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魏延,趙雲,官場鬥爭的犧牲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一直都很想替魏延辯解幾句的。

只因為我喜歡魏延。

書上按,魏延腦後有反骨。

聰明的諸葛亮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了魏延是個不會甘心久居人下的梟雄。

明明是一代名將,怎麼會落得個如此的下場。

人們已經忘記了,他為劉王朝的出生入死。

我替魏延悲哀。

他是一個官場的犧牲品。

我為什麼又說不敗將軍,趙雲,也成了犧牲品呢?

請聽我細細道來!

我們先從五虎上將入手。

趙雲雖然也是五虎之一,威名顯赫,但是,為什麼他的官品就一直升不上去,他的官階和他的威名是如此的不相稱,最後到死,也才追封了一個三品官銜?其他四虎在世的時候,早已是一品大員了。

這點微小的疑問,書上沒有解釋,但是,這個問題,真的很微妙。

雖然,史料證明,歷史上是沒有五虎上將之說的,但是,事實上,趙雲和魏延一直都受排擠。

大家可以想想。

每次,諸葛軍師在排兵布將的時候,哪次玩命的死戰不是他們去乾的呢?

為什麼魏延,趙雲就一直不能上位呢?

我想,這也許只能用一個假設來推測這種情況。

那就是,他們是劉備和諸葛亮鬥爭中的犧牲品。

魏延,受到諸葛亮的排擠

趙雲,受到劉備的排擠。

我們先說趙雲,我看過一篇文章,認為是趙雲的出身不好,先投公孫,再落草為寇,最後才投奔劉備。

所謂的出生論。

我覺得不對,劉備本人也是投了這個投那個的人,自己本人也是個做小生意出身的人,以劉備的豁達,是不會計較出身的。

況且,英雄莫問出身。

這是天理。

還有一種看法是趙雲太過於耿直,劉備發大軍討伐孫權,趙雲唱了反調。

惹劉備不高興。

但是,大家不要把時間弄混淆了,五虎上將的官階在前,劉備討伐孫權在後。

這就說明,劉備不喜歡趙雲是在前的。

趙雲,世之猛將。

三國中唯一不敗的將軍。

當然,除了姜維。

那場戰役,其實也不能算趙雲敗,只能當打和。

長板坡上,七進七出,視曹軍百萬之眾為無物。

又救了後主劉禪。

理論上講,他應該最得劉氏家族喜歡才對。

為什麼?就算劉備不喜歡,後主掌權後,也完全忘記了他這個救命恩人,最後在諸葛亮的堅持下,才封給趙雲一個五品官。

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想說的是,趙雲是個人才,但是不懂為官之道。

他的悲劇,和一個人有莫大的聯繫。

而這個人,就是諸葛亮。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此人。

劉備給人的感覺是和藹可親。

平易近人。

可惜的是,我覺得不是。

我覺得劉備應該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梟雄。

有事可以佐證。

白馬將軍馬超投奔劉備之初,對劉備沒大沒小。

劉備的確沒說什麼。

但是,關羽和張飛看不過眼了。

一致決定要讓馬超明白尊卑道理,所以,才有了,某次,馬超見劉備時,關羽,張飛站劉備身後,嚇唬馬超之事。

試問,這事,劉備當真不知道麼?這說明了劉備的虛。

還有事可以佐證,當年呂布轅門射戢,救了劉備一命。

為何白門樓上,曹操詢問劉備對呂布的看法,劉備毫不留情的給呂布致命一刀,從而讓曹操下了殺掉呂布的決心。

這說明了劉備的狠。

虛和狠,是一個梟雄必備的素質,劉備身上都有。

人是會變化的。

不排除,劉備當年流亡江湖的時候,他是真的平易近人。

但是,此時不是彼時了,皇叔畢竟是皇叔,有了地盤,當然需要尊嚴了。

我想說的意思是,劉備絕對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是個忠厚之人。

昔年曹公煮酒論英雄時,能入他法眼的,僅劉備一人。

能說,劉備本人不厲害麼?

