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論知恥【明慧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孔子說:「行己有恥」(《論語•子路》),即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孔子 ...
主頁>文化頻道>宇宙時空>以史為鑑
古人論知恥
關注度:
【明慧網2006年5月11日】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
孔子曾讚賞「行己有恥」的士大夫精神,他還說,「知恥近乎勇」。
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
延伸文章資訊
- 1我讀《論語》之十九:沒有羞恥感是一個人最大的恥辱- 每日頭條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2.3)「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這是以法治國。
- 2【論語點滴】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香港文匯報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語譯:「倘用政令引導人民,用刑法規範行為,人民雖能免於 ...
- 3《論語》一窺之行己有恥- 壹讀
有恥則信言躬行。有一條成語「大言不慚」,是形容說大話而毫不感到羞慚,這與孔子講的「其言不怍,則為之也難」語意相承。孔子認為「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 4論語: 為政-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中國哲學書電子 ...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為政: 孔子說:「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以道德 ...
- 5古人論知恥【明慧網】
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孔子說:「行己有恥」(《論語•子路》),即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