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求賢若渴,為何白門樓上聽從劉備之言斬殺呂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一生求賢若渴為何白門樓上聽從劉備之言斬殺呂布要是說三國何人足智多謀,有經緯超世之才,想必都會脫口而出,蜀漢大丞相武侯諸葛亮。
的確,諸葛亮無論在正史上還是演義中,都有要是說三國何人足智多謀,有經緯超世之才,想必都會脫口而出,蜀漢大丞相武侯諸葛亮。
的確,諸葛亮無論在正史上還是演義中,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僅憑陳壽的《三國志》給諸葛亮單人列傳,就知道孔明先生的確乃棟樑也。
整個《三國志》中單人列傳的臣子,也不過孔明和陸遜二人而已。
那麼說完了三國中智力值第一的人,那麼就要說武力最高的了。
飛關羽厲害吧,再加上劉備的雌雄雙股劍,簡直就是三國最強戰力,但是有句話,叫做什麼呢?三英戰呂布。
講的就是劉關張兄弟三人,才和呂布打了個平手。
那麼呂布,此人如何呢?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呂布和很多三國的武將一樣,跟過好幾個主公,這也無可厚非,不過呂布你換東家就換東家,卻在臨走之前將自己曾經的兩個乾爹丁原和董卓給乾死了,這就太不地道了。
後來和劉備在徐州,趁著劉備出兵之際,占了劉備地盤,不得已,劉備只能聯合曹操來消滅這個忘恩負義之徒。
白門樓處置呂布,曹操沉思了很久卻沒有說話,於是他問劉備,要不要殺呂布?劉備說了一句話:明君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於是曹操當即下令斬殺呂布。
都知道,曹操一生求賢若渴,那麼對於呂布來言,曹操若能用好這員大將,何愁北方袁紹,江東孫氏父子。
有人說曹操狹隘,就算呂布誠心來投,以曹操的性格,也不會收留的。
但是,曹操在打完張繡之後,並沒有為難張繡,就算在此戰曹操死了典韋和自己的一個兒子,也沒將張繡置於死地,就連給張繡出謀劃策的賈詡,也被請上了座上賓,成為曹操後來重要的謀士之一。
再說一件事情,官渡之戰後,曹操燒掉了所有從袁紹那兒得來的書信,這些書信恰恰就是自己臣下所寫的。
由此可見,曹操也並不是那種狹隘之人,不然怎麼可能寫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
但是對於呂布死不死,這件事情,曹操其實並沒有糾結過,他的心裡早已經有了一個答案,就是呂布必死無疑。
那麼為何曹操還要問劉備呢?這裡面說兩點,第一個,世人都知道曹操愛才,呂布是才,乃不世之材。
可是此人朝秦暮楚,令人十分的不放心。
要是將其就這樣殺了,定會損害自己愛才之名,索性將這個鍋甩給了劉備。
劉備也是個聰明人,但是自己也不想背這個鍋,那麼既然活人不想背鍋,只能死人來背鍋了。
於是劉備就在曹操和眾人面前提起了丁原和董卓,一說這兩人,大家瞬間將呂布視為不忠不義之徒,斬了就斬了。
第二個,劉備因為徐州和呂布鬧得兵戎相見,如果說呂布成為曹操帳下的一員大將,那麼對於劉備來講,這無異於縱虎歸山,以呂布的脾氣,說不定哪天當著曹操的面就把自己給殺了。
另外就是曹操做啥呂布的決定,需要的只是一個認同。
就算劉備說不殺呂布,曹操也會問其他人,直到得到自己的滿意的答案。
就像在一家公司,領導問大家選這個好還是那個好?並不是領導不知道,而在徵求你的意見,只不過是領導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贊同我的想法,亦或者這麼說領導只是想找一個台階下。
而在白門樓前,劉備就很識趣的當了曹操的這個台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備知道曹操是怎麼想的,曹操就是想讓呂布死,但是卻不能自己動手,那麼只能有人代刀,劉備很聰明,恰恰就這樣做了。
不然,後來煮酒論英雄,曹孟德不服袁紹袁術孫堅劉表,就服這個一窮二白啥都沒有的劉皇叔。
既然前兩個問題都說清了,那麼要說曹操為何要在處置呂布的時候,第一個問劉備呢?原因很簡單,劉備是一把劍,一把君子劍。
對三國有點了解都知道,曹操乃亂世之奸雄,而劉備是梟雄,是君子。
為何後世之人推崇劉備而不是曹操,就是因為劉備符合儒家文化隱忍堅持的百折不撓以及仁義道德的觀點,而事實上,劉備也是這麼做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劉備是三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屠過城的諸侯,曹操屠城,陳壽雖沒說,但是後世的書中都有記載。
正是劉備是三國的道德標杆,所以這場對呂布的審判,應該讓也只能讓劉備來。
君子之劍,殺小人之惡,眾人快之。
圖片來源於網絡
都說《三國演義》是小說,那麼《三國志》難道就真的是正史嗎?
