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兄弟相繼當皇帝為國家奠定基礎,但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就是這兩位奠定了整個宋朝的基本疆域和政治制度,但是不得不說,作為奠基的皇帝,太宗差太祖確實太多了些。
首先是作戰指揮方面。
以趙匡胤成名的高平之戰為例,北漢進攻後周右軍,後周將領樊愛能、何徽倉皇逃跑,使得己方陣腳大亂,連柴世宗都親臨戰陣以穩住局勢。
而趙匡胤先請張永德率軍從左翼出擊,又招呼部下隨自己從右翼出擊。
他身先士卒,迎敵血戰,使後周軍士氣高漲。
北漢主帥又被後周軍斬殺於陣前,導致北漢軍士氣低落,北漢國主僅率領百餘騎兵狼狽脫逃,後周軍取得全勝。
趙匡胤也因為作戰有功,提升為殿前散員都虞侯,領嚴州刺史,正式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
他對形勢的把握十分準確,他定下「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留下北漢以鬆懈契丹,先收復南方大片土地以提升實力。
果然,趙匡胤用了十五年,把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閩南吃掉,使領士、兵力、經濟實力增加數倍,成為自己堅固的後盾,為收復河東地區的北漢,他還準備了一大筆錢作為贖買幽雲十六州的贖金,如果契丹不同意,則這筆錢就是收復國土的軍費。
他雖然出於五代整體環境的考慮而削弱了將領的軍權,減少了他們對於軍隊的控制,但他對於手下將領依然抱有一定的信任,允許他們有一定的臨時處置權。
這也保證了將領們在收復南方國土的時候能隨機應變,克敵制勝。
但可惜他的突然去世,讓他統一全國的目標最終落空了。
而宋太宗則不然,高粱河之戰、雍熙北伐,兩次都是先小勝,又均被契丹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方法擊敗,他所派去的監軍又胡亂指揮,導致一次是他坐著驢車倉皇逃竄,一次則是宋朝失去了收復幽雲十六州最好的機會。
宋朝在他手裡開始了讓無數人痛斥的「將從中御」制度。
即主將出征,必須按照朝廷安排好的路線和戰略來,連行軍布陣都規定好了。
只要主將按照計劃來,戰敗也無所謂,但如果不按照計劃來,戰勝也沒有好果子吃。
在攻打北漢時,名將潘美幾次都快攻下晉陽城,卻因為宋太宗都沒能攻下來,怕他猜忌,而收兵放棄攻城。
平白浪費了許多彩力和兵力。
他的侄子、太祖太子趙德昭因為他的訓斥,驚懼自殺;他的四弟趙光美因為他屢屢斥責,憂憤而死;他最看好的接班人、長子趙元佐則因為自己四叔和堂兄的死而發瘋。
他立自己的三兒子為太子,但又因為太子受民眾歡呼而心中不悅。
最後,他孤單的在五十九歲病重去世。
此人的出世挽救了中國歷史更挽救了華夏文明!
編語: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洛陽夾馬營,出身軍人世家,因其出生時身體上散發奇異的香味過了一晚上也未散去,故又名「香孩兒」。他...
976年11月14日,宋朝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於皇宮萬歲殿駕崩
宋太祖趙匡胤(yìn)(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大宋開國皇帝。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公元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祖籍涿郡保州保...
「少林俗家弟子」趙匡胤是靠不斷地暗殺爬上皇位的
趙匡胤青年時代,英雄逢時,作為少林俗家弟子,一出山正趕上五代最後一位英明帝君周世宗,有幸跟從這位"偉大領袖"東征西殺,得顯威名。其成名一戰,當屬周世宗登基後御駕親征北漢劉崇的巴公原之役。當時,...
此戰失敗後,漢人失去此地統治權長達四百年,毛主席一語道破原因
幽雲十六州,也稱燕雲十六州,位置就是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北部的一個屏障,中原王朝如果控制住此地,將依靠山脈遏制住遊牧民族騎兵的南下。反之,北方遊牧民族得到此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