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編章節條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6 條. 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 第7 條. 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
· 第8 條. 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 ...
跳至主要內容
:::
現在位置:
首頁
中央法規
編章節
編章節條文
友善列印
編章節條文
法規名稱:
民法
EN
生效狀態:
※本法規部分或全部條文尚未生效,最後生效日期:未定
連結舊法規內容
1.本法 88.04.21 增訂之第 166-1 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另定之。
2.本法 110.01.13 修正之第 12、13、973、980、1049、1077、1091、1127、1128 條條文及刪除之第 981、990 條條文,自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一月一日施行。
法規類別:
行政>法務部>法律事務目
所有條文
編章節
條號查詢
條文檢索
沿革
立法歷程(附帶決議)
第一編總則
第二章人
第一節自然人
第6條
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第7條
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
第8條
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
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三年後,為死亡之宣告。
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難終了滿一年後,為死亡之宣告。
第9條
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
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
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
第10條
失蹤人失蹤後,未受死亡宣告前,其財產之管理,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依家事事件法之規定。
第11條
二人以上同時遇難,不能證明其死亡之先後時,推定其為同時死亡。
第12條
滿十八歲為成年。
第13條
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
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
第14條
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輔助人、意定監護受任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
受監護之原因消滅時,法院應依前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撤銷其宣告。
法院對於監護之聲請,認為未達第一項之程度者,得依第十五條之一第一項規定,為輔助之宣告。
受監護之原因消滅,而仍有輔助之必要者,法院得依第十五條之一第一項規定,變更為輔助之宣告。
第15條
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為能力。
第15-1條
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助之宣告。
受輔助之原因消滅時,法院應依前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撤銷其宣告。
受輔助宣告之人有受監護之必要者,法院得依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變更為監護之宣告。
第15-2條
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
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一、為獨資、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
二、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
三、為訴訟行為。
四、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
五、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定負擔、買賣、租賃或借貸。
六、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其他相關權利。
七、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所指定之其他行為。
第七十八條至第八十三條規定,於未依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情形,準用之。
第八十五條規定,於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第一項第一款行為時,準用之。
第一項所列應經同意之行為,無損害受輔助宣告之人利益之虞,而輔助人仍不為同意時,受輔助宣告之人得逕行聲請法院許可後為之。
第16條
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不得拋棄。
第17條
自由不得拋棄。
自由之限制,以不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
第18條
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
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
第19條
姓名權受侵害者,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第20條
依一定事實,足認以久住之意思,住於一定之地域者,即為設定其住所於該地。
一人同時不得有兩住所。
第21條
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以其法定代理人之住所為住所。
第22條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其居所視為住所:一、住所無可考者。
二、在我國無住所者。
但依法須依住所地法者,不在此限。
第23條
因特定行為選定居所者,關於其行為,視為住所。
第24條
依一定事實,足認以廢止之意思離去其住所者,即為廢止其住所。
第二節法人
第一款通則
第25條
法人非依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不得成立。
第26條
法人於法令限制內,有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
但專屬於自然人之權利義務,不在此限。
第27條
法人應設董事。
董事有數人者,法人事務之執行,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取決於全體董事過半數之同意。
董事就法人一切事務,對外代表法人。
董事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各董事均得代表法人。
對於董事代表權所加之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法人得設監察人,監察法人事務之執行。
監察人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各監察人均得單獨行使監察權。
第28條
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
第29條
法人以其主事務所之所在地為住所。
第30條
法人非經向主管機關登記,不得成立。
第31條
法人登記後,有應登記之事項而不登記,或已登記之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登記者,不得以其事項對抗第三人。
第32條
受設立許可之法人,其業務屬於主管機關監督,主管機關得檢查其財產狀況及其有無違反許可條件與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33條
受設立許可法人之董事或監察人,不遵主管機關監督之命令,或妨礙其檢查者,得處以五千元以下之罰鍰。
前項董事或監察人違反法令或章程,足以危害公益或法人之利益者,主管機關得請求法院解除其職務,並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第34條
法人違反設立許可之條件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許可。
第35條
法人之財產不能清償債務時,董事應即向法院聲請破產。
