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討伐東吳,如果帶上諸葛亮和趙雲、魏延,會成功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剛剛拿下漢中稱王,就遭遇一次大的變故,那就是坐鎮荊州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幹掉了。

從此,東吳和蜀漢結仇,劉備稱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出兵討伐東吳,目的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結果其實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慘敗。

那麼如果劉備帶上諸葛亮和趙雲、魏延,還會慘敗嗎?還是會成功呢?

劉備對這次伐吳可以說下了很大的決心,但是並沒有帶上自己的老部下,連趙雲因為勸誡劉備不要輕易伐吳,導致觸怒劉備被留在了後方。

那麼劉備帶上哪些人呢?

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帶的人馬基本是荊州系的武將和謀臣,以馮習為大都督的前軍兵團,包括中領軍吳班、護軍馮習、前部督張南、將軍劉寧、杜路、胡王沙摩柯(可能後加入)等; 以劉備統率的中軍兵團,包括治中從事黃權、將軍(水軍)陳式、將軍趙融、傅彤、輔臣、廖淳(即廖化)、從事祭酒程畿、侍中馬良等;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

《三國志·先主傳》: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咸相率響應。

鎮北將軍黃權督江北諸軍,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

從以上文臣武將可以看出,這些都是蜀漢政權的「新生派」代表人物,相比諸葛亮、趙雲、魏延,無論是名氣上,還是實力上都是要差很多的。

而且結局上來看非常悽慘,馮習,傅彤,張南,沙摩柯,馬良、程畿、趙融等眾多將軍全部在夷陵戰死,而黃權、龐林、劉寧、杜路都投降了。

劉備所帶的大軍可以說是全軍覆沒了。

試想,劉備如果帶上諸葛亮和趙雲、魏延,會慘敗嗎? 我想不會失敗的,即使不勝,也會打持久戰。

第一,諸葛亮雖然善於內政,但是也有謀略的,從他後來在軍事上南平蠻夷,六出祁山,可以發現諸葛亮在軍事方面也非常有成就,再說諸葛亮為人向來謹慎,擅長穩定打法,講究步步為營的戰略,不會犯劉備冒進以及放棄水路的錯誤。

諸葛亮的存在,可以比馬良更適合提出意見和計策。

第二,趙雲和魏延都是當世名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思想謹慎、周全,有謀略。

趙雲和魏延都是統兵大將人選,即使在敵強己弱,兵力懸殊很大的情況下,都能固守一方,不至於大敗。

趙雲在箕谷之戰,就表現非常不凡。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魏延也非常牛逼,後來鎮守漢中近十年,漢中穩如泰山,而且還能擊敗曹魏大將費瑤和郭淮。

此二人跟馮習相比,應該更善於統兵。

很可惜,劉備伐吳,一方面聽不得勸,沒有帶趙雲,另一方面,益州剛剛平定,還不穩定,需要留守親信諸葛亮坐鎮成都,魏延坐鎮漢中,防禦曹操。

以至於沒有機會帶他們,歸根結底,還是劉備麾下的人才太少了,以至於不得不啟用新人上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統兵數量能和關羽、張飛相比嗎?

劉備建立蜀漢,手下關羽和張飛經常獨立統兵上萬人,領兵作戰,比如,關羽在長坂之戰時率水軍一萬人接應劉備,在圍攻樊城時率軍數萬;張飛在巴西(今四川閬中)率一萬精兵擊敗張郃,劉備伐吳時張飛在閬中率一萬...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而重用魏延?

劉備雖然沒有諸葛亮有才,但是很會用人,用人識人方面,比諸葛亮強多了。趙雲很早就追隨劉備,征戰沙場,為什麼劉備不重用趙雲呢?而魏延是半道投降劉備的,劉備為什麼重用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