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俗民方法論 - 看不見的社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筆記] 俗民方法論 ... 一、定義: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來順利度過日常生活的種種方法。

世界被看為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實際操作的實現,人們在此被認為是理性 ... 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 [筆記]俗民方法論 一、定義: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來順利度過日常生活的種種方法。

世界被看為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實際操作的實現,人們在此被認為是理性的,不過人們用於日常生活的是「實作理性」,而不是行事邏輯。

二、 認為社會事實的客觀性是由成員所成就的。

社會事實就是成員為了完成日常生活,而使用的方法的產物。

  關注於每日生活的組織活動。

不將焦點放在個人身上,而是放在「成員」身上,這些人的實作生產了既是大規模的組織結構,也是小規模的互動結構或是個人結構。

不是巨觀的,也不是微觀的結構:關注同時生產這兩種結構類型的巧妙人為實作。

三、說明 葛芬柯認為俗民方法論都是「可反思的述說」。

說明(account)指的是行動者解釋特殊情境的方式,人們說明的方式以及考慮到是否可以被接收的考量構成了「說明」。

重要的不是說明的本質,而是說明的實作如何在實際的生活中被使用。

說明是具有反身性的,因為當它進入它觀察的事件狀態的同時,也企圖去處理這事件本身。

當我們對於正在進行的某件事,提出說明的時候,同時就改變了那件事情本身。

(因為我們為了要說明,在說明的過程中,其方式以及被理解的情況都可能改變了。

) 四、制度環境的研究 人們並非被這些外在的力量決定,相反的,人們使用這些制度來完成他們的任務,並且創造出他們藉以生存的制度,人們在實際作為的過程中不僅完成了他們的每日生活,並且製造出制度的產物。

雖然有制度,但是人們在使用這些制度的同時,也會改變制度本身,而創造出一個新的制度。

例如,警察部門所彙整的犯罪率,絕不僅是政府官員以某些清楚定義的規則所生產出來的結果:警察可能依常識來判斷受害者是否可被歸為殺人犯。

五、對話分析 →對話就是一種互動性的行為,他表現出穩定和有秩序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是對話雙方可分析的成就。

六、對傳統社會學的批判 傳統社會學家耽溺於他們自己對社會世界的觀點,以致於無法與他們所研究的對象共享共同的社會實在。

Meham跟Wood指出:由於企圖成為社會科學,社會反而跟社會疏遠了。

當社會學家所使用的編碼技術將人類行為轉譯成一個預想的認知範疇時,就扭曲了社會世界。

社會學家通常不是將日常生活的言說看成是研究主題,而是把它看成是一個資料來源,並藉此資料來源研究隱藏的實在,諸如規範、價值、態度等等。

張貼者: 雲母 於 晚上8:39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俗民方法論,實作理性 1則留言: timngtim20022020年5月13日上午9:23具有反身性的,說得真好!因為,某件事,是誰可說得清!真正了解整件事的整體全部!而我們或許只是「盲人摸象」,各人只是看到某些事情的局部!但,不可說它錯!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網誌存檔 ►  2016 (1) ►  二月 (1) ▼  2014 (15) ►  十一月 (1) ▼  十月 (14) [讀摘]馬克思筆下的異化 [讀摘]Reworkingthemetabolicrift重新銜接與自然的關係 [讀摘]替代的在地食物網絡 [讀摘]葡萄牙戰艦與異質工程 [讀摘]海扇貝與電動車燃料電池 [讀摘]Whatdoesitmeantosaythateconomicsispe... [讀摘]TheZimbabweBush:mechanicsofaFluidTechn... [筆記]俗民方法論 [筆記]監獄學\李茂生 [筆記]後工業機會 [筆記]馬克思 [筆記]涂爾幹 [筆記]孔德的實證主義 [筆記]經濟社會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