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為一個適任的、有溫度的媒體人——簡秀枝 - 典藏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簡秀枝,典藏藝術事業的大家長,是投資專家謝金河的夫人,但她完全沒有一般「社長」或「夫人」們給人的典型印象,她簡樸而充滿活力,當然她同時應該 ... 焦點人物 簡秀枝,典藏藝術事業的大家長,是投資專家謝金河的夫人,但她完全沒有一般「社長」或「夫人」們給人的典型印象,她簡樸而充滿活力,當然她同時應該也是嚴肅而嚴厲的。

一張未施胭脂的臉、平底鞋、西裝外套,她隨時可以發表意見、也不斷在寫文章,無論在何處我們都可以透過她發表在Facebook上的文章,看見她的蹤跡、聽到她說的話,當然她的意見很多,但算中肯。

強烈的媒體人的使命感依然可以在她身上看到,在媒體逐漸失去自己的觀點和個性的此時,簡社長的存在可以激起人的一些思考和感動……   簡丹 2020.08.12 簡秀枝。

(本刊資料室) 其實,我鮮少有機會和社長坐下來聊天,雖然我們是鄰居,非畫廊在長安東路一段,典藏在中山北路一段,我們都圍繞著早期日本大正町四周的條通商圈行動。

倒是常在街口遇見社長,遇到時我們會停下腳步聊天,談的都是藝術圈中的相關時事等大小事,社長很健談,我大都是安靜聽她發表意見,說完她便匆匆轉身……很有意思的一名女子,我會望著她的背影看她過街,還真像一名現代都會俠女呢。

望著她的背影,我會想著:社長的穿著如果更典雅,或更前衛,或更有風格,應該更可突顯她身為媒體人的社會地位吧。

可是她似乎沒有在乎這件事,她總是神采奕奕,而且信心充滿,她常向典藏的同事們提起:頭腦比名牌重要!訪談當天,她穿著一件鏤空白蕾絲的長版西裝外套,她率性的說:「我女兒說,我穿的像菜市場的大嬸;可是我覺得色彩搭配得很好啊。

」 我也曾經好奇,她的西裝外套是亞曼尼嗎?以世俗的觀點看待,社長應該穿名牌。

她的手提包是愛馬仕嗎?是夫人們應該要有的基本配件。

包上是否綁著一條愛馬仕絲巾?也是夫人必備。

但我常被她的語言、動作和談話內容吸引,以至於忘了觀察她身上的細節。

她讓我明白一件事:頭腦真的很重要,名牌重要,但可能也不是太重要。

這點是令人敬佩的。

關於她的諸多傳奇,都是來自她身邊的朋友或同事,譬如說,當年她在紐約,挺著大肚子,依然四處拜訪藝術家,而且常大手筆買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孩子尚未成年時,她除了上班,還必須親自接送孩子;每天煮粥給家人吃,照顧失智的母親,關心罹癌的兄長;每出國六天,就一定要返家,回家之後再出國,即便人在歐洲,也是一樣,她因為事業奔走在全世界,卻沒有疏忽對家庭的照顧。

日昨,我收到她發來的一張照片,上面是旅居巴黎的藝術家楊詰蒼和他的夫人天娜的合照,二人笑容可掬的出現在我的手機上,社長寫著:「我到巴黎看妳的藝術家。

」又說:「中秋佳節,送月餅到巴黎。

」這個瞬間,我很感動。

聽說她返臺之後,停留一週吧,她去了新加坡,兩天後她又去了倫敦;停留臺北期間,我在黃明川導演的《寫給自己的情書》的試映會上遇見社長,之後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畫廊名單公布記者會的現場,她不斷在鼓吹藝術品免稅這件事,促使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正面回應,在臺灣藝術品買賣免稅這件事或許應該不是夢。

當然,有人說她是有錢人的腦袋,關心的是有錢人的口袋,但,我知道她關心的是臺灣整體經濟的發展。

為了多認識我所不太認識的簡社長的另一面,私下問了多位在典藏工作或已離職多年的朋友,談談他們認識的社長,答案非常一致,評價頗高。

有人說:社長很有魄力。

有人說:她有一週在國家音樂廳聽過八場音樂會的經驗,她聆聽,她欣賞。

有人說:她很有膽識。

有人說:她似乎有知識缺乏恐懼症,隨時都在充實自己,完全不虛度光陰。

有人說:她很好強,有強烈的使命感,愛臺灣,關心臺灣藝術家的發展。

有人說:她有絕對的投資眼光,對藝術品的欣賞和市場,非常敏銳。

有人說:有過人的意志力……。

當然,對社長的行事風格有意見的,也大有人在,但簡社長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她說:「要檢討的地方當然很多,但我只想和我自己做比較,想做真的自己,永遠忠於自己的初衷。

