灵魂的生命,生命的生命;你以自己为生活。

”【44】信奉了“五元素化身大战黑暗五妖洞”等摩尼教教义。

“我背着真理,还自以为面向真理;我不懂得‘恶’不过是缺乏‘善’,彻底地说不过是虚无(retreatingfromthetruth,Iappearedtomyselftobegoingtowardsit;becauseasyetIknewnotthatevilwasnaughtbutaprivationofgood,untilintheenditceasesaltogethertobe)。

”【45】也不能区别习俗的正义和绝对的正义。

“全心、全灵、全意爱天主和爱人如己”是绝对的、天主的命令。

侮辱他人、对他人施行暴力等罪行的根源是“由于争权夺利、或为了耳目之娱,或为澄清快意。

…犯罪,也就是亵渎了人们自己的灵魂,罪恶在欺骗自身,或是毁坏你所创造,所调摄(ordained)的天性。

…这种种的产生都由于抛弃了你生命的源泉,万物唯一真正的创造者和统治者。

”【48-49】奥氏祈祷不要“向你(天主)竖起假自由的触角(liftnotupagainstTheethehornsofafalseliberty)。

”【49】相信摩尼教的,“摘无花果时,果子和树在流着乳一般的泪水。

”【50】这时奥古斯丁的母亲、虔诚的公教徒Monnica因为儿子陷身异教而不停痛哭祈祷上主,获得上主异象的安慰,梦中的青年安慰Monnica,“你在那里,他也将在那里。

”【51】而一位主教也安慰她:“去吧,这样生活下去吧!你为你的儿子留下如许眼泪,这样一个儿子是不可能死亡的。

”【52】 卷四【19岁后的九年时光,其间失去了一位好友,跟随摩尼教,写了本《论美与适宜》的书,出版了论自由艺术的作品,读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论》】19-28岁,教授自由学术之雄辩术,“出卖教人取胜的争讼法术…你远远望见我在斜坡上摇摇欲坠,我在浓雾中射出一些善意的闪光。

”【55】与一名女子同居着。

向星相学士请教。

一位父执Vindicianus和密友Nebridius劝说奥古斯丁抛开星相学,认为很多预言的实现是因为散布在自然界的偶发力量,而不是出于推演星辰。

这时结识了一个密友,把对方拖到摩尼教中,但密友病重接受公教会洗礼后,对奥古斯丁的摩尼教就划清界限,溘然长逝,留下奥古斯丁独自悲伤。

“一面我极度厌倦生活,一面却害怕死。

”【61】逃离了故乡Thagaste,来到了Carthage,“这时最能恢复我的生气的,是其他朋友们给我的安慰。

”【663】但人的灵魂除非投入上主的怀抱,否则“即使倾心于你以外和身外美丽的事物,也只能陷入痛苦之中。

…这些事物奔向虚无,它们用传染性的欲望来撕裂我们的灵魂,因为灵魂愿意存在,喜欢安息于所爱的事物群中,可是在这些事物中,并无可疑安息的地方。

”【65】人不应该跟随肉体,而应该让肉体跟随自己。

“如果你喜欢肉体,你该因肉体而赞颂天主,…如果你欢喜灵魂,你应在天主之中爱灵魂,因为灵魂也变易不定,唯有固着于天主之中,才能安稳…天主并非创造万物后便功成身退;万有来自天主,就存在于天主之中。

”【66】天主也在一直呼唤我们回返到他身边。

但当时奥古斯丁所爱的只是低级的美,“观察到一种是事物本身和谐的美,另一种是配合其他事物的适宜。

”【68】写了《论美与适宜(onthefairandfit)》献给罗马著名演说家Hierius。

“我的思想巡视了物质的形相,给美与适宜下了这样的定义:美是事物本身使人喜爱,而适宜是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和谐。

…在德行中我爱内心的和平,在罪恶中我憎恨内心的混乱,我注意到前者具有纯一性而后者存在分裂,因此我以为理性、真理和至善的本体即在于纯一性(Unity)。

同时糊涂的我认为至恶的本体存在于无灵之物的分裂中,恶不仅是实体,而且具有生命。

”【71】将善命名为Monad,将恶命名为Duad,如罪恶中的愤怒,放浪中的情欲等。

【Monad上承Plotinus,英文电子版p.338-339,457,后来又有Leibniz】。

但没有认识到理性灵魂并非真理的本体。

写这本书约26-27岁,企图认识上帝,在途中。

20岁时读Aristotle《十范畴论(Predicaments)》,却未必引向天主,“我以为这十项范畴包括一切存在。

”【73】以为伟大和美好像属性依附于主体一样依附于上主,而事实上,“你的本体即是你的伟大与美好(ThouThyselfartThygreatnessandbeauty)。

”【73】轻松阅读《十范畴论》等显示出杰出的才华,却认为天主“不过是一个浩浩无垠的光明物体,而我即是这物体的一分子。

”【74】Augustine感叹说,那些偎依在天主膝下和教会巢中,“有纯正的信仰作为饮食,安稳地等待羽毛丰满,长出爱德的双翅,即使思想拙钝,能有多大害处呢?”【75,这里与希腊的理智主义精神完全背驰了】 卷五【记述了29岁这一年,察觉了摩尼教的错谬;去罗马和米兰从事修辞学术,听了Anbrose的讲道后,开始觉醒(cometohimself)】觉得有些哲学家关于星辰和天文学的讲论比摩尼教的教导可信,虽然前者也不认识主。

