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改寫命運——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核心提示
讀書這件事,看來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寫下來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
讀書就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攪拌器,而不是容器。
容器的特點是只能裝一點點東西,要進來新東西,就得扔掉一些舊東西,否則裝不下。
而攪拌器可以把不同的內容重新組織,變成更容易吸收的飲料,化為自己身體需要的營養。
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如今,人們忙上班、忙加班、忙帶娃、忙聚會、忙旅行,忙到一年看不了十本書。
好不容易翻本書,又常常覺得現在的書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對生活、工作沒啥幫助,看書的時間和買書的金錢都打了水漂,不如工作或聚會來得實在。
但真正讀過書的人,特別是讀過好書的人,內心深處總覺得看書是件快樂而且重要的事。
讀書從來不是負累,這世上有一種人該工作就工作,該玩耍就玩耍,但每年照樣可以讀上百本書。
讀書,是一種態度
對於不愛讀書的人,你把問題換成「你那裡有那麼多時間打遊戲、打麻將、談戀愛、逛淘寶、做頭髮」,其實本質是一樣的。
做喜歡的事情你就會付出足夠多的時間。
如果你早早培養了閱讀的習慣,讀書就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需要太刻意去安排,書隨時隨手就可以讀。
讀書,需要有選擇
每個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閱讀的書也需要有所側重。
比方我們讀小學時,識字不多,主要是買工具書;讀大學時應該多看專業書,快速成為專業人士;剛上班,很多業務不懂不明白,也只能多買多看專業書,以便快速成長;等有了一定工作經驗,就需要多看打開視野的書,拓展自己的思維;當然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看一點潮流書,和時代保持同步。
整體來說,需要合理搭配四類書:
第一類:工具書。
工具書不管是語言類還是專業類的,不一定隨時要看,但都不可少。
對這樣的書,儘量選擇一個好的版本,遇到不懂的可以隨手翻查。
第二類:專業書。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得懂一門技術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那麼這一類方向的專業書你得通讀,不管是經典原著,還是最新趨勢,你都得長期跟蹤學習,不要指望每本買回來的書都是乾貨,只要能讓你在現有基礎上收穫一些,都是值得閱讀的。
這樣的專業書,你每年都應該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看幾本。
第三類:視野書。
只有一種專業思維的人是很可怕的,我們應該能用不同維度去解釋現實中的現象。
比如一個社會現象出來了,我們不能非黑即白地去評判,假如我們能夠用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傳播學等多個維度去觀察和思考,也許我們就能有更深入的領悟。
如果你只有一種思維模式,你就很難和別人換位思考。
要了解其他的思維模式,打開你看世界的視野,主要靠讀點其他專業的雜書。
第四類:潮流書。
社會在與時俱進,你要保持對時代的感覺,總得讀一些新書。
所以有些名人寫的隨筆也可以當休閒書看看,學學他們寫隨筆的文風、他們分析問題的思維,收穫還是有的。
讀書,需要會思考
讀書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攪拌器,而不是容器。
容器的特點是只能裝一點點東西,要進來新東西,就得扔掉一些舊東西,否則裝不下。
而攪拌器可以把不同的內容重新組織,變成更容易吸收的飲料,化為自己身體需要的營養。
讀實用的書,第一層境界是你看得懂別人的道理,第二層境界是自己能照著講出來;第三層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識去運用;第四層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達到第四層境界了,恭喜你,這道理總算屬於你了!
所以說,讀書這件事,看來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寫下來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覆復講,把看的寫的講到潛意識了,成為一套方法論了,成為自己的工作習慣了,也許才是自己的。
讀書,需要有方法
1. 通讀法:形成思考的框架
通讀法就是通過系統的閱讀,形成一套分析問題的框架。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沒有扎紮實實讀幾本書形成思考框架,書讀得越多頭腦越亂,腦袋裡完全是糨糊,今天聽這個人說有道理,明天聽那個人說也有道理,到最後就是沒有自己的道理。
所以,讀書的時候可以反覆讀幾本相對結構化、體系化的關於某一領域框架和業務的入門經典書,反覆讀,讀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的方法論底子了。
其實,這和管理電子文件夾的邏輯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的文件夾分類條理清晰,又有合理的編碼導引,那麼再多的文件進來,也可以很快梳理好,後續查找也井井有條,十分方便。
