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孫權而不是自己兒子?孫策去世時孫權多少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策被稱為「小霸王「,有勇有謀完全是繼承了父親孫堅的優點,也是江東真正的奠基者。
只是孫策年輕氣盛,又打了幾場勝仗,很快便成名天下。
但孫策喜歡到處樹敵,爭強好勝,所以結下了不少的仇家。
這也跟他英年早逝有關。
孫策要不是死的比較早,定會前途無量,可惜25歲外出打獵被刺客所傷,救治不及時最終去世。
好在孫家還有一位孫權,也有能力挑起大梁,不然江東的基業估計就是曹操的了。
不過一般傳位都是傳給父傳子,為什麼孫權是傳給自己的弟弟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當時孫策的長子孫紹只有一歲...
其實孫策也是沒辦法,孫紹199年才出身,孫策第二年便去世了,不可能讓一位還在吃奶的寶寶繼承東吳大業吧,所孫策只能選擇孫權。
好在孫策和孫權之間的感情不錯,不像袁紹和袁術那樣是兄弟還反目成仇,孫權繼位的時候也很年輕只有18歲,放到如今也就是剛成年的水平。
當然孫權能成功過渡,周瑜在其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周瑜是孫策打下江東的得力助手,在軍中聲望極高。
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服孫權,畢竟很多功臣不管是聲望還是資歷都在孫權之上,處理不好就會有人趁勢奪權。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一位能主持大局的人,那就是周瑜。
周瑜說話分量是最重的,所以只要有周瑜幫助孫權,那權利的過渡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除非是周瑜有了什麼非分之想,但按照他的性格來說而不太可能,畢竟周瑜也是一位忠義之人,和孫策一起出生入死過。
其實孫權在帶兵打仗這方面和孫策簡直不能比,但孫權性格要更加沉穩,而且懂得用人,調解各方矛盾,性格收斂很多。
或許讓孫權來當東吳掌權人會更好,起碼不會隨意招惹敵人。
而且東吳是公認三國中最「人和」的地方。
曹魏、蜀漢經常出現一些內部鬥爭,曹魏就不用說了,宗親和士族一直都是死對頭,要不是曹魏本身實力強大,可能光是內鬥就讓他們不攻自破了。
蜀漢因為大家都是感情為重,輩分反而還沒那麼重要,所以很容易引起各方不服,就有人在背後給你捅刀子。
東吳朝內,百官還是能和平共處的,只有到後來孫權立嗣的時候才出現比較嚴重的內鬥,這也是古代帝王之家幾乎無法避免的情況。
不過那時的東吳遲早也是要被滅亡,蜀漢倒下吳國的命運基本也是被確定了。
但是看孫權掌權的期間,東吳還是非常強盛的,也是唯一能對抗曹魏的國家。
加上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分別打敗了曹操和劉備,三國三大戰役東吳占了其中兩場,還都是獲勝方,足以說明實力。
所以當時孫策傳位給孫權也沒任何問題,自己的兒子孫紹後來也封了侯。
說明孫權對自己哥哥的兒子也是不錯,感覺是比曹操要寬心很多了。
三國時期的孫權,心愛家鄉偏安一方,真的不願統帥三國嗎?
三國時期,各國已經建立政權,都在發展自己的強大實力,而最後一個建立王朝的孫權卻偏安一方,難道是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嗎?其實,非也。只是自己各方面都在發展之中。
孫策臨死前,張昭問傳位給孫權其子該當如何,孫策這回答簡直絕了
三國時期的東吳,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同時打敗過曹操和劉備的存在,東吳也創下了殲敵數最多的紀錄,當年曹操在赤壁折兵八十三萬,而後劉備又在夷陵折兵七十萬。東吳這些戰績可謂是曹魏都不曾創下的,真不愧為江東...
東吳給人的存在感很低,但東吳憑什麼能抗到最後?
魏有勢統,蜀有道統,吳國屬於閏位政權,標新立異,清新脫俗~~~吳稱帝最晚,最為淡定,始終堅定不移地打著襄助漢室的騙小孩大旗,先後有鄭泉、馮熙等「偉大」的外交官維護吳國光偉正的形象,其中鄭泉使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