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讓孩子飛,不是不愛他而是更愛他!認清10個真相 - 幸福熟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放手讓孩子獨立幾乎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從思考角度的兩端來看,有一派父母認為緊黏著青少年孩子不放,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會阻礙青少年的成長。

幸福熟齡 / 靚女學 / 家庭關係 / 放手讓孩子飛,不是不愛他而是更愛他!認清10個真相,彼此才能共創新生活美好回憶 放手讓孩子飛,不是不愛他而是更愛他!認清10個真相,彼此才能共創新生活美好回憶 撰文|麗莎.霍夫曼,瑪莉.戴爾.哈靈頓 日期|2021年05月07日 分類|家庭關係 圖檔來源| A A A 放手讓孩子獨立幾乎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從思考角度的兩端來看,有一派父母認為緊黏著青少年孩子不放,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會阻礙青少年的成長。

另一派父母則堅持我們對孩子的愛永遠不會過度,而知道父母永遠會支持、陪伴他們的青少年,擁有更堅定的信心來面對成人的現實世界。

如果我說兩派父母說得都沒錯,大家應該也不意外吧!就像許多事情一樣,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兩者的中庸之道。

我們跟著網路社群裡將近幾千位父母,在現實中準備將孩子送進大學之際,整理出以下十個真理:   1.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想成為孩子的阻礙,也不想黏著孩子不放,他們只是希望繼續維持親子間獨特的親密感。

  他們想緊握住的並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2.家庭滋養我們的心靈,更是人生最大的喜樂之一。

  我們怕孩子離開家後,家人間的親密往來將逐漸減少。

這不僅與青少年和父母之間有關,也包括了手足、祖孫和其他阿姨、叔叔、表親等。

父母想念青少年的部分,當然還是討論的重點,然而事實上也包含了整個家族。

  3.大部分的父母對於孩子已經計畫好自己的下一步,準備上大學、工作或從軍,都感到驕傲和感恩,也為孩子即將邁向人生正面的下一個階段感到興奮。

  但同樣的,就像我們為孩子斷奶、送他們上幼兒園或國中時的感受,在開心與驕傲的同時,還帶有一些留戀。

然而這是養兒育女的一連串經歷之一,我們不應該覺得驚訝或沮喪。

  4.通常父母感到情緒低落,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

  覺得自己被孩子所需要,是一種禮物。

但是想要覺得被需要和你覺得孩子有需要,是兩件不一樣的事。

  5.我們覺得傷心,是因為他們的離開似乎也帶走了我們生命中的某個部分。

  雖然父母平常最喜歡做的,莫過於抱怨孩子的日常,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懷念那樣的日子。

然而,當孩子繼續向人生道路前行時,我們也必須往前走。

所以如果在這個轉捩點上感到害怕、混亂與一點複雜,那是因為從很多方面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6.青少年離家之後,我們平常的生活路線和與他人的關係也會跟著改變。

  例如我們從前經常在孩子身邊遇到的其他父母和社區的人,那些我們曾經互相分享很多事的人,都將慢慢疏遠。

還有那些曾經因為彼此的孩子都參加同一個球隊、樂團或表演班的父母們,你們曾經因為替孩子們喝采加油而產生的深厚感情,也將逐漸淡去。

當孩子結束了高中階段,也是我們的任務終止的時刻。

感到傷心或不捨,都是正常的反應。

  7.有些孩子對於邁入下一個階段,其實會覺得焦慮和懼怕,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充滿期待地開心去上大學,馬上交到朋友,立刻參加不同的活動,然後愉快地上課。

  這是一個重大的人生轉折,對一些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充滿恐懼與焦慮的過渡期。

有些孩子會遇到社交或課業上的問題,而且大多數孩子都會想家。

  在一項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所做的二○一六年的年度「你的第一年大學生活」調查顯示,幾乎四分之三(七十一.四%)的大一新鮮人認為自己「有時候」或「經常」感到孤單或想家,而幾乎一半以上(五十六.七%)說他們「有時候」或「經常」覺得和校園格格不入。

  8.父母也會覺得害怕。

有些孩子從來不曾獨自生活過—說實話,有些甚至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當然他們總有一天會做到,你也可以指責這些孩子的爸媽沒為他們做好準備。

