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蜀國的進攻,孫權為什麼敢任用紙上談兵的陸遜為大都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權是東吳的建立者,他的父親和兄長在江東多年的征戰中打下了一片江山,他的兄長被遇刺身亡,於是乎孫權就相應的成為江東的繼承者,並成為了一方諸侯。
在赤壁之戰中,與劉備聯合擊敗了曹操的百萬大軍,為了擴大領土並襲擊了關羽駐防的荊州,同時殺了關羽。
劉備為了兄弟義氣決定興師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雪恨。
面對蜀國大軍的進攻,東吳上下是驚慌失措,有講和的,有主張打仗的,還有投降的。
這次劉備是率領70萬大軍來討伐,兵力上已經遠遠超過了東吳的兵力數倍有餘,難怪東吳上下是膽戰心驚。
是戰是和你們說了不算,最主要的是君主的態度,這時的孫權心裡也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心裡沒有勝算的把握啊。
蜀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法正等能出謀劃策,武有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良將衝鋒陷陣,能征善戰。
蜀國又經過諸葛亮等人的治理經濟水平已經能和東吳相媲美。
東吳能與諸葛亮對敵的只有周瑜別無他人,魯肅,呂蒙也算可以,但是這些人才都已經凋零了,周泰,韓當等將軍是有勇無謀的良將,不能拜為大都督之人。
在孫權心煩意亂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呂蒙臨死的時候為他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陸遜,陸遜是江東大士族之後,文韜武略,有勇有謀,從小就熟讀兵法,能排兵布陣,善於謀劃決策,做事果斷。
而且能夠化解孫氏集團與江東大士族集團的矛盾,讓他擔任東吳的大都督是最為合適的了,東吳除了陸遜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了,於是就拜陸遜為大都督。
朝中大臣聽說拜陸遜為大都督,上下那是一片反對啊,說陸遜乳臭未乾,紙上談兵,又沒有帶兵打過仗,由於孫權的力排眾議,說服了朝中大臣和大將,陸遜得以當上大都督。
不得不說孫權的獨到眼光和用人的胸懷無人能比。
陸遜是沒有讓孫權失望,他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面對蜀國的大兵壓進,他採取了避敵鋒芒,採取節節阻擊,誘敵深入的軍事策略。
由於吳軍的節節阻擊,蜀軍是疲憊不堪,不得不紮營休息,這時戰機來了,由於蜀軍營地延伸太長,又駐紮在樹林茂密之處,於是陸遜採用火攻大敗蜀軍。
劉備死於白帝城。
這一戰讓東吳度過了危機。
陸遜由於參與皇族子嗣之爭,被孫權殺害。
他是孫策女婿,彝陵之戰的主角,年少成名,卻被孫權逼死
他是孫策女婿,彝陵之戰的主角,年少成名,卻被孫權逼死。他就是東吳四大都督之一—陸遜,歷任最長的一位。陸遜是吳大帝生涯後期,吳國有爭議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也是東吳四大家族龍頭人物,孫吳與地方門閥之間...
三國五虎上將也好,五子良將也罷,難敵四英將
(加盟作者海無顏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名將雲集,如果按魏蜀吳來分類的話,曹魏有五子良將。這個說法來自《三國志》,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在列;蜀漢則是大家熟悉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
剛剛出道的陸遜能夠擊敗身經百戰劉備?細數其中的關鍵原因
時間回到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當時關羽身死呂蒙之手。張飛急於為二哥報仇,責令手下,最終導致手下叛逃江東,張飛也死於手下之手。劉備怒髮衝冠,不顧諸葛亮趙子龍等人的勸誡,執意先伐吳,再伐魏,帶...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三國中為什麼誰做東吳都督誰就會死?原因其實在這裡
導讀:《三國演義》中誰做東吳的都督誰都沒有好下場,都死的很慘。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其實就在孫權這裡。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東吳一共經歷4位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他們都是文武兼備之人...
東吳大都督,江東四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孫權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18歲繼承父兄留下的基業,與曹操、劉備等不世出梟雄相比,毫不遜色。曹操不得不讚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一生經歷了四任大都督,而這四位大都督也成為東吳的護國柱石。周瑜周瑜...
東吳四大都督,才華橫溢,戰功赫赫,卻不得善終
在三國歷史之中,或許最為耀眼是蜀漢的五虎上將,其次,才是曹魏的八虎騎,五子良將。而東吳的四大都督卻很少被人津津樂道。歷史上,東吳的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他們個個才華橫溢,戰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