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華雄的真是關羽嗎?這個猛人的事跡為何被關羽頂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斬華雄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很精彩的描寫,就是「關公溫酒斬華雄」,說的是十八路諸侯在討伐董卓的時候,遭遇董卓手下大將華雄 阻擋。

一時間,眾多大將都不是華雄的對手,這時名不見經傳的平原縣令劉備手下的馬弓手關羽請令出戰,卻被天下所謂的「英雄好漢」看不起,關羽卻放下大話「現在這杯酒是溫的,等我去斬了華雄回來,也不會涼」。

結果關羽出去三下五除二就斬了華雄的人頭回營,好事者一摸那杯酒果然還溫著。

由此,關羽留下了「溫酒斬華雄」的美名,成為大英雄。

但實際上,這是羅貫中一個移花接木的手法,真正斬華雄的並非關羽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三國早期的一位猛人——孫堅。

孫堅

《三國志》記載孫堅「世仕吳,家於富春」。

還記載他17歲時就曾單挑群盜,後「以驟勇敢為見重於州郡」,歷任郡縣的司馬、縣丞,曾募召精勇千餘人,與州郡官兵合力打敗亂賊陽明皇帝許昌。

中平一年(184年),孫堅招集鄉里少年在下邳加入剿滅黃巾起義軍的行動,與中郎將朱俊合力擊賊,逐漸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淮泗精兵。

早年的孫堅作戰非常願意逞個人英雄主義,輕敵冒進是常事。

《吳書》記載說,有一次,孫堅乘勝追擊敵人,孤軍深入,結果受傷墜馬倒在草叢裡,當時軍兵分散沒人發現他,幸好後來孫堅的戰馬跑回營地,將士隨馬找尋,才在草叢裡找到孫堅,並將孫堅扶回營地養傷。

十多日後傷勢好轉,他又開始奔赴沙場。

攻宛城時,孫堅勇當一面,親冒矢石,登城先入,大破黃巾。

手下士兵受到鼓舞,一鼓作氣,拿下宛城。

朱俊將此事奏表朝廷,封孫堅為別部司馬。

孫堅

此後,孫堅一路拼殺,參與平定涼州叛亂、區星之亂、越境平亂等行動,逐漸殺出了一些名堂。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孫堅在長沙起兵會盟。

期間,孫堅率軍到魯陽,為壯大聲勢依附袁術。

袁術立即上表,奏請封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故孫堅又稱「孫破虜」。

華雄

初平二年(191年)初,董卓派胡軫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及華雄等多位都督,率五千步騎攻擊屯兵於陽人的孫堅。

由於軍紀不整,主帥胡軫恐嚇手下的各位都督說「一定要殺一個都督立威」,這使得各位都督很厭煩。

這天部隊行進到距離陽人數十里的廣成時,天色已晚,人困馬乏,胡軫便下令駐紮休息,準備在夜裡出發,次日早上攻城。

這時,各都督想破壞胡軫的計劃,呂布等故意揚言說陽人的部隊已撤退,應該立即追擊。

胡軫被忽悠得一時沒了主意,便決定再立即起兵出擊。

哪知到陽人一看,孫堅已有準備,加上將士各個都饑渴疲憊難耐,只好就地休息。

可剛坐下沒一會兒,呂布就使壞大聲喊「有敵偷襲」,結果全軍混亂,棄甲逃走。

逃出十多里外,才發現沒有敵人,至此,天也亮了,胡軫想再攻城,可軍隊已被孫堅軍發現,加強了城池防守,胡軫等唯有撤退。

孫堅卻出城追擊,大敗胡軫,並斬殺都督華雄等人

孫堅得玉璽

伐董卓時,雖然孫堅作為先鋒隊殺進洛陽,卻得不到聯軍的支援,董卓餘部撤走後,孫堅在洛陽城拾得傳國玉璽,但後來被袁術以孫堅妻子吳夫人為質奪取,並成為其日後稱帝的資本之一。

孫堅撤走後,於初平二年(191年)四月,接受袁術命令征伐荊州劉表,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

沒想到黃祖在竹林間設伏兵發射飛矢,孫堅中箭,導致腦漿逆流身亡,享年只有三十七歲。

孫堅中箭死亡

孫堅作為東漢末年的英雄人物,與其子孫策都以驍勇著稱,而且他的行事風格影響了兒子孫策,後來,孫策也像父親一樣愛逞個人英雄,最終年紀輕輕就丟了性命。

不過,他的另一個兒子孫權沒學老爹和兄長的做派,所以他一直活到70多歲才病逝。

可見,光驍勇不懂得保護自己也難成事啊!(文/講史論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漲知識:真正斬華雄的人不是關羽,竟是此人

《三國演義》裡面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情。於是,不管是出於對《三國演義》原著的理解,還是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得知,現今人們普遍認為三國時期董卓部將華雄是關羽殺的。然而,演義畢竟是...

三國群雄(一)——孫堅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孫堅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的戰鬥中,孫堅打仗很是勇猛,被朝廷封為別都司馬,後又被任命為長沙太守,但當時董卓入京作亂,廢立挾持漢獻帝東漢政權名存實亡,但其他割據軍閥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