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最可惜的名將,為表討賊決心創一成語,沒想到卻一語成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名將關羽第一次展現自己過人的武藝,是隨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的時候,當時董卓派出部將華雄,十八路諸侯直接被殺滅了威風——孫堅敗於華雄之手,鮑信、祖茂、俞涉、潘鳳等人,則先後成為了華雄的刀下亡魂。

就在十八路諸侯一籌莫展之時,關羽出列請戰,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

相信很多讀者讀至此處,都會暗暗喝彩。

然而,如果我們熟讀漢末三國史,就會發現,羅貫中為了體現關羽的驍勇,故意將斬華雄的功勞,張冠李戴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記載:「堅復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意思是說,真實歷史上,陣斬華雄之人並非關羽,而是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

而且,在真實歷史上,孫堅的表現,要比演義中出彩的多。

拋開他十七歲斬殺海盜,之後剿滅過所謂的「陽明皇帝」,並曾兩度受到朝廷徵召等事不提,單說他在討伐董卓時的表現,就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一、嚇退董卓大軍

在諸侯聚義之初,孫堅屯兵魯陽,有一天他派長史公仇稱率軍去督促軍糧,正在城門外擺宴為其送行的時候,董卓大軍突然殺到。

面對這一變故,孫堅沒有驚慌,他先是喝令所有人不得妄動,然後有秩序的引兵入城。

結果「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

」也就是說,正是因為他的從容不迫,以及治軍嚴整,嚇退了董卓的大軍,避免了一次巨大的損失。

二、兩敗呂布

當然了,僅憑一次嚇退敵軍,並不能結束戰爭,孫堅和董卓還是開戰了。

《後漢書》記載:「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

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

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

堅追擊之,軫、布敗走。

」意思是說,孫堅在面對董卓大軍的時候,雖然先敗一場,卻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很快收攏殘卒,組織反擊,大敗呂布與胡軫的軍隊,迫得對方主動退走。

後來,董卓被迫退出洛陽,讓呂布率兵斷後,結果呂布再一次敗在了孫堅手中——「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復破走。

」真實歷史上的呂布,並非真的有勇無謀,他能策反袁術的盟友,並在袁術占據淮南的時候虎步江淮,在劉備和袁術交戰時,看出這一戰對自己的影響,並通過轅門射戟進行調停,可以看出他並非庸人,而孫堅兩度將其擊敗,可見其能。

三、讓董卓忌憚

在董卓退出洛陽之前,曾說討伐自己的諸侯中,他最忌憚的只有孫堅,並派李傕為使者,主動向孫堅求和,不但提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孫堅的兒子,與孫堅結為親家,還提出了各地的官職,只要孫氏的子弟想要,他全部都會滿足。

通過董卓提出的條件,我們不難看出,他對孫堅的忌憚之深。

只可惜,孫堅驍勇一世,卻不幸一語成讖,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在拒絕董卓的求和時,曾大罵「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意思是說董卓禍亂朝綱,是逆臣賊子,他只想夷滅董卓三族,絕不會與董卓結親,並提出不殺董卓,自己死不瞑目。

可是就算他打進了洛陽,迫走了董卓,最終卻未能做到誅滅董卓——就在他追擊董卓的時候,袁紹突然率兵攻打他的地盤,他得到消息之後,無奈退兵,加入了爭雄的行死。

第二年,他作為袁術的盟友,替袁術攻打劉表,就在他大獲全勝的時候,有一次單槍匹馬巡視峴山,被一個無名小卒射殺了,終年僅三十七歲,算是英年早逝,而這個時候,他的事業才剛剛起步,的確可謂死不瞑目。

也就是說,他為表明剿賊的決心,創下了這個成語,結果真的應驗在了自己的身上,實在可悲。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群雄(一)——孫堅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孫堅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的戰鬥中,孫堅打仗很是勇猛,被朝廷封為別都司馬,後又被任命為長沙太守,但當時董卓入京作亂,廢立挾持漢獻帝東漢政權名存實亡,但其他割據軍閥看不...

三國:十八路人馬為何連一個草包都打不贏?

陳班長導讀:東漢末年,董卓篡權,民不聊生,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共同討伐董卓,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但不曾想到的是,這支看似十分強大的隊伍,竟然連個董卓都打不贏,沒...

漲知識:真正斬華雄的人不是關羽,竟是此人

《三國演義》裡面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情。於是,不管是出於對《三國演義》原著的理解,還是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得知,現今人們普遍認為三國時期董卓部將華雄是關羽殺的。然而,演義畢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