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落差分析 - 2020 台灣網路報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儘管網路普及已成趨勢,但使用者急遽地增加不代表所謂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問題已被解決,網路的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例如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都會區)的 ...
數位落差分析
網際網路的出現,是一種新興的傳播科技,也是一種新的傳媒革命,它雖然帶來資訊獲取上的迅速與方便,卻也導致一種新型態的差距出現。
儘管網路普及已成趨勢,但使用者急遽地增加不代表所謂的「數位落差」(digitaldivide)問題已被解決,網路的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例如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都會區)的民眾,或是特定族群(例如年輕、教育程度較高者)為主要對象,本次調查研究著重在台灣非偏鄉與偏鄉地區網路實際使用情形的比較
上網率
曾上網率
非偏鄉
83.9%
偏鄉
69.8%
近半年各項上網率
在本次的調查當中,非偏鄉的上網率及近半年上網率高於偏鄉。
非偏鄉與偏鄉的上網方式,皆以僅使用手機行動上網的比例最高,其次為手機行動上網及公開場所wifi皆使用。
近半年上網民眾輪廓
非偏鄉
偏鄉
近半年無線上網情形
家戶網路使用情形非偏鄉(n=1076),偏鄉(n=507)
家戶上網率
非偏鄉83.0%
偏鄉70.3%
使用寬頻上網
非偏鄉99.7%
偏鄉100%
主要連網方式
(主要手機行動上網)
非偏鄉52.6%
偏鄉75.0%
家戶網路
服務滿意度
非偏鄉3.9分
偏鄉3.9分
網路應用服務內容
關於民眾的網路應用服務內容方面,非偏鄉的部分,前三名的排序中,以使用「即時通訊」的比率最高,為95.3%,其次為「收看網路新聞或生活資訊」(82.5%)與「瀏覽/觀看新聞資訊」(81.1%);偏鄉的部分,前三名的排序中,以使用「即時通訊」的比率最高,為95.0%,其次為「瀏覽使用社群網站/論壇討論區/部落格服務」(82.4%)與「收看網路新聞或生活資訊」(72.6%)。
台灣偏鄉與非偏鄉在網路使用上的差異,具體反映在資源擁有程度上,即非偏鄉較偏鄉而言,擁有較充足的上網資源。
在使用內容上,非偏鄉的民眾使用與工作及生活便利性相關服務的比例高於偏鄉。
不過,在休閒娛樂方面的網路使用內容,偏鄉與非偏鄉則是沒有顯著差異。
TOP
很抱歉
本網站不支援IE9以下瀏覽器,建議使用瀏覽器chrome/IE11.0以上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地區資訊教育與數位落差問題探討
訊科技的使用,才可能有效的解決數位落差的問題。有鑑於此,對於. 網路以及資訊科技對社會影響的了解,更需要全面性的去檢視每一個. 環節,才能逐漸瞭解他的全貌以及 ...
- 2縮減你我的距離:數位落差現象 - 科技大觀園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亦可稱為數位鴻溝,其指的是接近使用數位資訊或產品 ... 應同時考慮使用技術的社會環境,因而數位落差的解決方式,應是循序漸進,且須長程 ...
- 3數位落差消失了嗎?質與量的不平等 - 關鍵評論網
因此對青少年而言,家庭成為學校之外最主要傳遞數位文化資本的場所。 ... 本文的關注焦點是新世代的青少年,重探學校與教育場域裡的數位落差。
- 4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 - 報導者
要解決教育的落差,或許必須先打開對於「教育」的想像。 2013年起以「Program the World」教學計畫教導偏鄉孩子寫程式、培力偏鄉教師與志工群的 ...
- 5數位落差分析 - 2020 台灣網路報告
儘管網路普及已成趨勢,但使用者急遽地增加不代表所謂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問題已被解決,網路的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例如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都會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