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聰哲:AI機器人如何影響失業與產業人才轉型 - 中華經濟研究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AI(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科技的導入與運用,雖有助於解決不久的未來高齡少子社會型態引發的勞動人口不足、價值創造能力低落,以及產業競爭力衰退等中長期性的社會經濟 ... Togglenavigation 網站導覽 張麗門紀念圖書館 學術典藏 四十週年院慶 English search Togglenavigation 關於中經院 創立緣起 願景 董事會 組織架構 公告 會場介紹 交通資訊與地圖 誠信經營 部門介紹 首長 第一研究所 第二研究所 第三研究所 經濟展望中心 財經策略中心 WTO及RTA中心 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南部院區 日本中心 中小企業研究中心 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科技政策評估研究中心 經濟法制研究中心 新聞及活動 本院消息 新聞焦點 研討會訊息 歷年活動剪影 人才招募 歷年訊息 經濟景氣觀測 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 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臺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 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 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歷次新聞稿 臺灣經濟預測 臺灣經濟預測(最新) 臺灣經濟預測(歷史查詢) 臺灣重要經濟變動指標 臺灣重要經濟變動指標(最新) 臺灣重要經濟變動指標(歷史查詢) 研究成果及出版品 專書 研討論文 研究計畫 優良學術著作 優良 甲等 經濟前瞻 時事議題 時論及政策廣場 時論及政策影音廣場 中華財經高峰論壇 資料庫 貿易暨政策資料庫 人力運用調查資料庫 中經院出版品資料庫 中經院時論資料庫 能源資料庫 國際指標資料庫 回到列表 魏聰哲:AI機器人如何影響失業與產業人才轉型   AI(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科技的導入與運用,雖有助於解決不久的未來高齡少子社會型態引發的勞動人口不足、價值創造能力低落,以及產業競爭力衰退等中長期性的社會經濟問題;不過卻也可能引發短期失業問題以及人才如何轉型等短期性經營環境調整問題。

因此,政府鼓勵產業界發展與應用AI與機器人科技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亦須思考這些新興科技對於失業與產業人才轉型之影響。

  AI機器人科技的導入運用將取代常規定型特質(Routine)的工作、造成短期失業人口社會問題     諸多學者指出,有別於過去鐵路、汽車、電話等傳統科技出現能夠創造大量雇用人口,1980年代電腦科技出現之後的智慧科技以及自動化科技所能創造的雇用人口將越來越少。

未來運用AI與機器人科技進行製造或服務的趨勢無可避免,其所造成的短期勞動人口取代效果如果與高齡少子社會進展所引發的勞動人口減少現象相互抵扣,必然有一段期間會產生失業人口增加的社會問題。

而且,這些失業人口原本從事的工作多以常規定型特質(Routine)的工作為主,例如:揀貨、分類、反覆組裝、單純性收集與計算分析或櫃檯接待服務等。

產業人才累積創造性(製造服務設計等)、溝通協調性元素(問題解決、需求與系統整合等)的工作能力,將成為未來職場生存關鍵。

  第三波AI浪潮的科技內涵在於創造「人類與智慧科技共融共存社會」     AI科技發展已歷經三個浪潮,日本通產省在1982年的第二次浪潮期間與學研界推動的具備「強人工智慧」特質的「第五代電腦計畫」,於五年後寂靜落幕,並未帶來AI科技普及產業應用的效果。

相對於此,近年因深度學習、GPU等繪圖晶片處理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成熟所牽動的第三波AI浪潮,主要著重在輔助人類社會提升決策效率的「弱人工智慧」,因此較容易應用到產業界應用服務的發展。

因此,現階段的AI結合既有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並不會完全取代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反而會讓既有的知識型專業工作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未來如何營造一個讓產業人才學習與AI機器人合作共存的工作環境,應是政府與產業界所關注的重要問題。

