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經歷」,有用嗎? 身為過來人,我想說的是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正逢惠台31 政策+台灣鬼島論,台生報考大陸大學比往年暴增,也拉高了 ... 如何將中國學歷和中國職場經歷真正「煉化成金」,就是需要在讀書還有工作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海外職場
求職
「中國學經歷」,有用嗎?──身為過來人,我想說的是:「牌面」的好壞,也取決於你「會不會打牌」
郭誠涵/微光日常
2018/06/12
9772
PhotoCredit:
如果你錄取了中國大學(並且打算就讀)──你該有何預期與準備(Whatshouldyouexpect)?
最近我家小妹報考大學,也延續了我和我二妹的老路,準備申請中國的大學。
正逢惠台31政策+台灣鬼島論,台生報考大陸大學比往年暴增,也拉高了許多大學的分數線。
在這先祝福各位考生,可以進到各自想要去的院校。
網路上關於是否要報考中國的大學,以及該用何種心態看待,已經有多位作者闡述(詳情請見:一位台灣高中生對「到中國大陸念書」的看法:別讓媒體炒作、輿論爭議,決定了你自己的前程),再此就不多提。
今天我想談的,是就我自己在中國讀大學的經驗,提出幾個建議。
如果你錄取了中國大學(並且打算就讀)──你該有何預期與準備(Whatshouldyouexpect)?
政治話題會不會很敏感?
第一年到大學的時候,我曾很惴惴不安的想著,不知會不會被問到許多政治問題。
沒想到同學們都非常貼心,在一般交往及閒聊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會避開兩岸政治的尷尬話題。
偶爾詢問,也都是出於純粹的「好奇」,而非出於「統獨論戰」的企圖,而且很多討論都會聚焦在台灣的風俗和人文差異上,與意識型態沒什麼關係。
誠然,對他們來說,對兩岸的看法早已根深蒂固,言談間也會很自然流露出台灣人可能完全無法接受的態度(如: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啊!),但同學絕大多數都知道這是一個敏感話題,也很少有人會無端惹是非。
偶爾碰到極端政治狂熱分子,四兩撥千斤也是很好打發的。
我與同學們就這麼相安無事到了畢業,這雖然只是我個人的經歷,但個人認為,畢竟是在別人的地盤,多少還是需要「將心比心」,彼此尊重,各持立場但不需互相挑釁。
如果你要站在校園中間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那請自求多福。
身份難以歸納,如何取得資源?
立場之外,我們都知道現實中,台灣人在中國畢竟還是「身份特殊」,而每個學校對於台生的歸類方式都不同:有些學校會將台生歸類在本地生,有些則會歸類在外籍生。
依據學校分類的差異,的確會有許多隱形的障礙,但也同時會有特殊的福利。
譬如當時在我的學校,法律系學生們分別被分到4個院校(民商、法學、形司、國經),台生則是課程上被分在4個院校之外,行政上則被歸類在「國際教育學院」,也因此許多資源分配上會顯得混亂。
比如,我無法申請很多4個院校內的資源,如海外交換學生,因為行政上我們不隸屬於它們。
但同時,也會有專門開設給台生的獎學金以及活動。
因此入校之後,需要了解台生在就讀大學的行政體系中處於什麼定位,比較能方便探索適合自己的資源。
兩岸用語不同,具體有何影響?
同樣都為「中文」,但其實從詞語的選擇到表述的方法,中國跟台灣還是非常不同。
學理科的同學可能在平常學習和考試的時候不會有特別大的障礙,但文科則會差很多。
考試閱卷的老師(在我經驗中)對於用詞及表述方法不同的卷子,也多持否定態度。
我還記得當時大三的一篇論文,先是被教授臭罵了一頓,給了非常低的評分。
在見面討論之後,才發現很多是我表述方法的問題,不是我的論點或是邏輯的問題。
文科同學如果能盡早了解和調整「中國常用語」,會更能適應學校的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
找工作:台灣人身份是利是弊?
不同於網上的許多正面和負面的呼聲,我真實的回答是:沒有一定。
只要你條件夠硬,到哪裡都會有機會的。
無論是外國人也好,本地人也好,乃至於台灣人在中國的詭異「非本國人(但又不能說是外國人)身份」,我的經驗是──只要你的實力夠強,身份和簽證都是次要的。
個人認為,更實際的問題,倒不是簽證,而是你在台灣的健保是否要繼續,以及在中國的台灣人是否一定要參加「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事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等問題。
「理論上」,所有在中國工作的人都是需要參與「五險一金」的,在大城市如上海和北京也有硬性要求,但其他小城市則標準不一,需個別了解。
中國學經歷,是否有價值?