这里奥古斯丁表露了一种与希腊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ethos:“一人精通这一切(天象之理)而不认识你,是不幸的,相反,不知道这一切而能认识你,是有福的。

”【80】,摩尼教的书籍中充满天文星象的神话,奥古斯丁充满重重疑惑。

摩尼教的著名人物Faustus,奥古斯丁盼望受教,但最终“发现这人对自由学术除了文法外,是一无所知,而对文法也不过是寻常的造诣。

”【83】奥古斯丁欣赏Faustus的诚实,但自此研究摩尼教著作的兴趣被打碎了,不过“并不和他们完全决裂;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学说,我决定暂时满足于过去盲目投入的境地,除非得到新的光照(lightedupon),使我作更好的选择。

”【85】Carthage学生无纪律;动身赴罗马,母亲不舍,“我的出走使她悲痛欲绝,她一直跟我到海滨。

她和我寸步不离,竭力要留住我,或跟我一起动身。

”【87】欺骗地出走;母亲被留下悲伤。

到罗马生病一场。

仍与摩尼教保持联系,虽然较为冷淡。

认为学园派(Academics)的识见较优,“他们主张对一切怀疑,人不可能认识真理。

”【90】对于公教则总觉得障碍重重:虽然倾向于觉得天主无限比较好,相信天主没有创造恶也比较好;但是认为救主耶稣生自童贞女玛莉亚则是不可想象的:“我看不出怎样能混合而不受玷污。

因此我害怕相信他降生成人,因为我将不得不相信他受血肉的玷污。

”【92】另外,也觉得摩尼教中人对圣经的批评是无法辩驳的。

在罗马从事修辞学(雄辩术)工作,通过摩尼教徒谋取到米兰的雄辩术教授职务,拜谒Ambrosius/Ambrose主教,敬爱Ambrosius,“救恩还远离像我这样的罪人,但我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在近上去。

”【95】Ambrose对基督教的讲解后,“我觉得我过去是拘泥于字面而走入思路。

听了他从文字的精神来诠释《旧约》中许多记载后,我后悔我的绝望,后悔我过去相信摩尼教对《旧约》律法先知书的讥刺排斥是无法反驳的。

”【95】但公教还不是胜利者。

决定脱离摩尼教,有点受学园派怀疑精神影响,“决定在父母所嘱咐的公教会中继续做一名望教者,等待可靠的光明照耀我,指示我前进的方向。

”【96】 卷六【31岁;在安布罗斯讲道的的劝诫下,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公教义的真理;思量着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寻获真理有些绝望。

母亲“追踪而来,凭着坚定的信心,不辞梯山航海来找寻我。

”【97】坚信自己会成为公教徒;敬爱Ambrosius犹如天主的使者,度着极为虔敬的生活。

Ambrose总是很忙没空请教。

发现公教会对《创世纪》上“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的非肉身解释而是精神性解释,惭愧以前自己的狂吠。

“纯正的教义并没有把你万有的创造者约束在空间之中,限制在人的肉体的形状之中。

”【102】高兴于Ambrose的循圣经的训词“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

”【102】但内心仍然迟缓,不愿动身寻求。

主逐渐改变奥古斯丁的心,渐渐能信:“我注意到有无数事物,我既未目睹,又未亲历,而我相信了。

”【103】也拥有对天主存在和掌管世界的信念。

“我始终相信你存在并照顾我们,虽则我还不知道对于你的本体应有什么看法,也不知道哪一条道路通向你或重返到你身边。

”【103】这里奥氏也流露出与希腊较为差异的想法:“我不应自以为学问富裕而比他优越,我的学问并不给我快乐,不过是取悦于他人的一条伎俩。

”【105】热衷名利与婚姻,与Alipius和Nebridius的交好,探求智慧和真理,感叹从19岁起,到30岁还在挣扎。

“巨大的希望起来了:公教信仰并不是我所想象而斥为虚妄的东西。

”【113】陷入种种的思想徘徊:该拜访有势力的朋友?人生是悲惨的,该丢弃空虚无谓而探求真理?为何不放弃世俗的希望而全心全意追求天主和幸福生活呢?但“世间种种也自有可爱之处,也有相当的甜味,不应轻易和它们割断关系。

…我拖延着不去归向天主…因为我担心我没有一个女子的拥抱,生活可能太痛苦。

”【114】Alipius阻止奥氏结婚,但竟然被奥氏说服也盼望着体味婚姻。

因为订婚,同居的女子被迫离开返回非洲,而私生子则留在身边。

但很快又找了另外一个情妇。

一批朋友厌倦了人生的烦扰,严肃打算遁世,过共产主义的小圈子生活:“把我们所有的都拿出来,作为共有的产业,凭我们真诚的友谊,不分彼此,将全体所有合而为一,全部产业既属于每一人也属于全体。

”【117】为富人Romanianus促动,但考虑到婚姻和妇女而计划夭折,重回世俗之途。

阻止陷入肉欲深渊的,是对死亡和死后审判的恐惧,而曾与Alypius和Nebridius讨论过,正是死后审判的观念击溃了对伊壁鸠鲁学派幸福生活观念的可能:“如果我们长生不死,永久生活于肉体的逸乐中丝毫没有丧失的恐惧,如何还不能算幸福。

