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蜀漢託孤重臣,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李嚴為何鬥不過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23年,劉備於白帝城含恨去世,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李嚴。

按劉備生前之安排,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互相制衡。

但為何到後來,諸葛亮卻可以輕鬆碾壓李嚴,軍政獨攬了呢?李嚴是劉備安排的一顆棋子,目的是為了制衡諸葛亮。

同樣是託孤重臣,在職位和分量上,兩人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導致諸葛亮能夠輕鬆除掉李嚴的最大原因。

出身,資歷和官職。

李嚴的出身就是南陽人士和諸葛亮差不多,可偏偏他先在劉表治下為官,後入蜀為劉璋所用,最後投降劉備。

然而諸葛亮正兒八經的荊襄派系,所以要說出身李嚴比不過諸葛亮。

然後再看資歷和官職,平定李成都後李嚴為興業將軍,諸葛亮為軍事將軍,屬左將軍府事,而且受到封賞和關羽,張飛,法正屬於最高。

等到劉備稱帝的時候,李嚴只是輔漢將軍,諸葛亮已經是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死後,諸葛亮還領了司隸校尉一職。

在劉備敗退永安的時候,李嚴為尚書令,負責輔佐劉備在永安的日常政務,這個是李嚴最大的仰仗,然而在錄尚書事的諸葛亮之下。

到了託孤時,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這個是明確記載的。

諸葛亮其實官職沒升,但讓劉禪視之為父,實權恐怖。

而李嚴則給了中都護,中都護不常設,統內外軍事。

這個也很厲害,相當於軍事大權由李嚴說了算。

而李嚴鬥不過諸葛亮,主要是蜀漢兩個人才集團磨合中,出現了一些狀況,東州集團人心散亂,不如荊州集團的「向心力」,這是有蜀國政治上的歷史原因。

其次,我曾經不止一次表明過,蜀漢有兩套官職體系,況且李嚴的「中都護」,極有可能是統率蜀漢的方面之軍,並非全部軍隊,更不是禁軍。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李嚴負責在後方調集、轉運糧餉,時值夏秋交替之際,連降暴雨,山道崎嶇泥濘,又時有山洪暴發,加上李嚴督運不利,時有延誤,導致供應前方的糧草難以為繼,於是李嚴派參軍馬忠去前線請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見糧食供應不上,被迫下令撤軍,大軍撤回後,李嚴故作驚訝,以吃驚的口氣問:「軍糧充足,為何要撤軍」?想以此為自己開脫糧草轉運不利的罪責。

同時,他向後主劉禪上表,謊稱諸葛亮被迫撤軍是為了誘敵深入,再關門打狗,圍而殲之。

對自己督運糧草的失職,卻隻字不提。

諸葛亮知道李嚴顛倒是非、信口雌黃後, 覺得再容忍下去勢必釀成禍亂,便親自擬就一封奏疏,揭露了李嚴的罪行,並聯合文武百官集體上表彈劾李嚴。

於是李嚴被依法懲處, 遭罷黜官爵,削職為民,流放到桐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諸葛亮為什麼要連續不斷的北伐中原呢

1、立威:建立個人權威 劉備去世時,太子劉禪只有十七歲,按照傳統的說法,這時的劉禪還不是成年人,一般做法,「先帝」在把皇帝位子傳給這個小兒子的同時,還要安排幾個大臣輔佐他,這就是所謂的「託孤」,...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後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的認識就是以這兩段記載為基礎的。它為讀者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

為了這句話,諸葛亮恪盡職守、奮鬥到死!

公元221年5月15日,剛剛當上皇帝的劉備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年前,結拜兄弟兼愛將關羽,被本是同盟陣營的東吳大將呂蒙、陸遜設計殺害,隨之失去的是荊州大片已經歸蜀的領土!兩個月後,為了給關羽報仇,...

諸葛亮是如何一步步幹掉自己的對手成為權臣?

熟讀三國的朋友,對劉備白帝城託孤這段故事,肯定有深刻的印象,劉備在白帝城病危,安排大臣託孤,其中一位,就是我們的熟知的諸葛亮,另外一位就不是很有名的李嚴。《三國志》記載: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

託孤重臣,夢三國的造謠評判

李嚴是劉備的託孤重臣,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造諸葛亮的謠被貶為平民,那麼歷史對於這次造謠依據是什麼呢——讀《三國志·蜀書》的一點疑問李嚴,又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原為劉璋手下。劉備入蜀時,曾在綿竹...

三國時期李嚴本事幹練深受器重卻差點被斬首

李嚴,字正方,三國時期南陽人,後改名為李平。李嚴早年為郡守中的小官,因為能幹而被人稱道。荊州劉表調李嚴前往各處任職,後又被劉璋任為成都縣令,皆是以才幹被人稱讚。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嚴率...

李嚴事件背後引申的權力鬥爭

李嚴是蜀漢政權里西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劉備奪取西川後,對李嚴等人委以重任,白帝城託孤里劉備除了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外,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李嚴。但是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大權獨攬,李嚴沒有應有的重用,...

諸葛亮如何施計清除了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

本文摘自《破譯皇權的更替密碼:帝王遺囑》 作者:何木風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劉禪雖然沒有受過正規的太子教育,但跟隨劉備多年,總有些耳濡目染,絕不至於如諸葛亮所言的那樣,在朝政上一無是處。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