而有的人來了新文件就隨手放桌面或者下載區,不分類也不歸檔,時間長了,硬碟里全是這種碎片化的文件,貌似有價值的電子文檔,其實真要用起來,一點頭緒都沒有。
人的大腦好比是硬碟,而且可以看作是容量無限的硬碟。
會讀書,就要學會給硬碟建立索引,然後往裡面放資料,但是很多人沒有先給硬碟分區,直接把吸收來的東西一股腦兒丟進去,以為反正容量大,結果就悲劇了。
2. 樹讀法:做好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就是先圈定一個感興趣的領域,然後搜集這個領域可以找到的圖書、論文、網文進行閱讀然後仔細想想那些專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自己在這個領域的思考框架。
一般可以先看一本這個領域的經典圖書,形成自己的框架,梳理充實完成後,開始讀其他圖書,大部分內容相同的,可以跳過,然後看到不同的想法,自己思考一下,認同的,就可以整合到自己的框架里。
這樣讀書就好比是養一棵小樹,主幹枝丫都有了,然後從不同資料里獲取養分澆灌它,讓小樹長大,長出更多枝丫,如果發現有些枝丫影響整棵樹生長,就剪掉它。
如果在一個領域想要有一些積累的話,用這樣的方法讀書能讓人很快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3. 圖讀法:學會啃硬書
硬書是指口碑好、內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書,一般這種書,作者在其專業領域名聲在外,但是要讀懂作者原著或者譯著,相當困難。
所以,可以先把作者每一段、每一節、每一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來,或者摘錄出來,然後一段段把作者的大綱拼出來。
現在有一個工具叫思維導圖,所以,這個階段可以把作者的思維畫成導圖,這就是所謂的圖讀法。
圖讀法的更高階段是做讀書筆記PPT。
讀一本書有很多消化它核心思想和精華的方法,把一本書的內容梳理成一個讀書筆記PPT,無疑是立竿見影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挑戰的方式。
做一個讀書筆記PPT,不僅僅要求開動你的左腦,發揮提煉抽象概念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要求開動你的右腦,發揮你的形象化表達和展示的能力。
一般而言,做過讀書筆記PPT的書,讀者很難遺忘其中的內容,而且把一個好的讀書筆記PPT分享出去,不僅僅幫助別人快速了解一本書,還能提升你的個人品牌影響力。
4. 框讀法:梳理經管書
框讀法是對於有一定難度的書採取的閱讀方法。
比如經管類圖書,我們可以試著用自己學到的思考框架去理解作者的邏輯,然後寫出書評。
在閱讀這些書的時候,我們可以速讀一遍建立對這本書的初步閱讀框架。
比如:
背景(時代背景、作者等);
本書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一種還是多種);
造成問題的原因(都有哪些);
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哪些且具體如何操作)。
然後再開始閱讀書本內容,在閱讀中豐滿自己之前建立的框架。
如此下來,就可以對全書有個整體的認識。
5. 煉讀法:讀薄暢銷書
一本書寫出來,作者一定有他的邏輯。
要把作者的邏輯從一本書里提煉出來,變成自己能夠說清楚的核心觀點,就是所謂的煉讀,也就是把一本書讀薄的過程。
當然如果作者水平高,我們也許煉讀到最後,也未必全部理解正確,但是這樣的努力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6. 逆讀法:反讀「傳道書」
「傳道書」就是作者貌似「大牛」,或者觀點很有名但其實有偏頗的書。
這樣的書有很多觀點在某種條件下是不成立的,所以我們就故意反著讀。
不過逆讀的話最好還是學一點兒批判性思維的方法,這樣你就比較容易看出哪些問題是有隱含價值觀衝突,哪些是隱含不同的假設,哪些是有邏輯錯誤,哪些是論據不可靠。
沒有這些積累,就容易變成為了抬槓去抬槓,就不是學習心態了。
7. 抄讀法:摘錄「大牛書「
有的書作者高你太多,你就別裝內行寫書評了,老老實實把別人的觀點抄下來,先有個印象,將來好有機會反芻。
不過在摘錄的時候,適當寫寫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會更有互動感。
8. 仿讀法:學習工具書
有些書介紹一些方法,如果你也不知道是否有效,不管它,先讀起來,然後照著做,一步步操練起來。
這樣的書一般是工具書,或者操作步驟寫得特別清楚的書,看一百遍不如動手學一遍。
9. 誦讀法:閱讀文藝書
比如詩要朗讀出來才有味道。
讀完後偶爾還可以寫篇評論,和作者天涯共此時,自有歡樂在心中。
不過文藝書要寫讀後感最好的方法是對比閱讀,兩邊一對比,差距馬上就出來了。
10. 閒讀法:閒看快餐書
有時候有些書就是放鬆一下大腦,不怎麼思考的。
通過這樣的閱讀,我們可以了解現代人都看什麼書,這類書怎樣寫受歡迎,儘量學一點別人的長處,就是大收穫了。
讀好書要做好閱讀筆記
讀好書一定要做筆記。
閱讀好書,可以按照以下四步來做筆記:
第一步:看作者簡介、摘要和目錄,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經歷背景往往越有助於你深入思考這本書的一些觀點。
第二步:快速通讀或者速讀一遍。
第三步:看到啟發性或者精彩的單元,馬上停下來做記錄。
記錄的方式包括:
1.寫旁批,直接在書空白處寫自己的想法。
2.把給自己啟發的要點的頁碼標註出來,寫到書的扉頁或者尾頁,變成後續匯總的索引。
3.馬上把感悟心得發一條微博,回頭複製粘貼也方便。
4.直接拿出筆或者筆記本,做摘錄。
5.用手繪的方式畫出書中有價值內容的邏輯框圖。
