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考題作業- 管理學綜合班8A學思日誌 - Google Site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管理的定義:組織內分配他人工作,以及指導他人如何進行工作的人。

管理的四大功能:規劃、組織、領導、控制。

規劃:訂定目標、建立達成目標之策略,發展一套有系統的計 ... 管理學綜合班8A學思日誌搜尋這個協作平台 管理學8A首頁個人簡歷每週筆記第一講9/15第二講9/22第三講9/29第四講10/06第五講10/13第六講10/20第七講10/27第八講11/3第九講11/10第十講11/17第十一講11/24第十二講12/1第十三講12/8第十四講12/15第十五講12/22每週反思心得第一講9/15第二講9/22第三講9/29第四講10/06第五講10/13第六講10/20第七講10/27第八講11/3第九講11/10第十講11/17第十一講11/24第十二講12/1第十三講12/8第十四講12/15第十五講12/22作業報告10/13小考解析段考考題作業討論區1~4章小考解答個人成果馬素央陳亭君李念蓉黃俐菁網路資源逢甲大學全球資訊網逢甲大學圖書館奇摩Yahoo!維基百科管理學個案-洪明洲個案天下雜誌遠見雜誌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名言佳句集協作平台地圖 瀏覽 首頁‎>‎作業報告‎>‎ 段考考題作業 二簡單說明題: 1.管理的含義與四大管理功能 管理的定義:組織內分配他人工作,以及指導他人如何進行工作的人。

管理的四大功能:規劃、組織、領導、控制。

規劃:訂定目標、建立達成目標之策略,發展一套有系統的計畫,來整合並協調企業的各項活動。

組織:決定需要做什麼、如何作以及誰去做。

領導:指引、激勵團隊成員,並處理與人有關的其他事物。

控制:監督各項活動,以確保所有工作均按計畫執行。

2組織的定義及其共通特徵 (1)   組織:是將人員作刻意的安排,以達成某些特定的目標。

(2)   組織共通特徵: 一、有明確的目的,這目的通常是指組織所希望達成的目標。

二、由一群人組成,這些人會執行某些工作,以達成組織的目標。

三、有特定結構,可能為開放而彈性的,或為較傳統的結構,能使工作有效率、有效能地完成。

3組織文化的內涵及其建立與維持過程 (1)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組織成員共有的價值觀、原則、傳統及作法,它規範並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組織文化的本質包含七大構面,有注意細節、結果導向、人員導向、團隊導向、進取性、穩定度、創新和冒險。

組織必須透過一種稱為社會化的程序,來幫助員工適應組織的文化;它可以透過故事、儀式、物質表徵、語言來傳承延續下去。

(2)在大部分組織中,組織文化都是經長時間的演化而成,它可以是一種「認知」、一種「描述性」的用語,即使每個人的背景或工作階層不同,員工們會傾向於以類似的語辭來描繪組織文化,此即「共有的」文化型式。

4組織外部環境及其中特定與一般環境的要素 (1)外部環境(externalenvironment):是指會影響組織績效的外部力量或因素。

(2)特定環境(specificenvironment):是指那些對管理決策和行為有直接影響,並與組織目標的達成有直接關聯的外部力量。

最主要的有;顧客、供應商、競爭者和壓力團體。

(3)一般環境(generalenvironment):包括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文化、人口統計、科技及全球化等可能影響組織的層面。

5波特的五力分析及其應用時機 (1)                                                                                                                                                                                                                                                                                                                   五力分析: 新進入者的威脅 →當新競爭者進入某一產業的難易程度。

替代品的威脅   →企業的產品為其它產業產品替代的難易程度。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購買者(消費者)議價能力的強弱。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供應商議價能力的強弱。

