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僅說了一句誅心的話,就斷送了三國第一猛將的性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親率大軍攻破了徐州,自領徐州刺史的呂布投降,旋即被曹操下令處死,三國第一猛將就此落下帷幕。
關於呂布的被殺,通常認為是劉備使壞,正是他的誅心之言把呂布送上了斷頭台。
然而真的如此嗎?
1.誅心之言
建安三年,被俘的呂布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於是對曹操說:
「明公您所擔心的不過是呂布罷了。
如今我已經臣服與您,這樣一來,天下就不足慮了。
明公您率領步兵,讓我率領騎兵,天下哪還有平定不了的呢?」
的確,呂布是當世的猛將,而且善於帶領騎兵,「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名聲誰不知曉?
聽了呂布的這番話後,曹操心生遲疑,想要留他為自己效命,便命人給他鬆綁。
然而,此時為座上賓的劉備卻連忙勸阻:明公您難道忘了呂布是怎樣對待丁原和董卓的嗎?
這真是句誅心的話。
曹操秒懂:對呀,呂布見利忘義,毫無忠誠可言。
我要是收了他,指不定哪天他也把我殺了。
因此,呂布不能留。
就這樣,曹操便下令勒死了呂布。
可見,呂布之死,雖然源於他的不忠不義,但直接導火索卻是劉備的勸諫。
所以,呂布死前怒罵劉備:你小子最無信用可言!
上述的經過,記錄在正史《三國志·呂布傳》中,所以,呂布死於劉備之手的說法便廣為流傳,為人們所認可。
然而,仔細琢磨上面的故事,就會發現其中疑點不少。
首要的問題便是,曹操真的會被劉備一番言語所左右嗎?
劉備投奔曹操後,程昱便勸曹操儘早除掉他,理由是劉備野心很大,不會甘居人下。
曹操沒有聽從。
曹操之所以拒絕,不是因為他與程昱看法相反,真正的原因在於殺一人而失天下英雄心,如此行事太不明智。
但曹操不會不對劉備嚴加防範的。
因此,面對劉備的進言,曹操怎麼會不假思索便同意呢?
況且,劉備與呂布積怨頗深,遭遇過徐州被奪、妻子被俘等等,這些都會讓劉備對呂布產生深深的恨意。
所以劉備建言殺呂布很大的原因在於報仇,曹操會不明白這一點嗎?
既然明白,曹操怎麼會因為劉備的一己私仇而影響自己的事業呢?
如果不是劉備的因素,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呂布呢?
2.死在了不忠上?
有人說,是因為忠義二字。
呂布先後弒殺兩任上司,一點忠誠度都沒有,這樣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曹操當然也不敢用,所以他必殺呂布。
劉備的那番話,只是說破了這一點而已。
這種說法對嗎?
恐怕值得推敲。
有四點反證:
第一,三國是個亂世,亂世便意味著原有的舊道德被拋棄一旁。
忠誠就是一例。
三國時期就如同戰國一般,謀士武將跳槽事件頻頻發生,時人均不以為意。
曹操的謀士郭嘉、荀彧都是先從袁紹而後歸曹操的。
賈詡更是典型,在歸附曹操前,他先後輔佐牛輔、李傕、段煨、張繡等等。
文人如此,武將也不例外。
趙雲從公孫瓚處投奔劉備,張遼從呂布處投降曹操,張繡先是依附劉表,其後又先後兩次投降曹操。
劉備更不用多說,歷經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劉表等等。
不難看出,時人對於忠誠的看重遠遠不如後來。
更重要的是,曹操本人又是極重才能而輕視道德的,三次唯才是舉令的頒布最典型的反映了他的這一思想。
所以,對於曹操本人來說,忠誠更加不是他最看重的事。
第二,呂布在當時的名聲並不想我們想像的那樣人人喊打。
現在一提呂布,很多人都會想到《三國演義》里別人對他三姓家奴的稱呼。
但其實,呂布殺董卓的行為讓他獲得了非常大的名望。
所以,當他從長安逃出來後投奔袁紹時,後者會收留他。
袁術在攻打劉備時也寫信讚頌他的功績,擺在首位的就是誅殺董卓。
赤壁之戰前,孫權曾經對手下說,曹操之所以沒有篡漢,是因為忌憚二袁、劉表、呂布和自己。
可見,他是把呂布放在與自己同等的位置上比較的。
由此看出,呂布的名聲並不想我們所認為的那樣臭名昭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假如連四世三公的袁紹都能容納呂布,曹操又有什麼理由從道義方面指責呂布呢?
第三,曹操有容納張繡的心胸。
曹操攻打張繡時,張繡本已投降,但曹操公然霸占他的嬸嬸的行為激怒了他,於是採用賈詡的謀略叛亂了。
這一戰是曹操人生最危險的戰爭之一,長子曹昂、護衛典韋都戰死其中,他本人也被流矢擊中,最後率輕騎倉皇突圍而出。
形勢之危急可見一斑。
然而,後來張繡又二次投降,曹操卻大度接納了對方,過去的恩怨一筆勾銷。
而且,對於策劃這一切的謀士賈詡更是加以充分重用。
張繡有反叛的前科,而且還殺了曹操的長子以及大將典韋,於情於理,曹操都可以殺掉張繡,但他卻大度地將過去的恩怨一筆勾銷。
與之對比,呂布的行為並不比張繡更糟糕,曹操既然能容納張繡,為什麼不能容納呂布呢?