」她提到,為了學習古典音樂,她上了四年的音樂史,直到對古斯塔夫.馬勒(GustaveMahler)的音樂可以真正體會。

一如他對華人藝術家趙春翔的崇敬,由他的生活到他的藝術生命,社長一路追尋,為趙春翔寫傳記、辦大型個展,在在令人佩服。

社長是一個全心努力和投入學習的人,她為自己而學,為生命成長而努力的毅力,特別動人。

簡社長大方承認自己很有一些賭性,她買房地產、開咖啡廳,並且以10年為一個單位的蒐藏藝術家的作品,紙媒在網路時代逐漸式微的現在,社長指出自己身體內的賭性,反而讓典藏有機會再繼續存活下來,她將房產出租或開咖啡廳,都是為了換取現金,希望典藏可以找到永續經營的路,她東奔西走,為了找尋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可是她的孩子們希望她可以在家,成為一個圓圓胖胖的母親。

可是,簡社長仍在尋夢,是關於藝術的夢。

最近她瘦身有成,因為前一段時間,她不慎跌跤傷了腿,醫生告訴她如果可以瘦10公斤,對腿的復原更好。

然後,她就在短短幾個月內,瘦了10公斤以上。

她以多走路、少進食的方式,讓自己向健康邁進。

為了讓國際畫廊認識她和典藏相關企業,簡社長更是不遺餘力。

有人說社長為了在國際藝術圈取得話語權,繼而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人,所以卯足了勁,在全球趴趴走。

我是佩服的,因為這是要有足夠條件才能去進行的,至少截至目前為止,臺灣的媒體圈沒有人這麼努力的去做、去追求,尤其在臺灣因為政治因素而被邊陲化的臺灣藝術市場和藝術家,更需要這樣的簡社長。

20年的媒體工作,在藝術圈中,她或許不是停留最久的,但她的努力和貢獻,我們看見了。

當然,她的成功,除了各方的讚美之外,也有不少的埋怨和不以為然的,但這些林林總總的讚美和埋怨,加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簡社長」,人沒有十全十美,但簡社長就是這樣的,有熱情、有理想,有觀點、有缺點,絕對精采的一個媒體人。

簡秀枝與台北當代團隊的朋友們,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Renfrew,右二)與岳鴻飛(RobinPeckham,右一)。

(本刊資料室) 問:社長經營典藏20年了,20年來,典藏的事業體愈加茁壯,其中包括雜誌、叢書、電子媒體和餐廳等,可否談談每一本雜誌、每一個項目的經營理念和所期待達成的目標。

答:典藏,越來越成為「良心事業」,社會責任很大,但收入稀薄,完全不對等。

倘若從營收數字衡量,藝術出版是夕陽產業,根本不值得再經營下去,但社會越進步,對媒體要求更高,沒有人會真正問你好不好活;咬牙賠錢經營,成為常態。

我學新聞,也學企業管理,後來又加修藝術行政,我知道,藝術媒體,是需要建立觀點,有獨到個性,是慢工出細活,必須嚴格分眾、分刊、分領域的經營,缺一不可。

分眾越細,成本越高,生存越艱辛。

現在,網路趨勢下,雲端技術突飛猛進,AI抬頭,典藏的經營就陷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困境中。

