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學更有效3】如何花更少的時間,記得更多學習內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複習方法1 : 使用回顧性計畫表. 在上一篇文章中,Jamie Miles 介紹了一個很棒的學習工具– 回顧性計畫表,這個工具幫助我們 ...
Skiptocontent
TableOfContentsshow前言為什麼我們要複習?讓「遺忘曲線」告訴你複習方法1:使用回顧性計畫表複習方法2:使用Anki總結
前言
這是JamieMilesRedraft課程的第三篇文章,主題是「Spacedmemoryrepetition,直翻的話就是間隔記憶重複,下簡稱間隔重複)」。
小提醒:建議先閱讀前一篇《別在通靈做讀書計畫表了!你該用的是「回顧性計畫表」》,學習效果會更好唷!
什麼是間隔重複呢?用一句話來說明:隔一段時間,主動複習學過的東西。
疑!那這樣跟單純的複習有什麼不同呢?傳統的複習通常是要用到時才複習、且複習次數相當少,例如考試前複習;但間隔重複則不同,是我們「主動」地安排時間複習,例如學完後1天複習、隔1個禮拜複習一次、隔1個月再複習一次。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我感覺東西已經學到大腦中了,何必安排時間重新再讀一次我認為已經學會的東西?
答案很簡單:
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提高我們需要知識時的提取成功機率。
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某個感覺記很熟的東西在需要用到的時候,好像怎麼想都想不到,就好像玩捉迷藏一樣,用不到的時候它就在那邊、要用到的時候就不知道躲哪裡去了。
當我們需要某個知識時,若能成功的從記憶中「挖」出來,這樣的過程稱之為「知識提取」。
而間隔重複,就是幫助我們提高「知識提取」的機率。
PhotobyTingeyInjuryLawFirmon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複習?讓「遺忘曲線」告訴你
如果你看過一些關於大腦的書籍,會看到有一個圖形叫做「遺忘曲線(ForgettingCurve)」。
這張圖是在說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過去而衰退,只有在快要遺忘前都過主動複習,就能將記憶程度回復到原來的學習水準。
遺忘曲線–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wikipedia.org)
「遺忘曲線」有一個有趣的特性–記憶的衰退速度跟前一次相比,會愈來愈慢。
以上圖為例,例如在Day0你學到了「遺忘曲線」這個知識,當你關閉網頁後其實記憶就開始衰退,如果不複習你可能會在5天後就完全忘記「遺忘曲線」是什麼東西;但如果你在第3天複習,那麼這個記憶可以持續到下週都有印象,你只需要在7天後再次複習,又可以讓印象變得鮮明。
以上是理論的部分,但如何將概念應用在現實生活當中呢?有2個方法。
方法1:使用「回顧性計畫表(Retrospectiverevisiontimetables」方法2:使用Anki
複習方法1:使用回顧性計畫表
在上一篇文章中,JamieMiles介紹了一個很棒的學習工具–回顧性計畫表,這個工具幫助我們「記錄與評估過去的學習狀況」,把精神放在學習進度上,而不是很痛苦地為自己規劃一個根本無法達成的計畫表。
更棒的是,這個表格還能夠幫助我們實行間隔重複學習。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哪些科目需要加強複習。
以下表來說,Trigonomety(三角學)是非常不熟悉的科目(其他的科目最後進度都是綠色,代表理解良好),需要優先花時間複習。
Redraft—Jamoe
這個科目可以先在今天複習一次並且評估學習狀況,接著隔1天再複習一次並評估狀況,接著再隔2天複習一次並評估狀況。
我們的策略跟目的是:透過間隔複習(而不是每天複習),讓這兩個科目的理解情形都可以變成綠色(良好),讓「Chemistry(化學)」包含的所有子主題都能夠平衡理解,不會特別落掉哪一科。
你可能會問說:一定要隔1天、2天嗎?我可不可以隔1個禮拜、1個月再複習呢?
