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名將錄:劉邦得天下此人此書可謂功不可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俗話說: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漢高祖劉邦得天下沒有天時不占地利而得人和,劉邦出身布衣,靠的就是漢初三傑的張良、韓信和蕭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三傑之首,張良,出生於(公元前186年-250年)潁川城父人(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
張良出身貴族家庭,祖父和父親都曾任韓國宰相,到張良這個時代時,韓國已經開始衰落,使得張良錯失了子承父業的機會,自然也沒了顯赫的家族地位了,所以自那時起他就心中滿是亡國之恨,這個仇恨在後來也變得愈加強烈,變成一把反秦的仇恨之火。
之後張良到東海去找滄海君,商量刺殺的行動計劃,弟弟去世也不下葬,把萬貫家財散盡,以表報仇之心,他經多方打聽找了一個力大無比的大力士,專門為他打造一把120多近的大鐵錘,然後四處派人打聽秦始皇的下落,按照當時的朝廷君臣駕車規定,皇上坐乘六匹馬拉的豪華馬車,其他百官坐乘四匹馬拉的馬車,所以他們把目標盯在六匹馬馬車上。
皇天不負有心人,也就是在公園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率眾駕車東巡,張良很快就收到了消息,於是他和大力士提前到達秦始皇必經之處陽武縣(也就是現在的原陽縣東半部)的—古博浪沙進行埋伏,過了不久,就看到大批馬車向此處走來,仔細一看竟有三四十輛之多,前面敲鑼打鼓的儀仗隊開道,緊隨其後是騎兵清場,車隊兩旁百官緊隨,婢女隨從不計其數,張良見此情形,判定必是秦始皇車隊無疑,但細看之下,看到所有的馬車都是四匹馬拖行,分不清哪一輛才是秦始皇的馬車,但是發現在最中間有一輛馬車異常豪華,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中間的豪華馬車出擊,120斤的鐵錘一下把馬車砸了粉碎,乘車之人也一命嗚呼,張良趁機逃入草叢,逃之夭夭。
然而被砸碎的馬車只是秦始皇的副車,因秦始皇曾多次遭遇刺殺,早已做好了防備,每次出行全部坐四駕馬車,而且每行一段路都會更換馬車,所以也就導致張良無法判斷秦始皇所駕馬車,秦皇也幸免於難,秦皇對這事非常憤怒,下令全國追殺刺客,因為不知從何查起,後面就不了了之。
古博浪沙張良刺殺秦皇從此名聞天下。
有一天張良愁眉不展在橋上散步時,遇到一個白髮老者,這老者經過張良時故作不小心把鞋子跌落橋下,然後很不客氣的跟張良說:你過來,幫我把鞋子撿起來。
張良一愣,但還是去把鞋子給撿了起來,當遞給老者時,老者把腳一伸,令給我穿上,張良強壓心中怒火,還是把鞋子給他穿好了,老者鞋子穿好後,非但不謝,還哈哈大笑而去,良久,老者又返回橋上,說五日後凌晨橋頭相見,張良不知為何,還是恭恭敬敬答應了,五天後,雞還沒叫張良就匆匆忙忙的趕了過來,但是老者提前已經到了那裡,老者見張良大聲呵責到:與老人相約,怎麼還遲到了,五天後再來,說完揮袖而去,五天後張良比上次提前一個時辰趕過來,誰知那老者竟然還是提前到達了,於是第三次張良乾脆天一黑就過來橋上等候,老者來後看到張良已經在此等候,也被他的志成精神打動,於是從袖子裡拿出一本書,送給張良,說道:此書日後必祝你成就霸業,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以用此書去輔佐明君立國興邦,說完老人就離開了。
張良高興萬分,天亮時,張良一看,發現老人賜予他的竟是《太公兵法》,此後張良日夜研習兵書,勤學苦練,韜光養晦,終成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名士,後投奔劉邦成就霸業。
劉邦的第一謀臣,「漢初三傑」之張良
提起張良,人們會想到劉邦的名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從這句話,我們能看出張良在劉邦心中的重要位置和具備的才能。那麼,張良是如何與劉邦相識,之後成就劉邦帝業的呢?
西漢開國元勛中,唯一參與刺殺秦始皇的人是誰?
在西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中,幾乎所有人都參與過反抗暴秦的鬥爭,甚至很多人還征戰在滅秦的第一線。然而,除了謀臣張良之外,其他所有將領都沒有參與過刺殺秦始皇的行動。
秦始皇的車隊正駛過博浪沙,卻不料被兩雙眼睛盯住了,殺機四伏。
博浪沙的地理位置優越,路面沙丘起伏,所以過往的車隊的速度就會降低。而且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在這裡刺殺秦始皇,無疑是再合適不過了。但是為什麼有人要冒著被誅九族的危險,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