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的反間計成功了,為何挽救不了蜀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後期,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牛人都相繼離去,所剩下來的肩負重任的將領要麼是老當益壯,但終究不如當初年輕的時候。

要麼是資歷平平的平庸之輩。

因此有句話叫做「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其實,在蜀漢晚期的歷史中,還有一個牛人在扛著這樣的重任,這就是姜維姜伯約。

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之後,將為精心研究八卦陣和星宿圖,終究成了一代名將。

司馬昭看到伐蜀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就召開了軍前會議,結果鄧艾等人還是不建議伐蜀國,只有大將鍾會贊成,於是司馬昭立即拍板,決定討伐蜀國,因為在此之前,蜀國已經多次北上中原來討伐魏國,只是諸葛亮死後二十多年相對和平而已。

為了迷惑蜀漢的後主劉禪,司馬昭又傳令青州、徐州等地廣造大船,徵調民夫,意欲討伐東吳。

這是軍事上的聲東擊西,豈能瞞過姜維,姜維陳兵在劍閣天險,那裡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勢非常險要,自古以來就是易守難攻,這也讓鍾會大吃苦頭,久攻不下就動了撤兵的念頭。

另一路大軍是有名將鄧艾所統帥,鄧艾認識到與其跨越天險進行強攻絕不是最好的方陣,於是他在分析了軍事地圖之後,決定採取走一招險棋的做法,偷渡陰平從而直取成都。

但是偷渡陰平根本就沒有行軍打仗的道路可供軍馬行走趕路,但是唯有如此才能夠震懾蜀漢政權,爭取最後的勝利,於是鄧艾下令士卒們拋卻身上沉重的裝備,只帶上幾天的口糧,輕裝前進。

一路之上披荊斬棘不知道折了多少人馬,但是軍令如山,士卒們看到將軍都這麼老當益壯,自然不肯落後,也不敢輕易掉隊或者畏縮不前。

結果當鄧艾的魏軍從天而降的時候,蜀漢的君臣上下無不震驚,但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劉禪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投降。

於是鄧艾大軍接受投降,並且封了劉禪為王,所有的金銀錢糧物資都封存處理,上表司馬昭。

姜維一看後主劉禪都投降了,那這個仗真沒法打了,但心有不甘,決定投降鍾會,因為鍾會和鄧艾素來不和,這樣挑撥兩人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互相殘殺,這樣說不定蜀漢還有一線生機。

於是姜維走進了鍾會的營帳,兩人坐席長談之後,結為了兄弟。

姜維給鍾會出謀劃策,讓他上書司馬昭,說鄧艾有反心。

司馬昭接到上表之後,非常生氣,屬下勸說也不行,他親提大兵20萬前往漢中,又派遣監軍衛瓘前去收捕鄧艾。

本來姜維獻計,讓衛瓘自己前去,如果鄧艾反了,肯定會殺了衛瓘,此時鐘會可以討伐名正言順,結果鄧艾做夢也沒想到立了大功反成為階下囚。

鍾會很高興,大宴群臣,姜維獻計說司馬昭不信任你,何不反了。

鍾會就假託有密詔要除掉司馬昭,但是沒人響應,正要殺掉他們,結果走露了消息,功虧一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註定悲劇的人物——姜維

前三國比後三國刺激多了!後三國的看點,似乎就只剩下了姜維的九伐中原。其實在我看來,這九次北伐,才是三國中較為精彩的一段時間!畢竟這是一個來自魏國的人,最後到了蜀國,扛起了蜀國的一片天,去對抗魏國...

姜維:身死國滅,最後一計害三賢

姜維本是魏國邊郡將領。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

諸葛亮死前的預言——二士爭衡,不久自死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鍾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