現存的競爭者   →產業內現存廠商間的競爭程度。

(2)應用時機:利用波特「五力模式」的概念,管理者可以了解如何創造及維持競爭優勢,這項優勢來自組織的核心能力。

                                                                                                                                       6SWOT分析之內涵、應用時機及可行策略 (1)SWOT分析:有關組織優點、弱點、機會與威脅之分析。

(2)應用時機:針對組織內外部的綜合分析,能認清組織的優、缺點,進而擬定適當的策略。

(3)可行策略: A善用組織的優點及外部環境機會。

B緩衝或保護組織免於受到威脅。

C改正組織的致命弱點。

三比較分析題: 1.社會義務、社會回應與社會責任之異同 社會義務:是指企業有義務滿足特定的經濟和法律責任,為了滿足這樣的責任,企業必須從事某些社會行為。

社會回應:指公司為了回應社會的重要需求,而做出某些社會活動。

社會責任:指在法律與經濟規範之外,企業從事「有益社會的事或行為」的意願。

  社會義務 社會回應 社會責任 主要考慮 法律要求 社會偏好 道德真理 關注點 企業本身 企業與社會 企業與社會 積極性 被動 消極 積極 考慮的時間幅度 短期 中短期 長期 社會領先性 落後於社會要求 和社會要求同步 領先於社會要求 2.策略性計畫與操作性計畫在廣度、時間幅度、明確度與頻繁度之比較 策略性計畫:應用於整個組織與建立組織全面性目標的計畫。

操作性計畫:針對某特定操作部門的計畫。

廣度 時間幅度 明確度 頻繁度 策略性 長期 方向性 單一性 操作性 短期 特定性 經常性 3Hofstede與GLOBE評估文化的主要構面及其異同 (1)Hofstede主要構面為:個人及群體主義、權力距離、不確定趨避性、成就及生活品質、長/短程導向。

(2)GLOBE主要構面為:強勢性、未來導向、性別區分、不確定趨避性、權力距離、個人及群體主義、團體內群體主義、表現導向、人權導向。

相同點:權力距離、不確定趨避性、個人及群體主義 相似點:強勢性類似成就及生活品質、人權導向類似生活品質、未來導向類似長/短程導向 GLOBE新增觀點:性別區分、團體內群體主義、表現導向 4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之差異 強勢文化 弱勢文化 核心價值為多數員工所接納 核心價值只被小部分人接受—通常是高階管理層 對於「什麼是重要的」,組織文化總是傳達很一致的訊息 對於「什麼是重要的」,組織文化所傳達的訊息前後很不一致。

大部分員工都講得出公司歷史或英雄人物事蹟 員工對於公司歷史或英雄人物所知不多 員工對組織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 員工對組織文化沒什麼認同感 核心價值與員工行為間有很直接的關連 核心價值與員工行為之間不太相關 四應用題: 1利用杜拉克提出的SMART準則,為自己設定一個大學畢業時要達成的目標,並說明該目標是否具備良好目標的特色 大學畢業後,我希望可以考研究所,因此我現在要規劃我的時間,大三開始補習,不浪費每一分時間,目標是要考上逢甲會計研究所,在定下這目標時,我必須要有明確的毅力,並且審慎衡量自己的能力,多少機率可達成考上研究所這個目標,及其他關聯的目標,並掌握時效性,在兩年內增強自己的能力,努力認真讀書,才會達成目標。

2舉例說明對大學生而言,自我管理的效率與效能何者為重及其理由 對大學生而言,效率效能兩者皆具備,但我覺得自我管理以效能為重,在四年的大學期間,有時間可以先好好思考與規劃自己在將來畢業後欲達成的目標,而在準備出社會前的這段大學生時期裡,便可以努力的充實自己,也就是做一些什麼事(例如:考取專業證照、在校期間學得的專業知識技能、人脈關係的擴充與經營……)來幫助目標的達成,即是「效能」,因為畢業後便進入競爭強烈的社會,而自己就是要處在準備好的狀態中,畢竟各個都是高手過招,到時可沒時間讓你慢慢培養實力,俗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3以組織文化七構面,探討我們班級文化,及文化對師生互動與教學的可能影響 我們所修習的科目多都是需要注意細節的科目,我們班是屬於團隊導向的團體,並不會過於自私,不懂得分享,進取心是人人都有的一顆心,如果不懂得進取,那他在這個班變沒有競爭力,也許它就會被淘汰了,我們班也蠻穩定的,一直穩定的發展,創新和冒險的的話,我到覺得個人的話,是有這項特質,但整體而言並沒有,而班上作任何決定,一定是想好每一個人的需求,以求得最佳的平衡點,以免秩序混亂,並不會太結果導向,因為現在還是學生,就必須好好享受那個過程,結果並不是不重要,而是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我們必須先累積一些經驗。