”【118】 卷七【31岁时,对于上帝本质以及恶的起源的重大谬见被辨别,更准确地认识了圣经,最终达到了对上帝的清晰知识,但是还没有正确地理解基督耶稣】不再以人形来想象天主,但“仍不得不设想(天主)为空间的一种物质,或散布在世界之中,或散布在世界之外的无限空际。

”【120】沉溺于眼见之物的思维方式,没有摆脱绝对空间的观念。

“我以为凡不占空间的,不散布于空间的,不凝聚于空间的…凡不具备或不能具备这些条件的,都是绝对虚无(altogethernothing)。

”【121】借用了Nebridius对摩尼教有关黑暗势力的驳斥【这个真心没弄懂】,显明天主“不可能受玷污,不可能改变,”【123】但对恶的来源问题仍然不能答复。

努力探究这样的说法“我们所以作恶的原因是自由意志,我们所以受苦的原因是出于你公正的审判(thatfreewillwasthecauseofourdoingevil,andThyrighteousjudgmentofoursufferingit),”【123】但尚不能明辨。

认知到自己有意志,但至善的天主的创造物为何会作恶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奥氏,“如果好天使因意志败坏而变成魔鬼,那么既然天使整个来自至善的创造者,又何从产生这坏意志,使天使变成魔鬼?”【124】认识到上主必定不能修坏(incorruptible),“一个人绝不能想象出比至尊至善的你更好的东西(Forneveryetwas,norwillbe,asoulabletoconceiveofanythingbetterthanThou,whoartthehighestandbestgood)。

”【124,Anselmus的那个本体论论证】探求恶的来源,对恶的探求方式不好,在受造物中没能看出恶,思考指向质料。

虽然如此,“基督,我们的救主的信仰已巩固地树立在我心中…我的心已能坚持这信仰,将一天比一天更融洽于这信仰之中。

”【126】一个名叫Firminius的朋友的故事较奥古斯丁抛弃了星相学。

信仰益发巩固了,更努力探究恶的来源。

但因为注目于那外在之物,没有返回内心,所以被受造物压得透不过气。

阅读新柏拉图派Plotinus弟子Amelius作品,与基督教对比:发现同样的道和天主,超越时间;发现在公教信仰在一点上不同于新柏拉图派学说:道成了肉身,寓居于我们中间,进入了历史;而且主引导温良卑贱的人,而拒绝自以为出类拔萃的人。

【131-132,与希腊理性主义背驰】在主指示下反求诸己,进入自己的心灵,“用我灵魂的眼睛瞻望着在我灵魂的眼睛之上的,在我思想之上的永定之光(unchangeablelight)。

…这光在我之上,因为它创造了我。

”【134】摆脱了空间观念的束缚,因为认识到“我(上主)是自由永有的。

”【135】这比自我存在更真实。

认识到万物不是绝对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

在对恶的探究上取得进展:“一切可以朽坏的东西,都是善的;唯有至善,不能朽坏,也唯有善的东西,才能朽坏,因为如果是至善,则是不能朽坏,因为如果是至善,则是不能朽坏,但如果没有丝毫善的成分,便也没有可以朽坏指出。

因为朽坏是一种损害(thosethingsaregoodwhichyetarecorrupted,which,neitherweretheysupremelygood,norunlesstheyweregood,couldbecorrupted;becauseifsupremelygood,theywereincorruptible,andifnotgoodatall,therewasnothinginthemtobecorrupted.Forcorruptionharms)。

…任何事物丧失了所有的善,便不再存在。

事物如果存在,自有其善的成分。

因此,凡存在的事物,都是善的;至于恶,我所追究其来源的恶,并不是实体(substance)。

”【135】存在的一切都很美好,而总的看来,则更为美好。

被造物中有被认为不好者,常常是不协调之处,但本身并无不好。

“在上的一切优于在下的一切,但我进一步地了悟,则又看出整个万有尤胜于在上的一切。

”【137】“一切以存在而论,都是真实。

…每种东西不仅各得其所,亦复各得其时;唯有你是永恒的存在。

”【138】奥古斯丁认识了恶或形成了对恶的明确看法,“毒蛇昆虫本身也是好的,适合于受造物的下层。

…我探究恶究竟是什么,我发现恶并非实体,而是败坏的意志叛离了最高的本体,即是叛离了你天主,而自趋于下流,是委弃自己的肺腑而表面膨胀(Iinquiredwhatiniquitywas,andascertaineditnottobeasubstance,butaperversionofthewill,bentasidefromThee,OGod,theSupremeSubstance,towardstheselowerthings,andcastingoutitsbowels,andswellingoutwardly)。

”【138】爱上了天主,虽受肉体重累,仍有所上升,这里提供了一条认知次序的描述:由肉体而感觉;感觉的整合即感性;判断力;理性本身、“理性提挈我的思想清除积习的牵缠,找寻到理性所以能毫不迟疑肯定不变优于可变,是受那一种光明的照耀”【139】;最后瞥见“存在本体(Thatwhichis)”,但无力凝眸,退回原来境界。

