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篇其後又講述了井蛙的完整故事,說得是一隻青蛙住在一個埳阱 之中,某一天遇到了一隻來自東海的巨鱉。

青蛙對鱉說:「你看我多快樂啊,出去可以在井邊跳來跳去,回來 ... 井底之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井底之蛙,源於《莊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成語「井底之蛙」和「坐井觀天」均出自這則寓言,被用來比喻和諷刺比喻眼光狹隘且自以為是的人。

目次 1原文 2演變 3注釋 4外部連結 原文[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莊子/秋水 《莊子·秋水》一開始講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對話,秋天黃河漲水,河面陡然變寬,寬到連對岸的牛羊都無法看清。

河伯洋洋自得,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但當其來到入海口看到大海之時,才知道自己何等渺小。

北海說道:「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本篇其後又講述了井蛙的完整故事,說得是一隻青蛙住在一個埳阱[1]之中,某一天遇到了一隻來自東海的巨鱉。

青蛙對鱉說:「你看我多快樂啊,出去可以在井邊跳來跳去,回來了可以在井裡的洞中休息,在水中可以只把頭和嘴巴露出來,還可以把腳踩在軟軟的泥里。

那些蝦米、螃蟹、蝌蚪哪個能比得上我?我就是這一井之主,多麼地快樂!你幹嘛不常到井裡來看看呢?」那隻巨鱉於是想進到井裡,可井卻小得連腳都放不進去。

鱉對青蛙說:「你見過大海嗎?其闊何止千里?其深何止千仞?大禹治水之時十年中有九年洪水,也沒有使大海水量增加,商湯之時八年中有七年旱災,海水也沒有減少多少。

大海如此不受洪水大旱的影響,這才是住在東海的大快樂呢。

」井裡的青蛙聽了,驚呆了,方才知道自己所居之地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演變[編輯] 《莊子》這則寓言本無標題,原文中有「井蛙」、「井之蛙」的字樣。

後人將其演化為「井底之蛙」和「坐井觀天」的成語。

在莊子稍後的《荀子·正論》中有「坎井之蛙」的說法,寫道「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

」 在《後漢書·馬援列傳》中記載,東漢的馬援曾對隗囂說:「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2]這是將《莊子》這則寓言概括為「井底之蛙」的出處。

《莊子》原文中並沒有提到井蛙「觀天」的情節,從其「出跳梁乎井幹之上」的情節看,井蛙是可以跳出井口而看到整個天空的,只是它從未到過大海,所以眼界狹小。

而「坐井觀天」一詞最早見於唐朝人韓愈的《原道》一文,此文寫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 後來,清代的《說岳全傳》附會說北宋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俘至金國囚禁於陷阱之中而「坐井觀天」,[4]但這種說法並無歷史根據。

[5] 後人對井底之蛙的寓言還有進一步改編,例如,該故事以「坐井觀天」為標題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小學二年級教材,內容由青蛙與鱉的對話改為了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6]也因此這個寓言故事和衍生的兩個成語在中國大陸廣為人知。

注釋[編輯] ^「井底之蛙」中的「井」原義並非水井,而是指陷阱,參見:宋曉梅(江蘇省南通中學),「揠苗助長·不絕如縷·井底之蛙·嗟來之食——簡析四個被誤解的成語」,《語文知識》2001年11期。

存档副本.[2006-1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2-18).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

^一般認為「坐井觀天」一詞出於韓愈《原道》一文,參見:廖懷志,「徽欽二帝『坐井觀天』傳說與史實考」,《黑龍江史志》2006年第一期,第44頁。

^錢彩(清),《說岳全傳》第十九回「李侍郎拼命罵藩王,崔總兵進衣傳血詔」。

^參見:廖懷志,「徽欽二帝『坐井觀天』傳說與史實考」,《黑龍江史志》2006年第一期,第43-46頁。

^「坐井觀天」,《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12課,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部連結[編輯]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井底之蛙&oldid=67204133」 分類:​寓言成語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