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一段段盪氣迴腸的「君臣佳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臣各自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如能完美搭檔,則是國家社稷的幸事。
有明君而無賢臣,有賢臣而無明君,國之憾也!
中國歷史上不乏明君搭檔名臣的王朝,再次小編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
商湯,伊尹——「伊水邊的等待」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夏朝末年生於空桑。
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為氏。
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賢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
他也是中華廚祖,中原菜系創始人。
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務農。
傳說他為了見到商湯,遂使自己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說湯而被用為「小臣」。
後為成湯重用,任阿衡,委以國政,助湯滅夏。
湯死後,歷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
他為商朝理政安民50餘載,治國有方,權傾一時,世稱賢相,三代元老。
-
武丁、傅說——「夢得聖賢」
傅說(fù yuè),傅氏始祖。
殷商時期著名賢臣,先秦史傳為商王武丁(約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丞相,為「三公」之一。
典籍記載傅說本為胥靡(囚犯),本無姓,名說,在傅岩築城。
武丁求賢臣良佐,夢得聖人,醒來後將夢中的聖人畫影圖形,派人尋找,最終在傅岩找到傅說,舉以為相,國乃大治,遂以傅岩為姓。
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
《廣韻》等書認為傅說是傅氏的始祖。
他留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聖人」。
而這位頗具傳奇色彩、奴隸出身的宰相,當年就隱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岩。
這一段與唐太宗的「求夢賢臣」頗有相似。
-
周文王,姜子牙——「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子牙,亦作姜尚。
是東海邊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時被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又稱呂尚。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事處,閒居在家。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伐魚河畔),才遇到求賢若渴的姬昌侯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
姬昌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請他坐車同歸,並拜他為師,從此開始了他興周滅商的人生道路。
此即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
-
齊桓公,管仲——「鮑叔舉賢」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齊莊公五十六年(約公元前723年),管仲出生,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
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
為了謀生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失敗,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
他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他當兵的時候臨陣脫逃,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
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
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
-
秦穆公,百里奚——「五羖(gǔ)大夫」
百里奚(約前726—前621),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稱「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的一代名相。
前655年,晉獻公滅了虞國和虢國,俘虜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這是由於事先晉獻公送給虞君白玉和良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應了。
俘獲了百里奚之後,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時陪嫁的奴隸送到秦國。
百里奚逃離秦國跑到宛(yuān,淵)地,楚國邊境的人捉住了他。
穆公聽說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贖買他,但又擔心楚國不給,就派人對楚王說:「我家的陪嫁奴隸百里奚逃到這裡,請允許我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他。
」楚國就答應了,交出百里奚。
在這時,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
穆公解除了對他的禁錮,跟他談論國家大事。
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
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
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秦孝公,商鞅——「衛鞅三見秦孝公」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原先在魏國相國公叔座家中當中庶子(家臣),公叔座對他很欣賞,病重之際,曾向魏惠王舉薦,由他來繼任相國。
但魏惠王覺得此人太年輕,沒有從政經驗,沒有答應。
公叔座死後,商鞅在魏國失去靠山。
恰在這時,僻處西隅的秦國有了新的國君。
剛繼位的秦孝公準備光復其先祖秦穆公的事業,收復東邊被(三晉)侵占的土地,下令在國內訪求賢才。
商鞅得信以後,立即收拾行李,西出函谷關,來到了秦國。
在景監的介紹下,終於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見。
然而事情卻遠遠沒有想像的順利。
一見孝公,談王道治國;二見孝公,以禮治國;三見孝公,依法治國。
經過三次接見之後,他的才華才得到認可。
商鞅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絕版變法君臣組合,多年的知己戰友,雖非刎頸之交,命,是連在一起的。
秦始皇,李斯——「呂不韋做了一件好事」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
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
