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的語言發展- 主日學函授學校師資培育兒童心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齡前兒童的語言發展,以字彙的增加最明顯:由3歲的90字,到6歲時增加到8000~14000新字彙,每天大概增加6~10個新字彙,所以父母常可聽到孩子用新的字彙來表達自己的 ...               首頁>師資培育>兒童心理   推文:  點閱次數:719學齡前期系列--學齡前兒童的語言發展作者/主日學函授學校一、語言習得的理論(一)經驗論強調增強和模仿是學習語言技巧的基本過程,斯金納(1957年)則認為語言是一種說話行為,受到其後果的影響;鼓勵他,則更趨學習;懲罰則呈現不願學習的現象。

(二)天生論即學習語言的能力是天生的,連納伯(Lennebe,1967年)認為不論是在何種文化下,兒童學習語言的時間都在同一年齡,甚至在練習語言時所發生的錯誤也類似。

(三)認知論皮亞傑認為「語言是認知發展的直接產物」,他認為兒童將行動呈現在心中的能力是語言的必要基礎。

二、兒童學習語言的主要任務(一)增進理解能力語言幫助孩子發問及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的學習可大大地改變兒童的認知和社會經驗。

(二)學習字彙學齡前兒童的語言發展,以字彙的增加最明顯:由3歲的90字,到6歲時增加到8000~14000新字彙,每天大概增加6~10個新字彙,所以父母常可聽到孩子用新的字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3歲可說兩個平行句,有完整的文法形式。

4歲時能將事件和新的經驗聯貫起來,並執行2個連續的簡單指示。

5歲時說話清晰,雖然仍會有錯誤的發音,但已能與人交談,幾乎能理解且會用他所聽到的特殊字句,甚至用自己的話重述別人所說的事。

(三)正確發音在嬰兒期中,有些父母或師長認為幼兒學習語言難免會有發音錯誤,沒有立即糾正,反而覺得很可愛而任其發展,甚至學幼童不正確的發音;這是錯誤的。

此時的幼童像海綿般的吸收語言,所以父母師長要特別注意幼童所學、所說的。

三、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一)器官問題如鼻、牙齒、下鄂、嘴唇或上鄂不正常,或是舌頭太長、太短,都會造成語言的失常。

(二)健康問題身體不佳,鮮少外出與人接觸,減少了與人談話的學習機會。

(三)家庭狀況家教嚴,少有講話的機會,大家庭小孩較難專心聽人講話;獨子或有兄姊的兒童較會專心聽講。

(四)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和機會多,則會增加學習能力。

(五)性別差異女孩子字彙比男孩子多。

資料提供單位:基督教教育中心                  poweredbyICPCT.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製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