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叛離、抗議與忠誠》之我見 - 南洲山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然,當個體面對組織不滿的時候,到底會選擇退出叛離或是發聲抗議,其中涉及到個體對這個組織在心理層面的"忠誠"這個變項。

也就是說,對組織忠誠度越高,越會選擇發聲 ...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跳到主文 email:[email protected]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31Tue201817:48 閱讀《叛離、抗議與忠誠》之我見 《叛離、抗議與忠誠》(Exit,VoiceandLoyalty:ResponsestoDeclineinFirms,Organizations,andStates)這本小但精的書出版於1970年,是經濟學家AlbertO.Hirschman跨越經濟學的框架,成為跨領域的社會思想家的敲門磚。

本書的核心價值就是使組織能夠永續發展。

反而這種直接叛離其實是有害於組織的。

發聲則是從政治學的角度。

因此是經濟學與政治學的調和。

最後加入忠誠進入討論,則更有心理學的感覺。

  作者認為,抗議就是發出聲音,也就是發出不滿,其實對組織而言是有幫助的,小至餐廳對於顧客、大至國家及政黨,將這個觀點應用到工會組織的發展,也是如此。

但細看此書,其實談到的層面更加細緻,也可以有更多想像。

    叛離,其實就是經濟學的思考,供給與需求影響價格,如果以顧客而言,對於價格不滿,就會選擇叛離,降低需求,從而使市場降低價格,達到供需平衡。

至於抗議則是傳統政治學討論的核心議題,透過發聲(投票)表達不滿,進而改變政治體制,或是推翻某個組織。

  當然,當個體面對組織不滿的時候,到底會選擇退出叛離或是發聲抗議,其中涉及到個體對這個組織在心理層面的"忠誠"這個變項。

也就是說,對組織忠誠度越高,越會選擇發聲進行體制內改革,反之,則很快就會選擇離開。

作者這樣等於是把經濟學、政治學與心理學融於一爐在這本小書,可可以知道這本小書為何是如此經典,其知識密度是如此之高。

  作者認為所謂"鬆弛的"經濟才是好的,鬆弛指的是可犯錯,但中間也有一段可恢復的機制,才能使組織發展健全。

相對的,緊繃型的經濟,反而使組織無法有回復的空間。

因此仍須具備回復的空間,才能使組織具備「競爭力」。

因此並非如經濟學所談得如此單純,僅僅就是退出,減少需求,然後會導致降低價格,然後市場會回到均衡,這種緊繃性經濟反而是不利組織的持續發展。

也就是說,市場上如果充滿"警覺性"的顧客,指的是一不滿即離開,就是緊繃性經濟。

如果有一些遲鈍型的顧客,則會忍受部分的不滿,並嘗試是否有轉圜的空間,這種鬆弛性經濟,才是好的。

  作者以奈及利亞的鐵路與公路的發展為例,說明一般認為壟斷比較沒有效率,而多元競爭下的組織是比較效率有競爭力,其實是錯誤的。

叛離的競爭,如果放在自由競爭的市場,有人叛離,也會有人重新加入,因此對於管理者而言是較輕鬆的,但同時組織也不會有改善的可能。

反而是獨占市場上的組織,例如奈及利亞的國營鐵路公司因為壟斷,只有一家,所以過去一直承受旅客不滿的抗議,因為旅客別無選擇,他就必須面對提出改善,反而會有進步的可能。

如果是完全的自由競爭,以奈及利亞而言,後來開了一條平行的公路,想來引入多元競爭的選擇,因為旅客有了其他的選項,所以就有了叛離的選項,反而不會發聲抗議,國營鐵路公司的管理階層,自然沒有壓力反而不會進步,組織沒有效率。

