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當老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上方「周海濱微說」關注,看更多有姿態地說!

劉備選擇諸葛亮的道理很簡單。

劉關張加上趙雲,儘管都很能打很會打——溫酒斬華雄,三雄戰呂布,挑顏良,劈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且「英雄事跡」的確很多,但是,他們幾乎沒有真正打過勝仗,連個穩定的地盤都撈不到。

劉備不得不「常在別人的屋檐下」低著頭混日子。

好不容易請徐庶當軍師,算是打了回勝仗,償到了甜頭,但好景不長,徐庶就被曹操「撬」走了。

對劉備來說,能夠得到水平遠遠高於徐庶的諸葛亮,那自然是求之不得,感激涕零的。

其實,徐庶只是個鋪墊,讓劉備認識到「軟體」的重要性,為諸葛亮隆重登場,為諸葛亮受到超級重用,創造了十分良好的條件。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失魂落魄的劉備?這看似不可思議,但事實上,理由比劉備還充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劉備會對他頂禮膜拜,甚至把他放在高於自己的位置之上。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高風亮節,為了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往往忽視他在劉氏集團內部那種至高無上的權威。

曹操那裡,謀士雲集,並且已經完成「初步創業」,一雄獨大,即使諸葛亮鶴立雞群,也很難在他那裡「要上價」,更不可能獲得集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和姦雄為一體的曹操的真正「敬意」。

儘管為了推動孫劉聯盟,諸葛亮舌戰群儒,才華橫溢,鶴立雞群,江東甚至也有拉攏之意。

即使諸葛亮真去了,也很難有什麼作為,成就不了什麼具有超越價值的事業——孫權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既得利益,也就是既有事業。

況且,在孫劉聯明狀態下,就有所謂的「亮瑜情結」,諸葛亮真到東吳「任職」,不用孫權動手,周瑜就會「整瞎」他。

只有在劉備那裡,幾個不成器的謀士,毫無份量,關張趙雖勇,也就是一介武夫,加是整個劉氏集團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諸葛亮才能超越三兄弟結拜之義,直接與劉備並駕齊驅。

試想,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諸葛亮這樣「牛」的軍師嗎?事實上,諸葛亮上來就是「丞相」,一人之下,所有人之上,並且上面的那個人也禮讓三分。

另外一個人,司馬懿的崛起,也與諸葛亮的謀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曹操最牛的時候——赤壁之戰之前,他拒絕了曹操的任用,道理是那個時候曹操最多給他一個縣令。

曹操兵敗赤壁後,尤其是在隨後又兵敗漢中後,曹操原先的戰將開始畏戰,原先的謀士開始江郎才盡,他則開始嶄露頭角。

與諸葛亮一決高下,並且最終滅掉了蜀。

不逢其時,不養晦蹈奮,別說大成,可能連個得到重用的機會都沒有。

其次,從政治上,劉氏集團是「有說法」的。

儘管劉備只是個賣蓆子的小商販,但是,他是「皇叔」。

這個莫名其妙的身份,既被那個小皇帝背書過,在檯面上,也還是被認同的。

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前提下,在「劉家」——小皇帝、劉表、劉璋一群笨蛋的背景下,皇叔這頂帽子,戴在外表忠厚,實則梟雄的劉備頭上,還是很有用的——一不注意就弄了個眾望所歸。

第三,前面已經提到,儘管人馬不多,也沒有地盤,但是,關張趙可都是個頂個的上將軍。

諸葛亮比誰都明白,將劉備的「說法」和這幾個哥們的軍事才能,與自己的謀略結合起來,那麼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可惜,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沒有講到這一節。

因為他得先把劉備捧上天,讓已經失魂落魄的劉備個人感覺先好起來,同時,也讓自己的作用凌駕於其他人之上。

這也是我始終不喜歡諸葛亮的地方——這哥們用心太深。

說到底,對諸葛亮來說,選擇劉備,既是幫助劉備,也是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有什麼比將自己的預見變成現實更痛快的事情?

