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荀彧到底是大漢忠臣還是曹操黨羽|文史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桓大司馬

《軍師聯盟》的新劇集裡面,荀彧對漢朝的忠心耿耿,為此不惜與曹操決裂,最終服毒而死,讓大家對他充滿了同情。

然而,荀彧是否真的忠於漢室,後人其實聚訟不已,唐之杜牧、宋之司馬光、明之王夫之等都各有見解。

本文試圖發微這一段公案,談一談荀彧到底是漢室忠臣還是曹操黨羽。

軍師聯盟系列文章:

從《軍師聯盟》看門生故吏的世界|文史宴

軍師聯盟:崔琰及其後代有多牛|文史宴

黨錮與奇節

1

荀彧一生的軌跡與黨錮之禍有極大的關聯,必須了解黨錮之禍,才能真正了解荀彧以及潁川荀氏的處世之道,乃至漢魏之間士風的轉軌。

《軍師聯盟》中的荀彧

漢武帝時儒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但直到東漢才深度覆蓋到社會之中,並且逐漸神學化。

東漢的許多士大夫、地方豪族都遵行儒學的教誨,而且是當成宗教教條來遵守,所以在壓力面前不會輕易放棄。

但東漢的體制太集權於皇帝,而東漢中期以後皇帝多數年紀幼小,由皇權代理人外戚、宦官執政,他們比皇帝缺乏責任感(江山不是他們家的),執政比皇帝還要惡劣,弄得天下鼎沸、民不聊生,招致士大夫的群起反對。

士大夫秉持儒學的價值觀和對漢王朝的忠誠,為了糾正漢朝的弊政,與黑惡勢力針鋒相對,有不少士大夫被迫害至死,但他們仍然毫不退讓,並且獲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和尊敬。

漢代朝堂

最終,皇帝與宦官發動了兩次黨錮之禍,對士大夫進行屠殺,死者六七百人,朝廷還稱他們為黨人,永遠禁止其親友、門人做官。

黨錮之禍對漢魏士風的轉變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儒學價值觀從此動搖,士大夫群體出現了兩種新的價值觀:一種是與世沉浮,保全自己,一種是消滅漢朝,拯救天下。

無論是哪一種,都已經放棄了儒學中的「忠君」觀念,這樣的人,當時稱為「奇士」、「有奇節」。

奇是與正相對的,「奇節」就意味著放棄了「正道」,故而後世蘇軾說:

東漢之末,士大夫多奇節而不循正道.

這兩種風尚,潁川荀氏可謂兼而有之,並且不矛盾,放棄正道是為了保全自己,保全自己是為了拯救天下。

《軍師聯盟》中的荀彧

東漢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是中原地區,潁川、汝南是士大夫最集中的地方,兩地士大夫以奇節著稱,可以舉出很多例子。

大宦官張讓喪父,弔喪的人雖多,名士卻一個都沒有。

潁川陳氏的始祖陳寔(shí,陳群祖父)身為大名士,卻去為張讓之父弔喪。

潁川鍾氏的始祖鍾皓(鍾繇曾祖父),與士大夫領袖李膺是親戚。

卻覺得鍾家的「保身全家」之道比李膺要高明,體現出與儒學士大夫不一樣的價值取向。

潁川荀氏的始祖荀淑(荀彧祖父),其侄荀昱、荀曇都是黨人,荀昱還是「八俊」之一,與李膺、杜密齊名,被宦官迫害至死。

荀淑之子荀緄害怕宦官迫害,竟然為其子荀彧娶了大宦官唐衡的養女,以保全荀氏。

滅漢朝與濟天下

2

同時,荀家又有人在從事顛覆漢朝的活動,這個人就是荀彧的六叔荀爽。

應該說西漢時代,秉持孟子「民貴君輕」的觀念,皇帝的地位不是那麼天然合理的。

就算董仲舒將皇帝神化為「代天受命」,也還在天子的頭上安了個可以管他的「天」,天子要是亂來,天可以降罪。

所以漢武帝把漢朝折騰得民窮財盡以後,漢朝的合法性嚴重動搖,民間不斷有人上書,說漢朝不行仁政,氣數已盡,理應退位讓賢。

漢昭帝時有眭弘,漢宣帝時有蓋寬饒,漢哀帝時有方士甘忠可、夏賀良,最終天下擁戴王莽取代了漢朝。

新朝皇帝王莽

可惜王莽也沒能解決西漢的弊政,而且其改革過於理性化,帶來了新的弊政,最終被推翻,漢光武帝劉秀遂將被合法推舉的王莽污名化,又扶持讖緯之學,由皇家壟斷天意的解釋權,禪讓的事不許再提了。

