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記憶規律揭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讓孩子遵循記憶規律安排複習

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規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學習剛結束,遺忘就相伴開始了。

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複習的時間較長,如果第二天複習了,第三天就遺忘少了,需要複習的時間也較短;如果第三天複習了,第四天遺忘得就更少了。

總之,遺忘呈現出「先快後慢」的規律。

這規律給家長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及時複習。

也許孩子在初一初二時存在一種學習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教師布置的作業就完事。

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從頭開始複習。

但是到了初三,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考試前需要複習的科目太多,各科需要複習的內容太多,因此對於初三的學生迫切需要改變該種前學後忘,到後面問題成堆的現象,關鍵要做到「及時」,特別是對於那些字母符號、公式、單詞等意義性不強的學習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複習。

這好比在堤壩塌方之前,及時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告訴孩子,採用及時回想課堂重點內容的辦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課了,用一兩分鐘的時間,迅速回憶老師課上講授的內容,加強記憶;做作業前,不急於打開書和筆記,先回憶這門課程講授的重點,再翻開筆記本核對,看記憶是否全面,最後看書中的例題、定力等重點內容,檢查自己是否對已學知識全部理解和掌握。

在此基礎上,才能動筆寫作業。

通過作業,檢查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發現問題,及時彌補。

分散複習。

「及時複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勞永逸」。

學習的規律表明,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效果更好。

以學習英語單詞為例,如果當天學習了20個單詞,一位同學在當天晚上集中複習一小時,加以鞏固;另一位同學當晚複習半小時,第二天再複習15分鐘,第四天複習10分鐘,一周後再複習5分鐘。

結果後者記憶的效率明顯高於前者。

利用分散學習的道理,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採用「卡片」複習的方法。

例如複習英語單詞,把卡片分為左右兩邊(或正反兩面),分別寫上中文詞義和英語單詞,然後自製七個袋子(或信封),每袋內放置一周中某一天應複習的卡片,複習時,用手遮住一面,回憶另一面的內容。

當天複習以後,就放入隔天的袋子裡,依次往復有規律地交替複習,效果十分明顯。

其他如數學公式等各種知識均可用卡片來進行複習。

另外,讓孩子每周進行章節複習,每月進行小結性複習,囑咐孩子要經常翻閱作業、考試中出現的錯題,將原有的修改及總結的錯誤原因多看幾遍,明確自己所學知識的不足之處,並找出類似的習題進行自測,加以矯正與鞏固。

告訴孩子老師講課時所選用的、作業中的、課本上的或練習中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題目要及時畫上記號,作為複習重點。

如此一來就利用分散複習的方法對零散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將知識梳理成鏈條,分門別類地貯存在大腦的知識庫里。

有點孩子對知識不進行及時整理,大腦猶如一個未經整理的皮箱,什麼都裝,亂七八糟。

當考試時,需要提取相關知識點,這些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眼看著這些知識似乎都學過,可就是不知為什麼想不起來,其原因就在於此。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

過度學習。

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在83歲高齡時,仍能熟練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別人問他有什麼好的記憶方法,他回答說:「說起來很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在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孩子們記憶某些內容,到剛能勉強背誦時就停止了學習,結果過了不久就不會準確回憶。

如果能「一鼓作氣」再多學幾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這樣熟練的記憶,保持時間也特別長久,這就是「過度學習」。

一般而言,過度學習保持在50%-100%範圍內。

舉例子說,背誦一首唐詩,如果十遍剛好能基本背出,那麼最好能再度3-6遍,這樣就能爛熟於心,倒背如流了。

及時複習,分散複習,過度學習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同時告訴孩子,一定要跟著老師進行複習,不要自以為是。

告訴孩子老師總結的重點,梳理的知識鏈條是他教學的精華,聽完老師的複習課,隨時修改、彌補、歸納自己的總結,就是對知識具有準備、科學性的再複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給孩子的背誦方法——只有6句話

學習有時候確實是一個苦力活,很多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孩子,要背誦大量的英語單詞、大量的古文詩詞、大量的政治、歷史、地理知識,大量的數理化公式定理。作為家長,最頭疼的一個問題是孩子記不住知識。現實中...

元調考試前,切勿錯過這些漲分的複習方法!

冬天都來了這麼久啦,元調考試還會遠嗎?為了能有個好的元調成績,快快樂樂過個春節,元調考試前我們還是一定要認認真真做好複習工作啊!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該如何複習呢?下面小編提出的這些方法,也許能...

提高記憶力5大方法

1、明確任務是編織記憶網絡的出發點在複習時一定要明確地定出記憶的任務。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叫兩個人去聽同一內容的演講,要求一個人加來要向大家傳達演講內容;而對另外一人沒什麼要求。後來檢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