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輕鬆地提升專注力的《最高學習法》,集中自己需要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INPUT)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持續多年在每一日發佈電子報和社群媒體貼文,每日電話使用時間 ... 關於我們 廣告查詢 版權聲明 登入/註冊 0Items願望清單0 0Items願望清單0 Searchhere MINIMALISMMinimalism|極簡生活 LowBuyChallenge|有意識的消費 DigitalDeclutter|數位斷捨離 DeclutterBooks|書本斷捨離 CULTURE&LIFELifestyle|簡單生活誌 PersonalGrowth|自我成長 Crafts|縫紉、鉤織與刺繡 BookReview|閱讀心得 GreenLiving|永續生活 Art&Design|藝術與設計 RECIPESRecipes|簡易料理 FEATURES專題文章|數位極簡主義 專題文章|書本斷捨離 專題文章|裁製衣服的活用術 懶人食譜|鍋煮奶茶 懶人食譜|芝士焗咖喱飯 iHerb|新用戶首次購買享9折優惠 iHerb|優惠碼BLG9085 RESOURCES SHOP DigitalStickers Freebies HighlightIcons Printables Recommendation Wallpapers 最後更新:2022.03.08 透過智慧型手機接觸大量資訊原來也是輸入?但是,每日輸入量再多卻沒有留下記憶、沒有重視輸入品質、利用輸出提升自我成長,再多輸入或許只是浪費時間。

《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INPUT)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持續多年在每一日發佈電子報和社群媒體貼文,每日電話使用時間卻只有30分鐘以下。

而這篇文章介紹的書籍是續集,作者在2018年出版《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OUTPUT)後成為暢銷書,至今銷售額超過60萬,我也是在誠品書店暢銷榜上發現這兩本書。

受到這本書啟發,決定在我的個人年度目標新增一項:每個月閱讀3本書+輸出。

我平常有閱讀目錄的習慣,開始閱讀這本的內容前便訂立新目標。

與「#閱讀一本好書」系列文章目的相似,但是,無論閱讀數量或品質都沒有明確方向,訂立新目標後會嘗試撰寫更多閱讀心得,為期2個月的實驗性計劃展開新階段。

目錄 閱讀、聆聽、觀察,將輸入效率提升30倍輸入vs.輸出,學會正確地將資訊輸入大腦閱讀後搭配輸出,才能確實學會書中內容非語言學習,聆聽是閱讀的下一階段透過非語言訊息,觀察更多有用的情報網絡、學習、應用,短時間激發潛能的學習法知識和資訊的分別,何謂有價值的內容 閱讀、聆聽、觀察,將輸入效率提升30倍 輸入vs.輸出,學會正確地將資訊輸入大腦 閱讀書籍、瀏覽網頁、查看電郵,獲取資訊的方法都是輸入;向別人口述、撰寫部落格、邊聽邊寫筆記,用其他人容易明白內容的方式來表達都屬於輸出。

輸入的基本法則是讀、聽、看,非常專注地閱讀資訊,能夠深入討論的情況去思考內容,在腦海裏留下深刻記憶才是正確輸入。

舉例來說,以「#閱讀一本好書」系列文章的情況,最初我的目標是閱讀所有買回來的書,但是一直沒有明確方向和時限,輸入的效率非常低,由開始至今2個月卻只有3篇文章。

所以運用作者提倡的輸入基本法則,把「輸入」和「目標設定」同時進行,希望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目的是更集中自己需要的書本知識。

但過往的閱讀心得或許不會重新撰寫,視乎書籍值不值得重新閱讀,就像作者所說可以拒絕接收不必要的資訊。

「將情報放入(IN)並且置於(PUT)大腦中,才算是真正的PUT。

」 我非常欣賞作者的細節是:向讀者提出問題後,立即回覆答案。

舉例來說,作者提出:「以輸入而言,『量』和『質』哪一個重要呢?」然後隨即回答:「答案是『質』。

」而且重視輸入品質才能達到自我成長。

輸入和輸出是一體兩面,「有意識地同時做到輸入和輸出,而不是只專注在單方面。

」正好反映我的不同時期的閱讀心得文章,初期的閱讀筆記是看完一本書再撰寫心得,直至閱讀一本好書系列是邊看邊寫心得,而且在閱讀《子彈筆記思考整理術》時,更在閱讀過程嘗試行動,製作屬於自己的數位化子彈筆記,事實證明輸入和輸出一起進行可以加深記憶、提升專注力。

在如何收集必要的情報章節裏,作者提出:列舉3項你喜歡和感興趣的事物。

對我來說,我的嗜好是整理收納、烘焙、縫紉,縫紉方面還包括刺繡和鉤織,因為這些手作範疇可以相輔相成,製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啊,還有設計是相對的專業工作範疇,雖然沒有列入興趣類,但是當初是因為對設計與藝術感興趣才投身這行業。

以上提及的興趣是我逛書店時會留意的主題,尤其近年熱衷於在家烘焙,漸漸收集了各種西式食譜。

作者以「打開喜好和興趣的天線」作為比喻,讓我更容易明白什麼對於我是必要的情報。

閱讀後搭配輸出,才能確實學會書中內容 在這篇文章的前言,提到在2021年的目標新增:每個月閱讀3本書+輸出,是受到作者的啟發,閱讀一本書後在部落格分享閱讀心得也是輸出的一種。