第四,曹操當時正值用人之際。
曹操殺呂布是在建安三年十二月,此時,曹操與袁紹的衝突已經相當緊張,雙方遲早有一戰,唯一不確定的只是時間而已。
相對於袁紹,曹操的力量是比較薄弱的。
呂布的勇武舉世聞名,而且他善用騎兵,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外,呂布與袁紹有舊仇,以呂布的性格不可能投靠袁紹。
正值用人之際的曹操,按理說,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抵抗大敵袁紹,呂布無疑是那個可以團結的力量。
從上面四點可以看出,曹操似乎並沒有充足的理由去殺呂布,反而有充分的理由去重用他。
那怎麼解釋曹操最終殺死呂布的行為呢?
3.個人臆斷
我的觀點是,曹操之所以最終決定殺死呂布,根本原因在於四個字:難以掌控。
怎麼講?
董卓亂政時,呂布被任命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殺董卓後,呂布名震天下,進封溫侯,與王允共同執掌朝政。
而此時曹操呢,不過是一個東郡太守,而且還是被袁紹舉薦的。
論成名,呂布遠早於曹操。
論地位,早期的呂布也高於曹操。
對於這樣一個人,要收服他的心,難度很高,因為你能給他什麼呢?
另一方面,呂布統領的是涼州兵,手下有高順等將領,他們自成一個涼州集團,長期以來唯呂布馬首是瞻。
如果不殺呂布,曹操對這支部隊的掌控力度會相當弱。
而且不殺呂布,那這支隊伍的官職體系就較難變動,曹操也就不能利用獎懲升遷來收買人心,進而培養自己的親信去控制這支部隊。
如果不能控制這支隊伍,受降的意義何在呢?
正是基於上述兩層考量,曹操最終決定殺掉呂布。
當然,他不願擔一個害賢的名頭,所以便藉由了劉備的勸諫來下這個台階。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江河散人
他是三國第一毒士,也是曹操手底下最低調的,卻是曹丕的貴人
若說三國時期誰最能夠禮賢下士,相信沒有人能夠比得上曹操。曹操一生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往往對人才可以不拘一格的招攬,哪怕德行不行或者家世貧寒只要你有能力便可以得到重用,因此曹操身邊聚集了一幫子的人...
就憑一件事,呂布的所為比劉備君子一萬倍!可曹操為何要殺他?
白門樓呂布被曹操擒獲,淪為階下囚的時候看到了劉備,劉備的出現成為了呂布的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就向劉備說:「你是曹操的坐上客,我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劉備點頭。曹操上樓,呂布對曹操...
此人有張良、陳平之才,謀略不遜於郭嘉、諸葛亮、司馬懿!
提起三國謀士,大家首先會想到到莫過於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荀彧、許攸等人,沒錯,這些人都是亂世之中的風雲人物,然而,三國時期還有一個絲毫不遜於這些人的謀士——賈詡!也許你對賈詡不太熟悉,那是因...
三國最聰明的謀士,曹操最敬佩的人,諸葛亮都不及他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曹操、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但有一人並不為人熟悉,但他確實三國眾多謀士中結局最好的一個,何況是在曹操帳下他還害死了曹操最愛的大將典韋,最心愛最好的大兒子曹昂,最喜歡的侄...
歷史:三國中諸葛亮與賈詡到底誰更勝一籌
大家都熟讀三國演義,提到最厲害的謀士,絕對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是諸葛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聽我道來。我以為諸葛亮最厲害的是「智」,而不是「謀」。三國中的謀士有很多,賈詡、郭嘉、許攸等都是。如果一定要...
他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奇才,謀略不輸諸葛亮,亂世之中進退自如
三國時期,風雲際會,各路英豪逐鹿中原,魏蜀吳成三國鼎立之勢,三國將領的帳下麾中無一不是謀臣似雨,猛將如雲,而在眾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堪稱是「三國時代一等一的奇才、怪才和鬼才」的人物,他便是賈詡。...
審時度勢,算無遺策,三國明哲保身第一人——謀士賈詡!
身處亂世,是指點江山,風光無限,還是明哲保身,低調做人?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回首三國年代,謀士們們指點江山的風儀讓人心馳神往。所謂謀士,是指運用巧妙的或狡猾的計策而完成某一事業或得到...
三國:正是此人的一番話,最終將東漢王朝推入墳墓
昨天講了一下郭奉孝的生平以及我的分析,今天就為大家講一下我對賈詡這個人的理解。賈詡字文和,熟悉他的人都稱他叫做「毒士」。可真正的賈詡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個極力追求自保的謀士,不管...
三國歷史上最厲害的謀士
三國演義相信很多人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心中對裡面的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了解或者說是定位,但是說到誰是三國時期最牛氣的謀士,就眾說紛紜了。大多數人都會說是諸葛亮,對此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謀士,指設謀獻...
曹操為什麼一定要殺了呂布?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親率大軍攻破了徐州,自領徐州刺史的呂布投降,旋即被曹操下令絞死而後銷首,也就是挫骨揚灰了。後世通常認為是劉備的誅心之言把呂布送上了斷頭台。