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荀攸之死——當豐滿的理想無法照進骨感的現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打著皇帝的旗號籠絡了不少人才。

以皇帝的名義收羅人才,這是其他所有諸侯都所沒有的優勢。

「跟著我曹操混,就是跟著皇帝混」,聽起來是多麼地冠冕堂皇、名正言順啊,誰不想在大集團、大公司里混事啊。

所以很多人才慕名而來。

當然了,曹操以皇帝的名義籠絡人才其實是把雙刃劍,有有利的一面,當然也有弊的一面。

平常還好說,為曹丞相辦事就是給皇帝做事。

可是曹操和皇帝一旦鬧了矛盾呢,或者說曹操要取代皇帝,這些人才會站在哪一邊?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都搞不清楚,是最終要影響領導班子的團結和穩定的。

曹操手下的很多員工自己都稀里糊塗的,他們的老闆究竟是曹操呢還是皇帝?恐怕連曹操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手下這一幫員工,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老闆,又有多少人認為皇帝是老闆。

他必須得把這兩撥人分清楚,否則儘早是要出亂子的。

所以晚年的曹操除了南征北戰以外,一直在處心積慮過濾手下這幫員工,試圖把不和諧分子剔除乾淨,讓手下又忠又純。

畢竟他和皇帝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即使他不做皇帝,他的後代也會做。

對於曹操這種老奸巨猾的人來說,當然不會把視漢獻帝為老闆的人留著的,因此晚年的他一直在清除異己,試圖為兒子順利登基掃清障礙。

從《三國演義》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曹操手下這些人才當中,武將比較整齊劃一,基本都是忠於曹操的。

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是文臣,也就是那些謀士和文官們。

這些人都是靠腦袋吃飯的,智商高,腦細胞發達,考慮的事情當然就比武將要複雜很多。

再說武將們一直衝鋒陷陣,腦瓜別在褲腰帶上,過著刀口上舔血的生活,基本也沒時間考慮除了曹操之外誰還是自己的老闆。

文官和謀士們則不同,他們的生活相對安定,飽讀詩書,深明春秋大義,其中有些人對當今皇帝是非常擁護的。

他們之所以輔佐曹操,只是想讓曹操一統天下,然後再把大權重新交給皇帝,這樣漢朝就會復興。

當然了,這種想法是相當幼稚的,把天下拱手相讓,那得多麼大公無私的人才能做到呢。

放眼古今中外,這樣大公無私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少到幾乎沒有。

在曹操的眾多謀士中,荀彧和荀攸叔侄就有這種幼稚的想法,從他們叔侄後來的遭遇來看,這二位對於曹操始終是存在幻想的,直到最後時刻才如夢方醒。

荀彧和荀攸叔侄倆,荀彧是叔叔,卻比荀攸還小六歲。

他們的祖籍潁川。

說起潁川這個地方,在《三國演義》中提到的名人可不少,除了二荀後面還有大隱士司馬徽、走馬薦諸葛的徐庶、孔明密友石廣元、英年早逝的郭嘉等等。

劉備曾經還發出感嘆:為什麼潁川這地方出了這麼多人才呢?大隱士司馬徽說了幾句不著邊際的話:昔有殷馗善觀天象,嘗謂「群星聚於潁分,其地比多賢士。

這司馬徽也是潁川人,在夸自己家鄉的同時,順便把自己也抬舉了一番。

曹操對於荀彧和荀攸是非常器重的,早在荀彧投奔曹操之初,曹操就稱讚說「此吾之子房也」。

荀氏叔侄也不負曹操所望,在他事業發展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官渡之戰,曹操對抗擊袁紹失去了信心,再加上當時糧草消耗殆盡,就打算撤回許都。

可是一旦回師,就意味著官渡之戰曹操失敗了,並且不是你曹操回去了就完了。

袁紹肯定會兜著屁股追上來,到時候時局會如何變化就很難說了,很可能曹操一戰被擒,那歷史就要改寫了。

關鍵時刻還是身在許都的荀彧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勸他要堅持住,一定要把官渡之戰進行到底。

因此曹操改變了主意,才一舉打敗了袁紹。

還有一次,曹操準備南征劉表時,荀彧勸他說還是先把袁紹的餘黨滅了吧,到時候北方的根據地連成一片,還愁大事不成嗎。

於是曹操乘勝追擊,最終統一了北方。

早年呂布偷襲曹操的根據地兗州,所有的城池都被攻破,唯獨鄄城、東阿、范縣依賴荀彧和程昱之力保全下來,為曹操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種。

