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謀取勝的軍事大家!他欺瞞曹操 計殺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一個很有才能的軍事家、政治家。

他長於謀略,看問題深遠,不僅是一個很好的謀臣。

更是一個能夠率兵東征西討、建立萬世功勳的武將。

司馬懿出生於一個豪族世家,青年時期博學多才,很有聲望。

公元201年,被郡政府推舉為上計掾(文職小官),此時曹操正任司空(主管監察、參議國事),得知司馬懿的名聲後,想把他拉到自己的集團,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早已看出漢朝已經國運衰微,朝廷大權實際上落入曹操等人之手,他是士族旺門出身,不想在權臣手下討生活,推說身患風癱,不能起居,拒絕赴召。

曹操一向機帶而多疑,馬上懷疑這個年輕人是在藉故推辭,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敬,於是他派人扮作刺客前去驗證虛實。

夜深人靜時,刺客穿牆越屋來到司馬懿的寢室,見司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刺客仍不放心,手揮寒光閃閃的利劍,猛地刺向司馬懿。

警覺的司馬懿察知刺客到來,立即悟到這是曹操派來驗察他病情的,毅然放棄了一切逃避求生、自衛和反抗的努力,裝著真是風癱病重的樣子,直挺挺地躺在那裡,一動不動,任刺客所為。

刺客這才信以為真,收起利劍,回去察報曹操去了。

網絡配圖

司馬懿機智地躲過這一劫之後,總不能永遠躺在床上。

他十分小心謹慎而有節制地活動,但還是沒有逃過曹操的眼睛。

到了208年六月,曹操已經自任漢室丞相,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他一面開玄武池練水軍,一面積極網羅人才,此時,他又想起了司馬懿。

曹操還記著當年的事,嚴厲地對使者說:「司馬懿如果再推三阻四,就把他抓起來!」善於審時度勢的司馬懿判定,如果再拒絕,說不定將難逃殺身之禍,也就欣然就職。

曹操見司馬懿接受徵辟也就不再提過去的事,任命他為丞相府文學掾(文犢之官),並讓他與兒子曹丕游處。

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小心謹慎,勤勤懇懇,官職不斷上升。

曹操雖然對司馬懿的才能非常賞識,但對他「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的特點也看得一清二楚。

總覺得這個年輕人讓人不那麼放心,由猜疑而漸生反感.並有加害之意。

司馬懿敏感地察覺到了曹操對他的猜疑,於是裝作對權勢地位無所用心、滿足現狀的樣子,更加廢寢忘食、盡心盡力的做事,曹操見此,逐漸安下心來,再加上兒子曹丕的不斷說好話,也就慢慢消除了對他的懷疑和警惕。

可以說,從一出道,司馬懿就是用自己的才智來保全自己,並不斷的尋謀著更大的發展。

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時機,率軍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今湖北襄樊)。

以期破樊後,直下皖、洛,占領曹操的統治區,進而一統中原。

曹操深知樊城的戰略地位,便急派于禁、龐德兩位大將率七萬人馬前去增援。

時值秋季,霖雨不止,漢水猛漲,關羽利用天時,巧妙布置,水淹七軍,生擒于禁。

然後又斬殺將軍龐德,蜀軍一時威名大震,勢力逼入河南境內。

曹操面對如此緊迫的形勢,不禁驚慌失措,以至打算遷都以避其鋒。

司馬懿卻十分沉著,上前諫阻說:「于禁將軍是被水淹才失敗的,並不是戰場上殺不過敵手所致。

如果現在匆忙遷都。

既是向敵人示弱,助長關羽的凶焰,更會引起淮沔一帶居民的騷動和不安。

孫權和劉備兩股勢力,外親而內疏,現在關羽如此得勢,自然是孫權所不願看到的。

我們可以派使臣與孫權聯繫,請其派兵抄關羽的後路,樊城之圍自然迎刃而解。

」曹操決定依計而行。

恰巧這時孫權遣使找上門來,曹操大喜過望。

關羽聞知孫權乘機抄他的後路,心中不免驚慌,本欲撤兵回救,卻又眼見圍樊之戰功虧一簣,十分可惜。

正在左右為難之際,孫權派大將呂蒙率兵襲取公安(今湖北公安),劉備的南郡(今湖北公安西北)太守糜芳投降,呂蒙占據江陵(今湖北江陵)。

與此同時,東吳的另一大將陸遜也攻城略地。

關羽無奈,只好放棄樊城之圍,還當陽(今湖北荊門),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

後被吳將俘獲,不降被殺,樊城之圍不戰而解。

司馬懿這一計策,不僅借東吳之力解了樊城之圍,而且還借孫權之手殺了關羽,真可謂一箭雙鵰,坐收漁翁之利。

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孫、劉聯盟,改變了當時的戰略格局,掌握了主動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關羽兵敗了,卻仍把他奉為「武神」呢

關羽:字雲長,是東漢末年的著名將領,也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歷來是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武聖」。今天咱們就來談談「關公」「關二...

還原關羽敗走麥城全過程,值得收藏!

于禁的七軍被淹,大約三萬俘虜的吃飯問題就來了,關羽擅自奪取了東吳屯在湘關(湘水兩岸的堡壘)的糧食,孫權聽說,決定偷襲關羽,此前一直拒絕呂蒙的提議。孫權計劃命征虜將軍孫皎與呂蒙分別擔任左右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