目前典藏有兩個努力重點,一是如何強化團隊作戰能力,守護藝術媒體平台,作出讓藝術產業界有感的專業貢獻,打造話語權。

二是思考怎麼樣回應新的產業發展需求,找到新的營收獲利模式,逼出營收,使團隊免於斷炊,健康存續。

問:請社長談談個人多年來在藝術品蒐藏上的規劃、收穫和體驗。

答:我的個人收藏可規納三個體系,含臺灣前輩畫家的華人藝術、臺灣當代藝術,以及西方藝術家。

近20年藝術市場的翻騰,完全超乎想像,市場的起落沉浮,可說怵目驚心,令人瞠目結舌。

以亞洲來說,華人藝術,一飛沖天,尤其明星藝術家趙無極、常玉……,中國當代藝術也展現亮眼,六十歲不到的年輕藝術家,動輒以新台幣億元交易,是過去少見現象。

現在西方藝術家,也在國際畫廊的進入、國際拍賣公司的操作,來勢洶洶。

唯獨苦了被歸類為地域性的臺灣前輩藝術家,壓力沉重。

臺灣當代藝術家,則因國際曝光機會不足,處境尷尬。

身為臺灣藝術媒體領航人,以收藏的具體行動,支持臺灣本地藝術家是必要的。

所以我收了完整的蕭如松作品,臺灣中壯輩的陳界仁、吳天章、張乾琦、彭弘智、袁廣鳴、周于棟、于彭……我也投入甚深。

當然,華人藝術家常玉、林風眠、趙無極、朱沅芷、陳蔭羆也都有少量收藏。

其中,寫過傳記書的趙春翔,收得最完整,2019年4月我還登高一呼,為他在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舉辦「遠方的行星──趙春翔藝術展」,算是身為趙迷分享心願的落實。

至於海外當代藝術家楊詰蒼、嚴培明、蔡國強、徐冰、王廣義、岳敏君、展望……也有些收藏。

近期勤跑國外,接觸一些國際畫廊,採訪報導之外,也嘗試收藏,例如,路易絲.布爾喬亞、法蘭克.史特拉(FrankStella)、安塞姆.基弗(AnselmKiefer)、安尼施.卡普爾(AnishKapoor)、安東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路克.圖伊曼斯(LucTuymans)、歐立弗.艾利亞森(OlafurEliasson)、尼奧.勞赫(NeoRauch)、湯瑪斯.魯夫(ThomasRuff)、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Tillmans)等,邊收邊學。

藝術收藏是件快樂的事,但藝術家的研究,作品的選擇,需要下很大功夫,同時,藝術品都是現金交易,需要嚴格的金流規劃。

我樂在其中,但因現金有限,經常是力不從心。

當然,這幾年藝術市場,呈現瘋狂狀態,有別於過去美學標準與賞析角度。

慶幸自己手邊有些收藏,有時應拍賣公司徵件要求,或者我個人的變現應急的現金需求,作品轉手,得到出乎預料的好收益,對典藏的經營,助益很大,這也是我在出版逆境中,還勇於擴充的依靠所在。

賣舊藏,換新作,也是工作蛻變中的必然,畢竟,人是會成長的,審美觀也會調整,我希望我的收藏跟著與時俱進。

問:對於臺灣畫廊的整體表現,妳的評價如何?如果要追上國際知名的畫廊,應在什麼地方加強和改進? 答:分眾、專業、個性化經營。

財力、人脈、眼界、熱情、持續力,都是衡量一個畫廊的必要條件。

臺灣畫廊產業發展,已經快30年,有歷史、有使命,整體表現相當不錯,但還可以更好。

因為地球村時代,資訊更透明,知識的取得,越來越對等。

加上航空事業突飛猛進,距離不再是距離,搭夜班飛機,一覺醒來,就是天涯異地。

有心的收藏家越來越勤快,畫廊從業人員如果趕不上收藏家的眼界、視野,你怎麼做他生意? 而畫廊的優劣分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手中有什麼樣的藝術家,甚至說,有多少讓外界朗朗上口的知名藝術家。

臺灣畫廊若以「追上國際知名的畫廊」為目標,根本做不到,那太沉重,也沒有必要。

以今天前十大國際畫廊為例,論財力、收藏、空間、藝術家資源、國際美術館與機制的友誼、與全世界重要藝術事件(雙年展、三年展、文件展……)的關係,完全不是臺灣任何一家畫廊可望其項背的。

這些畫廊,大都跨國際城市、每一個畫廊空間,幾乎都是建築師作品,可以媲美於國際知名美術館的專業要求,加上一年當中,密密麻麻的國際藝博會,從巴塞爾(Basel)、斐列茲(Frieze)……重要國際市集,無役不與。

高薪敦聘的人力團隊,嚴密分工,幾乎到滴水不漏地步。

倘若加上目前的網路交易,因為堅強品牌後盾之下,無往不利。

以卓納畫廊來說,2018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一個瑞士巴塞爾藝博會(ArtBasel)有20個銷售人員隨侍在側,幾乎動員全球藏家,這樣的營運模式,有別於臺灣的小本規模,或者以家庭成員為團隊模式。