班級文化屬於團隊導向,即重視團隊執行工作勝於個人,同學們可以藉由互相討論、分工合作、分享的方式來達成一項研究、報告或知識技能的學習,各發揮所能的幫助彼此學習成長,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和同學們一起互相研究學習,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能在同學的提問中學得新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六實力加分題: 1繪圖或列表比較管理理論發展的主要學派、代表人物、理論要旨及演變 科學管理學派>>一般行政學派>>組織行為>>   計量管理>>   系統學派>> 權變學派             {1900年代}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古典管理       行為管理     決策管理     見樹見林   衡情論法             以法為尊       以情為本     以理為準               建立制度       激勵士氣     規畫控制             按部就班       領導理論             組織理論 科學管理學派:一.管理學誕生於1911年,泰勒出版[科學管理原則]。

  泰勒:科學管理之父。

   彼得.杜拉克:現代管理之父。

   科學管理:使用科學方法尋找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的四大管理原則。

二.吉爾伯斯夫婦:動作時間研究,動素。

三.貢獻:為提高生產力而設計的原則,在今日的組織中仍然適用。

一般行政學派:一.亨利.費堯:五大管理功能:規劃、組織、命令(指揮)、協調、控制。

                       十四項基本的管理原則。

                       泰勒使用科學管理方法研究最基層工人的工作,費堯專注所有層級管理者的研究二.馬克思.偉柏:官僚體制-分工、權力階級、正式遴選、正式的法規、不徇私、工作導向。

    官僚體制:一種注重分工、層級明確、具有詳細規範,而不講私人關係的組織形式。

三.貢獻:管理功能提出,十四項管理原則,官僚體制。

組織行為學派:一.組織行為:研究人們在工作中的活動行為。

二.霍桑研究:對於"人在組織內的行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響。

它激起我們對組織中人類行為的重                         視,開啟了行為學派大門,扭轉當時"是工人如機器"的看法。

三.貢獻:為今日的激勵、領導、組織行為等問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計量管理學派:一.計量管理:利用數量方法來做更好的決策。

二.計量管理又被稱為作業研究或"管理科學"。

三.二次大戰期間興起。

四.將統計、最佳化模型、資訊模型與電腦模擬等應用於管理實務,解決日常的管理決策問題。

五.貢獻:對管理決策的貢獻,特別表現在規劃與控制方面。

系統管理學派:一.系統:由許多彼此相關又相互依存的個禮,所組成的整體。

二.封閉式系統: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和外在環境間沒有互動的系統。

三.開放式系統:不斷與外在環境交互影響的系統。

四.組織是由許多相互依存的因素所組成。

組織接受資源投入,轉換為產出項目,分配到環境,   管理者要協調組織內不同部門,確保良好互動,以達成組織目標。

五.貢獻:由系統觀點來觀看管理者的工作。

權變學派:一.又稱情境理論。

二.強調不同組織面對不同情境時,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三.常見的權變觀點變數:組織大小、技術的經常性、環境的不確定性、個人差異。

四.貢獻: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在變動的環境中,找出最符合情境的行動方案。

2決策模式的四項影響因素、主要步驟及我們可能範圍的決策偏差與錯誤 (1)影響因素:價值觀、信念、態度、行為模式。

(2)主要步驟: 步驟一:確認問題 步驟二:確認決策的標準 步驟三:決定標準的權重 步驟四:發展解決的方案 步驟五:分析解決的方案 步驟六:選擇解決的方案 步驟七:執行解決的方案  步驟八:評估決策的效能(3)過度自信、立即滿足、先入為主、選擇性認知、自我鞏固、框架影響、近期效應、代表事件、隨機因素、沉默成本、自我中心、放馬後炮。

    Comments Signin|RecentSiteActivity|ReportAbuse|PrintPage|PoweredByGoogleSite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