但事實上在孩子準備上大學前的那個暑假,沒有人為我們敲響警鐘。

  我們之中有些人就這麼把還沒做好萬全準備的孩子送進大學獨立生活,所以我們當然有充分的理由擔心。

而根據大一新鮮人的調查數據,父母的擔憂似乎也不算過頭,而是事實;這是一條佈滿荊棘的路。

我們可能對孩子有信心,知道他們能夠適應,但還是會有所顧慮。

  9.有些父母會整日淚流滿面,感到心酸酸的,好像被什麼撕裂似地。

  但是如果孩子們適應得好,他們也會沒事。

不過他們還是會數著日子,等待感恩節孩子們回家團聚,然後到了離別時刻,那種悲傷的感覺又重新上演。

儘管痛苦指數會一次次地降低一些,但是倘若孩子一切順利,大多數的父母都能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

  10.在孩子們的大學生活裡,甚至在感恩節第一次回到家時,他們會稱學校為「家」。

  你聽到了他們說出口,然後覺得心裡像被打了一記重拳,你想大叫、想要爭辯,甚至忍著淚水離開客廳。

你不敢相信他們怎麼能把那間床墊硬得要命、食物又難吃的地方叫做家。

  但是,你會冷靜下來,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因為經歷了壓力、喜悅、努力和漫長的求學之路之後,你的青少年擁有一個自己喜愛的地方,而且感覺就像在家裡一樣。

他們結交了互相關心的室友、朋友或教授,也找到了對他們而言重要的目標。

他們找到了覺得自己心之所屬的地方,這個字讓你知道一切都會愈來愈好。

  有了這麼多原因,你應該可以看出當你為了和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十八年的人道別而情緒化時,我們為什麼不認為你是個直升機父母,或更糟的剷雪機父母。

這只不過代表著當他或她不在身邊時,你會有多思念你深愛的這個人。

  被嫌棄的家   就像標題寫的意思,形容的是青少年離家上大學、從軍、或工作前幾個星期(好吧,也可能是前幾個月),所做的悲慘、對立、甚至故意激怒我們的行為。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讓父母歷經這些,但是做出這些行為的孩子都各有自己的方式。

  你怎麼知道孩子嫌棄這個家?倘若你和另一半說出:「你/妳該離開家的時候到了」,你大概可以預期他們的反應。

每個青少年有自己的方式,不過其中比較常見的包括:想和高中朋友共度最後的時光,儘管家人也想和他或她在一起。

  拒絕為申請大學做準備,好像他們的父母能神奇地做好每一件事(幫他們填表格、購買住宿用品、註冊等等);表現得像個不負責任的青少年,卻還希望被當個大人看待;每件事情都很難溝通;鄙視自己的兄弟姊妹,只留時間和家裡的狗相處。

  這些事很嚴重嗎?當然不是,但是每一件都像是一把插進父母心臟的小刀,而他們只不過覺得時間不多,想和自己的高中畢業生在最這幾個星期盡量相處而已。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我們又該如何對待讓人又愛又恨的青少年?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青少年之所以表現出這些行為,是因為對自己下一個階段的生活感到不安。

他們或許感到興奮,等不及想上大學;但同時也害怕離開所有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更不知道自己的新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

  儘管離開我們、離開手足、離開這個家並不容易,但是他們試著用把我們推開和提醒自己這個家有多糟糕的想法,來讓自己輕易釋懷。

因為如果能激怒支持他們、愛他們的家人,就會引起爭吵,就能讓他們更容易走出家門。

  「就像讓他們離開家還不夠痛苦似地,他們有時候還試圖把事情搞得更糟,表現得像是很恨我們一樣。

」肯尼斯.金斯堡博士向我們解釋:「你想,他們為什麼想要離開溫暖又舒服的家?因為如果他們想要展開翅膀飛(本能所致),那麼就一定要覺得這個巢不適合他們,甚至有傷害性。

」   倘若青少年在離家上大學前的幾個星期,都表現出負面的行為時,我們可以怎麼做?認清楚真正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你可能覺得自己不可能放任青少年孩子鬧情緒(所以你要他們這個星期不准再和朋友見第十次面,必須去看爺爺奶奶),但是父母需要退後一步,提醒自己這只是一個短暫的階段性過程,到了寒假或感恩節前、甚至無論是哪一個階段性的里程碑,我們就會再次和他們相見。

  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不見得在幾個月內就會撥雲見日,但是他們需要證明自己能夠獨立生活(即使他們現在還住在家裡),這很快就會成為爭論的焦點。