追忆中知道唯有耶稣是道路、生命和真理,是“天主与人类之间的中保(Mediator)”【140】。

天主“为了吸引他们到他身边,治疗他们的傲气,培养他们的爱,便让他们目睹降卑的神在他们脚下,穿着我们的皮衣,因而也能安于卑微,俯伏于神之前,神将起而扶掖他们(bringthemoveruntoHimself,allayingtheirswelling,andfosteringtheirlove;totheendthattheymightgoonnofurtherinself-confidence,butrathershouldbecomeweak,seeingbeforetheirfeettheDivinityweakbytakingour“coatsofskins;”andwearied,mightcastthemselvesdownuponIt,andItrising,mightliftthemup)。

”【140-141,周士良译本这段重要的话有点拗口了】但当时Augustine丝毫未曾捉摸到“道成肉身”的含义,仅仅以为耶稣是一个杰出的人物,“我以为基督之所以超越任何人,不仅是因为是真理的化身,而是由于卓越的人格,更完美地和智慧结合。

”【141】柏拉图学派著作教导了奥古斯丁在物质世界之外寻找真理,但还没有认识耶稣。

读圣经尤其是保罗著作。

其他书籍中的正确理论圣经中都有,然而人的两种律法下的分裂的破碎及其救赎却是那些书籍中没有的。

“在那些字里行间,没有忏悔的眼泪,也没有‘你所喜爱的祭,就是忧伤的灵,忧伤痛悔的心’,更没有万民的救援,你所许诺的圣城,‘圣灵’的保证,我们得救的圣杯。

”【144】 卷八【记述了32岁时一生中最值得回忆之事:为Simplicianus关于别人皈依的谈话所教导,经历内心斗争后的行为,整个人被更新完全归向上主】已经爱上了救主,“可是还没有勇气向着崎岖而举足前进。

…过去的尘情俗趣在我已不堪回首,但我对女人还是辗转反侧,不能忘情。

”【146】向Simplicianus请益,后者觉得奥古斯丁阅读的是柏拉图派的作品是幸运,劝勉Augustine效法基督的谦卑,并讲述了Victorinus皈依的旧事。

其间夹杂奥氏独白:“在你的居处,绝对没有贫富贵贱的畛域。

你反而‘拣选了世上的弱者,使那些强有力者自感羞愧。

’”【153,颇有平等思想】奥古斯丁想要效法Victorinus,新的意志已经萌发,但自己的旧的意志仍然却如铁链一样束缚着他。

“世俗的包袱,犹如在梦中一般,柔和地压在我身上;我想望的意念,犹如熟睡的人想醒寐时所作的挣扎,由于睡意正浓而重复入睡。

”【155】一天与Alypius在家时,客人Pontitianus来访,无意中谈起隐修士Antony的伟大,谈起Triers城中几位高官弃职决意服侍上主。

激起Augustine面对自我,痛恨自己,“我始终流连希冀于世俗的幸福,不致力于觅取另一种幸福。

…你还有什么话说?你一直借口找不到明确的真理,所以不肯抛弃虚妄的包袱。

现在你可明确了,真理在催迫你,只要你脱卸负累,自会展翅高飞,已不必辛苦探索,更无须再费一二十年的深思熟虑了。

”【159】在寓所花园中心情激动地思索。

痛恨自己为何没有坚强的意志追随天主。

“灵魂命令灵魂愿意什么,这是命令自己,却不见动静。

这种怪事哪里来的呢?…其实灵魂并不是完全愿意,所以发出的命令也不是完全的命令。

命令的尺度完全符合愿意的尺度…意志下令,才有意愿,这意愿并非另外一物,即是意志本身。

于此可见,灵魂不是以它的全心全意发出命令,才会令出不行。

…因此意志的游移,并非怪事,而是灵魂的病态。

虽则有真理护持它,然它被积习重重压着,不能盎然起立。

因此可见我们有双重意志,双方都不完整,一个有余,则一个不足。

”【162】摩尼教等则以意志的两面性为借口主张人有一善一恶两个灵魂的论点,还以为灵魂的本体即是神的本体。

对摩尼教论点的一个批评是人可能为诸多对立意志分裂这种情况的存在。

奥古斯丁发现原来自己“灵魂被重大的忧苦所割裂:真理使它更爱前者(永远的真福),而习惯又使它舍不下后者。

”【165】在激烈的心灵斗争中,奥古斯丁离开Alypius,独自在花园痛哭一场,“还要多少时候?明天吗?又是明天!为何不是现在?为何不是此时结束我的罪恶史。

”【167】一个启示的声音带领他回到Alypius身边打开《圣经》读到:“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

不可荒宴醉酒。

不可好色邪荡。

不可争竞嫉妒。

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168】登时“一道恬静的光射到心中,溃散了阴霾笼罩的疑虑。

”【168】这里Augustine不是简单的初步信仰了公教会的信仰,而是不再留下一丝残余的整个身心灵的皈依,“甚至不再追求家室之好,不再找寻尘世的前途,而一心站定在信仰的金科玉律中。

”【169】 卷九【预备放弃修辞学教职;朋友Nebridius和Verecundus的死;在33岁时接受洗礼;回忆母亲Monica的美德和亡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的自由意志在哪里?从哪一个隐秘的处所刹那之间脱身而出,俯首来就你的温柔的辕轭,挑起你的轻松的担子?”【170】辞去修辞学教授之职;Verecundus不能同行,病中领洗而逝。