不為前項聲請,致法人之債權人受損害時,有過失之董事,應負賠償責任,其有二人以上時,應連帶負責。
第36條
法人之目的或其行為,有違反法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宣告解散。
第37條
法人解散後,其財產之清算,由董事為之。
但其章程有特別規定,或總會另有決議者,不在此限。
第38條
不能依前條規定,定其清算人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選任清算人。
第39條
清算人,法院認為有必要時,得解除其任務。
第40條
清算人之職務如左:一、了結現務。
二、收取債權,清償債務。
三、移交賸餘財產於應得者。
法人至清算終結止,在清算之必要範圍內,視為存續。
第41條
清算之程序,除本通則有規定外,準用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之規定。
第42條
法人之清算,屬於法院監督。
法院得隨時為監督上必要之檢查及處分。
法人經主管機關撤銷許可或命令解散者,主管機關應同時通知法院。
法人經依章程規定或總會決議解散者,董事應於十五日內報告法院。
第43條
清算人不遵法院監督命令,或妨礙檢查者,得處以五千元以下之罰鍰。
董事違反前條第三項之規定者亦同。
第44條
法人解散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於清償債務後,其賸餘財產之歸屬,應依其章程之規定,或總會之決議。
但以公益為目的之法人解散時,其賸餘財產不得歸屬於自然人或以營利為目的之團體。
如無前項法律或章程之規定或總會之決議時,其賸餘財產歸屬於法人住所所在地之地方自治團體。
第二款社團
第45條
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其取得法人資格,依特別法之規定。
第46條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於登記前,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
第47條
設立社團者,應訂定章程,其應記載之事項如左:一、目的。
二、名稱。
三、董事之人數、任期及任免。
設有監察人者,其人數、任期及任免。
四、總會召集之條件、程序及其決議證明之方法。
五、社員之出資。
六、社員資格之取得與喪失。
七、訂定章程之年、月、日。
第48條
社團設立時,應登記之事項如左:一、目的。
二、名稱。
三、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
四、董事之姓名及住所。
設有監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
五、財產之總額。
六、應受設立許可者,其許可之年、月、日。
七、定有出資方法者,其方法。
八、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
九、定有存立時期者,其時期。
社團之登記,由董事向其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行之,並應附具章程備案。
第49條
社團之組織及社團與社員之關係,以不違反第五十條至第五十八條之規定為限,得以章程定之。
第50條
社團以總會為最高機關。
左列事項應經總會之決議:一、變更章程。
二、任免董事及監察人。
三、監督董事及監察人職務之執行。
四、開除社員。
但以有正當理由時為限。
第51條
總會由董事召集之,每年至少召集一次。
董事不為召集時,監察人得召集之。
如有全體社員十分一以上之請求,表明會議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集時,董事應召集之。
董事受前項之請求後,一個月內不為召集者,得由請求之社員,經法院之許可召集之。
總會之召集,除章程另有規定外,應於三十日前對各社員發出通知。
通知內應載明會議目的事項。
第52條
總會決議,除本法有特別規定外,以出席社員過半數決之。
社員有平等之表決權。
社員表決權之行使,除章程另有限制外,得以書面授權他人代理為之。
但一人僅得代理社員一人。
社員對於總會決議事項,因自身利害關係而有損害社團利益之虞時,該社員不得加入表決,亦不得代理他人行使表決權。
第53條
社團變更章程之決議,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之出席,出席社員四分三以上之同意,或有全體社員三分二以上書面之同意。
受設立許可之社團,變更章程時,並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
第54條
社員得隨時退社。
但章程限定於事務年度終,或經過預告期間後,始准退社者,不在此限。
前項預告期間,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55條
已退社或開除之社員,對於社團之財產無請求權。
但非公益法人,其章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社員,對於其退社或開除以前應分擔之出資,仍負清償之義務。
第56條
總會之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時,社員得於決議後三個月內請求法院撤銷其決議。
但出席社員,對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未當場表示異議者,不在此限。
總會決議之內容違反法令或章程者,無效。
第57條
社團得隨時以全體社員三分二以上之可決解散之。
第58條
社團之事務,無從依章程所定進行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解散之。
第三款財團
第59條
財團於登記前,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
第60條
設立財團者,應訂立捐助章程。
但以遺囑捐助者,不在此限。
捐助章程,應訂明法人目的及所捐財產。
以遺囑捐助設立財團法人者,如無遺囑執行人時,法院得依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指定遺囑執行人。
第61條
財團設立時,應登記之事項如左:一、目的。
二、名稱。
三、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
四、財產之總額。
五、受許可之年、月、日。
六、董事之姓名及住所。
設有監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
七、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
八、定有存立時期者,其時期。
財團之登記,由董事向其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行之。
並應附具捐助章程或遺囑備案。
第62條
財團之組織及其管理方法,由捐助人以捐助章程或遺囑定之。
捐助章程或遺囑所定之組織不完全,或重要之管理方法不具備者,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必要之處分。
第63條
為維持財團之目的或保存其財產,法院得因捐助人、董事、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變更其組織。
第64條
財團董事,有違反捐助章程之行為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宣告其行為為無效。
第65條
因情事變更,致財團之目的不能達到時,主管機關得斟酌捐助人之意思,變更其目的及其必要之組織,或解散之。
延伸文章資訊
- 1民法§6 相關大法官解釋 - 全國法規資料庫
解釋文:.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前段規定,被繼承人死亡遺有財產者,納稅義務人應於被繼承人死亡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戶籍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辦理遺產稅申報。
- 2民法-編章節條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第6 條. 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 第7 條. 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 · 第8 條. 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 ...
- 316 民法第6 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17 民法第6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這條規定,係編列在民法總則「自然人」的節次。由此可知,這條規定中提到的「人」指的是「自然人」。請問此一 ...
- 4民法§6 相關判例 - 全國法規資料庫
要旨:. 人之權利能力終於死亡,其權利義務因死亡而開始繼承,由繼承人承受, 故關於遺產之法律行為,自當由繼承人為之,被繼承人生前委任之代理人,依民法第五百五十條之 ...
- 5民法§6-全國法規資料庫 - 法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