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趙匡胤設宴釋兵權,無意中卻漏掉此人,結果15年後篡位為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多會誅殺功臣,以保證其統治穩固安定,比如漢高祖劉邦誅殺韓信、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朱元璋「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等。

皇帝們的出發點不外乎是為加強皇權,安定國內秩序,然而這一做法真的有效嗎?當功臣們的權利被限制後,就沒有人威脅皇權了嗎?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劇照

以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例,彼時藩鎮割據已歷時上百年。

在亂世,只要手握兵權,便有登基為帝的資格,趙匡胤出身於亂世之中,又被後周世宗柴榮所器重,所以很快就手握軍權。

柴榮死後,趙匡胤趁著後周孤兒寡母無力安定朝局之際,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天下。

▲後周世宗柴榮劇照

由於其得位不正且太過容易,所以他對以前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武將十分忌憚,非常不信任他們。

在統一天下後,他特意宴請幾個手握兵權的心腹武將,通過一番言語恐嚇,後者很快就「主動」衣錦還鄉,回家當富家翁,安享晚年。

推杯換盞間,趙匡胤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分散於武將手中的兵權集中起來,趙匡胤對此舉很是得意,然而他卻忘記了對他威脅最大的一個「武將」。

▲宋太祖戎裝劇照

「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很清楚要是自己一人掌握全國兵權,文官集團不會答應,武將們自然也是心有不甘,便決定搞一出「三權分立」的戲碼給他們看。

趙匡胤先是將一部分兵權交由殿前都指揮司掌控,然後又將第二份另兵權交給侍衛馬軍都指揮司,最後將剩下的部分委託給侍衛步軍都指揮司,這樣一來全國兵權一分為三,但三方的都指揮將軍都沒有調兵之權。

▲宋太祖趙匡胤上朝聽政

如果要派兵遣將,是要文臣從皇帝這裡拿兵符再進行指揮作戰的,趙匡胤對自己設計的這一制度很是滿意。

然而此舉只單純地解決了外姓將軍兵權問題,卻對皇室同姓沒有絲毫壓制。

這無疑就給其常年征戰沙場的弟弟趙光義提供了機會,而他也恰恰是「杯酒釋兵權」中唯一被遺漏的武將。

可以說,趙匡胤的兵權改革不僅沒有削弱趙光義的權力,反倒令其權力得以加強。

此後,趙光義其掌握的兵權越來越大,在軍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趙匡胤恐怕未也曾想到其弟會尾大不掉,最終「謀朝篡位」。

▲宋太宗趙光義劇照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夜飲,並屏退左右,宴飲中,有宮人遙見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做遜避之狀,又聽聞趙匡胤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

當晚,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廟號「太祖」。

令世人奇怪的是,那時趙匡胤子嗣都已成年,皇位卻被晉王趙光義以所謂的「金匱之盟」奪取,燭影斧聲下,趙匡胤之死極為蹊蹺,後世一直懷疑很可能是趙光義動的手腳,但當晚究竟發生了何事,世人永遠無法得知。

參考文獻:

《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