Nebridius跟随奥古斯丁。

启程到乡下小屋退休,用文学为主服务。

回想过往“以快乐寄托于身外之物的,容易失去操守,沉湎于有形的、暂时的事物,他们的思想饥不择食地去舔舐那些事物的影子,”【178】而现在“我的‘新我’开始信赖你而入于慎思,也就在此时,你开始使我体味到你的甘怡。

”【178】与Alypius一起领洗。

记述了其子Adeodatus的聪慧和早逝。

同乡Evodius一起来作伴,决定回到非洲,但在梯伯河口,母亲Monica去世。

追忆母亲:良好教友家庭出身,戒酒的旧事。

与母亲谈话,向往常在本体,“我儿,以我而言,此生已毫无留恋之处。

”“随便你们葬我在哪里,不要为此操心。

我要求你们一件事:以后你们不论到什么地方,在天主台前要想起我。

”【190】Monica享年56岁。

 卷十【奥古斯丁揭示忏悔的益处。

探究以何种方法发现天主和幸福时,详述了记忆的本性和能力;接着探究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及其受到的三种试探;歌颂天主与人之间的中保主耶稣】“在你面前,用我的忏悔,在我心中履行真理(doestruth),同时在许多证人之前,用文字来履行真理。

”【196】“忏悔我已往的罪过能激励读者和听者的心,使他们不再酣睡于失望之中,而叹息说:‘没有办法’;能促使他们在你的慈爱和你甘怡的恩宠中苏醒过来,这恩宠将使弱者意识到自己的懦弱而转弱为强。

”【199】对于过去的忏悔已经结束,“我将向你所命我伺候的人们吐露肺腑,不是追叙我过去如何,而是诉说我目前如何,今后如何。

”【201】爱天主不同于爱人间的形貌、旋律、芬芳,“我爱天主,是爱另一种光明、音乐、芬芳…”[202]天主是什么/谁呢?大地说自己不是天主,而是天主所创造;扪心自问自己内在的我既灵魂,灵魂答复说“不是我,是他(天主)创造了我。

”【203】想要凭借灵魂攀登到天主身边。

不能依靠感觉、感性,要超越之。

达到了记忆(memory)的领域。

这里是sense对一切事物的感受进献的影像的府库,感觉分门别类而藏,库藏事物的影像(iamage),是人本性的力量之一。

记忆不仅容纳影像,而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则“收藏的不是影像,而是知识本身。

…我记忆所收藏的,不是意义的影像,而是意义本身。

”【207-208】心灵把记忆收藏的零散概念通过思考加以收集和整理。

“记忆还容纳了数字、衡量的关系和无数法则。

这都不是感觉所镌刻在我们心中的。

”【209】记忆还拥有内心的情感,但这些记忆和情感本身迥然不同。

“忧愁在记忆中,而记忆不感到忧愁。

”【211】而遗忘“只是缺乏记忆。

”【213】Augustine就这样“在我身内探索:我自身成为我辛勤耕耘的天地。

…探索具有记忆的我,我的心灵。

”【213】但仍要超越记忆的这股力量而飞向天主:飞禽走兽也有记忆,“我将超越记忆而达到你天主…我将超越记忆而寻获你。

”【215】寻找天主就是寻找幸福的生命,“我将寻求你,使我的灵魂生活,因为我的肉体靠灵魂生活,而灵魂是靠你生活。

”【216】奥古斯丁说,幸福生活存在记忆中,否则人们不会追求幸福。

【217,这是一种整体主义的思考方法】“幸福生活不是物质,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

…有一种快乐绝不是邪恶者所能得到的,只属于那些为爱你而敬侍你、以你本身为快乐的人们。

幸福生活就是在你左右,对于你,为了你而快乐;这才是幸福,此外没有其他幸福生活。

”【219】虽然人人都愿意幸福,但精神与肉体相争,则很多人退而求其次,满足于力所能及者。

人都宁愿以真理为乐,而天主就是真理【这里对真理的定义不同于Aristotle】,而有人之所以不以真理为乐,是因为利令智昏,“被那些只能给人忧患的事物所控制,对于导致幸福的事物仅仅保留着轻淡的记忆。

”【220】从认识主后,主就驻在记忆之中。

“你是我心灵的主宰,一切都由你而来,你永不变易地鉴临这一切…你是无往而不在的真理,处处有你在倾听一切就教的人。

”【222】奥古斯丁说希望就在于天主之慈爱中,天主命人“清心寡欲(cintinency)”【224】。

奥古斯丁在此叙述了仍困扰自己的一些问题:梦中仍存情欲之念;饮食的乐趣;芬芳的诱惑或声色之娱;眼目之乐;更复杂危险的是“一种挂着知识学问的美名而实为玄虚的好奇欲…这种欲望本质上是追求知识(appetiteforknowledge)。