曹操屢次出師,都是留下荀彧鎮守許都的,可見對荀彧的重視程度。

至於荀攸,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名重要謀士,堪與郭嘉、程昱等人並列。

荀攸在曹操的作戰中出過不少計策,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而被曹操封為尚書令。

當然了,在荀攸眼裡,這官職不是曹操給的,而是當今漢獻帝恩賜的。

在白馬坡誅文丑一節,曹操教軍隊在後糧草輜重在前,眾將都不解其意,心說咱們是送禮還是打仗,敵人要是衝過來搶糧食怎麼辦。

後來曹操一語道破天機,我把輜重放在前面,是誘敵之計啊,惟有荀攸看出了我的用意(惟荀公達知吾心耳)。

可見荀攸和曹操之間常有心靈相通的時候。

荀氏叔侄和曹操一開始挺和睦相處,二荀真心為曹操出力,曹操也真心嘉獎二荀。

到了後來,曹操勢力越來越大,對當今皇帝也越來越不尊重,他們間的矛盾開始顯現了。

二荀一直把皇帝看成自己的老闆,給曹操賣力,就是間接給皇帝賣力,所以他們一開始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可是曹操慢慢地要把皇帝給廢了,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在第六十一回,董昭建議曹操加九錫,說丞相你功勞太大了,周公、呂望都不如您啊,您的身份怎麼能跟大臣們同列呢,應該加九錫顯示您地位的尊貴呀。

九錫就是九種禮器,是皇帝對諸侯或者大臣的最高禮遇。

曹操如果加了九錫,就進一步顯示出取皇帝而代之,自己當大老闆的野心。

董昭這馬屁拍的,相當符合曹操的心意。

這時候荀彧就站出來反對了,說丞相本來興的是仁義之師啊,把暗弱的朝廷給扶起來,自己做個忠貞的臣子,這才是正理。

而且最後還重重感嘆一句:吾不想今日見此事!

曹操沒想到一向忠心耿耿的荀彧居然會反對,當時就勃然大怒。

心說原來你不把我當老闆啊,難得我如此重用你。

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這樣的人當然不能留著,曹操便有了殺荀彧之心。

後來曹操南征孫權,命令荀彧同行。

上面我們講過,以往曹操出征都是派荀彧守許都的,這次一反常態帶著他出征,證明曹操對荀彧已經不再信任了。

守大本營的人必然得是最忠心的人,曹操當然不會信任一個反對自己的人。

荀彧通過這件事當然也知道曹操有了殺己之心,提心弔膽跟著一起出征。

大軍走到壽春,他便推託有病留了下來。

曹操派人送來一盒點心,荀彧打開一瞧,裡面什麼也沒有。

這不是明擺著讓荀彧喝西北風嗎。

意思估計是說你以後不用再吃飯了,不吃飯的人只能是死人。

荀彧領會曹操用意,馬上服毒自殺了。

《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中,侍中王粲、杜襲、衛凱、和洽四人聯名上書,建議曹操當魏王。

要不怎麼人們都想當老闆呢,老闆做大了以後拍馬屁的人也就多了。

前面有董昭建議曹老闆加九錫,現在又有王粲等人提議曹老闆稱王。

曹操當然是高興了,當老闆的有幾個討厭拍馬屁的,況且人家這馬屁還拍得如此有水平呢。

這時候荀攸卻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魏王這事萬萬不可,丞相做了魏公,又加九錫,作為人臣位置已經最高了,現在又進升魏王,不大合情理呀。

曹操正在興頭上,卻被荀攸突然潑來一盆冷水,當時就怒了:你是不是要效仿你叔叔荀彧啊(此人慾效荀彧耶)?

荀攸不由得大失所望,辛辛苦苦地輔佐曹操一輩子,滿以為可以重興漢室,沒想到曹操有野心啊。

自己跟了曹老闆一輩子,原來是跟錯人了,你當一個副總還不知足,非要當正總。

我跟和你豈不是成了漢賊了嗎。

從此一病不起,十數日後一命嗚呼了。

荀氏叔侄的下場其實是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無奈與悲哀,他們有著遠大的理想,也有著實現理想的智力和能力,只可惜沒有跟對一個好老闆。

或者說他們跟對了老闆,只是對老闆的期望值太高,把曹老闆過於理想化,也把自己的願望理想化了,以至於最後殘酷的現實把他們擊倒了。

老闆沒有不追求自身利益的,當員工和老闆的利益不一致時,這樣的員工老闆還會待見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謀士郭嘉:縷獻奇謀,可天妒英才

人稱鬼才的郭嘉,是曹操前期最器重的謀士,也為曹操一舉定鼎中原出了很多計策,也許是智商太高了,連老天都嫉妒,就讓郭嘉很年輕都病逝了。 如果郭嘉能夠一直在的話,估計三國會提前結束。郭嘉潁川人,在三國...

三國時的「北上廣」,精英人才都跟了曹操!

很多人一直整不明白,為什麼北上廣那麼苦逼,每天還有那麼人擠進去活受罪,我想你看了這篇文章,應該能有所理解吧。東漢末年,時局動盪,大將軍何進、董卓等人先後霸權朝野。這時,一代奇女子貂蟬橫空出世,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