最近小編在寫關於三國方面的歷史,發現評論中有很多的朋友都在說《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做正史來看,要想真正了解三國的歷史,應該去看陳壽的《三國志》,言辭之間多有些鄙視看演義小說的朋友。其實在小編...
三國死的最窩囊的五位名將,第二被世人敬仰,第一無可爭議!
漢末三國時代,是群雄並起的時代!在這段歲月中,各路諸侯紛紛粉墨登場,共同演繹一段角逐中原的好戲。最終經過數十年的相互攻伐中,曹操、劉備和孫權笑到了最後,魏蜀吳三國鼎立,結束了紛繁的亂世。
三國時最勇猛的3大名將,一人不幸被曹操斬殺,一人深受劉備器重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諸侯們彼此之間展開混戰,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文臣武將。其中在民間更是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武將方面,三國時最勇猛的3大名將是一呂二趙三典韋,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當然這只是...
蜀漢五隻虎,單打誰第一?
看多了三國,滿腦袋都是演義,隨著見識的增長,愈發覺得演義只是演義,看的爽了之後還得了解真實的歷史,那麼蜀漢是不是真有地位崇高的五隻老虎?哪一隻更兇猛呢?史書是如何記載如何評價,是不是也像小說中...
三國死不瞑目的六大名將,第三不死蜀漢不亡,第六不死,改寫三國
在三國亂世這個舞台上,在這個充滿廝殺和陰謀的戰亂時代之中,不僅僅有身居高位志得意滿的者,也有抱憾終生死不瞑目的人。這些人如果不是意外死亡,極有可能影響整個三國的局面,我們不妨來看看。
三國24名將,他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
承接上篇《三國24名將,他在大樹下坐著死去,被盛讚為「江表之虎臣」》介紹了龐德、甘寧、周泰三位大將,你有什麼想說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
三國軍師PK,鬼才郭嘉和神算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
知名學者易中天曾在他的作品《品三國》中對諸葛亮與郭嘉作了比較。認為倆人是同一個級別的人物,對劉備、曹操同樣重要,而且易中天說兩人還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他們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時都只有二十六七...
三國最勇猛的五大名將命運,兩位被斬頭,第一名被絞死,窩囊至極
三國,一段如此精彩,令人盪氣迴腸的歷史。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無數英雄豪傑為了自己的信念而奮鬥。猛將是三國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某些戰役之中,一個猛將的存在,或許間接決定了一場戰役的成功與失敗。...
關羽被東吳斬殺之後,呂蒙為什麼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原因很簡單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之後,呂蒙因何暴病而亡,真的是被孫權毒死的嗎?眾所周知,漢末三國的時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著名的亂世,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縱觀整個三國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實在是不勝枚舉,例如...
揭秘盤點三國名將之死:三國死得最慘的12大名將名帥能臣
三國時期死得最慘的10位名將,最後一位死得比萬箭穿心還慘《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數十載的征戰殺伐被羅貫中演繹得精彩紛呈,其中許多典故婦孺皆知,能臣名將更讓人耳熟能詳。本文為讀者總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