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三叛之第二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毌丘儉文欽之亂,又稱壽春二叛,是三國時期對曹魏攝政司馬師家族的一次討伐性起事,是250年代壽春三叛的第二叛。

背景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權。

254年,大將軍司馬師因魏帝曹芳意欲奪權而廢黜之,改立曹髦,鎮東將軍都督揚州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因此叛亂。

籌劃

毌丘儉、文欽剛叛亂時,決定隱藏意圖,秘密吸收大軍。

他們派使者去鎮南將軍諸葛誕處招募豫州士民。

諸葛誕發覺兩人的要求不合理,知道他們要謀叛,便殺了使者。

毌丘儉還派人送書信到兗州,信使被刺史鄧艾所殺。

叛亂

毌丘儉、文欽起兵時連同安豐護軍鄭翼、廬江護軍呂宣、太守張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護軍王休等上表,稱司馬師的父親追封相國司馬懿歷事忠貞,而司馬師為人臣子不忠不孝,列司馬師罪狀十一,提出念司馬懿之功免司馬師死罪令其以侯就第,而以司馬師胞弟安東將軍司馬昭代司馬師輔政,及授其叔父太尉司馬孚為保傅及以司馬孚之子護軍散騎常侍司馬望為中領軍。

長期覬覦壽春的東吳很快得知叛亂的消息。

吳主孫亮派軍援助毌丘儉、文欽,以削弱魏軍。

吳丞相孫峻領左將軍留贊、驃騎將軍呂據率援軍前往。

司馬師、征東將軍胡遵、鄧艾、諸葛誕合兵向叛軍進軍。

魏軍到隱橋,毌丘儉部將史招、李續相繼來降。

荊州刺史王基奉令搶在毌丘儉和文欽之前搶占了南頓。

魏軍暫歇並調動,對叛軍造成最終導致起事失敗的恐慌。

叛軍家屬都在淮北,叛軍士氣因此受挫。

軍隊叛離了毌丘儉和文欽。

司馬師屯汝陽,見狀,命鄧艾率少量軍隊進入樂嘉要塞。

文欽急忙趕來,卻被主力大軍截擊。

文欽下令撤退,司馬師派左長史司馬班(或作司馬璉)督驍騎八千追擊,將軍樂綝督步兵後繼,在沙陽大破文欽。

這導致壽春大量人口因害怕遭到屠殺逃往東吳。

叛軍餘部散去,毌丘儉被安豐津都尉追殺,在慎縣被張屬所殺。

文欽當即逃到東吳。

文欽到項縣時,壽春及淮河流域其他地區皆被諸葛誕所得。

吳軍當時還未到達,很快下令從東興撤退,呂據在高亭打敗魏將曹珍。

諸葛誕派軍攻打,別將蔣班敗留贊,留贊及吳將孫楞、蔣修和很多吳軍皆遇害。

後果

文欽全家成功撤到東吳,但幾年後諸葛誕叛亂時,文欽被其所殺。

司馬師無嗣,將攝政權移交司馬昭。

幾年後司馬昭鎮壓諸葛誕之亂,後又發動魏滅蜀之戰。

司馬昭死後,子司馬炎攝政。

司馬炎很快迫使曹奐禪位,建立晉朝。

280年,晉滅吳,三國終結。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三兄弟之一——諸葛誕個人簡介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

壽春三叛始末

壽春三叛,又稱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

這對父子真命苦,老子朝秦暮楚,兒子禍及全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漢末時分,天下大亂,跨州連郡者不計其數。各大政治勢力時而聯合、時而敵對,戰亂不止,也因此出現了大批的俘虜和降將。蜀漢有關羽、王平,曹魏有張遼、張郃,東吳有甘寧。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