”【233,这里Augustine表露出反智主义倾向,而且有强烈的禁欲主义色彩】Augustine主张压抑好奇心和知识。

“好奇心驱使我们追究外界的秘密,这些秘密知道了一无用处,而人们不过为好奇而想知道,别无其他目的。

好奇使人为了同样的虚妄知识,从事巫术。

好奇甚至使人们在宗教中试探神明,不为人的幸福,仅仅为了长见识而要求灵迹。

”【234】;还有骄傲的诱惑。

只有在主里面才能得到安息“除了在你怀中我为我的灵魂不能找到一个安稳的境地。

”【241】唯有主耶稣才是中保。

“他站在死亡的罪人与永生至义的天主之间,他死亡同于众生,正义同于天主,正义的报酬既是生命与和平,他以正义与天主融合,而又甘心与罪人同受死亡,借以消除皈依正义的罪人的永死之罚。

”【243】 卷十一【祈祷获得圣经的知识,开始解释涉及到世界之创造的《创世纪》第1章第1节。

驳斥一种匆忙的异议“在创世以前天主在做什么?”;为了更好地胜过敌手,奥古斯丁对“时间”进行了有启发的探究】“(求你)使我懂得你怎样‘在原始创造了天地(IntheBeginningThoudidstmaketheheavenandtheearth)’。

”【249】天地是受造的,因为它们在变化,“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你是善,因为它们是好的…相形之下,它们并不美,并不善,并不存在。

”【250】“你一言而万物开始,你是用你的‘道’——言语——创造万有(Thoudidstspeakandtheyweremade,andinThyWordThoumadestthesethings)。

”【251】而这“道(Word)”是三位一体中的圣子。

“借着和你永恒同在的Word,你一次永恒地说了你说的,而命令造成的东西便造成了,你唯有用言语创造(untotheWordco-eternalwithThee,ThoudostatonceandforeversayallthatThoudostsay;andwhateverThousayestshallbemade,ismade;nordostThoumakeotherwisethanbyspeaking)。

”【253】奥古斯丁在这里将“原始(theBeginning)”解释为“道”:“天主,你在‘元始’之中,在你的‘道’之中,在你的圣子之中,在你的德能、智慧、真理之中,奇妙地说话并奇妙地工作。

”【254】一种异议会问:“天主在创造天地之前做些什么?”【255】Augustine说这些异议者没有能区分永恒(eternity)和时间。

“时间不论如何悠久,也不过是流光的相续…永恒却没有过去,整个只有现在,而时间不能整个是现在,…一切过去都被将来所驱除,一切将来又随过去而过去。

”【255】而“天主在创造天地之前,不造一物。

”【256】天主也是一切时间的创造者,“你的日子,没有每天,只有今天,你的今天即是永恒。

你创造了时间,你在一切时间之前。

”【257】由此则要解释时间。

Augustine的追问很著名:“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258】奥古斯丁说,“凡飞驰而去的,便是过去,留下的则是将来。

设想一个小得不能再分割的时间,仅仅这一点(moment)能称为现在,但也迅速地从将来飞向过去,没有瞬息伸展。

”【260】“将来和过去并不存在。

说时间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类是不确当的。

或许说:时间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较为确当。

…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在便是期望。

”【263,这里在事物和事物的时间中有点含混,但似乎倾向了一种主观体验的论点】奥古斯丁否认时间是日月星辰的运动,而说“时间是一种延伸(acertainextension)。

”【267】“时间不过是伸展,但是什么东西的伸展呢?我不知道。

但如不是思想的伸展,则更奇怪了(itiswonderfultome,ifitbenotoftheminditself)。

”【269】“我的心灵啊,我是在你里面度量时间。

…事物经过时,在你里面留下印象,事物过去而印象留着,我是度量现在的印象…我度量时间的时候,是在度量印象。

”【271】将来是对将来的等候,而过去是对过去的回忆。

“凡我从期望抛进过去的,记忆都加以接受,因此我的活动向两面展开:对已经唱出的来讲是属于记忆,对未唱的来讲是属于期望。

”【273,与Plotinus的看法类似,后者说时间是永恒的像,是生命的延续;这种主观时间的概念也似乎与后来的Locke,Kant的时间理解有类似之处;奇怪的是,为何Plotinus的看法似乎常常被略掉】 卷十二【依据七十子译本(Septuagint)继续解释《创世纪》第1章,主张说整个世界是从虚无中创造的(Creatioexnihilo);奥古斯丁并没有否定对第1章的诸多不同诠释,而是论述了《圣经》的意义】依据诗篇一句“天外之天属于主,至于大地,他赐给人的子孙(TheheavenofheavensaretheLord’s,buttheearthhathHegiventothechildrenofmen),”【277】奥古斯丁就解释出了“天上之天”(大概指天使之类的理智受造物)和“地上之天”。

“地是空虚混沌(thisearthwasinvisibleandformless)”[277]说的是原始物质,“不是绝无的空虚,而是一种不具任何形相的东西(Yetnotaltogethernothing;therewasacertainformlessnesswithoutanyshape)。

”【278,可比于Aristotle的质料概念】这物质具有可变性(Mutability)。

然而,天地都是天主所创造:“你在来自你的‘元始(thebeginning,亚氏解释为圣子)’中,在生自你本体的智慧,自虚空而肇成品类(Creatioexnihilo)。

