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vs 學生中心取向教學 - 宗宗學Tsungolog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學生中生取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並順應學生的個別能力與興趣發展,而教師則是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故學生可以依自身學習狀態,去掌控自己的學習進度,但 ...
跳到主要內容
教師vs學生中心取向教學
日期:
12月06,2019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請說明「學生中心(student-centered)」與「教師中心(teacher-centered)」兩種教學取向的差異。
當代教育較提倡何種取向?如何反映在教學與課程設計上?
一、教師中心
教師中心取向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教師較容易掌控教學進度,具有方便、經濟與省時的優點,但由於教學設計鮮少針對學生個別差異來做考量,且學生只能被動跟隨教師教學的進度走,故此教學活動偏向單向、呆板、單調。
教師中心取向教學在教學法上,適合採用講述教學法並搭配學科課程,兩者兼具有系統性、邏輯性與整體性,可以將方便、經濟與省時發揮到最好的效果,且教學目標、方法、內容與評鑑也很明確,故非常適合學生能力同質性高且大班級的教學。
但缺點就是這是一個單向度且較為單調的教學活動,故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學生中心
學生中生取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並順應學生的個別能力與興趣發展,而教師則是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故學生可以依自身學習狀態,去掌控自己的學習進度,但學生也必須為自己的學習富更多的責任,而達到自主監控的責任。
因此,此學習法是一種雙向度的活動,且教學較為多元與活潑,此取向的教學法也是當代教育較為倡導的,例如:進步主義、人本主義、後現代主義。
在教學法上較為多元,如:個別適性教學、問題導向式教學、小組教學、發現式教學、實作取向教學…等,這類教學都強調以學生發展與興趣為主,而其教學目標、內容與評鑑也會依不同的學生,而有所差異。
在評鑑上也會採取同儕互評的方式,允許學生從教學目標、方法、內容以及最後的評鑑都有所主導與參與,然而此教學法的過程就會顯得較無結構性且不明確,可是對於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是有很好的效果。
三、參考資料
黃富廷。
2016。
從「教師中心論」與「學生中心論」的兩次世紀大對決來探討啟智班教學的合理走向。
台東特教。
第43期。
頁4-12
張蔣耀文、施登堯。
2018。
學生中心教學之概念解析。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7),頁164-177
張蔣耀文、施登堯。
2018。
學習者中心與學生中心之內涵解析。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7),頁94-98
閱讀與生活。
2008。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student-centeredteachingandlearning)。
隨意窩(AccessedDec.2019)
史美瑤。
2012。
21世紀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師發展。
評鑑雙月刊。
第36期
RobertW.Howe。
2000。
學生中心教學。
教育大辭書 (AccessedDec.2019)
李咏吟。
2000。
學習者中心教學法。
教育大辭書 (AccessedDec.2019)
---
以上是國立中山大學107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考科為教育學,系所為教育研究所。
試題答案是我個人的見解,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私訊我,跟我一起討論。
中山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宗宗
瀏覽簡介
標籤
台師大12
中山10
高師大4
國中1
熱門文章
學習動機:溫納歸因理論
請闡述溫納(Weiner)歸因理論的主要論點為何?並舉例說明何種歸因的孩子學習動機較低落,請您以老師的角色說明將如何幫助這些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一、溫納(Weiner)歸因理論(一)歸因理論歸因理論:個性與經驗→歸因→行為預期→情緒與努力→成就歸因即為一個人對於成敗原因的解釋,而歸因理論即在探討歸因對於行為的影響。
Weiner認為個性與成敗經驗會影響個人歸因,並且前一次歸因會影響下一次成就的預期,進而影響到個人的情緒與努力程度,甚至影響到個人成就行為。
(二)歸因因素與性質Weiner將成敗原因分成六個原因:能力、努力、難度、運氣、身心與其他(他人),而又依照三種性質加以區分與解釋:穩定性(穩定/不穩定)、內外性(內在/外在)、控制性(可控制/不可控制)。
穩定性內外性控制性因素/性質穩定不穩定內在外在可控制不可控制能力✓✓✓努力✓✓✓難度✓✓✓運氣✓✓✓身心✓✓✓其他✓✓✓(三)歸因方式在歸因理論中,影響歸因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重要的因素:成敗經驗與個人個性,成敗經驗似乎與穩定性有關;而個人個性似乎與內外性、控制性有關。
歸因模型1.穩定性:一致成敗經驗的感受,會影響到個人對於未來的期望,而不同的期望會影響到歸因於不同穩定性的因素,所以成功經驗與穩定性有關。
如:高成功經驗者可能會將成敗經驗歸因於工作難度(穩定),因此在同樣難度的情境下,成功與否也會與經驗一致;而低成功經驗者可能會將失敗歸因於運氣不好(不穩定),也就是說成功與否與經驗不一定會一致。
2.控制性:自信而成功與經驗的一致與否,是否是可以被自己所展握的?這與個人個性是有關的,如果個性上偏向有自信的,將會將成敗歸因為可控制的因素;但如果個性上偏向沒有自信的,將會將成敗歸因為不可控制的因素。
如:高成功經驗者可能會將成敗經驗歸因於努力(可控制),而低成功經驗者可能會將失敗歸因於能力(不可控制)。
3.內外性:動力內外性的歸因,也會影響到個性。
如果傾向將成敗歸因為外在性的原因,其在個
倫理學:德行、效益、義務、關懷