事實上,諸葛亮也的確是「賺大了」。

諸葛亮加入之後的劉氏集團,真正的靈魂是誰呢?劉備得了實惠,諸葛亮名滿天下,名垂青史。

劉備既文不如諸葛亮,武也不如關公,遇到困難就會哭。

如果僅僅從「歷史口碑」上說,劉氏集團真正立住的,豈不也就是諸葛亮和關公?並且,關公更像一個傳說。

說這些我僅僅想傳達的是這麼一個思想——在資本越來越社會化的今天,老闆們(包括股東)更像劉備,即使他們文武雙全也需要找諸葛亮,找超級助手。

高級人才如諸葛亮者,也可以與老闆一直成為企業的靈魂,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當高級管理人才、經營人才能夠認同老闆、成就老闆,並在能力、見識和胸懷不低於老闆的時候,你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負,並成為中國新一代的,具有成就的企業家。

吳國出了個周瑜,在今人的眼裡,他應該是與孫權齊名,但事實上人生比孫權還精彩;

魏國出了個曹操,在今人的眼裡,除了他以「奸雄」青史留名,如果不翻書的話,對魏國其他梟雄的記憶都很模糊;

蜀國出了個諸葛亮,在今人的眼裡,其他人,包括劉備、關羽、張飛儘管也很有名氣,但已經是等而次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是大才,結果迥異。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儘管你可以說沒有諸葛亮,沒有周瑜、陸遜,沒有曹操的助手,就沒有劉備、孫權和曹操的成功,但我想說有是,劉備、孫權和曹操才是成功的關鍵。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他們是「鐵打的營盤」,「諸葛亮們」是「流水的兵」。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具有打造「營盤」能力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只能成為「流水的兵」。

諸葛亮是借劉備的窩生的蛋。

窩是劉備的,人才也是劉備聚起來的,諸葛亮沒有這個影響力。

你既可以說諸葛亮對齊備忠心耿耿,也可以說齊備對人才具有超強的控制力——死後也能夠讓齊備輔佐自己的傻兒子。

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他們共同創造的那個讓這一切變成現實的氣場。

分析文章之二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當老闆

諸葛亮高臥隆中,待價而沽時,曹操、孫權也在廣收人才。

他本來可以北上投曹,也可以東行仕吳(而且他的哥哥諸葛瑾還是東吳的高幹),為什麼卻選擇了當時還沒有一塊自己的地盤、正在寄人籬下的劉備呢?易書提出了一些看法,雖然也都言之成理,但有些看法總覺得不能使人完全信服。

易中天說:「劉表太差,曹操太強,孫權的空間又太小。

」(《品三國》142頁)我們就先考察一下這種提法。

說因為劉表太差,所以諸葛亮不去投靠,這當然是對的。

諸葛亮與劉表有姻親關係(劉表是諸葛亮妻子的姨父),住的地方離襄陽又很近(現在隆中就在襄樊市區內),他的朋友龐統就在劉表手下做了南郡功曹,諸葛亮到劉表那裡混個一官半職是最方便的了。

而諸葛亮卻始終沒有邁出這一步。

他在《隆中對》中說荊州是「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可見他認為劉表無能,保不住荊州,在此人手下做事毫無前途,怎麼會去投靠呢?

但不到曹操那裡去,是否因為「曹操太強」呢?這似乎不太好理解。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願意投靠實力強大的主公呢?舉現代的例子來說:你大學或研究生畢了業,一個「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要你,一個「皮包公司」的小老闆也要你,難道你不到「五百強」那裡去,卻要到「皮包公司」那裡去嗎?易中天的理由是:曹操那裡人才太多,去了以後沒有好位置,斯則謬矣!人才是在競爭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如果你真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到哪裡也會脫穎而出的,似乎不必專在犄角旮旯里找冷門。

「孫權的空間又太小。

」照易中天的說法,和前邊的意思差不多。

也是說孫權那裡人才太多,而且關係密切。

「任憑諸葛亮能力再強,本事再大水平再高,到了東吳,權位也只能在張、周二人之下,甚至不如魯肅。

這顯然是諸葛亮所不願意的。

」(《品三國》143頁)這能是諸葛亮的想法嗎?如果他出山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是先考慮到那裡去能當幾把手,能混個什麼級別,什麼職稱,我能不能凌駕於其他同事之上,能不能全閉了他們?那還是諸葛亮嗎?豈非和現在的跑官要官之徒劃了等號?不是太庸俗了嗎?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北去投曹,東去歸孫(捎帶著和自己的哥哥團聚),卻選擇了劉備呢?根據我個人的意見,同時也採納了易書中的合理部分,我覺得原因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這是和諸葛亮的政治抱負分不開的。