即將離家上大學、從軍或工作的青少年其實正在設置一個陷阱,試圖誘使我們用最不愉快的方式跟他們互動,好讓他們可以提醒自己我們有多可怖。

  倘若我們能夠理解並慈愛以對,或許就能讓他們知道父母會永遠陪伴在他或她的身邊。

我們可能沒辦法讓說再見變得更輕而易舉一些,但是我們可以在即將分離之前的幾個星期裡,留下美好的回憶。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孩子長大了,我們該怎麼辦:給父母的分離焦慮指引,用聆聽與信任,陪伴青少年探索戀愛、升學、人際關係與獨立的成長課題》,高寶出版,麗莎.霍夫曼, 瑪莉.戴爾.哈靈頓著)   下一則+ 目睹孩子被前夫搶走,激發她考上法律班!母親:想讓孩子知道,媽媽沒有放棄過你們 親子關係 孩子 父母 家庭 心情 生活 獨立 負面 幸福熟齡 Hot影音 親手幫媽媽納棺、拍遺照慶生台灣首位獲得日本認證送行者:「不害怕死亡,只怕沒有好好活過!」 台灣成為國家第一步:「不讓歷史被遺忘」熱血加拿大阿伯花半輩子守護台灣古蹟 放棄搶救親人是「不孝」?83歲醫生推動安寧醫療:放手才是祝福 35歲腦腫瘤兩度被宣判死刑,導演放棄「撈金」走進偏鄉打造行動電影院:是孩子笑容拯救了我 誰說女人只能顧小孩?40歲媽媽當上快艇衝浪金牌國手代表臺灣赴美參賽奪牌披國旗領獎 練習好好說再見 這間咖啡館把死亡變溫馨 一場父女爭執後,齊柏林選擇偷哭...失去庇護的兒女們說:別守著我們,在天上做想做的事吧! 熱門文章 夫外遇冷暴力,她沒經濟能力離不開…作家授「離婚預備軍」撇步爭財產,後半生別再委屈過 父親曾是台大教授,失智後拾荒…她照護10年用旅行「重開機」:照顧好自己,人生才能「漂亮下台」 為何海產店白飯特別好吃?資深主婦揭開秘密:加這「3物」差很大、美味不少 地震來襲!臥床、洗澡、上廁所的時候該怎麼逃? 這個冬季「不會太好過」...BA.5、流感恐同時爆發,3類人死亡率高!醫籲:快做這件事 血糖降下來後,就可以不用再吃藥了嗎?糖尿病專家圖文解說,積極控糖,保護腎臟 熱門文章 夫外遇冷暴力,她沒經濟能力離不開…作家授「離婚預備軍」撇步爭財產,後半生別再委屈過 父親曾是台大教授,失智後拾荒…她照護10年用旅行「重開機」:照顧好自己,人生才能「漂亮下台」 為何海產店白飯特別好吃?資深主婦揭開秘密:加這「3物」差很大、美味不少 地震來襲!臥床、洗澡、上廁所的時候該怎麼逃? 這個冬季「不會太好過」...BA.5、流感恐同時爆發,3類人死亡率高!醫籲:快做這件事 血糖降下來後,就可以不用再吃藥了嗎?糖尿病專家圖文解說,積極控糖,保護腎臟 Hot影音 親手幫媽媽納棺、拍遺照慶生台灣首位獲得日本認證送行者:「不害怕死亡,只怕沒有好好活過!」 台灣成為國家第一步:「不讓歷史被遺忘」熱血加拿大阿伯花半輩子守護台灣古蹟 放棄搶救親人是「不孝」?83歲醫生推動安寧醫療:放手才是祝福 35歲腦腫瘤兩度被宣判死刑,導演放棄「撈金」走進偏鄉打造行動電影院:是孩子笑容拯救了我 誰說女人只能顧小孩?40歲媽媽當上快艇衝浪金牌國手代表臺灣赴美參賽奪牌披國旗領獎 練習好好說再見 這間咖啡館把死亡變溫馨 一場父女爭執後,齊柏林選擇偷哭...失去庇護的兒女們說:別守著我們,在天上做想做的事吧! 最新快訊 從藝人斜槓料理人、暢銷作家,蔣偉文的幸福生活經營學「全靠它」 今周刊新書/善用人生五張表,預約未來F.I.R.E.的自己 今周刊新書/承認自己的弱點吧!名醫公開療癒人心的「零批判」思考法 今周刊新書/家,不只是近在身畔的日常,也可能是遙遠朝聖與嚮往 張育美/吾齡主張成功老化-Successfulaging 今周刊新書/手機寫出來的壯闊鉅作!小野對家國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扶弱公益捐贈助防疫杏昌生技捐贈唾液快篩試劑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