請就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德行論」(virtueethics)、效益主義者的「效益論」(utilitarianism)、康德(I.Kant)的「義務論」(deontologicaltheory)、以及有些女性主義者所主張的「關懷倫理」(ethicsofcaring)等倫理學觀點,中迹其基本主張各為何?若要據以作為當前台灣中、小學教師的倫理準則,妳/你認為何者較適用?為什麼?請申論之。
一、倫理學(一)亞里士多德的德行論德行論認為道德的標準是個人德行,所以行為本身或其效益不是善的標準,善的標準是在人心中善的實踐,而非特定行為。
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事物共同的目的必是可以達到的善,而人的善(目的)是人類本質的實現,即人類能力的完全發輝,包含:理性思考與貫徹意志,故人們各種活動所尋求的目的即是善。
善(目的)會因不同行為事物而有所不同,如:醫學的善是健康,運動的善是體魄,而善必須是要在實踐中獲得的,因為事物共同的目的即是善,目的必須在行動中展現。
因此人的德行不是天生就擁有的,而是要靠實踐不斷累積的,並且德性必須是中庸的,如:勇敢是魯莽與懦弱的中庸,大方是浪費與吝嗇的中庸,故人的德行是遵守中庸之道的固定習性,是長時間形成的某種狀態。
(二)效益主義的效益論邊沁效益論認為道德的標準是追求快樂,也就是行為善惡的標準是快樂的總和,主張善的行為能獲得眾人最大快樂,且能避免痛苦。
效益主義背後預設著快樂是可以被客觀量化的,而量化標準有七大原則:強烈性、持久性、確定性、接近性、豐富性(有沒有其他的快樂?)、純一性(這批快樂是否純正沒有痛苦?)、範圍性(快樂者人數)。
彌爾效益論繼承與修正邊沁效益論,主張快樂除了有量的差異,也有質的差異,如:助人之樂與物質之樂在質上是有差異的。
同時也澄清是道德價值決定快樂的與否,而不是快樂決定道德價值的捨取,因此快樂是一種價值,但不是唯一的價值,也不是行為的最終目的。
(三)康德的義務論義務論認為道德的標準是行為本身,主張善的行為是出於善的意志而行動,也就是為履行道德義務而行動的行動即為善,所以善的意志具體表現為履行道德義務。
善的意志不關乎行為後果,因為行為實踐的過程中,有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導致實際與意圖結果有所差距,故善的意志是一種無條件的善,即善的
教育所準備過程分享與分析|中山、台師大
今年我考了中山教育所和台師大教育所哲史組,同時也很榮幸取得不錯的成績,中山教育所是備取3,而台師大教育所哲史組是正取2。
在準備的過程中,也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前輩的分享文,這些分享對我受益無窮,因此我也想將我的過程分享給各位參考。
這次我試圖分析的重點是「應試準備」,尤其是「考題與求學經驗」的關聯。
如果想看我對於「考題方向」的分析,我在109中山教育所考試心得與應答、109台師大教育所考試心得與應答,這兩篇文章已經做過我自己的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看。
一、求學背景(一)科學訓練稍微講述一下我個人的背景,我畢業於中山生科,主修醫藥生物,副修歐陸哲學。
也就是說我自己受過4年生物科學的訓練,主要領域是微觀生物學,外加一些醫學與藥學的知識,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XD。
(二)哲學訓練重點是我自己的副修,雖然我自稱歐陸哲學是我的副修,但我並無申請相關學程、輔系或雙主修。
在我的畢業成績上,也只有2門哲學課(西洋哲學史、生命倫理),因為我大多以旁聽的方式去學習。
我在中山哲學所旁聽的時間有2年之久,課程約8門左右,旁聽最開心的是不用交報告,但我還是有很認真的做筆記,且幾乎每堂課都有到。
雖然我只是去中山哲學所打醬油,但這些哲學訓練在往後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在大學時期,對於考教育所最大的幫助,就是2年不專業的哲學訓練,而我也沒有修過教育相關的學分。
二、成績(一)中山中山教育所成績教育學考4題申論題,得分66分,平均一題16.5分/25分。
正取7人,備取21人,排名10/28=35.7%,最後結果備取放棄。
(二)台師台師大教育所成績教育哲史65分(70%)、英文56分(30%),總成績62.3。
報名人數11人,正取4,備取2。
排名:2/6=33.3%,最後結果正取放棄。
(三)高師高師大教育所成績教育學與心理學都缺考,所以總成績為0。
考完中山與台師就有點懶去考高師了XD。
三、中山教育所分析(一)第1題:教育社會學,階級流動1.包容這題我是以階級包容的立場去寫,包容這個概念從我過往所修的課程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影響最深的應該是中山哲學所楊婉儀老師的尼采課程,我是想以尊重所有生命的主體性為出發點。
生命的過程中固然痛苦,且生命有很多
延伸文章資訊
- 1學生中心教學之概念解析 -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
於傳統以教材或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中心的教學更能讓學生獲得「有意. 義的學習」。 ... 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
- 2教師vs 學生中心取向教學 - 閒聊板 | Dcard
請說明「學生中心(student-centered)」與「教師中心(teacher-centered)」兩種教學取向的差異。當代教育較提倡何種取向?如何反映在教學與課程設計 ...
- 3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nd ... - 隨意窩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是強調由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師只居於次要地位,因此又稱為非指導式教學(indirect instruction)。由於整個教學過程較無明顯的步驟, ...
- 4從「教師中心論」與「學生中心論」的兩次世紀大對決來探討啟 ...
在常態化編班的. 教室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精粹主義教育對. 於教學單元之難度取捨,往往會朝向「平均. 數取向」來傾斜,如此,學習能力較為優越. 的美國學生在學習速度、 ...
- 5搜尋:學生中心取向的課程設計 - 阿摩線上測驗
學生取向的課程設計理念: 1. 也稱兒童中心、兒童研究、學生中心課程,強調學生個人的意義創造,讓課程適應學生。 2. 許多著名的理想學校被建立起來,如: (1) 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