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來之食– 成語造句、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嗟,嘆聲,猶口語的「喂」,表示極不尊重的意思。
嗟:傲慢不禮貌的叫喚。
嗟:不禮貌的招呼聲。
指憐人飢餓,呼其來食。
指帶 ...
跳至主要內容
近義成語
盜泉之水、殘羹冷炙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齊國有效鬧飢荒,糧食缺少,不少人因而餓死。
當時,齊國有位名叫黔敖的富翁,便想借著賑災來提高自己的名望地位。
於是,在路邊擺放食物,給過路飢餓的人來吃。
有天,一位神情枯槁的人,步伐蹣中山地走來,只見他以破爛的衣袖遮掩著臉,腳穿著破草鞋,柱著拐杖,搖搖晃晃,好似要不支倒地般。
黔敖坐在車上,左手拿著食物,右手捧著水壺,傲慢地對著那人喊道:「喂!拿去吃吧!」心想那人聞言必然喜極而泣。
出乎意料的,那人不但未露歡喜之情,反而像忘了飢餓般,直腰挺胸,放下遮臉的手,用輕蔑的眼光怒瞪著黔敖:「我就是因為憎恨這種無禮的嗟來食,才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說完,掉頭就走。
而這番話對黔敖來說,不啻是當頭棒喝,使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慚,急忙追上那人,當面誠心道歉,懇求他接受那些食物。
但是,那人敖骨凜然地執意不肯接受,悻悻地離開。
走后不久,便倒地餓死了。
成語解釋
嗟,嘆聲,猶口語的「喂」,表示極不尊重的意思。
嗟:傲慢不禮貌的叫喚。
嗟:不禮貌的招呼聲。
指憐人飢餓,呼其來食。
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比喻雖然施予人恩惠,態度卻極為不恭敬。
后因以「嗟來之食」表示帶有侮唇性的施舍。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
引用文獻
禮記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從而謝焉。
終不食而死。
」貿貿然,垂頭喪氣的樣子。
《禮記》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為食于路,有待飢餓者而食之。
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
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
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下》:「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
成語造句
他是個有骨氣的人,這種「嗟來之食」,當然不會接受。
他骨氣傲然,從不接受「嗟來之食」。
分享此文: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文章導覽
上一篇文章勢所必然下一篇文章塞翁失馬
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語小字典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教育部成語典
教科書版本
各校教科書版本查詢
康軒文教集團
南一書局
翰林出版
友站連結
造句救星
博客來網路書店
彙整
2013年3月
2013年2月
搜尋成語
搜尋...
蟑螂藥
延伸文章資訊
- 1嗟來之食– 成語造句、故事
嗟,嘆聲,猶口語的「喂」,表示極不尊重的意思。 嗟:傲慢不禮貌的叫喚。 嗟:不禮貌的招呼聲。指憐人飢餓,呼其來食。指帶 ...
- 2嗟來之食[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以不敬的招呼聲施食予人。指不敬之食。典出《禮記.檀弓下》。後用「嗟來之食」比喻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 3不食嗟來之食_百度百科
不食嗟(jiē)來之食》,選自《禮記.檀弓》。《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之一。該書編定是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 ...
- 4嗟來之食 - 故事寶庫
原指憫人飢餓,呼其來食。後多指侮辱性的施捨。嗟,不禮貌的招呼聲,相當於現在的“餵”。亦省作“嗟來 ...
- 5嗟來食- 兩岸萌典
《禮記‧檀弓下》記載:春秋時,齊國饑荒,黔敖於路旁設食施予窮人,對一飢民言:「嗟!來食。」因其態度不佳而遭拒絕。後用以比喻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