你创造天地,并非从你本体中产生天地。

…你只从空无所有之中创造天地,一大一小的天地;由于你的全能和全善,你创造了一切美好:庞大的天和渺小的地。

一个近乎你的天,一个近乎空虚的地,一个上面只有你,另一个下面什么也没有(LordGodAlmighty,didstinthebeginning,whichisofThee,inThyWisdom,whichwasbornofThySubstance,createsomething,andthatoutofnothing.ForThoudidstcreateheavenandearth,notoutofThyself…therefore,outofnothingdidstThoucreateheavenandearth,—agreatthingandasmall,becauseThouartAlmightyandGood,tomakeallthingsgood,eventhegreatheavenandthesmallearth.Thouwast,andtherewasnoughtelsefromwhichThoudidstcreateheavenandearth;twosuchthings,onenearuntoThee,theotherneartonothing,—onetowhichThoushouldestbesuperior,theothertowhichnothingshouldbeinferior)。

”【280】天外之天属于天主的,这“天外之天”是一种具有理智的受造物,虽然不能和三位一体的天主同属永恒,但能分享天主的永恒,“压制了本身的可变性,从受造之日起就…超越了时间的变迁”【282】;而天主“从空虚中创造了近乎空虚的、未具形相的物质,又用这物质创造了世界。

…从这个不具形相的地,近乎空虚的东西,你创造了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所赖以存在而又不真实存在的万物。

”【281】这里奥氏以一种本体论的方式解释了恶和罪:“是你创造了一切自然与实体,它们虽则不和你一样存在,但终究也是存在;不来自你的,唯有虚无,唯有意志离弃你最高存在而趋向次一级存在的行动,因为这种行动是罪恶。

任何人的罪恶不能损害你,也不能搅乱你所主宰的秩序(Thouhastmadeallnaturesandsubstances,whicharenotwhatThouThyselfart,andyettheyare;andthatonlyisnotfromTheewhichisnot,andthemotionofthewillfromTheewhoart,tothatwhichinalessdegreeis,becausesuchmotionisguiltandsin;andthatnoone’ssindotheitherhurtThee,ordisturbtheorderofThyrule)。

”【283】在被造物中有两种没有时间:天外之天(天使)和无形原质(地)。

“从这个未具形相的地,又形成了另一个天,另一个可目睹的、有组织的地、清澈的水…这一切由于活动与形相的有规则的演变,都受时间的支配。

”【285】接下来Augustine开始处理对《创世纪》开头的不同诠释。

奥氏先确立了一些共同认可的基本观念:天主的意志和本体(willandsubstance)是同一的,“永恒的天主不是用一个新的意愿创造世界”【287】。

创世纪开头:“在元始,天主创造天地”。

一种诠释说:中的“天地”就是“笼统概括地说明整个有形世界…摩西谈话的对象是一个粗鲁而只关心肉体的民族,摩西认为只能把天主化工中有形可见的东西介绍给他们。

”【291】;“天地”就是那种物质的无形相与混沌的概念;“地”是未显形相的物质本原,“天”则是精神受造物;有一种解释说“在元始”就是指“在开始、在起初”。

面对种种解释,奥古斯丁表现出了基本信仰之上具体诠释的宽容:“既然我们都力求在圣经中领会作者的真义,而如果你、一切真诚者的光明,你启示我们某一种见解是正确的,即使这并非作者的本意,而作者的本意即使不同,也属正确,这有什么不好呢?”【292】接下来一句:“地是混沌空虚,深渊上面是一片黑暗”。

有两种解释似乎说“无形相的东西已经存在,…然后用‘混沌空虚的地和黑暗的深渊’指出从什么造成天地。

”【294】这似乎意味着无形原质非天主所造。

但经过澄清,该派的人并不否认无形原质来自天主。

Augustine说圣经诠释要区分两种分歧:“一种是关于事实的真假,另一种是关于作者的本意。

”【296】不过他认为摩西或圣经叙述不可能有错误,而只是去探究之。

但我们探究时应该谦卑而非傲慢;有点简介朴质甚至粗俗但也是真理的点滴,引人向善。

“天地”或文本的本意确实难定,也允许多种解释,“具有理解能力的读者,能在你仆人的寥寥数语中,不放松一字,找到通过深思便能发现的各条真理”【300】。

而之所以容许多种解释,因为天主律法的真意在于爱。

“只有真理本身能调和这些正确见解之间的出入。

…能着眼于法律的目标:纯洁的爱(purecharity)。

”【304】奥氏甚至过头地说,“摩西下笔时,定已想到我们在这些文字中所能发现的、所不能发现的以及尚未发现而可能发现的真理。

”【305】 卷十三【解释上帝在创造中的善,在《创世纪》开头发现的三位一体;世界起源的故事被寓意地解释(这里我多有不明之处);最后他祈求在天主怀抱中的永恒憩息】最后一卷开头Augustine的祈祷就表现出与Plato和Aristotle那里自足自恃的理智神完全不同的善观念,当然这中间或许也经历了新柏拉图主义者Plotinius的过渡,这是一种自主的向外流溢的良善或爱:“我并没有值得使你赋予我存在的理由;我的存在完全出于你的良善,在你造我之前,在你所用以创造我的事物之前,你的良善已先作布置。

你无需于我,我亦并无长处足以有助于你。

…受造物的所以存在是出于你的无限美善:任何一种美善,虽则为你一无所用,绝不能和你相比,但既是由你而来,即亦能够存在(ForoftheplenitudeofThygoodnessThycreaturesubsists,thatagood,whichcouldprofitTheenothing,northoughofTheewasequaltoThee,mightyetbe,sinceitcouldbemadeofThee)。