在呂不韋的舉薦下,得到了秦王的青睞。
秦始皇從廣納天下賢才於秦,到煎餅六國,再到車同軌書同文、設置郡縣、焚書坑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均有李斯的參與。
劉邦,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人。
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
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
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
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
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劉邦採納蕭何建議,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
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劉備,諸葛亮——「三顧茅廬」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
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
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
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
從此君臣開啟了一段震今爍古的歷史佳話,廣為流傳。
曹操,郭嘉——「荀彧(yù)是我們的『媒人』」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
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當時世間還有「奉孝不死,臥龍不出」的流傳。
唐太宗,魏徵——「昔日的仇人」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
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
魏徵得以再次入唐。
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
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
」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魏徵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對於李世民來說,魏徵就是他的一面「鏡子」,可以看清楚自己。
他們的關係,是君臣,也是朋友。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時候,但是,魏徵總能輕而易舉的把不和諧變為和諧。
就連太宗自己都說:魏徵,朕所畏懼者也。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朱元璋,劉伯溫——「太祖親自出馬」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
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民間傳說,朱元璋當上了起義軍的主帥以後,兵多將廣,急需找個軍師。
他聽說浙江青田有個劉伯溫,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兵書讀得滾瓜爛熟,就幾次派人去請他出山。
可劉伯溫這人有個脾氣,凡未經自己看準的事,任你怎麼說,他是絕對不乾的。
所以,對朱元璋的幾次盛情邀請,他都謝絕了。
朱元璋手下幾個性情暴躁的武將發火了,異口同聲地說:「乾脆派兵把劉伯溫抓來,要是他再不答應出山,就把他殺了吧。
」朱元璋說:「不行!我自有辦法。
」就用利害說服了幾個武將,把這事暫時擱置下來。
沒過多久,劉伯溫雲遊到了杭州灣邊上。
不知怎的,那裡突然出現一個挑籮筐賣私鹽的人。
此人不但重義氣,輕錢財,而且武藝高強。
劉伯溫在人們的稱道中聽說有這麼一個人,很感興趣,決定去見他一面。
這天,劉伯溫一路信步走來,經過海灘邊,有一個人正躺在沙灘上睡覺,只見他頭枕扁擔,平攤兩手,叉開雙腳睡得正香。
整個身子和扁擔恰恰組成了一個「天」字。
遠遠看去,特別觸目。
劉伯溫見了,不覺失笑:這人直有意思,睡覺也想上天!就上前推了推他。
不料那個人側了側身子,腳一鉤,頭一低,又睡著了。
說來也巧,他這一側身,扁擔正好轉到了腰裡。
劉伯溫一看大驚:啊!這不是個「子」字嗎?睡著時能現出「天子」二字,這人恐怕不簡單!於是急忙推醒了他,同他攀談起來。
這一交談,才知道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賣鹽的人。
劉伯溫見這人器宇軒昂,膽識非凡,就慫恿他共謀大事。
到了這時候,朱元璋才哈哈大笑起來,說出了自己的身分,又說:「請過先生好幾次了,先生卻不給面子,這一次我親自來請,總行了吧?」劉伯溫一聽,才知道上了當。
不過他到底被朱元璋的誠意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就這樣,劉伯溫開始了他的輔助帝王之路。
還請大家多多指教,多多補充!
比皇帝還厲害?揭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帝王師
導讀:皇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高的統治者,而在這些統治者的身後還隱藏著一位幕後工作人員,他比皇帝還厲害?他就是帝王師,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下,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帝王師,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十大名相,唐朝的就占了4位
華夏大地,自古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既有無數帥才猛將保家衛國、開疆拓土,又有歷代賢臣良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接下來,博學書院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中國古代十位不可不知的賢相。
史上最強軍師聯盟,沒有「冢虎」司馬懿的虛偽和狠毒,他們照樣玩得好
近段時間《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熱播,收看度節節高升。其中把司馬懿塑造成憂國憂民的形象,引發眾多專業學者的討論,提出歷史劇到底該不該這麼拍的問題。這裡我們暫不下結論,我僅列舉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軍...
王佐之士——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帝師」
導語:帝師是指皇帝的老師,也是輔佐皇帝的重臣。歷史上,帝師們在其位謀其政,為帝王成就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歷史上十大鼎鼎大名的「帝師」。姜子牙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
從軍師聯盟看那些一人抵千軍萬馬的謀士
最近播出的電視劇軍事聯盟講訴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歷史上有很多謀士,他們彈指之間就能決定國家的興衰,歷史的走向。其中最厲害的有哪些呢?1 姜子牙 姜子牙72歲時,遇到了求賢若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