  現階段AI機器人科技的導入運用在填補台灣人「重勞動」口不足問題、不致引發長期性大量失業人口     在高齡少子社會型態急速進展下,台灣與日本以及新加坡等亞洲先進國家同樣面臨嚴峻的勞動力不足與生產力下滑問題,因此AI與機器人科技導入產業界使用,主要在於摸索如何形成AI機器人與從業人員的互補分工機制,並且讓產業人才的能力有所轉變,並不會造成長期性大量失業人口的社會問題,但是短期失業人口問題仍須關注。

有關台灣產業導入AI與機器人可解決的主要問題,「解決製造或服務現場勞動力不足問題」、「解決製造或服務現場人員的作業負擔過重問題」,以及「解決因人員流動率高造成的製造或服務現場作業效率低落問題」等三項,是目前產業界導入與運用AI與機器人最想解決的重要問題。

這也說明,國內製造業或服務業目前缺工現象嚴重,並且需要「重勞動」的工作通常人員流動率過高,因此導入AI與機器人後可以使得此種工作缺額獲得填補,也可將從業員配置到更能發揮所能的職位。

  台灣應加速跨領域產業創新人才轉型與「人+AI機器人」合作工作環境的建置、以因應高階人才外流以及既有產業人才低薪化問題     基於藍領人才短缺、低薪服務業人員流動率高以及外勞來台意願降低等因素,台灣產業導入與運用AI機器人並不會造成大量長期性的失業人口問題,反倒是應積極摸索產業人才轉型的方向與整體性策略。

    無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皆期待在導入AI機器人過程當中,能夠同時促成員工逐步累積作業現場的技術問題解決(如:AI機器人管理師、醫療照護工程師、服務科技工程師等)、系統整合規劃、軟體設計,以及AI基礎研究(數理邏輯演算法、統計科學等)等具備創造性與溝通協調性的知識能力,成為「AI(Artificialintelligence)+RT(Roboticstechnology)+Domainknowledge(IE:Industrialengineering、SE:Serviceengineering)」的跨領域產業創新人才。

未來導入AI機器人之後,讓既有員工轉向從事更有附加價值甚至創造新價值(如:開發結合AI、機器人與大數據分析的新應用服務等)的工作,以提升勞動生產力以及營業利潤,乃是必然的趨勢。

    事實上,鼓勵產業導入運用AI機器人之後如沒有相應的產業人才轉型策略,則可能造成高階人才外流以及既有產業人才低薪化問題,但如能搭配各種人才轉型配套措施,則能形成人才價值創造能力與薪資同時提升的「人財共進化」良性循環。

對此,政府應結合產業公協會以及企業經營者共同努力,確立人與AI機器人的分工規範與各產業所需的人才轉型方向,進一步營造符合既有產業人才轉型的工作制度以及培訓機制,提升台灣產業人才的價值創造能力並回饋到薪資水準的提升。

  作者:魏聰哲/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所副研究員兼日本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AI大趨勢2】魏聰哲/AI機器人如何影響失業與產業人才轉型|ETtoday論壇|ETtoday新聞雲 × ToviewthisvideopleaseenableJavaScript,andconsiderupgradingtoawebbrowserthat supportsHTML5video × × 中華經濟研究院個人資料保護安全政策暨隱私權聲明 中華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本院)尊重並保護您個人資料的隱私。

本院僅依個人資料保護法 (以下簡稱個資法)第8條規定告知以下事項,請務必詳細閱讀本院之「個人資料保護安全政策 暨隱私權聲明」。

壹、蒐集之特定目的(往來相關業務必要範圍) 適用於您與本院聯絡、參與各項活動(如報名研討會/課程、加入網站會員、訂閱電子報等) 或透過電話或本院網站信箱提出詢問或建議時(包括本院官網及本院各類網站)、本院基於契約 或類似契約履行事項、統計調查及分析,及其他合於本院業務活動所需之特定目的內,所涉及之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與利用行為。