答案是「可以」,因為目前學術上對於「間隔重複的週期」沒有一致認同的結論,因此要自己試誤,依據自己過去的學習記錄做調整。
你覺得很不熟,那就隔短一點的時間複習一次;你如果滾瓜爛熟,那個1個月再複習也無所謂。
間隔重複的長度是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調整的,可以用分、天、星期來做區隔,沒有一定限制。
甚至你知道明確日期,可以把「截止期限(deadline)」納入考量,在期限前完成複習。
許多人(包含我自己)對遺忘曲線有個迷思,認為:「一定要採用複雜的演算法,計算確切的複習日期才會有學習效果。
」別想得這麼嚴格,只要你有「間隔」複習,也就是隔一段時間就重新看一次,學習效果就比傳統的「填鴨式(Cramming)」學習好上數倍。
複習方法2:使用Anki
如果你覺得自己控管學習進度很麻煩,另一個選擇是使用軟體工具提醒我們。
在「複習」這塊領域中,Anki是最有名的工具之一。
Anki來自日文中的暗記,這項工具的功能是幫助我們記憶重要的知識,我在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Anki的原理與使用方式。
如果你想要了解怎麼用Anki準備考試,可以看下方影片。
202PMP證照考試線上分享會
總結
我第一次學到「間隔重複」這個概念時覺得非常反直覺,心裡想:「幹嘛不在一段時間密集的讀,把內容全部塞進腦袋中就好?」
這個策略在學生時代或許可行,畢竟考試範圍是固定的、課程內容也是固定的,死記硬背可以讓我們隔天上考場時趕緊發揮。
但對於長期學習來說,死記硬背是最差的學習方式,因為你背一次就得趕快用,用完了也忘記了。
我們想要的學習效果,應該是需要用的時候可以想得到,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與行動。
如果學了新知識卻還是做出同樣低水準的決策,那麼當初幹嘛浪費時間學呢?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一次的學習都是有成本的。
你花時間讀書與學習,就必須放棄追劇與打電動的時間。
既然時間都花下去了,當然要在未來把知識的價值賺回來,不論是升遷、加薪、獲得更好的機會,這些都是有效學習帶來的收穫。
出了社會後,已經沒有老師在幫我們打分數了,我們必須自己為自己評分,評斷的標準不是答對幾題選擇題,而是機會出現的時候,有沒有累積足夠的能力一手抓住。
時間有限,掌握好「間隔重複」這項厲害的武器,我們都能夠花更少的時間,記得更多學習的內容。
相關
文章導覽
Previous
Previous【這樣學更有效2】別在通靈做讀書計畫表了!你該用的是「回顧性計畫表」NextContinue
【這樣學更有效4】從入門到精通,快速學一門新主題的學習訣竅
SimilarPosts
你使用過番茄鐘嗎?概念很簡單,但細節很重要,不注意的話用個1-2次就不會想用了。
這篇文章分享用好番茄鐘的4個細節:(1)使用方法要簡單(2)紀錄方式要單純(3)我們有調整番茄鐘長度的權力(4)組間休息很重要,選擇你最喜歡的休息方式
你是一個只看YouTube、看書、聽Podcast,但曾不寫作的人嗎?你有沒有感覺看過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問題的關鍵原因是因為你「只看不寫」。
手腦並用的邊想邊寫,才能把飄在空中的思緒確實的捕捉在紙上,想法才能夠被說的清楚。
平時我花了許多時間滑臉書,於是我就想:既然都已經投資時間滑手機了,那可不可以順便學習呢?於是我拿自己做實驗,從1月初開始“有方法”地滑Facebook來學習。
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與訣竅。
簡單來說有3步:留言、分享、寫心得。
現代人都會面臨到「知識焦慮」的問題,解決方法需要以「輸出」為目標,優化資訊的「輸入>處理>輸出」過程。
問題有3個:(1)輸入:怎麼讀跟做筆記,之後才會回來看?(2)處理:怎麼複習讀過的東西,才能記得久?(3)輸出:怎麼把讀過的東西輸出成結果?這場講座我會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
大家都喜歡學習,但每個人的學習效果都不同,為什麼?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學習方法不正確。
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習專家JamieMiles認為,如果要讓學習有效果,必須建立一套學習計畫、以終為始的學習。
這套方法它稱為GCG,也就是Goal,Curriculum,Great。
在每個領域,我們都曾經是新手,必須從這門學科的基礎開始學習,逐步加深知識直到掌握竅門,能夠自在的應用領域知識來實際解決問題。
但為什麼偏偏都是新手,有些人可以很快的上手,有些人花了倍數的時間卻還是學不會?這篇文章就提供一個有邏輯的學習方法–階梯式學習法。
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Scrolltotop
Scrolltotop
Search
與我聯繫
ToggleMenuClose
搜尋關鍵字:
Search
延伸文章資訊
- 1課後複習五分鐘,記憶率高出1.5倍 - 關鍵評論網
如果想要把上課所學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日後在考試或生活上都能使用的話,絕對不能只複習一遍就草草結束,打從一開始就應該先設定好要以多久為間隔複習五 ...
- 2今天就忘了?1個月只要花20分鐘複習,你就可以不再忘東忘西
每天花10分鐘複習,就能提升學習效率。 你知道嗎?用「筆」做筆記比打字記錄還有效。 人之所以會忘記發生過的事情 ...
- 3為什麼新學會的東西不要馬上複習?試試這5個小習慣 - 商周
學習最重要的是時常溫習,但究竟應該要過多久再做複習才是最好的?「The New York Times」的Benedict Carey形容學習就像為草坪澆水,比起每週只灌溉 ...
- 4苦讀整晚忘光光?有效記憶的3個秘密 - 親子天下
... 是找出「晚上睡多久可以在第二天精神飽滿又不會忘記前一天背過的功課」。 ... 早晨起床後的讀書時間純粹做為複習時段,用來重溫前一天或是之前的 ...
- 5為什麼要計畫性複習?
2.效率:要複習幾次?每次複習時間要間隔多久? 有效果的複習. 首先,請各位先了解《記憶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