諸葛亮之於劉備,我覺得可以打個比方來形容。

比之於馬桶和人。

人都需要馬桶,但是絕對談不上多愛馬桶。

馬桶是必須品,諸葛亮,之於劉備,也是必須品。

劉備和諸葛亮的面和心不和,我想,應該之於皇叔得到荊洲後。

前期,劉備沒有地盤,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操盤理想和思路。

前期,在於奪地盤,需要諸葛亮來為他打地盤。

他對於諸葛,我想,應該是發自肺腑的尊重。

我們再來反觀諸葛先生。

諸葛先生也應該算是成名較早的人。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諸葛亮應該比劉備小二十歲左右。

諸葛投奔劉備的時候,不過二十六歲左右。

不可否認的是,諸葛的確有才,是個天才人物。

但是,大家別忘記了,他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

我覺得,好大喜功,應該是諸葛的致命缺點。

雖然諸葛先生特別會掩飾。

但是,三國書籍里,還是隱約透露出,諸葛先生的功利色彩。

其實,最看得起趙雲的人,不是劉備,而是諸葛。

當然,劉備絕對不是看不起趙雲。

只是後期,有點恨烏及屋罷了。

劉備的心態其實很複雜,也很矛盾。

記得趙雲投奔劉備之初,劉備喜極而泣。

應該說,劉備對於趙雲的到來,是由衷的高興和開心的。

但是,為何,過了幾年後,劉備開始反感趙雲了呢?

只能說,趙雲和諸葛走得太近了。

大家再仔細回憶,每當諸葛覺得,那場戰爭必須萬無一失的時候,那次不是趙雲出馬的呢?

其實,諸葛也有他的苦惱。

劉備手下,能打的將領並不多,在當時的情況下。

能打的,只有幾人,不外乎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

關羽喜歡奉承話,之於孔明。

不過是看劉備面子,沒有公開和孔明翻臉罷了。

要讓孔明指揮關羽,服服貼貼的話,基本不可能。

張飛,本來就不服孔明,如果沒有劉備在的話,孔明想指揮張飛,只是一句空話。

魏延,孔明一直都不順眼。

而魏延之於孔明的態度,我們稍後分析。

現在只剩下趙雲了。

趙雲的確是好,勤勤懇懇的老黃牛。

從不發怨言。

指哪打哪。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才導致了他的悲劇。

也就是人們長說的,出死力氣幹活,但是得不到應有的待遇這種人。

趙雲辦事,一向讓人放心。

劉備放心,孔明也放心。

劉備之於孔明,不過是利用罷了。

所謂的白帝城託孤,更是劉備兵行險招。

以名這個大繩,緊緊的套住了孔明。

從這件事情上看,劉備之才,不在孔明之下。

孔明的才,表現在軍事上,而劉備,在於控制人心上。

劉備,絕對對得起曹操的評語。

劉備最後託孤的話,很有意思。

如果劉禪能力夠,就輔佐他,如果不夠,就代替他。

看上去,是如何的胸襟廣闊,是如何的洒脫。

江山都可以隨便送人。

但是,以孔明的精明,他能聽不出這裡面的兇險麼?孔明和劉備一樣,都是打著光復漢朝的旗幟聚集人馬的人。

對名聲看得極重。

如果,孔明代替了劉禪,那麼,試問,他和曹丕又有什麼區別。

一樣的亂臣賊子。

孔明能不想到這些麼,這才有孔明的汗如雨下,戰戰兢兢!

孔明一直任軍師職,虛職。

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軍權都是抓在自己手裡的,孔明,只能出出主意而已。

劉備的態度非常的簡單,孔明在軍事上的建議,照單全收。

這樣,既給足了孔明的面子,又沒有把軍權放給孔明。

同樣的效果,也可以讓孔明死心塌地。

我們再來說說另一個重要的天才人物。

龐統。

也許是命運,一山不容二虎。

龐統也許是三國里,唯一能和孔明抗衡的人物。

但是,龐統的命不好,天生就長得沒孔明帥。

說話又刻薄。

所以,他一直非常的懷才不遇。

我們來回顧一下,龐統是怎麼進入劉備的核心高層的過程。

剛開始,龐統只是去當了個小縣官。

是張飛,做了他的墊腳石。

試問,孔明在張飛眼裡,都是一般,怎麼張飛去了一趟這個縣,馬上就跑回去找劉備,替龐統鳴不平了呢?這個原因,只能說,是龐統做的事情,讓張飛徹底的心服口服了。

試想,整個三國歲月里。

能讓張飛心服口服的人,除了龐統,還有誰呢?這個問題只能證明,龐統的確有真才實料。

我說劉備和孔明的不和,龐統的事也可以佐證。

劉備攻蜀,放著個經驗豐富的正軍師孔明不用,為何要帶著個沒有一點實戰經驗的副軍師龐統走呢?

