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害怕失敗,還是害怕失敗所帶來的後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下一個 藝術是甚麼?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 這個網站是由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黃揚名維護的 ...
跳至內容區
搜尋:
搜尋
關閉
關閉選單
Stressedstudentstudyingforexaminclassroom
這幾天PISA的結果,是否讓你焦慮了呢?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被標題嚇傻了,先沉住氣,然後小心謹慎的檢視這些證據,再下判斷
這幾天2018年PISA的結果剛公告,不少媒體都在報導,其中一則報導讓人看了相當不安:台灣學生最害怕失敗。
看了數感實驗室的介紹,得知了這個結果是源自於這三個問題的回答
「當我失敗時,我會擔心他人對我的看法。
」WhenIamfailing,Iworryaboutwhatothersthinkofme.「當我失敗時,我害怕我沒有足夠的才能。
」WhenIamfailing,IamafraidthatImightnothaveenoughtalent.「當我失敗時,會讓我懷疑對未來的計畫。
」WhenIamfailing,thismakesmedoubtmyplansforthefuture.
先不談結果,這三件事情都不是直接問一個人是不是害怕失敗啊!明明問的都是,失敗之後的反應,而學生要表達的就是對於這些反應的認同程度。
當然,你會認為我們之所以怕失敗,是因為對於失敗後的反應感到擔心,所以會害怕失敗。
但是,從比較嚴謹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情,這三個問題,都不能反映學生是否真的害怕失敗,以及他們害怕的失敗究竟是甚麼樣的類型。
所以,如果看這樣的結果,要下一個結論說台灣學生最害怕失敗,並不是很恰當。
關心害怕失敗的同時,也要看看孩子是否自我效能低落
在PISA的報告書中,關於害怕失敗的部分,是和自我效能放在一起看的,他們認為這是一件事情的另一個觀點。
換言之,我們在擔心台灣孩子是否害怕失敗的同時,也可以看看台灣孩子是否自認自我效能低落。
如果我們的孩子又害怕失敗、又自我效能低落,那麼我們真的是要擔心了!
關於自我效能的部分,共有以下五個問題
「我通常都能以某種方式設法應付。
」Iusuallymanageonewayoranother「我對於自己能完成事情感到自豪。
」IfeelproudthatIhaveaccomplishedthings「我覺得我可以同時處理很多事情。
」IfeelthatIcanhandlemanythingsatatime「我對自己的信心讓我度過難關。
」Mybeliefinmyselfgetsmethroughhardtimes「當我遇到困難時通常能找到出路。
」WhenI’minadifficultsituation,Icanusuallyfindmywayoutofit
台灣孩子的平均分數是76分,這次調查的均值是81分,還是略低;若分指標去看,台灣孩子在第三題低於均值較遠,其他項目不是超過平均,就是略低於平均。
若單純從結果去評判,我們是不是也要說台灣孩子沒辦法一次做很多件事情,又可以製造一些焦慮了呢?
若我們把這八個題目彙整一起看,針對自我效能的部分不做分數的轉換,對於害怕失敗的部分用100減去原始分數(越不害怕失敗,理論上也表示自我效能越高)。
分數最高前五名,坦白說都是大家比較陌生的國家,只有第11名的荷蘭,可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以色列因為欠缺所有項目的分數,無法比較)。
倒數五名是日本、澳門、台灣、香港以及馬來西亞,都是亞洲國家。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是否願意用更淡定的心態來看待這個結果呢?這些問題都有很強烈的主觀性,也很容易受到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所以要把世界各地的分數來拿比較,本來就很容易有問題。
即便是嚴謹開發的心理測驗,要到一個新的國家來使用,也都是要檢驗這些測驗的信賴程度、以及是否能夠有效測驗到所想要測驗的能力,更別說要建立一個新的常模了。
PISA調查這些事情,也不是單純要看孩子的自我效能,或是害怕失敗的程度,而是想要看看這些因素,是否會影響孩子在學習上面的成效。
簡單來說,或許有一定的趨勢,像是越害怕失敗的國家,孩子閱讀的表現越好…
這個結果到底反映了甚麼?坦白說大家都不知道,只能說有看到一些趨勢,但仍需要審慎去研究。
說穿了,這只是一個相關調查的研究,本來就不能做因果推論,在樣本數很大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任何顯著的數據給迷惑了。
該怎麼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
或許PISA的調查不是很理想,但若能喚醒一些大眾的關注,也不是一件壞事情。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害怕失敗之後的點點滴滴,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做一些檢討呢?
我們該多鼓勵孩子去嘗試,並且從失敗中學習,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現在的教育方針,似乎不太鼓勵人們跌倒、失敗。
或許,更根本的問題,其實是大家都想擠進某一些窄門,而只有一些人可以成功,其他的很多人就需要面對失敗。
大人和孩子們,特別是教育政策者,真的該做下來想想,教育的本質是甚麼,我們希望教育出甚麼樣的孩子。
學習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這個開心應該是源自於獲得知識的滿足,就這麼簡單。
期盼我們能夠讓學習回歸根本,那麼孩子或許就不會再害怕了
分享此文: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在此輸入你的回應…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電子郵件(必須填寫)(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名稱(必須填寫)
個人網站
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Google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
取消
連結到%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文章分頁導航
上一個你該急著教孩子寫程式嗎?下一個藝術是甚麼?
追蹤
已追蹤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
加入其他25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延伸文章資訊
- 1【心理學S02E07】失敗為成功之母?勇者的心態才能 ... - 鏡週刊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遇到挫折不怕失敗勇於挑戰的關鍵。心理學家杜維克教授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需要有「成長型心態」。
- 2心理學:你對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 - 每日頭條
每個人在獲得成功的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挫折,大多數的所謂「失敗」都僅僅是看一時的挫折,如果採取積極的精神態度,它們就會轉化成無價的珍寶。
- 3對某些人來說,「失敗」引發的遠不止於失望和沮喪 - 關鍵評論網
對失敗的恐懼亟需解決,因為研究顯示,當父母害怕失敗,往往會把恐懼傳給孩子。 標籤: 心理創傷, 害怕失敗, 心理師, 心理學, 心理諮商, 挫折.
- 4失敗,是人生最珍貴的必修課!心理學家:真正成功又快樂的人
- 5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 Facebook
【失敗心理學】上:淺談失敗的心理現象。 「失敗」的日常用語是「做不好」,雖然很平常,好像「做不好再試」就好,可是沒那麼容易,這種「拼命學、死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