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歷史怎麼念如何考高分?從背誦朝代、年代說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我人生更重要的是,也因為當年把歷史科讀好(要強調國/高中歷史科不是真的歷史,只是為了考試而打下的基礎,真正念歷史是上大學以後與出社會),有悟出一套方法論, ...
首頁
成為一人公司的錦囊攻略
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關於「成為一人公司的錦囊攻略」
關於「成為一人公司的錦囊攻略」
跟別人比永遠比不完,成為「唯一」才是正途
【室內攝影】鴻來廚具修圖
想把興趣變現
商業模式不是設計來的,而是在實踐中產生
與其追求財富自由,不如盡全力把「興趣當飯吃」的風險降到最低-版本01
跟別人比永遠比不完,成為「唯一」才是正途
【室內攝影】鴻來廚具修圖
想把興趣變現
商業模式不是設計來的,而是在實踐中產生
與其追求財富自由,不如盡全力把「興趣當飯吃」的風險降到最低-版本01
有朋友幫小孩複習歷史科,身為家長的她也抱怨道當年讀書時,只要上歷史課都在打瞌睡,那些朝代、年代怎麼背都背不起來,現在要幫小孩複習這個科目,自己也覺得困擾,問我當初歷史是怎麼念的。
這時候要來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一下,為什麼我自認為很有資格寫這篇文章。
雖然我從小成績不太好,至少從國三開始抓到念國立編譯館編寫歷史教科書的邏輯,能有效輸入、提取記憶並大量輸出,因此在國中社會科15滿級分外,在大學指考歷史科74分,在全國歷史考科成績前100名,順利考上輔仁大學歷史系。
對我人生更重要的是,也因為當年把歷史科讀好(要強調國/高中歷史科不是真的歷史,只是為了考試而打下的基礎,真正念歷史是上大學以後與出社會),有悟出一套方法論,讓我從學校畢業後靠這套方法吃飯過活外,也交過好幾任外國白人女朋友,都是跟從小掌握了歷史科學習方法論有直接相關,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有空再專文分享。
有人問我怎麼做到的,光是朝代和年代都背不全很困擾。
比如
宋、元、明、清
康熙、雍正、乾隆
美國獨立1776年
拿破崙稱帝1804年
不少學生對元朝的前後朝代怎麼背都背不起來,遑論記誦1776年美國獨立,讀歷史這門課都快睡著了,回家還要背感到很挫折、乏味。
其實記住來自於強烈的動機,很可能是好奇心求知慾使然,或是某個實質回饋。
比如有個富翁說如果妳/你在72小時內把課本全部讀完就給妳/你一億台幣還簽了合約,請問妳/你讀不讀?
找到自己的動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再另闢專文跟妳/你分享,這邊先聊聊我當初怎麼念歷史科總是考出好成績。
內容目錄
記憶不是背誦,而是理解提取學到的東西,我習慣用情境來應用我當時提取記憶的三個情境整合思考:建立思維模型結論:過目不忘來自持續提取記憶
記憶不是背誦,而是理解
在談怎麼念歷史科之前,我想先來聊聊記憶與背誦這回事。
我認為:
記憶等於邏輯理解
「背誦=理解」這句話乍聽之下很奇怪吧?背就是背啊,怎麼會是理解呢?
其他學科我不清楚,至少歷史考科與相關文科對我來講是很有是有邏輯的,記憶的時候有明確的規則可循
如果理清楚了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妳/你根本不用死背,只要在自己的「記憶宮殿」中拿起所需要的物件就行了。
這就跟妳/你待在自己的房間,就算再亂妳/你擺放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循道理一模一樣。
只要是關乎記憶都是這樣,我們不會隨意放置東西,一定是我們順手能拿到的地方,這些地方對妳/你來講是很合乎邏輯的。
我們記憶事情時都是靠這些邏輯順序在做事。
說到這邊,念其他科目也一樣,尤其英文背單字絕對不是一個字一個字背,而是去翻出英英詞典,每一個字去讀其英文解釋。
用其他詞彙去解釋這個詞,並且拉出一連串像是粽子串一般的相關字詞;然後運用這些詞彙去聊天,或說一個完整的故事。
簡單地說,要過目不忘,就是持續不斷地提取要記憶的東西,然後針對這些東西用妳/你自己能理解的邏輯串起來,然後持續地輸出。
輸出的方式可能是說一個故事,畫一張圖,做一張圖表。
我們在記憶的時候,一定要用大量已經知道的東西去理解比較少的還不知道的東西。