諸葛亮志向遠大,自比管樂(管仲、樂毅),想要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而他的政治抱負是興微繼絕,以平定四海,興復漢室為己任。

他有封建正統觀念,他所選擇的主公,只能是興復漢室的人,最好是皇帝宗室中人。

當時皇帝宗室中人:幽州牧劉虞已被公孫瓚殺掉了,剩下的益州牧劉璋軟弱無能,只有劉備是一個英雄。

正如習鑿齒所說:

「方今玄德,漢高之正胄也。

信義著於當年,將使漢室亡而更立,宗廟絕而復續。

」(《周魯諸葛論》,見《太平御覽》)

第二,劉備的素質,具有干一番大事業的條件。

主要是性格剛毅,思想堅定,雖然屢遭挫折,但雄心不改,壯志猶存,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志猶未己」(《三國志·諸葛亮傳》)同時諸葛亮也指出他「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

」(同上)這是難能可貴的,使諸葛亮發現了希望之所在。

第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篡權竊國,在政治上和諸葛亮是兩條道上跑的車,諸葛亮豈能和他同流合污?同時諸葛亮是琅玡郡人,當年曹操血洗徐州,曾打到諸葛亮的老家琅玡郡各縣(琅玡郡屬徐州,郡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殺人如麻。

當時諸葛亮13歲,這件事在記憶上應該是刻骨銘心的。

作為徐州人,他對於曹操有天然的仇恨,怎麼會去投靠他呢?

最後,易書還提出了三件事,是需要加以辨析的。

一件事是:據《魏略》記載:諸葛亮的朋友汝南人孟建(公威)要北歸鄉里圖謀發展,諸葛亮說:「中國(中原地區)饒士大夫(當官的太多),遨遊何必故鄉耶?」易中天認為:這可以證明:諸葛亮不去投靠曹操,是因為曹操方面人才太多,「這至少是諸葛亮的想法之一。

」(《品三國》142頁)但針對《魏略》的說法,裴松之說:「說諸葛亮為孟公威著想是可以的,若說他同時也為自己這樣說,可說是沒有洞察諸葛亮的內心。

……諸葛亮以興微繼絕克服為己任,豈能在邊鄙之地(指非正統政權)出任就算了呢!」(《三國志·諸葛亮傳》注)

另一件事是:諸葛亮伐魏出隴右,聽說石韜(廣元)在魏歷任太守,典農校尉,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諸葛亮嘆息說:「難道魏國人才太多嗎?他們兩個人為什麼沒有被重用呢!」易中天說諸葛亮:「可見,見用不見用,總還是要考慮的。

」(《品三國》143頁)

再一件事是:赤壁戰前,諸葛亮到柴桑見孫權,張昭想要讓諸葛亮留在東吳,諸葛亮不肯留。

人問其故,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儘量(但是看他的度量,他能看重我諸葛亮,卻不能讓我發揮全部的才能),吾是以不留。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傅子》)易中天認為: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諸葛亮沒有選擇孫權,恐怕就是這個原因。

這三件事的性質是差不多的,都是說:在曹操和孫權那裡,如果不是人才那麼多,諸葛亮能夠被重用,讓他發揮全部的才能,那麼諸葛亮也會投靠曹操或孫權的。

但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裴松之對此有充分論述,我在前面也談了很多,不想再重複了。

總之還是那句話: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和孫權,主要是政治原因,其它都是次要的,主要的癥結還是諸葛亮的政治立場問題。

用官場上的庸俗眼光來看待諸葛亮,便失之遠矣。

周海濱官方微信公號

周海濱微說

微信ID:zhouhaibinweishu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一學!諸葛亮怎麼做公務員

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馬上開始了,對於已經成功報名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你們都有一個公務員員的夢想吧。貴州中公教育小編認為,考上公務員確實很難,但是要想做一個好的公務員,也不簡單。下面,小編來...

一代梟雄曹操 為什麼沒將諸葛亮收入帳下

看過三國的朋友,相信大家心裡都有這樣的一個想像,諸葛亮要是投靠到曹操帳下,那三國是不是另一種演義呢?這只是個想像而已!下面來一起了解下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什麼未能投靠強大的曹操呢?在三國中諸葛亮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