第四步:對有感覺的書,記錄了足夠的素材,考慮做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靈活:
可以直接一段段摘錄精華,對特別有感觸的內容加一句話點評;
可以針對書的內容、價值寫書評;
可以寫讀書心得筆記;
可以做一個讀書筆記PPT;
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思維,在自己的博客或微信文章中寫類似的文章;
還可以等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後和自己的朋友聊一聊。
讀書要學會拆為己用
人一定要堅持一定強度的思考練習,才能保持思考能力不會退化。
拆書正好是一種腦力訓練,可以很好的聯繫自己的實際進行分析、總結和分享,真正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般可以將拆書分為四部分:背景介紹、知識點介紹、知識點應用和總結反思。
1. 背景介紹
主要包括大眾普遍的問題、自己遇到的問題、作者的問題,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簡介(書籍內容、類型、作者),順便還可以提一下你對本書的整體感覺,用比較流暢的文字引出書中你覺得好的某個觀點(這部分最好簡潔明了,贅述無益)。
2. 知識點介紹
摘取原文片段,包括一些必需的概念、定義以及簡化版的案例(作者講了什麼,你的理解,分析一下有什麼利弊優劣,作者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給你帶來什麼啟發)。
3. 知識點應用
結合你自身,列舉一些你自己的案例,並寫出用書中的觀點、模式、方法分析自己案例的過程。
回憶過去的經歷或者思考將會面臨的此類問題;
描述經歷、問題;
使用知識點分析你會遇到哪些問題,看看原文作者是如何解決的;
把這一思考學習過程的心得分享出來。
4. 總結反思
一是對於作者的觀點,它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是否可以升級做得更好?
二是對於自己,以前為什麼沒處理好?你覺得以後可以在什麼時候、哪些方面用到新學到的思維方式?
案例:波士頓矩陣的擴展思考
1. 知識點介紹
波士頓矩陣,又稱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波士頓四象限分析法等,是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波士頓諮詢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於1970年首創的一種用來分析和規劃企業產品組合的方法。
波士頓矩陣認為決定產品價值的基本因素有兩個:市場份額和市場增長潛力。
依據這兩個維度,波士頓矩陣把企業的產品分為四種:
金牛產品:市場占有率高,但增長緩慢的產品。
這往往意味著產品營銷成本開始固化,投資回報率很穩定。
隨著競爭的加劇和消費市場的變化,大部分金牛產品遲早會變成瘦狗產品,企業的運營就是儘量延長金牛產品的生命周期,並創造金牛產品的品牌。
明星產品:往往是企業研發出來,正在快速占領市場的新產品。
這種產品雖然取得了領先的市場份額,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成長的天花板,很可能因為要追求成長而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運營,所以企業要努力讓明星產品成為金牛產品。
問號產品:看起來具有高成長潛力,但實際上市場接納度很低的產品。
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痛苦的選擇,是投入更多時間和現金讓其成為明星產品,還是放棄?
瘦狗產品: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雙低」的產品。
其實已經缺乏存在的理由,有的企業之所以還存在瘦狗產品,往往是因為人事原因或者歷史情感因素,所以,對於這類產品最佳的建議是清算。
2. 擴展思考
一個企業沒有金牛產品,現金流會出現問題;
一個企業沒有明星產品,未來就沒有希望;
一個企業如果不敢投入問號產品,就不會誕生明星產品;
一個企業不能裁減瘦狗產品,就會被拖入倒閉深淵。
所以企業要促使四類產品之間形成一個良性轉化的關係,也就是「銷售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產品規劃戰略。
3. 拆書建議
如果我們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公司,把自己的技能、時間、工作看成是產品,也可以畫出屬於自己的波士頓矩陣。
此外,我們還可以用波士頓矩陣思考你的工作技能、你的產品、你的公司業務,並用到你的市場經營匯報PPT中。
比如,如果把我們這些年掌握的能力包裝成產品,那麼哪些是你開始貯備的能力?哪些是你正在被人看好的能力?哪些是你開始跟不上時代的能力?哪些是為你的生存穩定提供能量的能力?
總的來說,通過《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快速獲取信息,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
讀書,不是非要等到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坐在陽台的躺椅上,拿杯熱茶,邊喝邊看。
如果你真的喜歡讀書,從現在、從此時此刻就開始行動吧。
讀書,你真的會嗎?來,滿滿的乾貨!
古語云:「書非借,不能讀」。 雖是古人言,卻略帶嘲諷意味,大概說的是如果是自己買的書,會一直覺得只要自己想讀,隨時可以讀,而對於借的書,畢竟是別人的,要儘快還,所以看書的積極性反而更高。讀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