就像現在把《最高學習法》學到的知識與每一位分享,寫下閱讀心得,還有把「專注地閱讀+輸出」加入待辦事項。

而且在Instagram限動分享看書的過程,把我所訂立的目標公開,然後得到讀者回饋和查詢,讓我在學習之中與每一位共同成長。

為了有效率地閱讀,作者提出可以在目錄挑選感興趣的章節來閱讀,或整本書利用10至15分鐘快速閱讀,掌握書本結構和大概內容。

雖然我有開始閱讀前查看目錄的習慣,讓我發現「一個月閱讀3本書+輸出」的有趣實驗,可是正常來說我是由第一頁開始閱讀直至最後一頁,或許我可以嘗試更多這樣的閱讀體驗。

紙本書和電子書各有利弊,雖然早於半年前在文章中提及對電子書的興趣(2021年1月),前因後果可以瀏覽另一篇文章,但我一直沒有購買電子閱讀器,在這本書中作者客觀分析紙本書和電子書的適合對象,讓我更清晰知道自己的需求。

首先,紙本書的好處是刺激五感、有助記憶;電子書的好處則是方便攜帶、不佔空間,「如果是每個月只讀幾本書的人,無庸置疑地選擇『紙本書』就對了。

」再加上我的選書主題,我並沒有購買電子閱讀器的需要。

延伸閱讀: 更有意識地使用科技:為了發掘更美好的生活,而「減少看螢幕的時間」 非語言學習,聆聽是閱讀的下一階段 作者提及在講座或演講如何提升專注力,選擇座位就可以帶來改變,因為坐在最前排會有緊張感,令記憶和注意力上升。

雖然我的個人習慣並不會坐在第一排,但也不會坐在最後一排,可是今後或許可以嘗試新事物。

透過視覺訊息和聽覺訊息刺激感受,對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

而且作者提及參與講座的時,筆記應該如何寫什麼、寫多少都有獨特的見解。

還有一件事,當我在寫子彈筆記時也思考過:打字和手寫的差別,一般來說手寫字更有溫度,而且把一字一句寫出來會加深記憶,可是使用適合的輸入法也可以增強記憶,例如倉頡輸入法。

所以對我來說,閱讀後把感想用打字的方法表達,折碼的過程中我需要把單字的每一筆拆解,所以打字的時候在腦海裏浮現之外,打出來再用視覺重溫一次。

與以前我使用速成輸入法的情況非常不同,還在用速成打字的日子,因為不用回想起單字的中間部份,結果經常執筆忘字。

反過來說,要是我忘了該字的筆劃,便無法打出該字。

透過非語言訊息,觀察更多有用的情報 從面對面的交流可以得到非語言情報,例如對方的表情、衣着、動作,都可以仔細觀察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作者身為精神科醫師,無論對患者還是朋友,都有非常細膩入微的觀察力,舉例來說:「每次問患者『要不要開抗抑鬱藥給你?』,一定會觀察患者的的表情有什麼變化。

」透過患者的表情知道對方是否抗拒藥物。

「兩週內輸出三次以上,可以使大腦更容易留下長期記憶。

」這也是我持續使用子彈筆記的原因,把新知識不斷運用。

網絡、學習、應用,短時間激發潛能的學習法 知識和資訊的分別,何謂有價值的內容 作者提出如果閱讀一年前的內容,至今仍然有用便是知識,如果派不上用場只是過時的資訊,「從網絡和報紙看到的,大多是『資訊』。

從書本和人身上得到的是,大部分是『知識』。

」書本斷捨離對我來說是最難的一項,所以到現在仍然進行中,如果只保留真正有用的書本,判斷是知識還是資訊是最重要的步驟。

「資訊只要擁有『當下』可以消化、需要的數量就足夠了。

」 在這本書中發現特別的搜尋技巧:搜尋指令。

除了重點關鍵字外,次要關鍵字可以加「OR」在中間,例如「輸出研習會OR講座」,搜尋結果便會列出有關輸出研習會或講座的內容,無需個別搜尋。

還有「-」的指令可以排除特定的字眼,雖然簡單但可以將搜尋功能發揮到極致。

開始數位極簡後,有意識地控制使用時間,由最初每日使用3至5小時,到現在使用降至39分鐘,透過作者以精神科醫師角度的分析,我才明白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好處。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看的內容,而不是漫無目的地使用。

一定要好好控控制使用時間,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作者還介紹減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秘訣:關閉通知功能、別把手機帶到房間、善用對抗依賴症的應用程式、不隨身攜帶充電器和行動電源、調整費率方案。

AboutPostAuthor basic& 2017年開始斷捨離。

2020年創辦『生活的基本』生活風格媒體,目前在Instagram擁有13.4K追蹤人數,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把有整理的價值傳遞出去。

對生活品質有所追求,喜歡簡單的事物,嗜好是整理收納、縫紉鉤織、閱讀寫作,與你一起有意識地過生活。

Seeauthor'sposts ©本網站內容受版權保護,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

