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究方法到本體論 - 新莊烏托邦論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研究方法到本體論. 一、研究方法. 1. 在社會科學中所謂「研究方法」一般指的是蒐集與分析佐證資料的技術。

2. 例如被歸類為計量方法的問卷調查、 ... 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從研究方法到本體論 一、研究方法 1.在社會科學中所謂「研究方法」一般指的是蒐集與分析佐證資料的技術。

2.例如被歸類為計量方法的問卷調查、統計方法...等等,以及被歸類在質性方法的訪談、參與式觀察、歷史事件分析、札根理論…等等。

3.研究方法關心的是如何取得資料。

二、方法論 1.方法論探討不同方法的優缺點,以判斷你的研究應該採行什麼方法來進行。

2.計量方法一般說來適合探討現象的分佈狀態,或者變項間的相關程度,但是卻無法描述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

3.質性方法適合說明現象發生的機制,但是其缺點是無法證明樣本具有代表性。

三、知識論 1.探討我們如何能確定一個「信念」是「知識」,或者說,你怎麼能確定你所知道的事情是真實的? 2.理性主義者認為,只有透過邏輯與理智的思考,而不是依賴經驗,才能獲得知識。

這種理性思考的原則稱為「先驗」(先於經驗),例如「1+1=2」便是先驗命題。

3.經驗主義者認為心靈本來像空白石板,必須由後天的五種感官獲取經驗賦予內容,眼見為憑。

4.知識論和研究連上關係的部份並不在「証明的脈絡」,而是在「發現的脈絡」(參見2009年4月6日文章:質性研究 vs.信度效度)。

也就是說,你會提出什麼樣的研究問題,其實和你的生活經驗有關。

因此,只有從受壓迫者的「經驗」出發,才能問出不同於壓迫者的研究問題。

像是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後殖民主義等。

四、本體論 1.在傳統的科學模型中,主體是以疏離的方式考現象,思考主體並不佔有空間。

然而存在主義主張身體佔有空間,空間由於身體的參與而組織起來,這個身體是有感情、感覺、情緒的身體。

關於主體和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在存在主義的啟發下,有三種不同看法:實在論、唯心論與現象論。

2.實在論認為在心靈主體知覺之外,存在著獨立於心靈而存在的客體。

3.唯心論認為客體並不存在,而是依賴感官而存在。

4.現象論強調認知主體同時是心靈與物質的存在,而現客體唯有可感知的部份才存在。

5.就研究方法而言,本體論涉及的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

研究者不再是一個看不見的權威,而是一個真實的個人。

研究者應該把本身視為其研究議題的一部份,揭露自身的偏見如何影響其研究計畫,如此反而能增加研究的客觀性。

參考:http://spaces-hope.blogspot.com/2009/04/vs.html 於 下午4:41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研究方法與寫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搜尋此網誌 顏亮一的部落格 這個部落格邀請所有對空間正義、後現代地理、文化地景、都市規劃有興趣的朋友共同來參與!歡迎大家流覽之餘,能留下您的意見,以互相增長見聞。

我喜歡烏托邦這個字眼,它讓我們在當今這令人絕望的世界中,還保有前進的動力。

「新莊」一詞一方面明示了我的研究在地埋上的立足點,另一方面則暗示了我選擇的研究視角來自都會邊緣,持續不斷地對中心生產的知識提出質疑。

認識我 簡歷 聯絡我 [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質性研究vs.信度效度 文化地景概念初探 迪士尼、主題園與擬像的全球化(本文發表於台灣建築122期) 資本積累、土地使用、與空間正義:塭仔圳市地重劃案的省思 大三設計成果:新莊老街都市再生計畫 歷史地景在當代城市中的意義 Sinapayan工作站 文創聚落的生與死 全球化脈絡中的地景(land-scape) 為何我們要關懷弱勢? 文章分類 後現代城市 (36) 行旅印象 (31) 記憶與地景 (30) 學術論文 (25) 學生作品 (17) 景觀-業障 (17) 師與生 (13) 公共論壇 (12) 研究方法與寫作 (8) 樂生院 (7) 音樂筆記 (7) 我的最愛 跨界:大學與社會參與 輔大景觀設計系 社會主義者 HR哪裡有問題? 網頁 首頁 若對本書有興趣請點封面 總網頁瀏覽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