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如此短命,中國分裂三百年,都是因為無法普及這個核心價值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72】
曹魏元帝咸熙二年,西晉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十三,司馬炎接受曹魏最後一個皇帝曹奐的禪讓,即位登極,建立晉朝。
從司馬懿到司馬炎,司馬家族祖孫三代四人化家為國、滅魏成晉的建國大業終於完成。
完成建國大業,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司馬家族和新生的晉朝政權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不僅影響了西晉的政治穩定,還殃及整個華夏民族。
從西晉滅亡到東晉十六國,再到南北朝時期長達二百七十年,將近三百年的大分裂,與此不無關係。
大鵬的祖師爺、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司馬氏是儒家大族的代表。
可司馬晉朝無法化解的死結,正是傳統儒家倫理中的忠孝問題,是愛國與愛家孰先孰後的問題。
在家行孝,事君盡忠,儒家認為愛家愛國是一體的,「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所謂「忠臣孝門求」是也。
但在司馬家族那裡,忠與孝是割裂的,忠孝無法兩全。
臣子對君主進而對國家的忠誠,是王朝向心力、政權凝聚力的基石。
任何新朝建立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臣民的忠誠之心、擁戴之情。
但忠誠二字,在司馬氏那裡有點尷尬。
司馬家族以曹魏重臣的身份篡奪皇位,本身就是對君主的不忠,對忠誠的踐踏。
如果大力提倡忠君愛國之心,那他司馬氏的篡位,就是不忠,就是叛國。
這種政治態勢下,如何凝聚王朝的向心力?忠孝忠孝,在「忠」之外,還有「孝」。
大鵬讀高中時,記得語文課本上有一篇古文是李密的《陳情表》,想必各位朋友也都讀過。
晉武帝司馬炎徵召蜀漢舊臣李密入朝為官,李密以要奉養96歲的老祖母為由,拒不應詔。
不管李密究竟是心念故國還是真的要在家盡孝,司馬炎都只能簽批同意。
因為《陳情表》中的那句話戳中了司馬晉朝的痛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以孝治天下,是司馬晉朝的立國之本,治國方略,司馬炎亦是身體力行。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照例要守孝。
按照魏晉之際的喪葬習俗,守孝三日即可。
但司馬炎三日之後雖然脫下孝服,但仍帶著白色孝帽,不食魚肉,只吃蔬菜,按照孔子時代的喪葬禮儀,整整守孝三年。
「孝」本質上是一種家庭行為,是對家族的忠誠。
「忠」則是對皇帝的效忠,對王朝的熱愛。
移孝作忠是提倡孝道之後的必然路徑,在司馬氏看來,儘管自身篡黨奪權,但新朝建立,家族內部的行孝盡孝必須轉化到廟堂之上的忠君愛國。
倡導忠君愛國的核心價值觀,就要樹立起標杆榜樣。
泰始元年,西晉政權剛剛建立,就下詔表彰王經,給他的孫子賜了個郎中頭銜。
王經,就是在曹魏皇帝曹髦率領御林軍討伐司馬昭時(此事詳見《【大鵬說《通鑑》】三國時代哪個皇帝的武略堪比曹操,文采勝過曹植,卻被人一槍斃命》一文),沒有去向司馬昭告密的曹魏尚書,事後被司馬昭下令處死。
司馬炎表彰王經「守志可嘉」,等於是打了其父司馬昭的臉。
但對於新生的司馬晉朝,卻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宣告司馬家族將和陰險的過去決裂,以正派的新面貌示人。
但這樣的轉型沒能持續下去,在司馬孚問題的處理上,司馬炎做出了與對待王經不同的選擇。
司馬孚是司馬懿的親弟弟,司馬炎的叔祖父,其人儘管以司馬家族利益為重,在滅魏成晉的過程中立有大功,但至死以大魏純臣自居(詳見《【大鵬說《通鑑》】司馬懿的親弟弟至死對曹魏忠貞不渝,家與國孰輕孰重?》)
司馬孚以司馬家族元老的身份,明面上對曹魏忠貞不渝,本來是一份極好的宣傳素材。
看,我司馬家族也是有忠君愛國之人的,並不都是其心路人皆知之徒,天下臣民一定要向司馬孚看齊哦,要樹立看齊意識哦!
但司馬孚名義上對曹魏的忠君愛國之心,還是深深的刺痛了司馬炎脆弱的小心臟。
老小子,你到底姓司馬還是姓曹?
儘管司馬孚生前被封為食邑多達「四萬戶」的安平王,但其死後,安平國立即被降為次國,迅速由盛轉衰。
司馬孚為其忠君愛國的政治立場,付出了嚴重的代價。
司馬炎對司馬孚安平國的打壓,宣告了西晉王朝移孝作忠開展忠君愛國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而進行政治轉型的失敗。
這種失敗,直接造成了西晉的短促而亡,更導致東晉十六國南北朝華夏近三百年的大分裂。
得位不正,使得司馬晉朝在忠君愛國的意識形態教育面前,打了退堂鼓,退而求其次選擇以孝治天下。
但孝道並不能直接轉化為忠君,相反有時還是忠君的分解因素。
八王之亂,麾下將士效忠的都是王爺,不是大晉。
五胡亂華,北方大族首先要保住的是家族利益,與當權者合作,而不是與異族統治者死磕,延續國脈!
忠君,滾一邊去吧。
愛國,我只知道家,不知道國。
中國古代皇位更替、王朝鼎革,向來講究逆取順守。
新朝建立,表彰忠於舊主、忠於前朝的忠臣,並不損害新朝的權威,反而有利於忠君愛國核心價值觀的樹立,迅速培植新朝的忠誠力量,這才是一個王朝國運長久最為深厚的根基。
不懂得這個道理的愚蠢王朝,何止晉朝。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帳號dapengshuoshu)。
司馬懿家族最傑出六大軍事統帥,一位滅蜀漢,一位滅東吳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時代正式世家門閥家族興起的開始,湧現了很多家族,比如汝南的袁氏家族,陳留的曹氏家族,琅琊的諸葛家族,河內的司馬家族等等,經過不斷的戰亂,征伐,兼并,最終三國統一,歸司馬家...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時,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定國號晉,魏晉易代。司馬孚作為司馬炎的叔祖,告別曹奐時淚流滿面地說:「 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這位司馬家族的長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權者極為難堪。
司馬懿的親弟弟司馬孚,為何至死對曹魏忠貞不渝,家與國孰輕孰重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65】上回【大鵬說《通鑑》】「三國時代哪個皇帝的武略堪比曹操,文采勝過曹植,卻被人一槍斃命」中說到,曹魏的第四個皇帝曹髦一時雞血上涌,帶領手下幾百壯士搖旗吶喊,要去幹掉其...
結束漢末三國割據實現大一統的西晉,為什麼那麼快就滅亡了?!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