學歷和經歷是否能發光,端看個人如何在這些過程中吸收、內化,然後變成自己的發光點。
中國幅員廣闊,人口結構複雜,產業結構也因為二戰後的急速發展,加上自己獨特的歷史背景(如文化大革命)和其他國家有著根本性的差距;這些都讓今日中國的各個產業──從新創、媒體、銷售、醫療到法律服務等,都獨樹一格。
如何將中國學歷和中國職場經歷真正「煉化成金」,就是需要在讀書還有工作過程中,學會和所遇見的人相處、打交道,並適應這特有的文化。
只有當這些經歷都被內化之後,「中國經驗」才能變成技能,成為可以應用在中國、台灣乃至第三國的職場優勢。
畢業5年,我在中國、荷蘭、日本,以及接下來的美國的工作內容,都還是跟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幾份海外工作一開始面試的敲門磚,乃至於最後為何能夠應聘,都與我的「中國經歷」有關。
因為在中國讀書、考取中國的律師執照、也在中國職業過。
知道中國文化、能夠掌握中國法規變動、協助中國業務和國際業務銜接──中國市場的開拓,是我在幾個不同工作中,不變的主軸。
既然都決心到中國讀書,就請當做是去「取經」,無論經歷好壞,都努力讓自己從中吸取有用的經驗。
如果整日在「他們強國玻璃心」、「中國硬件再好如何,軟件又不如台灣」、「到底來中國是不是對的決定」間擺蕩,只是徒增自己的困擾,而錯過許多可能的機會。
別忘了,只要是牌技厲害的人,什麼樣的牌都可以變成好牌;不能把握機會的人,一手好牌也是會打得稀巴爛。
圖/Shutterstock
執行編輯:HUI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中國
大學
教育
海外
留學
關聯閱讀
「不管喜歡或討厭,我們都不能忽略中國」──台灣交換生在中國的三個故事
打破「留學中國、前程似錦」的四大幻想──北京清華法學院畢業生的親身經驗與觀察
作品推薦
【作者通信】面對重大決定,我們其實永遠無法「完全準備好」──從一次次經驗中學習,堆砌出為自己負責的勇氣
「你的包裹來了!」沒人簽收怎麼辦?──同樣是「以人為本」,荷日做法大不同
參考資料
TOP
郭誠涵/微光日常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荷蘭萊頓大學國際稅法碩士。
居住過的城市:台北,北京,上海,鹿特丹,萊頓,阿姆斯特丹,東京,紐約。
專業吃貨,業餘律師。
看更多
上一篇
寄出100封履歷來到美國、寫作素人應徵專欄寫手──即使遭受多次無情打擊,仍相信勇氣是我的「超能力」
下一篇
來東南亞找工作「很容易」?你確定你夠資格嗎?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學習Learning
從台灣、劍橋、香港到北京,「走出去」後我看見的事——與兩岸青年們線上對話「答客問」
求職Job-hunting
不要畏懼收到感謝函──留學英國,歷史系畢業拿到軟體工程師offer的寫實錄
求職Job-hunting
【不要輸給不知道】如何找到你的第一份海外工作?(上)
求職Job-hunting
積極思考就能比別人更早跨出第一步
廣編企劃|【中國信託銀行理財會客室】超前部署,創造跨世代理財新價值
熱門文章
1
走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環遊世界7次──西班牙旅行達人:想了解世界就得旅行(BBCNews中文)
2
生平第一次出國,我的目的地是台灣
3
2022冬季日劇大補帖:高橋一生挑戰「無性戀」同居,米倉涼子化身「新聞業異類」!
4
日本,其實比你想的更「排外」──曾被狠狠歧視的我,發現日媒的「國際觀」暗藏玄機
5
關於「偶像人設」,你不知道的事──從「公關包裝」、「輿論操作」視角,談王力宏事件
6
雪季來了!加拿大國內旅遊(Staycation)風潮正盛──我的渡假首選:藍山滑雪勝地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想出走台灣找機會?讓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告訴你:沒頂尖學歷
有別於多數台灣人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列為西進的第一選擇,我前往大陸工作的首站則是福建的省會──福州,主要原因有2,一是公司總部在此 ...
- 2她高學歷找嘸工作轟台企不識貨!專家揭4無知真相 - 奇摩新聞
「本來選擇回國,就是要奉獻所學,結果還是出國,到中國大陸工作… ... 「台灣就是不重視人才,給香蕉就只能請到猴子,難怪人才要出走,企業活該沒有 ...
- 3[請益] 大陸學歷找台灣科技業會有負面影響嗎? - Tech_Job
不知道是不是我多慮,還是對岸學歷可能會有不利的影響呢? 附註:我也問了身邊一些去台積電、聯發科、瑞昱工作的朋友,不過他們都說身邊沒有大陸學歷 ...
- 4好學歷=高就業力,台生考陸研
通常「央企」的員工是比較難得聘請台灣人;因此若是學與重工業相關、新聞學、教育(公立學校)⋯⋯等領域的科系,未來若要在大陸工作未必會有對應接口。因此,像私人企業較 ...
- 5在大陸讀書且工作後回台相關問題- 看板Finance
根據自己目前的興趣,想在畢業後從事固定收益方向的工作。覺得在中國大陸拿到學歷馬上回台灣工作很可惜,預計先給自己2~3年的時間在這裡闖闖看,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