這個問題,應該是多解的。

劉備認為,如果此戰帶著龐統,可以近距離觀察龐統的統帥和策劃能力。

也許將來能分解一點孔明在軍中的影響力。

龐統認為,此戰事關他投奔劉備的第一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一個絕好平台。

也是在孔明面前,證明自己能力的一個機會。

孔明認為,龐統剛來,需要這場戰爭來證明他自己。

何況,孔明心裡也很清楚,劉備對他的若即若離,他明白就憑他的一己之力,是絕對改變不了劉備的決心的。

我們可以判斷出,孔明很早以前一定認識龐統的,其實孔明也有私心。

連上帝都有私心,何況人呢?

孔明對龐統,既愛又恨。

以孔明的性格,做不出來,派人暗殺龐統,滅龐統於搖籃里的事情,同時,他高度重視龐統,因為他知道,三國歲月里,只有龐統,是他的對手,是他唯一沒有把握能打贏的人。

他一方面,很怕龐統投奔曹操或則孫權,這樣,他就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一方面,他心裡並不希望龐統來到劉備身邊,龐統是個人物,以劉備的嗅覺,很快就會重視起龐統來。

這樣,孔明在劉備勢力中的最重要地位,很快就會下滑的。

所以,才有孔明赤壁之戰時,走馬觀花的給龐統一封推薦函。

我想,我能明白孔明為什麼這麼做。

龐統有才,是個驕傲的人。

一般驕傲的人,都不需要人推薦的,說孔明小氣,正是他對龐統耍了手段。

他見龐統,只是走馬觀花,做做樣子,如果,他真心要拉龐統進劉備軍團,他定會再次拜訪。

再不濟,他也會告訴劉備,龐統在江東的消息。

劉備沒有聽說過龐統,但是絕對聽說過「鳳雛」。

既然當時劉備請孔明,有三顧茅廬的誠意,對鳳雛,我估計他也不會差很多吧。

孔明此計,正是堵住了龐統的出路。

利用了龐統的自尊心和面子心!

龐統,是看不上曹操的。

曹操,已經是賊子了。

這些文化人,個個把自己的名聲看得比命重,誰會去幫助一個亂臣賊子呢?

孫權,龐統心裡太有數了,孫權是家族模式,龐統沒背景,進去了,無非是個普通文官,不能施展他的拳腳和抱負。

所以,龐統,最後還是決定拉下面子,投奔劉備。

我覺得,他當時應該是,欲與孔明一教長短的心態。

劉備要用龐統,龐統自己要去,孔明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大家都喜歡。

人們喜歡形容會做人的人為八面玲瓏,我覺得孔明就是這個代表。

可惜的是,龐統是天要收他,仗還沒打場,就中了埋伏。

掛了。

劉備,我想,當時的確很悲傷。

能平衡孔明勢力的唯一人選沒了。

孔明,我想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眼中釘沒了。

憂的是,龐統畢竟是個人物,孔明,龐統都是英雄,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

我想,孔明得知龐統殞命的時候,放聲大哭,定是真假參半。

趙雲的命運,和孔明緊緊的聯繫到了一起。

趙雲是發自肺腑的佩服孔明。

不過,孔明也的確值得人佩服的。

一堆亂石,就可以困得東吳幾萬兵馬動彈不得。

很是高人。

趙雲的悲哀,在於不懂政治,不懂在官場上和人保持距離。

我相信趙雲是忠於劉備的,也是忠於孔明的。

我也相信,孔明是沒有反叛之心的。

但是,他的光芒太耀眼,已經遮住了劉備的光芒。

歷史證明,功高蓋主,結局一般都是非常的慘。

應該說,孔明的確很有眼光,劉備的確很仁慈,他沒有玩卸磨殺驢,兔死狗烹的殘酷手段,比之他的祖先,劉邦,不知道厚道到什麼地步去了。

趙雲,只是愚忠。

所以註定了,只能幹苦力活。

我很同情他!

好了,現在我們來分析魏延。

這個人,我一直非常的欣賞。

有勇有謀。

我理解為什麼劉備為什麼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魏延。

魏延的確很悲哀,爹不疼,娘不愛的。

劉備不喜歡,孔明也不喜歡。

魏延和劉備的認識,應該是在劉備逃命的路上,魏延其實心裡一直很想和劉備拉上關係。

請注意,是拉上關係。

而不是投奔。

所以才有魏延砍翻自己上司,放開城門,請劉備進城的故事。

可惜,魏延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忘記了,要和劉備拉上關係,沒必要把自己上司一刀砍翻那麼嚴重。