版權聲明 相關文章 BOOKREVIEW 生活哲學:《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嶄新的價值觀,重新審新最簡單的基本 由2012年松浦彌太郎的《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出版,我便開始閱讀和收藏他的著作,尤其它倡導的100個工作基本和100個生活基本,讓非常欣賞他的處事方式和生活哲學,我喜歡閱讀松浦彌太郎著作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他早已經歷過,而且他以「前輩」的身份和我們分享他的思維。

我經營自媒體的時間很短,即使是⋯ 2021年09月26日 MINIMALISM 「斷捨離之後的日常生活」:分享整理成果,沒有多餘裝飾把事物簡單化 極簡生活帶來的改變,可以節省時間、空間、金錢,你值得過更有品質的生活。

檢視現有的物品是否真正所需,當家中的物品愈來愈多,便需要定期斷捨離。

由斷捨離的心態開始逐步調整,感受整理前後的變化,為每件物的去留問題做出決定,整理收納是認識自己的過程,把塵封已久的物品捨棄,接下來以「生活用具」和「整理收納」兩方面⋯ 2021年09月17日 BOOKREVIEW #閱讀一本好書:透過《FOODDICTIONARY咖啡》展開有儀式感的生活,享受無與倫比的美好時光 這次我所挑選的書目是《FOODDICTIONARY咖啡》,屬於知識型的書籍類型,希望透過這本書提升我對咖啡的基礎知識。

如果要挑選極簡生活的必需品,咖啡必定是首選。

在便利店隨便買罐裝咖啡、公司茶水間的自動咖啡機、連鎖咖啡店購買,漸漸開始無法滿足我對咖啡的需求,喝咖啡的習慣成為迎接新的一天的儀式感,紓解抑壓的⋯ 2021年05月28日 MINIMALISM 應用基本色彩原理簡單3步驟,建立「乾淨俐落」的收納系統,讓家居增添空間美感 對室內設計風格沒有頭緒?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家具?透過學習色彩的運用,呈現心目中的設計概念,為了提升空間美感,這篇文章會分享色彩原理的簡單3步驟,包括了解基本色彩原理、尋找自己的配色組合、如何運用在居家佈置,花心思把自己的居住空間整理得井然有序。

2021年08月18日 BOOKREVIEW #閱讀一本好書:《子彈思考整理術》紀錄靈感、管理生活,建立高效率整理系統 在數年前斷捨離期間,我寫的斷捨離清單非常詳細,規劃哪個區域可以簡化、什麼物品可以送出家門。

當時我使用Actions記下所有想法,完成便把項目剔除讓清單變得空白一片,要不是看到實際環境有改變,斷捨離的過程老實說一點真實感也沒有。

而子彈筆記可以把所有日常生活和工作事項記錄在一個地方,有系統地分類和建立串連位置⋯ 2021年07月18日 上一篇#閱讀一本好書:《子彈思考整理術》紀錄靈感、管理生活,建立高效率整理系統下一篇手作職人的放鬆時間:《31人的刺繡Life》的每個故事,描繪出溫暖細膩的針線生活 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顯示名稱* 電子郵件地址* 個人網站網址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相關文章 「電子書無法試讀,該如何選書?」:簡單3步驟的電子書挑選指南 茶、禪與自然:探索日式簡單生活《侘寂》的起源,尋找日本的古老生活智慧 以「關鍵少數」的力量取得成功,《80/20法則》讓你的公司脫胎換骨、用來改善生活 「真正需要的,其實沒有那麼多。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的10個極簡主義思維,讓你在短時間內改變人生 不用節食的「生酮飲食」新標準: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降低食慾的理論,盡在《完全生酮一看就懂圖文指南》食譜書 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工作整理魔法》,讓你創造理想的工作空間,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Close 訂閱電子通訊 最新文章 MINIMALISM 簡單生活法則!實踐極簡消費的3大關鍵:「立即劃入拒絕清單!」 BOOKREVIEW 「電子書無法試讀,該如何選書?」:簡單3步驟的電子書挑選指南 LIFESTYLE 值得珍藏的線香,為你推薦6款愛用品:「每次燃點線香,那一絲白煙散發着不同的香味。

」 MINIMALISM 關於簡單生活的6件事,實踐內心豐富的生活:「了解自己擁有什麼、不再需要什麼」 MINIMALISM 極簡理想廚房Vol.1|整理雪櫃技巧學起來,讓你的生活更有餘裕的2大重點 贊助 Viewed Searchhere   登入/註冊 Close 購物車 Close 願望清單 RecentlyViewed Close 登入帳戶 電子郵件* 記住我 密碼* 忘記密碼? 登入 還未註冊會員嗎? 立刻註冊 註冊新帳戶 電子郵件* 密碼* 確認新密碼* Yourpersonaldatawillbeusedtosupportyourexperiencethroughoutthiswebsite,tomanageaccesstoyouraccount,andforotherpurposesdescribedinour隱私權政策. 註冊 已有帳號嗎? 立即登入 Close Close Categories Sorry.Noresultsmatchyoursearc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