例如,當年賈伯斯在發表世界第一款iPhone時,他說這是一隻手機,只是能用來收E-mail讓人很好理解,我們一下就記住這是手機一般的電腦與照相機。
我們用日常生活的標籤去理解還不知道的東西。
課堂太強調輸入,反而要把八成的時間拿來輸出。
知識是拿來用的,也就是不斷反覆提取我們自己獨特的記憶宮殿中的東西拿來應用。
應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的輸出。
過往我們課堂上只強調輸入,但幾乎沒有輸出。
做考古題的確是輸出的一種,但在不理解前因後果的狀況下完全不夠,必須要把邏輯順一遍才能以做考古題的方式輸出。
這有賴於我們怎麼用這段當下學到的知識。
提取學到的東西,我習慣用情境來應用
首先,我不會一口氣讀完完整一章,會分成好幾個小段落來分別理解。
每次念完課本的一小節,可能只有半頁,不超過10句話的訊息量。
再來,用自己的話講三遍,一定要三遍,然後再次翻開課本對照剛剛講的三遍有沒有漏掉的內容。
漏掉的地方通常是不熟的關鍵字,或新的領域,要用其他資料稍微補齊,讓自己有辦法完整地說出故事。
然而,光這樣還不夠,要幫自己設計一個使用情境,要再三強調:「知識是拿來用的」,針對補齊剛剛漏掉的地方,再把完整的敘述對自己講了兩遍。
這邊要小岔題一下,我必須抱怨2000-2006年的國立編譯館的課本寫得奇差無比,課文內容太少外,其文筆之爛、邏輯之不通令人咋舌,這又是專文另一篇討論的範圍。
撇除當時歷史課本文筆差、邏輯不通的問題,課本內的解釋文實在太少。
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不是很發達,家裡電腦用起來也很麻煩,因此我想方設法找到聯考時期的歷史課本版本,內容多上許多,也比較多解釋,儘管還是有文筆超爛、邏輯鬼打牆的問題,至少文字量更大,讓我可以說更多,對著自己把故事講得更完整。
我當時提取記憶的三個情境
對著自己講完後,我還習慣用一些情境去運用學到的東西。
我當時設計了3個情境:
1、想像身為末日的最後知識人,怎麼傳遞末日前的文明發展,我對著一幫人會怎麼描述文明鼎盛時發生的事
2、想像跟正妹聊天(現在想起來就類似老高與小茉那樣吧~)
3、遊戲「世紀帝國」視角,想像自己是領袖,嘗試用這些知識讓文明升級
整合思考:建立思維模型
最後,我必須強調「建立整合思考的思維模型」才是重點。
這些古代人的經驗要拿來用,我當時略有意識到要藉由比較有條理的方式整理。
雖然當時還不知道「思維模型」這個詞彙,但為了要在腦海中不斷回想要拿來用,自然而然借用了當時數學課學到X軸、Y軸的概念,建立所謂的「時空象限」。
「時空象限」是先把水平X軸當成地理空間,垂直Y軸當成時間,先把歷史課本上提到的事件放進去。
比如1776年美國獨立,這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先讀完課本的敘述後自己對著自己用自己的話講三遍,然後把地理課本拿出來對應事件的發生地理位置,畢竟全地球不可能在1776年只發生美國獨立這件事,大概同時間的世界其他角落正在發生什麼事,我在水平地理的Y軸也標註那些事件,也略讀了這些事件的簡介。
水平的空間Y軸完成了,現在是垂直的時間X軸。
一件事件的發生一定是承先啟後,比如元朝的前面是宋朝,接下來是明朝,會有這樣的轉變一定有發生的事件導致變化。
變化是歷史不變的法則,把這些變化攤開來做比較,至少要講得出當時古人碰到的問題與如何回應,還有解決一個問題後得到的好處,但又產生新的問題。
光是這樣想,妳/你絕對不會覺得七年戰爭、殖民印度、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崛起與稱帝是不相關的,根本是一串完全分不開,然後對應東亞的局勢,乾隆皇帝與幕府的態度,又可以理解坂本龍馬為什麼這麼想。
這些東西會逐漸形成知識節點地圖,會像是一張巨大的網展開來。
除此之外,我也會好奇一個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課本描述到底會有什麼掙扎、煩惱。
我先列簡單的年譜,看那個人幾歲時發生了什麼事,丟到時空象限內觀察。
比如當時念到羅馬帝國的擴張這個小節,我就觀察凱薩,我先依照他的出生與每個年齡重要的事蹟;那時候發現很有趣的事情,很多人說凱薩「大帝」,可是那時候還是羅馬共和根本不是帝國耶,根本沒有皇帝,他那時候當的是獨裁官,因為這個職務要處理什麼問題,被刺殺後哪些問題又出來了,因此繼承人奧古斯都得煩惱哪些事情。
接下來又引發一個我覺得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凱薩不能當皇帝?