砍翻上司,說嚴重點,是叛徒行徑。

而且心狠手辣。

厚道的劉備能容忍自己身邊有這種人嗎?今天能把自己的上司砍翻,明天就能把自己砍翻。

所以我說,叛徒是千萬不要當的。

請不要忘記了,劉備是個很講義氣的人。

雖然當時,魏延砍翻自己上司,放城門請自己進城躲避曹操的追殺。

應該說,他應該很感激魏延才對。

但是,魏延忘記了,劉備的特點,就是義氣,假仁慈。

我覺得當時如果魏延只是把他的上司打倒,綁起來,然後開門,可能效果會好得多。

但是,我也理解魏延,當時那種環境,是不允許他那麼做的。

他只能選擇砍翻。

否則,也許被綁的人就是他了。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

魏延很有膽識。

一是因為,他能判斷形式,當機立斷找到解決的方法。

二是因為,他不懼怕曹操,敢和曹操做對。

請不要忘記了,魏延只是一個武將。

孫權在決定打赤壁之戰的時候,也考慮了很久。

但是為何,終究魏延還是到了劉備身旁,不但沒有被劉備排斥,反而重視呢?

因為我覺得,魏延不僅有膽識,而且非常的聰明。

劉備和孔明不可能忽視了他的這個特點。

說魏延聰明,有腦子,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魏延的能力,也是出了名的。

但是為何當年孔明每次都要魏延去打一些苦仗呢?比如,連敗十三場,勾引司馬父子進盤蛇谷。

如果不是當時魏延自己跑得快,很可能會被孔明關進谷里,一起放火燒卷。

應該說,孔明和魏延無冤無仇,以孔明的肚量,不應該一看見魏延,就指著魏延的鼻子罵他有反骨,該斬!這又到底是為何呢?

原因只有一個,魏延的才能讓孔明感覺到了不安。

孔明自己也說過,魏延也說過。

魏延在蜀,只怕孔明一人。

為何呢?

我看,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孔明是唯一能看透魏延偽裝的人,所以魏延怕孔明。

說實話,說魏延有反骨,我覺得不其然。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當年劉備已死,孔明已死,只剩下劉禪,那麼,整個蜀中,可能沒有人是魏延的對手。

魏延一定會反。

可能會做曹操第二。

但是,眾觀後事,劉禪軟弱,根本沒有能力帶統治蜀國,滅亡也是時間問題,如果魏延當年得手,也許歷史可能會重寫。

劉備對於魏延,從內心來說,是不喜歡大於喜歡的。

劉備喜歡的類型,是講義氣的好漢。

魏延不是這種人。

這種人可怕,有能力,有野心。

但是劉備看出來了,魏延很痛恨孔明。

所以劉備才改變了對魏延的態度。

孔明說魏延是,憐其勇,故留之。

我想劉備心裡想說的是,取其反孔,故留之。

劉備留下魏延,實際上是用魏延來牽制孔明。

孔明想讓魏延死,我就偏不讓。

趙雲忠於你孔明,你孔明想讓趙雲上位,我就不同意。

我就偏把魏延的位置拔高,讓你孔明想私自處置魏延就不行。

同志們,請不要忘記了,魏延當時的官品是三品。

三品官員的生死,是皇帝直接負責的,也就是說,為什麼魏延升官,而趙雲這個老黃牛沒升官,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魏延,因禍得福,趙雲,浮沉半生,不得志!

所以我說,魏延,趙雲,都是官場鬥爭的犧牲品。

後面的事情沒什麼特別之處,我還沒仔細的品出味道來,所以就不亂髮言了。

整個三國歷史,都沒有寫劉備和孔明的鬥爭。

但是,仔細閱讀的話,也許你會同意我的看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三國: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三大性格弱點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略知《三國》者,自然知道此人,所謂「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世外高人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龐士元之才可窺。當然,你也應該知道,...

貂蟬是曹操的義女?鮮為人知的三國秘史

1、諸葛亮死後,蔣琬為相十三年,其後費禕接任。蜀漢後主延熙十六年正月,舉行新年大宴會,費禕喝得爛醉,被魏國降人郭循持刀殺死。七個月後,魏國才下了一封詔書褒獎郭循。郭循是姜維帶回來的降人,鴿派費禕...

天下英才皆歸劉備,為何天下卻不屬於他。

三國里,劉備打著草鞋皇叔的名號,前前後後幾乎收服了天下所有的頂級人才,為什麼說是頂級人才,因為從他手裡隨便挑一個將領出來,都可以在其它勢力里橫著走。我們先來對比一下劉備當時擁有的武將團和智囊團有...

千古一相,智駭天地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