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鎮守川陝的大將吳玠沒有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宋初年,宋軍主要在三個戰場抵禦金兵進犯,一是江淮地區,由大將韓世忠鎮守;二是荊湖地區,由大將岳飛鎮守;三是川陝地區,由大將吳玠鎮守,因此形成了宋金對峙的局面,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時期。

上述三員大將之中,韓世忠和岳飛後來都名列「中興四將」,而吳玠論起戰功,要比張俊、劉光世的更為顯著,但是為何排在張俊、劉光世之後,沒能名列「中興四將」呢?

據元脫脫等《宋史》卷366記載,吳玠,字晉卿,南宋抗金名將。

在和尚原、仙人關之戰中,兩次大敗金國名將完顏宗弼,打消了金國想從川陝打開缺口進而消滅南宋的戰略企圖。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金國數萬騎兵攻打和尚原。

吳玠僅以數千軍卒駐防原上,他激勵將士說:「我在此,敵不敢越我而進,保住陣地,方保蜀地無虞。

」當時,金國強勁騎兵先期進至北山,吳玠利用有利地形,分軍兩隊,先率一隊與金兵鏖戰,待雙方均已疲憊,吳玠便將休息的一隊生力軍投入戰鬥,金軍遂敗走數十里。

完顏宗弼驚聞敗報,親督十萬之眾,進抵和尚原一線,企圖打開入川門戶。

吳玠命諸將「選硬弓強弩與戰,分番迭射」,同時又遣別將從小道繞出敵後,斷敵糧道。

再派遣部將引騎兵三千設伏於原北的神岔溝。

果然不出吳玠所料,沒過幾天,金軍因糧道被襲,退軍至神岔溝,宋軍發動夜襲,連破金營十餘座營寨,完顏宗弼「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須髯遁歸」。


紹興四年(1134年),完顏宗弼親率十萬大軍長驅南下。

吳玠審時度勢,放棄和尚原,退守仙人關,並於關外置寨紮營,互為犄角之勢。

金兵猛力攻關,激戰一整天,因宋軍拒險死守,始終不能破關。

次日,吳玠乘金軍疲憊,揮師反擊,金軍不能支撐,於是領兵連夜逃遁。

金國連年累戰,未能入蜀,反損兵折將,「遂還鳳翔,授甲士田,為久留計,自是不復輕動矣」。

吳玠因屢勝金軍,聲威大震,名揚隴蜀,朝廷詔授吳玠為檢校少師、川陝宣撫副使。

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病逝,時年47歲,諡號「武安」。


有如此赫赫戰功的吳玠為什麼沒能名列「中興四將」呢?在本人猜測,主要原因無非以下幾個。

一是吳玠死得太早,紹興九年(1139)去世,比「中興四將」中死得最早的岳飛還早三年。

二是吳玠的官位比「中興四將」低,在其取得仙人關大捷時,是知樞密院事兼御營副使張浚的下屬,其功勞多被其長官張浚攫取。

三是吳玠的身世沒有劉光世顯赫,並且其在宋金富平之戰中介入張浚和曲端之爭,並與張浚合謀害死了曲端,這可能是不被後世推崇的原因之一。


總之,論戰功吳玠比「中興四將」張俊和劉光世要大得多,估計僅次於岳飛、韓世忠,能排到第三位。

後世評價說,吳玠用兵,務遠略不求近利,故能保必勝,而蜀賴以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