  獨佔分為兩種,一種是強勢獨占,指禁止離開,因此會產生差別訂價,讓不滿者適度滿足,例如壟斷的航空公司用VIP的待遇來解決不滿。

另一則是懶惰性獨佔,則是會適度的將抗議者趕出市場減緩抗議對組織的壓力,或者試圖攏絡。

作者以日本和阿根廷的政治發展為例,認為日本為島國,較難有逃離的空間,因此使用階級制度,試圖製造流動的假象,以此解決抗議的聲量。

阿根廷則因為逃離容易,鄰國的語言也相通,因此抗議者都選擇叛逃,反而使國內的困境更加嚴重。

因此有適度的抗議空間又不能太容易叛逃,對組織發展才是好的。

  抗議所具備的功能是,抗議不見得和叛離是互斥的,有可能是因為我可以叛離,所以抗議的籌碼則更加強大,因此兩者是互相補充的。

因為有抗議的可能性,可以使組織有進步和改善的可能性。

而影響「抗議」與「叛離」的則是「忠誠」,也使前兩者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

忠誠雖然無法杜絕叛離,但會延緩此一現象發生,因此會有抗議的現象。

  但本書所談的美國工會是指企業外工會,但是台灣本身以企業工會為主。

因此如果開放複數工會,雖然工會成員並未選擇叛離企業,但有可能會選擇叛離原本所屬工會,成立或加入新工會。

對於母工會而言,就是一種「叛離」,同時,是否也會降低團結的力道?這值得更深入探討。

  那些進入門檻很高(黑道幫派)或是不可能叛離的組織(家庭),也就是組織高度嚴格拒絕叛離的話,將會使內部的抗議程度更加劇烈,或是產生內部認知失調的盲目忠誠狀況。

因此這種狀況將不會產生恢復機制,組織可能在一個臨界點崩潰。

因此仍然仍需要具被叛離的選擇,才會使抗議產生恢復的機制。

或者,增加叛離所必需的代價,將會使參與者延緩叛離的時程,而採取抗議的管道。

  美國人本身就是從英國叛離出來的,因此在這個文化之下,產生強大的個人主義。

但同時美國也身為最後一個叛離地,因此再出現不滿時,因為不具備叛離的選項,所以一部分產生強大的抗議,一部分則會變成盲目的忠誠。

作者也將這套說法,引申到政黨的死忠派和沉默的大眾之間的關係。

    總之,這本精巧的小書啟發性十足,可以把叛離、抗議與忠誠,這三個概念套用到各類組織當中,從消費者對商品、員工對企業、親人對家庭、工會對企業、黨員對政黨、人民對國家等等組織的不滿之後,會做出哪種選擇?以及對組織發展的影響,值得一再細細品嘗閱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讀書心得此分類上一篇:《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讀後感 此分類下一篇:《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閱讀心得 上一篇:台北故宮孫文銅像與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 下一篇:母親成長的故事(三)泉記與張英武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勞動者(146)讀書心得(102)跑步樂(74)路跑新聞(36)時事眉批(31)手案詩選(24)底層台灣(18)信手拈來(23)勞動物語(17)旅人手記(17)美軍台灣(13)好看好聽(26)北台開拓(6)原生經濟(6)中國勞工(5)農業農民(4)鑑古知今(11)家族故事(14)賭徒台灣(10)台日專欄(8)憶青春(8)未分類(2)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十二月(1) 2021十一月(2) 2021十月(4) 2021九月(1) 2021八月(1) 2021七月(3) 2021六月(2) 2021五月(5) 2021四月(2) 2021三月(2) 2021二月(1) 2021一月(1) 2020十月(2) 2020九月(1) 2020八月(1) 2020七月(2) 2020六月(1) 2020四月(3) 2020三月(6) 2020一月(2) 2019十二月(1) 2019十一月(5) 2019十月(2) 2019六月(6) 2019五月(3) 2019三月(3) 2019二月(2) 2019一月(3) 2018十二月(3) 2018十一月(5) 2018十月(6) 2018九月(4) 2018八月(3) 2018七月(3) 2018六月(3) 2018五月(7) 2018四月(2) 2018三月(2) 2018二月(3) 2018一月(2) 2017十二月(2) 2017十一月(2) 2017十月(4) 2017九月(4) 2017八月(5) 2017六月(1) 2017四月(2) 2017三月(1) 2016十二月(5) 2016十一月(1) 2016十月(1) 2016九月(3) 2016八月(2) 2016七月(2) 2016六月(3) 2016五月(2) 2016四月(1) 2016三月(1) 2016二月(5) 2016一月(1) 2015十二月(1) 2015十一月(5) 2015十月(4) 2015九月(3) 2015八月(2) 2015七月(5) 2015五月(2) 2015四月(3) 2015三月(3) 2015二月(1) 2015一月(2) 2014十二月(4) 2014十一月(2) 2014十月(5) 2014九月(7) 2014八月(2) 2014七月(1) 2014五月(1) 2014三月(2) 2014二月(2) 2014一月(1) 2013十月(2) 2013八月(2) 2013七月(5) 2013六月(3) 2013四月(2) 2013二月(2) 2012十二月(2) 2012十月(3) 2012九月(2) 2012六月(1) 2012五月(2) 2012三月(3) 2011十一月(2) 2011十月(5) 2011九月(6) 2011八月(1) 2011六月(5) 2011五月(2) 2011三月(1) 2011二月(2) 2011一月(2) 2010十二月(2) 2010十一月(1) 2010十月(4) 2010九月(4) 2010七月(3) 2010六月(7) 2010五月(9) 2010四月(8) 2010三月(3) 2010二月(4) 2010一月(4) 2009十二月(4) 2009十一月(4) 2009十月(4) 2009九月(4) 2009八月(4) 2009七月(2) 2009六月(1) 2009五月(1) 2009三月(1) 2009二月(6) 2009一月(4) 2008十二月(8) 2008十一月(3) 2008十月(2) 2008九月(1) 2008八月(2) 2008七月(3) 2008六月(2) 2008五月(2) 2008四月(3) 2008三月(5) 2008二月(3) 2008一月(6) 2007十二月(4) 2007十一月(3) 2007十月(1) 2007九月(2) 2007八月(2) 2007七月(4) 2007六月(2) 2007五月(1) 2007四月(3) 2007三月(7) 2007二月(5) 2007一月(9) 2006十二月(6) 2006十一月(4) 2006十月(4) 2006九月(4) 2006八月(5) 2006六月(2) 2006五月(4) 2006四月(5) 2006三月(5) 2006二月(5) 2006一月(3) 2005十二月(10) 2005十一月(6) 2005十月(4) 2005九月(6) 2005八月(40) 2005七月(37) 2005六月(12)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