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此人卻被視為有張良、陳平之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與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年紀輕輕得享大名不同,賈詡最初無籍籍名,只有漢陽閻忠慧眼識珠認為他有張良、陳平之才(惟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才)。

賈詡是甘肅武威人,地屬涼州,所以最初是跟著董卓混的。

董卓跋扈不臣被殺,手下大將李傕、郭氾心懷忐忑,準備各自逃生。

賈詡為求自保,獻計李傕郭汜奔襲長安,脅持了漢獻帝。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後爭權奪利,鬧得朝堂之上烏煙瘴氣。

賈詡多次勸阻無效,轉而投奔了段煨。

不料段煨無容人之量,表面上對賈詡待之以禮,實則暗中猜忌防備。

賈詡見狀,轉而投靠了張繡。

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包圍了張繡據守的穰城。

獲悉袁紹想乘虛襲擊許都,迎獻帝而號令天下,曹操迫不得已從穰城撤兵。

張繡率軍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配合,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

不想曹操竟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

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不甘失敗,決計率兵追擊。

賈詡勸阻道:「不可追也,追必敗。

張繡不聽,結果被曹軍伏兵打得大敗。

張繡狼狽逃回大營,此時賈詡卻勸張繡「更追之,更戰必勝。

張繡不解:「不用公言,以至於此。

今已敗,奈何復追?」

賈詡說:「兵勢有變,亟往必利。

張繡依計而行,收攏殘兵鼓足餘勇再行追擊,果然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等張繡凱旋,賈詡這才告訴他,第一次不可追是因為「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後兵而追是由於曹操「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

賈詡猜到曹操解圍而去必有蹊蹺,開始退兵,必定留了精兵強將斷後,等到打敗追兵,誤以為萬事大吉,轉以弱兵在後。

如此一來,就為張繡留下了可乘之機。

賈詡料敵如神,令張繡嘆服。

第二年,袁紹派人來聯絡張繡共同對付曹操。

張繡不加思索準備同意,賈詡卻對袁紹使人說:「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

張繡大吃一驚:「拒絕了袁紹,以後該怎麼辦?」

賈詡說:「不如從曹公。

張繡說:「袁強曹弱,何況我與曹操有仇,追隨他不會有好果子吃吧?」

賈詡說:「這更應該追隨曹公了。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袁紹強盛,我等去追隨等於是錦上添花,肯定不會重視將軍。

曹公眾弱,將軍去投附無異於雪中送炭,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

希望將軍不要再心懷疑慮。

張繡聽從了賈詡建議,率眾歸順了曹操,曹操果然不計前嫌,給予了他足夠的禮遇。

見到賈詡,曹操不僅感慨再三道:「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張繡投附後,曹操免去了軍事上腹背受敵的被動,最終在官渡以弱克強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袁紹。

照常理而言,大多數人會選擇依附於強者,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在袁強曹弱的情況下,賈詡卻逆勢思維,選擇了降曹。

賈詡不是從眼前局勢來做抉擇,而是從降袁或降曹的結果來進行比較。

與曹操相較,袁紹確實實力更強,但正是因為他的強,會有店大欺客的可能;曹操勢力雖遠不及袁紹,但胸襟氣度遠非袁紹可比。

按現代股市來做比較的話,張繡屬於手裡握了些閒錢的散戶,投資袁紹這種績優股雖然平穩,但回報不會豐厚;而投資曹操這個潛力股,則有各種無限可能性,不是賠得血本無歸,就會賺得盆滿缽溢。

賈詡的建議確實具有一定風險性,但他賭的是曹操的人性與政治智慧,歷史證明,賈詡的判斷是正確的。

官渡之戰後,曹操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統一,結束了漢末以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戰亂局面。

使得中原百姓不再流離,生產得到恢復,曹操具備了統一全國的實力。

這一切,與賈詡勸張繡降曹有關,說賈詡一言改變了歷史,並不為過。

後世對賈詡的評價並不是很高,但論到智計百出,知己知彼、忖度人心,卻遠在諸葛亮之上。

參考書目《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毒士賈詡

有人將中國的四大名著,簡單的概括為講的全是男人的故事的《水滸傳》;講的全是女人的故事的《紅樓夢》;講的全都不是人的故事的《西遊記》;講的全都是人物的《三國演義》。當然,這裡面都有些調侃的韻味,...

司馬懿,諸葛亮請讓一讓,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賈詡,字文和,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三國第一謀士。在三國時期,真正在謀略上擊敗曹操,讓曹操佩服並能善終的人,就是賈詡了。賈詡與荀彧、司馬懿、諸葛亮等人不同,賈詡無意治國安邦、領兵作戰。他不斷地從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