相對於遙遠的東亞那時候的漢朝已經有皇帝了,連更早以前的亞歷山大遠征有征服波斯帝國,有當皇帝嗎?如果也是皇帝的話,東西兩方的皇帝差在那邊,對照著時空象限,為什麼以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好像很廢,那更後來的拿破崙是怎麼當上皇帝的?不是按照陰陽五行去解釋稱帝,拿破崙當上皇帝的理論基礎是什麼?要怎麼說服除了軍事力量很強外,他可以當皇帝?
妳/你看看,當時的我為了解決一連串課本根本找不到的問題去翻了幾本書,搞懂了那些年代、朝代與事件彼此之間的意義。
我從來沒有刻意去背,我只是去理解而已。
我放學後每個晚上以及週末在複習歷史、地理科的時候,不斷按照上述流程反覆去做提取記憶的動作,根本屌打考試題型。
結論:過目不忘來自持續提取記憶
相對於一般同學只是強迫背誦年表與朝代的這些數字與文字符號,然後把零碎的記憶丟在那邊,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我當時為了要在腦海裡講明白課本上某節的一個朝代、年代的歷史事件,我在複習的當晚以及當週週末至少做了8件事:
1、先把課本的小節讀3遍,每一次的範圍不超過10句話的敘述句,大聲朗誦出來也行。
2、把課本蓋起來,一定要完全蓋起來,把剛剛5分鐘前讀的文字敘述與配的圖、表,對著自己講3遍,千萬不要一個字一個字背,一定要完全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講得很瑣碎沒關係。
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時,表示自己當下正在理解。
3、對著自己講完後,把課本翻開,對照剛剛漏掉沒講到的地方。
4、註記沒有講到的地方,這表示我們對這塊描述、關鍵字不太了解,先想辦法用手邊的書查到一些解釋,補上這些敘述後再講3遍。
5、這時候會發現課本講的很不完整,連提到沒提到,這時候要稍微翻閱一些課外書去稍微補足。
6、某節整個講過一遍之後,把這些念過的丟到時空軸象限中對照。
7、把一個歷史人物丟進時空象限,列出這個人的簡單年表,幾歲時幹了什麼事,那個年紀時碰到了哪些大事,並對應相關的人、事、物。
8、把時空象限與歷史人物放進隨機一個使用情境中,我喜歡像是老高一般跟正妹聊天,或是把自己當作是末日最後的知識人,分享文明崩解前的狀況。
有人會說先讀考古題再去念課本,我完全同意這種「以終為始」概念。
但這方法在國立編譯館教科書我認為有點困難,這些變化題的答案在課本上不會直接出現,因為課文內容表述實在太差了!!!(生氣,這太影響我的求知慾)沒辦法很快找到答案浪費很多時間,倒不如按照上述方法從頭到尾想個好幾遍,把邏輯順通了,這些考古題絕對不可能會超過我當時想的範圍,考來考去都是那些。
希望我的方法對妳/你有幫助~
你也可能喜歡
應對工作上的言語壓力,不是接住而是避開
311月,2022
過30歲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怎麼辦?
149月,2021
每日小發現:每次出門都像去尋寶
21月,2022
一個評論
Chengyin
269月,2021 在 5:00下午
歷史只要注意時間和因果就好了,這兩個弄清楚了,歷史其實不難的,我考試只看課本,高三跟著學校要求買了一本上課會用到的參考書,剩下就把歷年考古題寫完吃透,學測指考都頂標,花的時間還比別人少。
做考古題時,有個方法很笨,但是很好用,就是碰到那種以上何者為對/錯的題目,除了答題,訂正時記得把每個選項敘述都改成正確的,或是有那種排序題或是比較題,記得把所有資訊全部寫上去,這樣做一張卷子會花很多時間,但是超扎實,比題海戰術好多了。
分類
Microsoft365
一人公司
卡片筆記
小資風險轉嫁/打造反脆弱體質
思維碎片
政府標案企劃實務
Email*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學習高中歷史
- 2#分享108課綱歷史科讀法 | 課業板| Meteor 學生社群
新課綱改變最大的應該是歷史了ㄅ從原本的編年史變成主題式我自己國中歷史讀得還算不錯所以高中歷史還能應付得來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對於主題式歷史的讀 ...
- 3高中歷史怎麼讀?108新課綱學測社會素養導向讀書方法大公開 ...
- 4歷史高手救救我請問高中歷史要如何讀得好?? @ egr3526171kd
... 版大您好高中歷史不是用背的就可以拿高分背多分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在此,分享幾個讀歷史的方法我是高三學生三年來歷史學期總平均始終在90分以上(不是跟你炫燿)因此我 ...
- 5高一歷史怎麼讀?精讀課本勿死背- 高中學科 - 大學問
我都是考前一週才開始讀,隨便都能考八、九十分啊,我想讀歷史的方法跟 ... 目前高中三年的歷史課程安排是:高一上學期為臺灣史、下學期是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