”【307】如果不是天主的创造,我们“既然不存在,对你没有权利获致存在。

”【308】“你的创造,不是出于需要,而是由于你磅礴的美善,收敛受造物纳入形相之中,但你的幸福并不因此有所增益(Thoumadestnotoutofanywant,butoutoftheplenitudeofThygoodness,restrainingthemandconvertingthemtoformnotasthoughThyjoywereperfectedbythem)。

”【310】奥古斯丁在《创世纪》开头找到了天主的“三位”:“你‘圣父’,在我们的‘元始’中,在你所生的、和你相等的,与你同是永恒的智慧中,也就是在你的‘圣子’中,创造了天地。

…看到‘你的神运行在大水之上’。

圣父、圣子、圣神,那不是三位一体的天主,万有的创造者吗?”【310-311】圣神是天主的恩宠(gift),“在这恩宠之中我们憩息,我们享受你。

”【314】奥古斯丁建议通过思索人自身的三个方面的方式来类比地理解三位一体(Trinity):“我所说的三个方面是:存在、认识和意志。

我存在,我认识,我意愿:我是有意识,有意志;我意识到我存在和我有意志;我也愿意我存在和认识。

生命在这三方面是多么纯一而不可分割:一个生命,一个思想,一个本体;不可分割而截然分清(threethingsIspeakofare,ToBe,toKnow,andtoWill.ForIAm,andIKnow,andIWill;IAmKnowingandWilling;andIKnowmyselftoBeandtoWill;andIWilltoBeandtoKnow.Inthesethree,therefore,lethimwhocanseehowinseparablealifethereis,—evenonelife,onemind,andoneessence;finally,howinseparableisthedistinction,andyetadistinction)。

”【315】奥氏接着以寓意解释了《创世纪》第1章剩下的部分。

“水和海”象征了人类的欲望;“土地”则结出果子,寓指“我们的灵魂遵照了主、天主的命令,结出仁爱的果实;爱护别人,在物质需要上帮助别人;灵魂由于肖似天主的一面,本身中包含了爱的种子,从自身的忧患中产生了同情心,肯帮助别人的需要。

”【323】;昼夜的不同,寓指“区分属于理性的事物和属于感性的事物”【324】也寓意智慧的光华和知识的微光的区别:“有人蒙圣神赐给他智慧的言语,作为宏大的光体,犹如皎洁的晨曦。

…‘知识的言语’包罗众妙,虽时代而变化,犹如月魂的盈亏;至于上文拟为星辰的其他恩赐,则和智慧的光华相差甚远,前者不过是黑夜的开始,后者则是白昼的先导。

”【324-325】章20谈的什么不明白,大略指借助“圣事”而蒙拯救;“要变化气质,重建新心,”【331】重返造物主的肖像。

“管理海中的鱼、空中的飞鸟、牲畜和大地,以及地上所有的蠕行昆虫。

”【332】这项权力通过理智。

属于精神的人都凭圣神裁决,但裁决哪些人属于圣神那些人属于肉体,则不是人的事,而是圣神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即使属于圣神,也不能裁判尘世的众生,因为‘外界之人用不到他裁判’。

”【333】能裁判的是教会圣事的权利,“是有关信徒的行动、习尚和他们救济贫困的功夫。

”【334,这里显示出Augustine时代天主教会仍然只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而非高踞社会、渗透一切的最后堡垒和最高原则,与中世纪大不相同】最后肯定创造。

“天主,你看了你所造的一切,‘都很美好(verygood)’,我们也看见了,一切都很美好。

…我计算过,你前后共七次看了你所造的,说好(good);第八次你看了所造的一切,不仅说好,而且说一切都很好。

…那么虽则各部分分别看都是好的,而整体自更远为美好。

”【341】顺便随带地攻击了一下摩尼教和诺斯替主义者的善恶二元论。

应该在天主内看出万物的美好,因为这样天主也在我们内看出万物的美好。

而且,“我们也在你的‘道’中,在你的‘独子’中看见了天和地。

”【345】天主区分了教士和普通信众;又区别了信众和教外人。

“你依照你的肖像模样,刷新了仅仅听命于你而无需取法人间任何权威的灵魂,使理性的行动服从理智的约束,和女人服从男人一般(themindsubjectedtoTheealone,andneedingtoimitatenohumanauthority,ThoudidstrenewafterThineimageandlikeness;anddidstsubjectitsrationalactiontotheexcellencyoftheunderstanding,asthewomantotheman)。

”【345-346,此处似乎有强的教派意识】最后,奥古斯丁祈求平安和安息:“主、天主,请你赐给我们和平。

…我们希望功成圆满之后,能安息在你无极的圣善之中。

你至美无以复加,你永安不能有极,因为你的本体即是你的安息。

”【346-347】江绪林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有用101 没用0 有关键情节透露 转发27 微信扫码 新浪微博 QQ好友 QQ空间 > 忏悔录 作者: [古罗马]奥古斯丁(S.AureliAugustini) 出版: 商务印书馆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页数: 350 时间: 1963-07-01 ©2005-2022douban.com,allrightsreserved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图书馆合作 ·移动应用 ·豆瓣广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