貳、蒐集之個人資料類別: 一、當您與本院洽辦業務或參與本院各項活動,我們將視業務或活動性質請您提供必要的個人資 料(法務部公布「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個人資料類別」之「識別類」【如姓名、身分證統一編 號、聯絡方式】及「特徵類」【如性別、出生年月日】個人資料),並在該特定目的範圍內 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非經您書面同意,本院不會將個人資料用於其他用途。

二、如果您使用電話或本院網站信箱與本院聯繫時,請您提供正確的電話或電子信箱地址,僅作 為回覆來詢事項之用。

三、您的個人資料在處理過程中,本院將遵守相關之流程及內部作業規範,並依據資訊安全之要 求,進行必要之人員控管。

四、單純瀏覽本會網站及下載檔案之行為,本會不會蒐集任何與個人身份有關之資訊。

參、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一、利用期間:上開特定目的存續期間及本院執行業務所必須之期間 二、利用地區:台灣地區(包括澎湖、金門及馬祖等地區)、本院合作廠商所在地及其他為完成 上開特定目的所必須之地區 三、利用對象:本院及本院合作廠商(參本院網站:http://www.cier.edu.tw/) 四、利用方式:以電話、email、傳真、郵寄等特定利用方式,或其他合法及合理方式使用。

五、另外,本院絕不會提供、交換、出租或出售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個人、團體、私人企業 或公務機關,但有法令依據或合約義務者,不在此限。

前項但書之情形包括但不限於: ﹝一﹞配合司法單位合法必要之調查。

﹝二﹞配合主管機關依職權或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

﹝三﹞當您在本院網站的行為,違反本院的服務條款或可能損害或妨礙本院權益或導致任 何人遭受損害時,經本院研析揭露您的個人資料是為了辨識、聯絡或採取法律行動所必要 者。

﹝四﹞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公共利益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 供者處理後或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

肆、若不提供個人資料所致權益之影響: 您得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本院將無法進行必要之審 核及處理作業,致無法提供本院一切相關服務。

伍、關於網站安全機制及本院個資保護政策 本院盡力以合理合法之技術及保護程序,保障您的個人資料。

同時,本院分別就組織管理、 環境管理及作業管理上作周全管理,營造充分保障個資安全的服務環境,以杜絕您個人資料外流 的疑慮:●組織管理:本院內部設立個資保護小組,並建立個資風險評估及管理機制與個資檔案 安全維護計畫,規劃個資蒐集處理及利用程序及業務終止後之個資處理方法,同時設置緊急應變 程序及當事人行使權利之聯絡窗口,且落實員工個資教育訓練以及相關獎懲制度,以求有效執行 個人資料保護管理政策。

●環境管理:依據作業內容性質,內部實施必要之門禁管理。

就個資的 儲存媒體妥善保管並建置相應的防災設備。

此外,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院就本網站 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

而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 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 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作業管理:界定個人資料之範圍,定期清查本院個資檔案並建立清冊, 於作業電腦相關設備上設定認證機制、紀錄機制及警示機制,並定期測試前揭機制的有效性及穩 定性,同時對外妥善監督受託機關,並將個資保護列為稽核項目。

對於任何可能侵害您權益的措 施,本院於知悉後必立即改進,並隨時歡迎各界指正。

陸、安全政策暨隱私權聲明之修改 本安全政策暨隱私權聲明將適時依據法律修正、相關技術之發展及內部管理制度之調整而配 合修改,以落實保障您隱私權及網路安全之初衷。

當本院完成相關條款修改時,會立即將其刊登 於本院網站,您得不定期查閱本網站之安全政策暨隱私權聲明,以適時更新相關必要資訊。

柒、關於隱私權保護政策之諮詢及個人資料權利之行使 關於個資法第3條規定之當事人權利,您得透過本院信箱[email protected]以請求個人 資料查詢、閱覽、製給複製本,並補充或更正,或請求本院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您的個 人資料,或停止寄發資料或資訊。

此外,如果您對於以上告知條款或個資保護政策有任何疑問或 意見,亦歡迎來信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本網站各相關單位有違反本政策之 行為時,亦歡迎來信至信箱檢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