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建築構造之日常性的論述形構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逸杰在〈建築構造之日常性的論述形構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屬於「哲學思維的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 ... 本體論的深究之二----現象學的存有與勞動價值現出,4.
[董皇志在雲林科大]
課程--設計史學
期初作業:
評「建築構造之日常性的論述形構研究」
2003.01.08.
設計學院空間設計系會議室
壹、博士論文及摘要
貳、研究方法與步驟、寫作策略
參、讀者觀點與研究成果
肆、結論
『設計史學』課程第三次作業
董皇志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寫作策略
陳逸杰在〈建築構造之日常性的論述形構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屬於「哲學思維的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之本土性田野調查為相互驗證。
進行的步驟如章節架構示之:1.哲學層次的知識論的辨證,2.本體論的深究之一----倫理學與構築的聯結,3.本體論的深究之二----現象學的存有與勞動價值現出,4.方法論的提出與思維的論述建構,以及5.
方法論的知識實踐----生活恒常性本質以印證構築理論。
陳述如下:
1.哲學層次的知識論的辨證。
對於構築之知識論之研究興趣起,而不僅是言說的人云亦云的轉譯引用,重新自社會科學的理論建構步驟,由認識論(知識論)/本體論/方法論的建構三部曲作起,以及最後以本土田野現象印証理論詮釋的可能性與周全。
2.本體論的深究之一----倫理學與構築的聯結。
透過倫理的概念來討論建築構造的物質範疇,亦即,討論的是一種物質的構成。
文中首先從哲學上的分析著手,指出倫理猶如構成的令式。
這樣的思考程序是從由一個倫理認識開始,在哲學與道德上的意義,與建築的上層秩序(或本質,或澄明)相互串聯。
其次是語源學的探討,建立一普世的法則與共時性之共通,然後導出現象學的「存有」與「真理」作為建築實存的基礎,通過製作(構築)使真實存有與身體感知,並且引用建築的接合樞紐處—接頭(detail)—之實踐案例引用與觀點印證的空間形式與文化性彰顯的務實層面。
最後導出的結論則是建構起一個「倫理」的自律性與規範性的技術規範價值,充份說明倫理論述的具體現出。
3.本體論的深究之二----現象學的存有與勞動價值現出。
現象學的存有概念說明建築實存乃透過具體之建築構造之材料與搭接而來,至於,集體勞動之意義----關於人/物/地----之價值現出(彰顯),將與地域文化的建築構造形式與常民生活約定俗成之空間機能有極密切的關連。
4.方法論的提出與思維的論述建構。
從探索字辭上最基本的源起開始,建構起「技術」論述不僅僅是操作性的工具角色,更具知識系統一個統整的之架構。
再來「理論」建構上由深究哲學上的立論點開展,與透過「實踐」層面找著印證的觀點,充份說明一個論述的前後連貫。
作者對於「構造及其上層的指令—倫理」之論述在於知識系統的建構、與歷史詮釋的多元性,試圖將這一倫理概念在建築領域中的重新建構,目的是為了促使長期以來被認同的形式欲念的轉變----營造形式的轉譯----以尋求倫理與構造之間可能的連接關係。
5.
方法論的知識實踐----生活恒常性本質以印證構築理論。
建築理論的建構亦是建築史的寫作計畫。
作者對於「技術」論述關心在於知識系統的傳達性,是一個跨時空的研究,不僅是範疇定於臺灣本土,還多方引述西方多位學者在哲學的、語言學的、建築學的觀點。
正於此,是屬於一個知識認識論的開端,亦即是基礎研究的開展,澄明技術此一論述在各個時空層面受到其當代之社會種種權力變迭的影響,而及空間之實踐(構築)與文化形式的展現。
再降至實踐與案例引用與印證的空間形式與文化性彰顯的務實層面,聯結上常民生活約定俗成之空間機能、地域文化的建築構造形式,最後導出的結論則是建構起一個「技術」知識論與歷史詮釋的新視野。
關於假設性的理論建構,則是以1.現世的人造環境,2.構造本體,3.知識論(技術知識),4.形而下的現出,5.形而上的深層結構。
以說明之,詳[圖一]。
[圖一]:陳逸杰的理論假設模型
至於由知識論之後所探討的本體論,其模型建立如[圖二]。
[圖二]:陳逸杰的本體論
在寫作策略上,陳文採取一種新馬克思主義(或法籣克福學派)的文化論述形式,屬於語意上相當艱澀的閱讀文體。
由於全文幾乎都是哲學/現象學/建築論述等文化觀點的移轉,導致下列影響:一則在哲學立論之辨證、與語源學的探討,往往在辨證的正反合需要極高的組合與理解的跳躍;二則先引用權威者的觀點再闡述與導入空間範疇的文化性討論,有時在前後文上顯得喋喋不休與冗長,其直譯的文法是閱讀的障礙;三則將現象學導入空間範疇的實存性討論,證明構築之必然與接頭是倫理的彰顯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論點;四則是一種詮釋的過程也是權力,受原文直譯的影響,每一字句背負相當多形容詞與意義,需要更多的腦海印證,造成思考難以連貫。
故,歷史的寫作計畫是一種詮釋的過程,也是理論的建構在此得到明證。
----------
三、讀者觀點與研究成果
四、結論
[回首頁] [上一層]][上一頁][下一頁][[下一層]
延伸文章資訊
- 1研究中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方法論簡化! (Ontology ...
... 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方法論簡化! (Ontology,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Methods in ...
- 2實証論的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 - Devil Red - 痞客邦
實證論以科學方法所探求的到的為智識研究的範圍。 4.認識標準的問題-以一貫說、相應說為例此問題在探求真實和偽妄的問題,例如持一貫 ...
- 3知識論與方法論一、(1)紀登斯(Anthony Giddens)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批判實在論取徑》(許. 甘霖、萬毓澤、楊友仁譯)。 ... 三、請從本體論(Ontology)、知識論(Epistemology)及方法論(Methodology)三個面向...
- 4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 - 每日頭條
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既是哲學研究的三個基本方向,也是哲學領域中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本體論是認識論的基礎,認識論是本體論的發展與應用;同樣, ...
- 5從研究方法到本體論 - 新莊烏托邦論壇
從研究方法到本體論. 一、研究方法. 1. 在社會科學中所謂「研究方法」一般指的是蒐集與分析佐證資料的技術。 2. 例如被歸類為計量方法的問卷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