但現在這個東漢王朝已經天怒人怨。

湯武革命,順天應人,漢朝既然不肯退位讓賢,為什麼不革了它的命?

於是荀爽著《易傳》,從學術上尋找革命的合理性。

如注釋《明夷》卦的「君子於行,三日不食」:

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君祿食也。

陽未居五,陰暗在上。

初有明德,恥食其祿。

地火明夷

這是說不食昏君亂朝之祿。

《謙》卦的第五爻是陰爻,象徵邪惡的人居君位,第三爻是本卦唯一的陽爻,象徵有德的人屈居下位,荀爽注釋時說:

陽當居五,自卑下眾,降居下體,有下國之意也。

眾陰皆欲撝陽,上居五位,群陰順陽,故萬民服也。

意思已經很明白,是要發動革命,推翻昏君。

荀爽的學術影響很大,兗州、豫州都傳荀氏學,可見兗豫士大夫多有與荀爽同心者。

如黨人「八廚」之一的冀州刺史王芬,就曾經打算廢掉漢靈帝。

汝南的士大夫首領袁紹,後來又試圖廢掉漢獻帝,立幽州牧劉虞為帝。

荀爽的侄子荀彧也用實際行動表示對漢朝的反抗,他跟何顒、袁紹、曹操一起聯絡四方人士,營救逃亡的士大夫,並且秘密進入洛陽,救援受難的士大夫。

荀彧與叔父荀爽的想法高度一致,有拯救天下之心,對漢朝卻不見得有什麼感情。

不過身為謀略超群之士,荀彧深知漢朝名分的意義,這一點是後來一系列看似矛盾的事件的關竅。

天下之志與家門之私

3

荀彧的拯救天下之志優先於士大夫的階級認同,所以他捨棄了士大夫領袖袁紹,投奔了有志澄清天下,手段又較袁紹為高的曹操。

軍師聯盟里的曹操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選中了「有命世之才」的曹操,遂組成了一對黃金組合。

不論是主張擁戴漢獻帝,還是推薦大批名士為曹操所用,又或者官渡之戰與曹操同心協力,以弱勝強,擊敗最大的敵人袁紹,都是為了「拯救天下」的目的。

這過程中,曹操與荀彧也相處融洽,曹操給漢獻帝的奏表中,對荀彧的讚美之詞連篇累牘,細讀其文,可以看出不完全是應付公事,其中頗有真心的欣賞。

二人關係的轉折點出現在赤壁之戰。

曹操以垂暮之年,操全勝之局,而慘敗於孫劉聯軍之手,數十年積聚的戰船,一部分被孫劉聯軍燒毀,一部分害怕被敵人所得自己燒毀,沒有了水軍,可以說在有生之年沒有了吞併江東的希望。

曹操與荀彧

如果赤壁之戰戰勝,曹操可以順勢統一南方。

此時漢朝分裂的時間尚不算長,完全可以復興,有漢朝的名分,有曹操的更新政治,天下可以歸於安平。

但如此大敗以及年老志衰,讓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從此開始致力於「做家門」,想要布局取代漢朝,軍事上沒多少作為,僅僅從馬超、韓遂手上奪取了關中,而孫劉卻在拚命拓地,統治基礎日以穩固。

