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中興四將之外,升官快過岳飛,論戰功他遠勝韓世忠張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南宋初年宋金戰爭中,有所謂「中興四將」,即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

中興四將的出處,一是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有《中興四將圖》,二是元代脫脫的《宋史》有云:南渡諸將以張、韓、劉、岳並稱。

雖然張俊和劉光世名列中興四將有爭議,幾百年的叫法卻成了鐵定事實。

但以戰功來講,有一人雖不在此列,卻跟岳飛比肩,遠在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之上,他就是吳玠。

吳玠是今甘肅靜寧人,因為其父死後葬在水洛鎮,就搬到了今平涼(水洛在其轄下)。

吳玠小時候沉穩剛毅,有理想有氣節,懂軍事還擅長騎馬射箭,讀書能領會主要意思。

後來不到二十歲,吳玠就投軍了,隸屬涇原軍。

宋徽宗在位時,他先後在征討方臘、平定河北盜匪和對西夏作戰中立了軍功,成為涇原軍第十位將軍和第二副將。

(涇原軍,叫法源自唐朝藩鎮割據,屬於地方軍隊)

宋高宗建炎二年,金軍渡過黃河,直逼涇原。

吳玠作為都統制曲端的先鋒,在清溪嶺迎著金軍,直攖其鋒,追殺金軍三十多里,金軍自此對西北的宋軍開始害怕。

不久吳玠升官,暫代涇原軍兵馬都監,金軍進攻延安府,曲端不肯救援,吳玠進言說,我們應該攻打金軍大本營,他們一定會回師救援。

曲端派吳玠去攻打華州,吳玠一鼓作氣就拿下了。

建炎三年,吳玠奉命剿滅了《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原型史斌的叛亂。

這一年,宣撫處置使(臨時設置的巡視地方的官銜,官階非常高)張浚來川陝巡視軍務,張浚帳下軍事參謀劉子羽向張浚隆重舉薦了吳玠,張浚與吳玠面談之後非常高興,立即提升吳玠做了統制官。

建炎四年,吳玠升為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

這一年,吳玠先是在彭原店打敗前來進攻的金將撒離喝,其後又被重整旗鼓而來的金軍打敗。

吳玠因此受到上司曲端的彈劾被降職,隨後因為張浚的賞識又官復原職。

這年九月,張浚不聽大將曲端的勸告,執意糾合五路兵馬與金軍在富平決戰。

結果五路大軍全部潰敗,川陝形勢岌岌可危。

張浚在戰後引咎自責,吳玠只帶領少數兵馬負責阻擋金軍。

紹興元年,紹興三年,紹興四年,吳玠在和尚塬、饒鳳關和仙人關與金軍展開三次大戰。

和尚塬之戰和仙人關之戰,吳玠兩次擊敗金軍名將完顏宗弼(兀朮),饒鳳關由於叛徒告密指引道路被金軍打敗。

在仙人關,完顏兀朮帳下大將韓常也被射瞎了左眼。

由於當時金軍的主攻方向在川陝,吳玠幾次挫敗金軍由陝西進入四川然後順江東下的陰謀,在國家防禦戰略和軍功上都立下了赫赫功勞。

吳玠的官銜也一路飆升:紹興二年,因和尚塬之功,官升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紹興三年,饒鳳關戰後,又官拜檢校少保(檢校二字是表示皇帝的恩寵),利州路和成鳳州制置使(制置使為臨時設置的區域軍事大員,相當於抗戰時期戰區司令長官);仙人關大捷傳到臨安,朝廷授予吳玠川陝宣撫副使;不久又被授予檢校少師,奉寧保定軍節度使。

跟隨吳玠屢立戰功的吳玠之弟吳璘、部將楊政等也都節節高升。

吳玠在陝西跟金軍對峙十多年,深受百姓和將士愛戴。

在和尚塬,當地百姓冒著被金軍截殺和連坐的危險給吳玠送糧食;在仙人關,他親冒矢石,在最危急關頭激勵將士,頂住了蜂擁而上的金軍;在戰術上,他讓弓箭手站成一排分批次射箭,號稱「駐隊矢」,有效抵禦了金軍,一度被認為是近代西方火槍陣輪番射擊的最早版本;在對金作戰生涯中,他勇謀兼備,多次以少勝多。

吳玠的官位和戰功初期一直在岳飛之上,如果說中原戰場是岳飛的舞台,川陝就是吳玠唱主角。

劉光世有「長腿將軍」的外號,遇到金軍更多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逃跑;張俊的部隊主要在拱衛京師,而且軍隊戰鬥力較差。

韓世忠在南宋朝的主要戰功是平定苗劉(禁軍將領苗傅、劉正彥)兵變、黃天盪之戰和大儀鎮大捷,除了黃天盪也沒什麼突出表現。

吳玠一生唯一的污點就是陰謀暗害了老領導、大將曲端,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好色,不知道是否因此影響了當時對他的評價,因而未能入選中興四將。

吳玠最後因為服食丹石(由於好色,筆者懷疑丹石藥粉可能是壯陽之用),吐血而死,享年47歲,卒於仙人關,是年為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

吳玠死後,其弟吳璘繼承了他的事業,繼續在川陝和金軍對峙,後來也做到了宣撫使一級的高官;吳玠的五子之中的長子吳拱後來也成為手握重兵的大將。

宋孝宗淳熙年間,吳玠被追封涪王。

在他死於任上的仙人關,當地百姓為他立廟祭祀,直到元朝末年仍有人懷念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爭奪關陝到保衛川蜀

在古代,四川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往往有其特殊性,政局動盪時期尤其如此,因而有必要把建炎、紹興年間關陝川蜀地區的宋金戰爭另闢一節細細評說。張浚因在苗劉之變中勤王有功,頗受高宗青睞,入知樞密院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