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揭示了古代為官潛規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曾經記載了這樣一段話,「亮躬耕隴畝,……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翻譯成白話,就是說諸葛亮在南陽躬耕的時候,經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和樂毅。

不過,人們都認為他是在吹牛。

但有人把他吹得更玄乎,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借司馬徽之口,把諸葛亮比為,「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老實說,羅貫中在小說里把諸葛亮吹噓的有點大了,諸葛亮的能力跟姜子牙、張良相比,確實還有一定的差距。

並且,諸葛亮自己也不想成為這種人,這倆人雖然聲名顯赫,但並不是諸葛亮心中的目標對象,他想做的是管仲樂毅。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把自己比成管仲、樂毅呢?這個問題上,人們的看法也不太一樣,大鵬個人認為這裡面有兩點原因:

其一、諸葛亮知道天下大勢已定,但自己又不可能去輔佐曹操,一統天下,所以當不了姜子牙、張良。

其二、暴露了諸葛亮想當權臣的野心。

諸葛亮知道自己去曹操那裡吃不開,所以決心執掌一個比較弱小的勢力,當一個說一不二的權臣。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樂毅的事跡。

樂毅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統帥五國軍隊伐齊,半年內連下齊國七十多城,僅餘莒、即墨兩城,齊國馬上就要滅亡。

但令人不解的是,後來樂毅十幾萬大軍圍困兩城五年之久,竟然沒有拿下。

原來樂毅認為單靠武力,民心不服,所以要圍而不攻,感化齊人。

於是,樂毅下令解除圍攻,將軍隊退至城外九里處紮營,這倆兒地的老百姓,該種地種地,該經商經商,該走親戚走親戚,窮得吃不起飯了,燕軍還給救濟。

這一感化就感化了好幾年。

終於,有人看不慣了,開始在燕昭王面前進言,說這樂毅這麼用兵,意在收買齊國的人心,我看他是想當齊王啊!

據說當時燕昭王二話沒說把這人揍了一頓,心裡話,就你聰明,這事難道我沒看不出來嗎?看破不說破才是為王之道啊!你這不是逼我表態嗎?

但是,事已至此,裝聾作啞是不行了,樂毅手裡還有十幾萬大軍呢!於是,燕昭王就說:樂毅功勞如此之大,就算是真做了齊王,也是應該的。

於是,燕昭王賞給樂毅的老婆孩子以王后和王子服飾,然後把一套國王才能坐的馬車送給樂毅,要立樂毅為齊王。

看到這一幕,大家覺得熟悉不?劉備臨終前也對諸葛亮玩過這一手啊!「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為王。

燕昭王這一手可把樂毅嚇了一大跳,自己羽翼未豐,怎麼敢稱王,當個權臣就足夠了。

於是堅決推辭,宣誓以死效忠燕王。

也就是在這一年,燕昭王平因病去世。

按照正常劇本,燕惠王即位的第一件事,應該是稱樂毅為仲父,讓他總攬朝政!

但是,燕惠王是個愣頭青,不按套路出牌,非要派他的親信騎劫去替換樂毅。

這其實是冒著很大風險的。

因為樂毅手裡還有不少軍隊,足可以跟騎劫斗上一斗,但是,樂毅覺得這樣有損自己的名聲,於是決定坐山觀虎鬥,自己轉身投奔了趙國。

在樂毅的縱容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齊地已經恢復了元氣,田單在小小的即墨竟然湊齊了一千多頭牛,用火牛陣大敗燕軍,齊軍乘勝反攻,收復了七十多座城。

燕惠王意氣用事,不遵守潛規則,毀掉了可以吞併齊國的大好局面,劉禪戒急用忍,服從潛規則,在成都吃喝玩樂了幾十年,假如你處在這個位子上,你會選擇哪一條路?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史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諸葛亮學習的榜樣,被稱為「天下之將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及社會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社會上諸子百家爭鳴,諸侯彼此間不顧道義的相互爭戰,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屢見不鮮,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蕩然無存。然而在這其中,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