天下三分,戰亂不休,這嚴重違背了荀彧的志向。

對於漢室中的劉家人,荀彧並不在意,但漢朝的名分是曹操統一天下,更新政治的重要保障。

而曹操試圖篡漢,說明他不再以統一天下、拯救亂世為己任,他違背了年輕時的初衷,也違背了與荀彧共事的基礎。

所以荀彧要反對曹操即魏公之位,而曹操也知道荀彧不可能屈服,決定逼迫荀彧自盡。

曹操即魏公、魏王之位前後,陷入極大的被動。

劉備、孫權大舉進攻,劉備從曹操手上奪取漢中,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權亦曾以十萬大軍圍攻合肥,若非張遼軍略超群,後果將十分嚴重。

曹操在西、中、東三條戰線上全面吃緊,曾經考慮過遷都鄴城,直到曹丕、曹睿時代,曹魏依然以防守為主,無力大舉進攻吳蜀,可見篡漢使曹操的大義名分缺失,帶來的震盪是何等嚴重,這種局面,是荀彧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荀彧既不是漢室忠臣,也不是曹操黨羽,他的志向是拯救天下。

漢室的名分有助於拯救天下,所以他扶持漢室;曹操的能力有助於拯救天下,所以他輔佐曹操。

漢室要殺曹操,他不能同意;曹操要篡漢朝,他也不能同意。

所以他的悲劇結局幾乎是註定的。

他雖然不能算純粹的漢朝忠臣,卻不愧為志存天下的仁人君子。

所以死後數十年,仍被後人懷念,司馬懿就曾說:

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聚訟紛紛

後人對荀彧的為人處世頗多議論,有時各執一端。

唐代大詩人杜牧評價:

荀文若為操畫策取兗州,比之高、光不棄關中、河內;官渡不令還許,比之楚、漢成皋。

……及事就功畢,欲邀名於漢代,委身之道,可以為忠乎?

因為荀彧的目的是拯救天下,對漢朝並不怎麼真心尊敬,所以在私人場合說一些僭越的話,比如把曹操比作漢高祖、漢光武帝,跟他的處事邏輯並不矛盾,並不能證明他支持曹操篡漢。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里反駁杜牧:

漢末大亂,群生塗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濟也。

然則荀彧舍魏武將誰事哉!……。

建安之初,四海盪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

荀彧佐魏武而興之,舉賢用能,訓卒厲兵,決機發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為強,化亂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豈在管仲之後乎!管仲不死子糾而荀彧死漢室,其仁復居管仲之先矣!

這是把荀彧拯救天下的志向等同於忠心漢室了。

實際上兩者可以分開,荀彧在拯救天下的同時不一定要忠於漢室。

相比之下,還是我湘中王船山先生持論折中:

荀彧拒董昭九錫之議,為曹操所恨,飲藥而卒,司馬溫公許之以忠,過矣。

乃論者譏其為操謀篡,而以正論自詭,又豈持平之論哉?……夫九錫之議興,而劉氏之宗社已淪。

當斯時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盡者,未有不惻然者也。

彧亦天良之未泯,發之不禁耳,故雖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

可惜對於荀彧反對曹操即位魏公的原因,分析上太傾向於道德,對荀彧整體的人生軌跡有所忽視。

無論如何,在強權的威脅之下,荀彧敢於挺身而出,對權勢者說不,無愧於士人風骨,無愧於賢士之名,也無愧於人傑輩出的潁川荀氏!

歡迎參加文史宴有酬徵文活動:

文史宴有償徵稿啟事—朝鮮半島與東北亞|文史宴

歡迎關注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時,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定國號晉,魏晉易代。司馬孚作為司馬炎的叔祖,告別曹奐時淚流滿面地說:「 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這位司馬家族的長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權者極為難堪。

淺談潁川士族(荀氏篇)

對於三國時期士族的論述,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曾經進行過淺談的分析,應我的好朋友尚尚的邀請,今天一起來聊一聊潁川士族;潁川作為中原腹地,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郡,相傳黃帝出生於潁川,大禹曾建都於此,因此...

三國說之淺析強大的潁川荀氏

潁川荀氏是後漢至西晉時期的典型士族之一,經歷了從後漢末年形成世家大族再變成魏晉高門的整個時期,在晉室南渡後式微,並最終湮滅於南朝。從漢至隋,史書記載者百人,從政者諸多,各代人先後不同程度的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