臺灣有臺灣的畫廊發展背景,收藏交易文化,但在走過20、30年後的今天,老一代凋零,新世代崛起,品味的轉向,視野寬度的調整,臺灣畫廊都必須面對。

從不被淘汰,到安全立足,到蓬勃發展,贏得競爭力。

問:近年來,妳在國際的藝術事件上,參與的更多更深,妳的目的和預期是什麼? 答:學習,成長,先讓自己與時俱進,然後,帶領典藏團隊,成為華人藝術界的領先品牌。

雖然典藏早已有Yishu國際英文刊物,但接觸面不夠普及。

近年,隨著參與國際藝博會的機會,特別是「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入境臺灣,我意識到臺灣藝術媒體,無法自外於國際衝擊。

以前,國際一線畫廊不太在意華人藝術媒體,更不要說要他們在華人媒體上刊登廣告。

但是近年來主、客觀環境改變,國際大畫廊縱使招募可以說中文的幹部,但隔地區如隔山,典藏在地生根已久,人脈關係、社會資源豐沛,國際畫廊只要透過典藏媒體平台,很容易和在地機構與收藏家對話,可坐收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我們和行政院政委辦公室研究藝術產業發展與稅務革新、與名列前茅的國際畫廊合辦收藏家晚宴、擔任國際藝博會臺北合作夥伴、舉辦接風派對,與金融財團基金會、拍賣公司合辦藝術講座、產業座談會……在在發揮藝術媒體的在地能見度及話語權。

我以身作則,嘔心瀝血,飛東航西,跑遍全世界。

問:身為媒體人,20年的努力,社長覺得典藏和其他同質性媒體的異同在哪裡? 答:情操、價值觀,新聞自由、社聞自律與新聞倫理,一直是我的信仰。

藝術媒體,可能比一般媒體小眾,但被要求與檢視,並無不同。

臺灣藝術媒體同業,各有各自的人生價值觀與生意經,很難作比較。

我經常與典藏同仁開會,我們都有共識:「典藏的敵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跟昨天的自己作比較,也跟明天的自己作競爭!」 典藏可以不賺錢,但典藏不能沒有話語權,我們會忖時度勢,繼續努力。

《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 《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簡介 橘園策展(股)公司董事長簡丹以她敏銳的觀察、獨具的慧眼,細膩的筆觸,為藝文圈及藝術界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三十年的女性朋友做下紀錄,記錄下那個年代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深具意義,她們個人的才能、努力和付出,也映照了生命的軌跡和時代的脈絡,對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創造了實屬不易的價值。

*本文截錄自田園城市出版社《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一書 Tags 典藏 簡秀枝 簡丹(2篇)橘園策展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總策畫、藝術行政暨文字工作者。

查看評論(0) LeaveaReplyCancelreply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Youremailaddresswillnotbepublished.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相關文章 典藏ARTouch專欄.數位藝術保存專欄.藝術觀點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從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的發展,觀察本地新保存倫理的急迫性 典藏ARTouch專欄.數位藝術保存專欄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數位工具是神隊友或豬隊友?聊數位保存自動化 典藏ARTouch專欄.數位藝術保存專欄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版次、版本:數位藝術原作的文件化 典藏ARTouch專欄.數位藝術保存專欄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繞口令中的玄機:數位的數位典藏(CollectDigital)與數位典藏(DigitalArchive) 【2020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文化政策.藝術觀點 新觀點共享平台:耿桂英與布賴特.格文談畫廊藝術史X丁曉菁與吳漢中分享創意型政府策略 藝術產業 紛亂世局中的藝術投資術,「立足亞洲,談歐美亞藝術版圖現況與佈局:國際藝術趨勢觀察對談會」全紀錄 文化政策.藝術觀點 台灣藝術產業的復甦之路:台灣,邁向亞洲藝術品交易重鎮的契機! 典藏ARTouch專欄.簡秀枝專欄 【簡秀枝專欄】創作頑童謝春德重磅策展,將林蔭美術館展現極致 ©2022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8f-2網頁設計和維運。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Store GooglePlay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Entersomething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ARTouch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V-Touch藝術影音頻道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OnlineViewingRooms線上展廳 小典藏ArtcoKids CriticTic-Tac-Toe 更多典藏 ArtcoBooks典藏藝術出版 ArtcoDeCafé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SubscribenowtogetnotifiedaboutexclusiveoffersfromTheIssueeveryweek! SIGNUP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Store GooglePlay 按ESC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