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害怕失敗,還是害怕失敗所帶來的後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下一個 藝術是甚麼?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 這個網站是由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黃揚名維護的 ... 跳至內容區 搜尋: 搜尋 關閉 關閉選單 Stressedstudentstudyingforexaminclassroom 這幾天PISA的結果,是否讓你焦慮了呢?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被標題嚇傻了,先沉住氣,然後小心謹慎的檢視這些證據,再下判斷 這幾天2018年PISA的結果剛公告,不少媒體都在報導,其中一則報導讓人看了相當不安:台灣學生最害怕失敗。

看了數感實驗室的介紹,得知了這個結果是源自於這三個問題的回答 「當我失敗時,我會擔心他人對我的看法。

」WhenIamfailing,Iworryaboutwhatothersthinkofme.「當我失敗時,我害怕我沒有足夠的才能。

」WhenIamfailing,IamafraidthatImightnothaveenoughtalent.「當我失敗時,會讓我懷疑對未來的計畫。

」WhenIamfailing,thismakesmedoubtmyplansforthefuture. 先不談結果,這三件事情都不是直接問一個人是不是害怕失敗啊!明明問的都是,失敗之後的反應,而學生要表達的就是對於這些反應的認同程度。

當然,你會認為我們之所以怕失敗,是因為對於失敗後的反應感到擔心,所以會害怕失敗。

但是,從比較嚴謹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情,這三個問題,都不能反映學生是否真的害怕失敗,以及他們害怕的失敗究竟是甚麼樣的類型。

所以,如果看這樣的結果,要下一個結論說台灣學生最害怕失敗,並不是很恰當。

關心害怕失敗的同時,也要看看孩子是否自我效能低落 在PISA的報告書中,關於害怕失敗的部分,是和自我效能放在一起看的,他們認為這是一件事情的另一個觀點。

換言之,我們在擔心台灣孩子是否害怕失敗的同時,也可以看看台灣孩子是否自認自我效能低落。

如果我們的孩子又害怕失敗、又自我效能低落,那麼我們真的是要擔心了! 關於自我效能的部分,共有以下五個問題 「我通常都能以某種方式設法應付。

」Iusuallymanageonewayoranother「我對於自己能完成事情感到自豪。

」IfeelproudthatIhaveaccomplishedthings「我覺得我可以同時處理很多事情。

」IfeelthatIcanhandlemanythingsatatime「我對自己的信心讓我度過難關。

」Mybeliefinmyselfgetsmethroughhardtimes「當我遇到困難時通常能找到出路。

」WhenI’minadifficultsituation,Icanusuallyfindmywayoutofit 台灣孩子的平均分數是76分,這次調查的均值是81分,還是略低;若分指標去看,台灣孩子在第三題低於均值較遠,其他項目不是超過平均,就是略低於平均。

若單純從結果去評判,我們是不是也要說台灣孩子沒辦法一次做很多件事情,又可以製造一些焦慮了呢? 若我們把這八個題目彙整一起看,針對自我效能的部分不做分數的轉換,對於害怕失敗的部分用100減去原始分數(越不害怕失敗,理論上也表示自我效能越高)。

分數最高前五名,坦白說都是大家比較陌生的國家,只有第11名的荷蘭,可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以色列因為欠缺所有項目的分數,無法比較)。

倒數五名是日本、澳門、台灣、香港以及馬來西亞,都是亞洲國家。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是否願意用更淡定的心態來看待這個結果呢?這些問題都有很強烈的主觀性,也很容易受到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所以要把世界各地的分數來拿比較,本來就很容易有問題。

即便是嚴謹開發的心理測驗,要到一個新的國家來使用,也都是要檢驗這些測驗的信賴程度、以及是否能夠有效測驗到所想要測驗的能力,更別說要建立一個新的常模了。

PISA調查這些事情,也不是單純要看孩子的自我效能,或是害怕失敗的程度,而是想要看看這些因素,是否會影響孩子在學習上面的成效。

簡單來說,或許有一定的趨勢,像是越害怕失敗的國家,孩子閱讀的表現越好… 這個結果到底反映了甚麼?坦白說大家都不知道,只能說有看到一些趨勢,但仍需要審慎去研究。

說穿了,這只是一個相關調查的研究,本來就不能做因果推論,在樣本數很大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任何顯著的數據給迷惑了。

  該怎麼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 或許PISA的調查不是很理想,但若能喚醒一些大眾的關注,也不是一件壞事情。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害怕失敗之後的點點滴滴,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做一些檢討呢? 我們該多鼓勵孩子去嘗試,並且從失敗中學習,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現在的教育方針,似乎不太鼓勵人們跌倒、失敗。

或許,更根本的問題,其實是大家都想擠進某一些窄門,而只有一些人可以成功,其他的很多人就需要面對失敗。

大人和孩子們,特別是教育政策者,真的該做下來想想,教育的本質是甚麼,我們希望教育出甚麼樣的孩子。

學習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這個開心應該是源自於獲得知識的滿足,就這麼簡單。

期盼我們能夠讓學習回歸根本,那麼孩子或許就不會再害怕了 分享此文: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在此輸入你的回應…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電子郵件(必須填寫)(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名稱(必須填寫) 個人網站 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Google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 取消 連結到%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文章分頁導航 上一個你該急著教孩子寫程式嗎?下一個藝術是甚麼? 追蹤 已追蹤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 加入其他25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